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06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docx

一季度象山县个私经济运行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因地制宜,差异性经济发展加快。

由于地区固有资源的差别、资金实力的差别、经济发展的差别,使得各地个私经济的差异性发展日渐加速。

一方面,广大农村兴起“特色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等生态农业与旅游业。

如台州市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推进农家乐等新兴二、三产业,大力扶持、培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个、农产品注册商标1200多个,其中17个为省著名商标,有23个浙江农业名牌产品,另有仙绿牌仙居杨梅等1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目前全省已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7件。

另一方面,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欣欣向荣。

今年3月,嘉兴市港区发电厂码头停靠了装载1.3万吨煤炭的“新嘉兴号”巨轮,结束了嘉兴有港无船的历史,实现了嘉兴临港海运业的新突破;宁波、台州、舟山等地船舶工业更是取得长足发展,如宁波恒富船业集团公司与德国康蒂公开发中心签约承接了4艘5.7万吨系列散货轮船以及4艘7.53万吨巴拿马型船舶订单,成为承接单船吨位大、合同价最高的订单企业。

此外,休闲之都-杭州动漫业发展迅速。

借着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4月底在杭成功举办的东风,私营企业积极响应杭州市政府提出打造“动漫之都”的号召,动漫、网络游戏产业成为新亮点。

目前杭州累计从事动漫产业的私营企业有224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发展13家。

 

  从统计分析来看,上半年我省私营企业外贸出口持续增长。

我省从事外贸出口的个、私企业产品中纺织品、服装、玩具、鞋所占份额较大,这类企业的利润值低,竞争又很激烈,自今年7月1日起又将面临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压力。

因此,外贸企业纷纷抢在出口退税新政实施前出货,以减少企业的损失。

上半年个私出口交货值合计90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3%。

从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个私经济统计分析报告中获悉,上半年浙江省个私经济运行平稳,各项主要指标保持适度增长。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私营企业达到38.58万家,投资者88.98万人,雇工475.19万人,注册资金614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83%、8.14%、2.42%、38.50%;个体工商户176.94万户,从业人员348.52万人,资金数额580.85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5%、8.85%、-3.65%;上半年个私总产值合计达5845.25亿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达4729.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375.09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02%、11.90%、13.19%。

有1.57万户个私经营户实现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869.3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66%、11.87%。

    据省工商局专业人士分析,根据数据判断目前个私经济属高位发展,高开高歇,发展速度趋稳成为经济运行特点之一。

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个私经济高速增长的可能性降低,但由于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根本方针不会改变,因此,在国际环境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个私经济将稳步发展,总量有望继续稳中有升。

    资金实力递增,私企转型加快

    从统计分析来看,我省私营企业资金汇聚,私营企业竞争力提升。

一方面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增加。

上半年全省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量净增980.95亿元,除了4万多户新设企业注入的483亿元之外,一半以上的净增注册资金来自老企业的增资,上半年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增加了7421家,1亿元以上的增加了85家。

目前全省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已达159.37万元/户,比年初增加了15.46万元/户。

另一方面,私营企业为适应新的市场竞争需要,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营过程中发展资金的投入也有所增长。

据调查,上半年有固定资产投入的1.25万家私营企业投入资金470.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三分之二;技术改造创新研究投入239.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新产品研究开发投入52.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3%亿元。

    产品升级加快创新能力提高品牌力量凸现

    私营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加快了转型速度,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由此反映出来的首先是产品的改造升级加快。

近年来困扰我省的纺织业问题通过改造初露生机,不少企业转产高档织品,通过提升终端产品品质打开了销路;部分纺织企业向生产装饰、产业用布转型,调整产品结构取得成功;还有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产出率。

如大唐袜业研究所花低成本给普通袜机“换脑”,大幅度提高传统织袜设备的性能和效益。

    其次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新提高。

充裕的自由资金、敏税的市场意识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导致私营企业勇于克服自身起点较低等缺陷,从草根经济积极向创新经济转变,成为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上半年开发新产品近3000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6%。

如“东磁”集团的中央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现在每年都能出20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新技术产品,保证了企业始终在世界磁性行业中领先。

    再次是企业的品牌力量凸现。

随着“品牌大省”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私企的品牌意识普遍提高,同时大量的投入不仅增加了私营企业的实物资产,也增加了它们的无形资产,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截止6月底,全省私营企业拥有驰名商标63只,省著名商标862只,注册商标(含个人)7.3万只。

同时,取得国际认证的私营企业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现分别有1680家、5880家私营企业通过了欧洲CE认证和ISO9000体系认证。

全省现有总资产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111家,比上年同期增长7.66%,私营企业集团数达928家,比年初增加了203家。

    总量扩张,社会贡献力提升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户数稳中有降,到今年上半年,因开业量加大,局势得到逆转,上半年总量明显提升,私营企业户数比年初净增2.68万户,个体工商户户数比年初净增4.27万户。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量的扩张不仅直接提升了个私经济总量,还为社会安置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上半年全省个私领域就业岗位净增46.25万个,其中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达5.43万人次。

    新兴行业“井喷”

    从上半年的统计分析情况看,户数增长绝对量最大的行业依然集中在个私经济的传统行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中私营企业增量的集中度达到71.34%,以制造业为主;个体工商户增量的集中度达到94.94%,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

可见传统行业增量依然较大。

    一些新兴行业虽然总量不大,但近年来由于政策放开、市场细分、经济发展等原因,发展速度引人注目,个别甚至出现“井喷”现象。

如私营企业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属政策性新领域,去年以来,每半年其户数以30%左右的幅度递升;私营企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虽不是新产生行业,却是因经济发展、市场细分而在近年真正兴旺起来的行业,近年来户数的年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上半年净增了3099户,仅次于二大龙头行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户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4%;个体工商户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水、气、电等资源高增长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催生了一批小水电、供水、供气经营户,6月底户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倍。

(一)发展总量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净增3820户,占全年净增目标任务的51%;私营企业净增294户,占全年净增目标任务的5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二)运行质量逐步提高。

上半年,全市个私经济保持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实现利税1.53亿元,同比增长8.3%。

营业收入利税率为9.62%,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

个私企业入库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5.5%。

个私工业完成总产值5.88亿元,同比增长20.1%;全市生产、加工型个私企业21041户,注册资金为7.15亿元,完成总产值6.9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116%和19.7%。

(三)企业实力不断壮大。

上半年,全市个私企业注册资本金已达12.24亿元,其中:

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户均66.2万元,比去年同期户均增长6.4万元。

全市现有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97户,占私营企业总数的39.4%,比去年同期增加13户。

(四)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上半年,新增个私企业从业人员1.27万人,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100人,占新增人员的16.5%。

近百户个私企业采取购买、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国有、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变存量为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使大批存量资产重现生机和活力。

全市个私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批示,亲自过问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4月份,召开了个私经济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大规模的全市个私经济表彰大会和高规格的30强私营企业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会并做了重要指示,给个私企业以极大鼓舞,进而从政治上、舆论上、声势上进一步坚定了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发展的动力。

二是环境不断优化。

全市各县、区都相继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在市场准入、权益保护、要素供给、公共服务上全面贯彻落实公平竞争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为个私经济的投资、发展、维权等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营造全社会都关心与重视个私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是工作重点更加突出。

年初,市政府出台了《池州市2003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意见》文件,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

各县、区按照文件要求,层层分解任务,部署落实,使个私经济的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5月份,市银通担保公司成立,公司增加国有股本650万元,吸收民营股本160万元,加上原公司股本280万元,共计1090万元,尚有2000万元有效资产作为股本即将到位,累计为民营企业发放担保贷款1732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针对全市个私经济的发展环境、建材行业发展现状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启动民资对策等专项内容,市个私办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个私企业排忧解难。

四是措施更加得力。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各地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抓投入。

大力引导个私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行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许多企业正因为走上引进外资、联合发展的路子而迅速做大做强。

加强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青阳县工业园、贵池民营工业园、东至大渡口工业园等园区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大批项目相继落户园区,为个私经济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加大政策推动力度。

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个私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推进个私经济发展。

综观上半年全市个私经济发展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总量小、速度慢。

二是有些地方和部门对大力发展个私经济,认识不统一,服务措施跟不上,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

三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太合理。

第二产业比重偏低,个私工业发展水平不高。

四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个私企业的发展。

二、突出重点,确保年内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化化个私经济发展环境。

各地要以实现县域经济民营化为目标,创造条件,放手放胆让民营经济渗透到各个改革的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

要努力创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消除歧视,打破垄断,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着力营造民间创业与外来投资、公有制企业改革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坚决取消一切限制个私企业市场准入和社会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实行平等待遇,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引导个私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壮大整体实力。

(二)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各地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拎在手里紧抓不放,招商引资的主体是企业,落脚点也是企业,广大个私企业要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体。

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项目包装,尤其是对生产制造和加工类项目的包装,要大力进行项目的宣传、推介,吸引外来资金,促成项目的建设。

要拓宽招商引资领域,组织民营企业赴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招商,有条件的可以到国外招商。

个私企业要牢牢把握自身的灵活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嫁接联合,做大做强。

(三)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个私经济融资难问题。

一是个私企业要立足自身,树立“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在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下功夫;在提高企业信誉度,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上下功夫;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主动引进外来资金上下功夫,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筹措资金。

二是市银通担保公司要充分发挥担保功能,大力吸纳个私企业资本入股,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完善运作机制,积极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服务,重点支持一批发展前景好的私营企业,积极、稳妥地做好市、县(区)担保公司整合试点工作。

三是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相互协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开展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培育信用客户,改善银企关系,有效解决个私企业贷款难问题。

(四)加强调查研究,切实维护个私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形势,发现问题,尽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对广大个私企业反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发现一起,调查处理一起,对严重损害个私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要从严查处,公开曝光。

要保证个私企业的维权问题是有求必应,件件有着落。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切实保障个私企业的合法权益。

继续加大纠风治乱的力度,严禁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拉赞助。

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各种侵权行为,不断完善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效果。

(五)着力引导扶持,进一步提高个私企业的整体素质。

一要积极引导个私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科技型和农业产业化企业,提升个私工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促进个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要引导个私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各县、区要重点引导上规模的私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在组建集团方面一定要有所突破。

三要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提高素质,引导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道路。

要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教育,努力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奉献社会的表率。

三、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要强化市、县(区)两级个体私营经济(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的职能。

要建立定期(一年二次)研究工作制度,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

切实搞好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充实加强个私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各县区应增加1-2名工作人员,保证有人办事,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工作用车,切实解决办公室工作人力物力所需。

二是要建立领导与民营企业联系点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市里已研究决定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民营企业,定期走访,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县、区领导也应参照实行,已经建立这项制度的要总结完善,今后要把是否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纳入年度个私经济工作考评的一项内容。

三是要建立全面、规范的民营经济发展统计制度。

省里已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一个地区自主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因此,必须要从现在起建立民营经济定期统计上报制度。

年底前,要把全市的私营企业情况摸清,为明年工作打好基础,各地个私办务必要重视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

四是要宣传表彰民营经济的先进人物及其优秀事迹。

省里决定每两年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市、县、区每年要组织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在新闻媒体上宣传报导,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尊重民营企业家,激励他们为社会争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基 本 情 况

   截止2006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183330户、私营企业35239家,分别比上年底增加3.42%和15.73%;个体私营企业总注册资本(金)6710802万元,从业人员977684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27.04%和4.96%;2006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现总产值28866308万元、销售总额(营业收入)1855866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263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75%、22.76%和20.20%。

运 行 特 点

   一、总量再创新高,实力持续提升

   一是增长势头趋于平稳。

2006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5369户,扣除注销登记的29303户,净增6066户,增幅为3.42%;新注册登记私营企业8169家,扣除注销登记的3384家,净增4791家,增幅为15.73%,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

从区域发展看,发展不均衡趋势明显,截止2006年底,市区、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的个体工商户户数分别为21600、37525、65215、223899、22309、12782,增幅分别为15.45%、11.35%、-4.85%、12.22%、2.24%和-0.92%,市区增速最快比出现负增长的诸暨市高出20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户数分别为8305、8327、5711、6302、3992、2602,增幅分别为23.53%、34.00%、3.54%、4.74%、10.92%和9.33%,增速最快的为绍兴县,其34%的增速是全市平均增幅的两倍。

从企业类型看,公司制主导地位明显,全市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达24088户,同比增长28.3%,占全部私营企业的68.36%。

   二是资本投入增势强劲。

由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大个私业主投资信心不断增强,特别是不少存量企业增资扩股,使资本总额大幅增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全年新增注册资本(金)分别为42415万元和138613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94%和29.19%。

截止2006年底,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为3.14万元,同比增长4.32%;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达174.08万元,同比增长11.64%,其中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有4417家,比上年底增加1262家;500-1000万元的有1872家,比上年底增加796家;1000万元-1亿元有1029家,比上年底增加186家;1亿元以上的达79家,比上年底增加32家。

   三是规模实力持续提升。

全市现有私营企业集团181家,比上年底增加了45家,同比增长33%;2006年总产值或销售额(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私营企业5570家,同比增长25.15%,其中超亿元的305家,同比增长23.48%;现有总资产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445家;私营上市公司19家(今年新增2家);37家企业入围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

   二、结构调整加快,投资更趋优化

   从行业结构看,2006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比例为0.73%、29.69%、69.58%,批发零售贸易业仍然是个体工商户的主导行业,其户数和资金总额分别占全部个体工商户的42.31%和38.48%。

私营企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比例为1.71%、56.85%、41.44%,制造业在私营企业中占据绝对比重,户数和注册资金总额分别占到全部私营企业的54.58%和和44.45%。

市委、市府提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为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在2006年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分别为28378户和4215家,比重达80.24%、51.60%;投入资金分别为89464万元和562436万元,比重达64.72%、56.43%。

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出台,使农业农村成为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资新亮点,2006年全市新登记农、林、牧、渔业企业369户,是2005年同期的两倍;集旅游、休闲、观光、农副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新农业被投资者普遍看好,截止目前已登记注册各类休闲农庄、山庄等特色企业140余家,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餐饮、旅游、交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浙江丰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正式确定为参股投资的农业开发项目,成为2006年我省仅有的两家由中央财政参股投资项目的农业龙头企业,中央财政将对这两家企业分别参股投资1000万元,同时省财政也将分别投资1000万元。

 

   从投资结构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业等主要行业对拉动投资增长贡献较大;纺织业投资虽然低位增长,但增幅高于2005年。

同时,纺织、化纤行业也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按照“强化上下游、拉长产业链、增强差异性、提高附加值”的发展思路,大力引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面料服装品牌化,部分产能较大的行业投资出现调整。

如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投资增速明显下降。

   三、出口增势强劲,外资稳中有进

   承接上年出口增长的势头,2006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据绍兴海关统计,至12月底,私营企业出口496389万美元,同比增长49.28%,在全市外贸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达47.26%,出口增速和所占比重均位列各类出口经营主体的首位,为我市全年出口超百亿美元作出了重要贡献。

出口额前十位的均为私营企业,这10家企业的出口贸易额达111245万美元,占全市出口贸易总额的10.59%,其中名列榜首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额达38242万美元,再创新高。

个体工商户共实现出口贸易额2978万美元,虽然仅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0.29%,但出口增幅却高达260.9%。

   2006年,全市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294家(投资总额199728万美元、注册资本121600万美元、外方认缴注册资本107337万美元),其中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的企业157家,投资总额94390万美元,注册资本53476万美元,其中外方认缴39613万美元。

虽然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速度有所回稳,但引资质量明显提高,项目平均投资达601.21万美元,外方认缴252.31万美元,其中浙江中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恒源国际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是2006年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其投资总额达8190万美元,注册资本2980万美元,其中外方认缴2000万美元。

   四、要素制约明显,增长方式求变

   一是人民币升值使出口效益不尽理想。

首先,人民币升值使我市大多数出口创汇企业的收益大幅减少,有的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其次,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市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使外销受阻、内销没有优势的企业将难以生存。

二是货币政策调整使部分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货币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直接提高了企业财务成本,利润空间再度受挤。

另一方面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放贷收缩首先考虑的是压缩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众多中小型私营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更加突出。

三是土地等要素制约将更为严峻。

随着国务院提出加强土地调控八大要求,今后所有工业用地一律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给我市发展中的工业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

随着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升级,欧美市场上纺织品因“设限”受阻,出口市场存在很大的隐患,给以纺织品出口为主导的我市个体私营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面对发展困局,我市广大个体私营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积极转变增长方式。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众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因而更加重视科研投入,舍得花钱大力创办技术中心,不断购置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自身的开发、消化和创新能力,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投入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源源不断的产出。

二是品牌经济效应开始显现。

在各种扶持政策的激励下,私营企业创牌的热情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