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0109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docx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某县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议书

目目录录第一章第一章概概述述-3-1.11.1项目概况项目概况-3-1.21.2项目业主简介项目业主简介-3-1.31.3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编制依据-3-1.41.4编制背景编制背景-3-1.51.5编制范围编制范围-4-第二篇第二篇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2.12.1某县概况某县概况.-5-2.22.2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必要性-5-2.3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6-第三篇第三篇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7-3.13.1建设场址建设场址.-7-3.23.2建设条件建设条件-7-第四篇第四篇工程方案内容工程方案内容-7-4.14.1建设内容建设内容-7-4.24.2工程设计依据工程设计依据.-7-4.34.3设计原则设计原则.-7-4.44.4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8-4.54.5公用工程公用工程.-9-第五篇第五篇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10-5.15.1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10-5.25.2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相互协作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相互协作-10-5.35.3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11-第六篇第六篇工程招标方案工程招标方案-12-6.16.1招标方式招标方式-12-6.26.2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的编制-12-6.36.3资格预审资格预审-12-6.46.4标底编制标底编制-12-6.56.5招标招标-13-6.66.6评标评标-13-6.76.7授予承包人施工合同授予承包人施工合同-13-第七篇第七篇实施计划实施计划-14-第八篇第八篇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15-8.18.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5-8.28.2环境现状描述环境现状描述-15-8.38.3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15-8.48.4污染防治与处理措施污染防治与处理措施-15-8.58.5综合评价与结论综合评价与结论-16-第九篇第九篇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7-9.19.1投资估算依据投资估算依据-17-9.29.2投资估算投资估算-17-9.39.3资金筹措资金筹措-19-第十篇第十篇经济效益、社会评价经济效益、社会评价-19-10.110.1评价依据评价依据-19-10.210.2综合效益分析综合效益分析-19-10.310.3综合效益评估综合效益评估-20-第十一篇第十一篇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21-11.111.1结论结论-21-11.211.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1-第一章第一章概概述述1.11.1项目概况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县城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项目建议书1.1.2建设地址某县城滨江路东段、北门大道1.1.3项目业主某县规划和建设局1.1.4建设性质新建1.1.5建设规模江岸御园东侧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占地约7378平方米,设计停车位157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场内道路、景观、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1.1.6项目建设投资工程总投资480万元1.1.7资金来源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1.1.8建设期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1.21.2项目业主简介项目业主简介某县建设局始建于1980面4月26日,上隶南充地区建委。

1984年2月28日,某县建设局、县沼气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县土地管理办公室合并成立“某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上隶南充地区建环局。

1986年1月1号,某县划归广元市,县建环局上隶广元市建环局。

1998年7月13日,根据苍编发(1998)10号文,县建环局更名为“某县建设委员会”。

2001年11月15日根据苍委发(2001)59号,苍建委重新更名为“某县建设局”。

2006年7月19日,根据苍府办(2006)37号文规定,县建设局更名为“某县规划和建设局”。

下设7个职能股室。

1.31.3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编制依据1.3.1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1.3.2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1.3.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1.3.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1.3.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1.3.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3.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3.8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3.9某县城市总体规划;1.3.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97版;1.3.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41.4编制背景编制背景5.12特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地震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涉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

5.12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13亿人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因受5.12特大地震的影响,某县受损严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亿多元。

全县死亡8人,受伤225人,其中重伤83人,垮塌房屋1.67万户6.14万间,5.55万人无家可归,死亡牲畜、家禽30头只,受损水库98座,毁损各种小型水利、沼气等设施3万余处,毁损公路2922公里,损毁电力、通讯设施价值3260余万元,119所学校和255所医院受损严重,损毁校舍16万余平方米,倒塌病房1.42万平方米。

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某县县城现有应急避难场所最多临时安置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没有保障。

国家应尽快恢复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1.51.5编制范围编制范围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初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

其主要内容如下

(1)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

(2)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3)工程方案内容(4)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5)工程招标方案(6)实施计划(7)环境影响评价(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经济效益、社会分析(10)结论及建议建议书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第二篇第二篇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2.1某县概况某县概况某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某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走出了3万多红军,孕育了6位中央委员和18位共和国将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渡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渡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梨文化博览园已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某县盛产水稻、小麦等粮油作物,出产某县雪梨、红心猕猴桃等优质水果,是中国雪梨之乡,全国产粮大县、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存栏毛兔420万只,是全国生猪百强县、全国第二大毛兔基地县;该县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工建有鸿宇、八仙桥、漓山粮油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2家,初步形成了猕猴桃、某县梨、毛兔、生猪、蚕桑“五龙起舞”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生态肉食品标准生产示范县;近年来,该县以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互动,着力做好项目投入、工业经济、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生态和谐某县建设五篇文章,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07年,全县GDP实现31.5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9亿元,同比增长29.6;财政收入实现5800万元,同口径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98元,同比增长9.4。

2006年与2002年相比,全省9项主要经济指标排位我县有8项指标上升519位,其中人均GDP和城乡居民储蓄上升15位。

GDP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排名居中,第一产业排前50位,第三产业排前80位。

连续三年综合目标考核名列全市前茅。

这里是中国雪梨之乡和红心果猕猴桃原产地域保护县,芦笋、蘑菇、青刀豆畅销海外,川明参、毛兔、生猪驰名全川,野生天麻、川芎、杜仲等中药材资源丰富;按“一产业生二产业”的思路,培育形成了肉食品、粮油、水电能源、茧丝绸、果蔬饮料、医药等产业化链条。

这里千里沃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生态良好,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庭院经济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省首个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县,县城所在地陵江镇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优美示范镇;2003年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总闸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某县人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快。

全县GDP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倍,全社会金融存款增长1.3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和40,商贸物流繁荣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22.2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必要性某县已在县城中建设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广场、体育场、绿地公园等,用于群众休闲娱乐同时兼顾紧急避难的需要,但是随着某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些显然不够。

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某县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某县老城区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常住与流动人口平均保有量大约在13万人,人口密度太大,现有同心广场、北门沟体育场、滨江路公园三个主要应急场所,最多临时安置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迫切需要建设新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2.32.3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可行性2.3.1中央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且项目资金业已到位。

2.3.2该项目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某县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

2.3.3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3.4县城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能使数万人受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篇第三篇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3.13.1建设场址建设场址本项目拟建于某县城滨江路东段及北门大道。

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则,目前项目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3.23.2建设条件建设条件地基承载力为140MPA~150MPA左右,地震基本裂度为6度,工程按7度设防。

最大冻结深度可按30厘米考虑。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是松散类孔隙水、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储量较丰。

水质为HCO3CA型水,对砼无侵蚀性。

多年平均气温为16.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1.6MM。

此地域适宜于进行停车场建设。

第四篇第四篇工程方案内容工程方案内容4.14.1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县城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具体建设内容如下4.1.1江岸御园东侧城市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规划面积7378平方米,设计停车位157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场内道路、景观、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4.1.2北门大道南段城市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规划面积4539平方米,设计停车位43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4.24.2工程设计依据工程设计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34.3设计原则设计原则4.3.1符合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4.3.2设计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4.3.3体现经济实用的原则,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投资;4.44.4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4.4.1总平面图布置原则4.4.1.1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4.4.1.2生产和办公区相对独立,减少互相干扰,又便于管理调度。

4.4.1.3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做到顺畅、便捷,并相互独立。

4.4.1.4出入口的设置与道路的设置相结合。

4.4.2工程方案设计4.4.2.1停车场设置考虑到减少投资,方便发展,停车坪设置按地面停车设计。

根据运营期间情况的发展,立体停车也可适当考虑。

停车场设置在场地的腹部,占用场地也最大,是项目的主要功能区。

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公共交通车辆的停放方式采用垂直式布置(面积系数垂直为0.35,斜排式为0.30)。

每个停车位310M,车位之间留10米的停车通道。

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内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停车坪采用220MM厚钢筋混凝土地面硬化,设有雨水、污水排放系统,排水系统进水口处应设置沉沙池。

停车坪的排水坡度(纵、横坡)不大于0.5。

在路面采用划线标志指示停车位置,并设有相应的行车标志和照明设施。

4.4.2.2交通结构停车场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结合,沿场地分别设置出入口各一个,与现有道路相接。

出入口宽度设置在8M以上。

场区内道路形成环状,方便车辆通行和改变方向。

保证在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

4.4.2.3绿化系统场址空旷地较多,尽量较多的布置绿化系统达到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对外景的干扰,减少空气的粉尘的作用。

沿场地四周种植5米以上高大的乔木,减少项目产生的噪音、尾气对周边的影响。

场前区是绿化的重点,可以设置丰富多样的景观系统,形成乔、灌、绿地、喷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美化环境,并可设置厅台等建筑小品,把种植树木、花卉和水池、草坪、花坛、休息亭台结合起来,适当点缀以反映公共交通特点的建筑小品,使职工精神在工作紧张之余得到放松。

同时利用绿化系统可以将不同的区间进行隔离,丰富平面的变化。

也可以利用乔木对建筑、车辆进行遮阳,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在树种选择上注意利用本土植物,多种植经济型树种,少种植景观型树种。

控制草坪的面积在合理范围内。

项目绿地率达到30。

场区内各种管线整体考虑,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减少管道的占地,使空间更加整洁。

4.54.5公用工程公用工程4.5.1给排水工程本项目给排水工程包括各建筑物的给水,建筑物、停车场地的排水、消防系统,雨水集蓄系统,污水处理系统。

4.5.1.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灭火器设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4.5.1.2给水本项目水源由场址附近道路DN200干管引入场区。

4.5.1.3给水系统场区内给水管网为生产、生活、消防联合管网,主管网形成环网,建筑内生活用水支状供水。

本项目建筑均为低层或单层,室内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4.5.1.5排水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建筑物内采用污、废分流,室外采用雨、污分流系统。

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

结合地域及地形特点,对绿地处的雨水采用先就地自然吸纳,短期超量雨水排入雨水管路,院区内适当部位采取土壤截流,深化与软式透水管收集的组合系统,以科学、生态方式对雨水资源加以利用。

雨水由道路、停车坪雨水口收集进入雨水池,可用于洗车或浇洒用水,多余部分排入可外排。

4.5.2消防场区内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布成环状,其两条进水管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建筑室外及停车场区设地下式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米。

各建筑物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

各建筑物设室内消火栓给予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管网在室内布成环状。

区域建筑群最高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设置消防水箱,储存火灾初期消防水量并对区域内各建筑物内的消火栓给水系统稳压。

项目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加压泵站内设置有效容积为540M3的消防水池一座和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三台(二用一备),发生火灾时系统用水由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取水加压供给。

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设置,且距离最近一排汽车不宜小于7M,距加油站或油库不宜小于15M。

4.5.3安全防范系统

(1)周边防范报警系统主要用于非正常入侵的周边警戒,安装各种类型的入侵探测器。

各类入侵探测器应根据防范的需要选择和设置,构成立体和组合的防护系统。

并能与电视监控系统及出入口控制系统联动。

(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依防护和监视的具体要求,对重要部位如主要通道、车库及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设摄像装置。

各单元监控点的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至保安监控中心。

(3)出入口控制系统按用途和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场区的大门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出入口对象识别装置、信息处理及控制执行机构组成,采用磁卡系统。

第五篇第五篇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5.15.1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加速推进力度,县规划和建设局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基层各部门具体负责做好协调、安全、质量、监管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全力抓好项目重建工程的建设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工。

5.25.2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相互协作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相互协作各职能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把该工程作为为民谋福利、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跟踪审核力度,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项目建设单位要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实施工作。

5.35.3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重建工程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四制”管理,积极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

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建设内容和要求组织实施,提高建设标准,严格项目计划管理。

工程建设期间,各相关部门(单位)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督查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全力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程施工质量内部自查等日常性工作,力促项目实施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挪作他用。

按合同、按进展及时拨付,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建设资金进行跟踪检查和审查,确保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

工程完成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验,并完成竣工报告,竣工图纸和财务决算报告等竣工资料,写出书面验收申请报告,并上报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六篇第六篇工程招标方案工程招标方案6.16.1招标方式招标方式该项目采用公开招标形式进行比选招标,选定好合同方式与承包人签订合同,确立项目承包的范围以及内容划分。

6.26.2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的编制该项目工程的招标由建设单位主持并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招标文件、标底。

招标文件分为以下部分6.2.1招标邀请信和招标人须知向通过资格预审的招标人发出参加工程投标的邀请信以及向投标人提供和投标有关的规定及相关信息。

6.2.2合同通用条件FIDIC合同条件是国际招标、投标及合同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国际通用的、权威性的文件。

它具有条款脉络清晰、逻辑性强、风险分担合理,对业主、承包人和监理的权利职责界限分明等优点,减少了合同执行中发生纠纷和索赔,使该项目有章有序的进行。

6.2.3合同专用条件根据每个工程性质和规模以及地区差异性较大,加上资金来源不同,把通用条件的某些条款结合本项目的情况加以具体化,编制一份专用本合同的条款。

6.2.4技术规范技术规范主要规定合同范围和技术要求,直接反映业主、监理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质量要求及计量支付的方法。

技术规范内规定了本项目的土方、地基、砌体、绿化和房屋拆迁等各个章节的材料质量要求、施工要求、技术质量及计量支付的规定,并要求所有材料和施工工艺亦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6.2.5与招标相关的有关资料投标书和投标保函、工程量清单、补充资料表、合同协议书、履约担保及银行保函、工程施工图等。

6.36.3资格预审资格预审对一个较大项目的工程,资格预审的目的在于审查参与投标的承包上是否具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实施工程的经验。

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