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0755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docx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

 

Abaqus基本操作中文教程

 

 

1Abaqus软件基本操作

1.1常用的快捷键

旋转模型—Ctrl+Alt+鼠标左键

平移模型—Ctrl+Alt+鼠标中键

缩放模型—Ctrl+Alt+鼠标右键

1.2单位的一致性

CAE软件其实是数值计算软件,没有单位的概念,常用的国际单位制如下表1所示,建议采用SI(mm)进行建模。

国际单位制

SI(m)

SI(mm)

长度

m

mm

N

N

质量

kg

t

时间

s

s

应力

Pa(N/m2)

MPa(N/mm2)

质量密度

kg/m3

t/mm3

加速度

m/s2

mm/s2

例如,模型的材料为钢材,采用国际单位制SI(m)时,弹性模量为2.06e11N/m2,重力加速度9.800m/s2,密度为7850kg/m3,应力Pa;采用国际单位制SI(mm)时,弹性模量为2.06e5N/mm2,重力加速度9800mm/s2,密度为7850e-12  T/mm3,应力MPa。

1.3分析流程九步走

几何建模(Part)→属性设置(Property)→建立装配体(Assembly)→定义分析步(Step)→相互作用(Interaction)→载荷边界(Load)→划分网格(Mesh)→作业(Job)→可视化(Visualization)

 

1.3.1几何建模(Part)

关键步骤的介绍:

Ø部件(Part)导入

Pro/E等CAD软件建好的模型后,另存成iges、sat、step等格式;然后导入Abaqus可以直接用,实体模型的导入通常采用sat格式文件导入。

Ø部件(Part)创建

简单的部件建议直接在abaqus中完成创建,复杂的可以借助Pro/E或者Solidworks等专业软件进行建模,然后导入。

常用按键的说明:

1.3.2属性设置(Property)

1.3.3建立装配体(Assembly)

其中:

①实例类型中的独立(网格在实例上),耗用内存较多,生成的inp文件也较大。

②编号1和2分别是线性阵列和辐射阵列,可以对实例进行批量生成;

③编号3和4分别是平移和旋转;

④编号5是平移到,该命令只能用于实体模型;

5编号6是定位,常用:

Ø面平行,面匹配,边平行;

Ø边共线,共轴,点重合;

Ø坐标系平行;

⑥编号7为合并/剪切来生成新的部件,这个命令可以将导入的多个部件合并成一个整体。

可以选择多个部件进行装配

部件实例的显示控制:

替换:

在区域1选择部件后,点击此按钮,则仅显示选中的部件;

添加:

在区域3选择部件后,点击此按钮,则选中的部件被显示,已经显示的部件仍显示。

删除:

在区域3选择部件后,点击此按钮,则选中的部件被隐藏。

1.3.4定义分析步(Step)

1.3.5相互作用(Interaction)

首先需要定义相互作用的属性,主要包括法向接触属性和切向的摩擦属性,关键步骤如下所示:

Ø接触分析建模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步骤:

(1)定义接触面;

(2)定义接触属性;接触面主要分为主面和从面,在选择时,有着比较严格的主从关系,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选择刚度大、网格粗的为主面;2)主面发生接触部位不能有尖角或较大的凹角;3)主面不能是由节点构成的面,并且必须是连续的。

Ø单元类型选为六面体一阶

单元C3D8I时,能够很好的解决接触问题。

当无法划分六面体单元网格,可以使用修正的四面体二次单元(C3D10M)。

通常遇到的接触问题,在定义接触属性定义中,将接触面的法线行为定义为“硬”接触,切线行为的摩擦公式定义为“罚”,钢材之间的摩擦系数取0.15,钢材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取0.5。

然后创建相互作用,定义接触,包括主面、从面、滑动公式、从面位置调整、接触属性、接触面距离和接触控制等,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

1主面和从面

 

定义的接触对由主面和从面构成,在接触模拟中,接触方向总是主面的法线方向,从面上的节点不会穿越主面,但主面上的点可以穿越从面。

主次面的选择原则如前面文本框所示。

2有限滑移和小滑移

有限滑移:

两个接触面之间可以有任意的相对滑动,在分析中需要不断的判定从面的节点和主面的哪一部分发生接触,因此计算的代价较大,同时要求主面是光滑的,即每个节点有唯一的法线方向。

小滑移:

两个接触面之间只有很小的相对滑动,滑动量的大小只是单元尺寸的一小部分,在分析的开始就确定了从面节点和主面的哪一部分发生了接触,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这种接触关系不会再发生变化。

因此,小滑移的计算代价小于有限滑移。

离散化方法:

主要有点对面和面对面两种算法。

其中面对面的应力结果的精度较高,并且可以考虑板壳和膜的初始厚度,但在有些情况下计算代价比较大。

3谨慎地定义摩擦系数

对摩擦的计算会增大收敛的难度,摩擦系数越大,就越不容易收敛,因此,如果摩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不大,例如摩擦面之间没有大的滑动,可以尝试令摩擦系数为0。

④abaqus提供了自动查找接触对的功能,在工具栏中,选择以下按键:

【相互作用】→【查找接触对】。

常用的约束类型有:

绑定、刚体、耦合和MPC约束。

1绑定约束:

模型中的两个面被牢固的粘结在一起,在分析过程中不再分开,被绑定的两个面可以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和网格。

2刚体约束:

在模型的某个区域和一个参考点间建立刚性连接,此区域变为一个刚体,各节点之间相对位置在分析过程中保持不变。

3耦合约束:

在模型的某个区域和一个参考点间建立约束。

4MPC约束:

用来定义多点约束,类似主要包括:

梁、绑定、链接、铰接和关节等类型,在实体模型施加荷载和边界的时候,常用的是刚性梁类型。

 

 

1.3.6载荷边界(Load)

注意的关键点:

Ø在对计算模型进行荷载施加的时候,要注意荷载的施加方向,通常

需要建立局部坐标系,荷载的数值大小应该与前面章节的单位制吻合;

Ø为了能够与sap2000、midas这类有限元软件更好的衔接,建议荷载和边

界约束都施加在杆件的截面中心位置。

通过在截面中心位置建立参照点RP,将参考点RP与杆件截面建议耦合约束或者MPC刚性梁约束。

Ø采用整个截面施加约束与建立参考点施加约束相比,当约束为固结时,

以上两种方法是相同的;当边界约束为铰接时,在截面划分网格后的多个节点上施加铰接约束,则截面的转动会受到限制,实际产生了刚接的效果。

因此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法对截面进行约束的施加。

1.3.7划分网格(Mesh)

网格划分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①单元的形状,四边形单元(二维区域)和六面体单元(三维区域)可以用较小的计算代价得到较高的精度,因此尽可能选择这两种单元;

拆分几何元素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定义切割平面

一点一法线;三点;一点一边。

(2)用基准平面切割

(3)用延伸面切割

(4)拉伸或扫掠边进行切割

(5)选定边界边形成切割面

(6)对体的表面进行草绘切割

 

组装后的模型中,不同颜色代表该区域可以采用哪种网格划分技术。

具体可参考《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第二章网格划分部分。

 

②如果某个区域的显示为橙色,表明无法使用目前赋予它的网格划分技术来生成网格。

当模型复杂时,往往不能直接采用结构化网格或扫略网格,这是可以首先把实体模型分割为几个简单的区域,然后再划分结构化网格或扫略网格。

当某些区域过于复杂,不得不采用自由网格(即四面体单元)时,一般应选择带内部节点的二次单元来保证精度;

③通过分割还可以更好地控制单元的位置和密度,对所关心的区域进行网格细化,或者为不同的区域赋予不同的单元类型。

这样可以节省计算所花费的成本,得到更为理想的计算结果。

④在模型进行初算或者计算机配置不高时,可以选用大一些的网格,这样可以节约计算所需的时间,同时可以快速的了解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

⑤对模型中存在的一些小的倒角面,可以运用虚拟拓扑中的合并面才进行修改,保证模型在该区域网格划分的顺利进行。

当进行钢节点实体的弹塑性分析时,建议采用C3D10M、C3D8R和C3D8I;当存在接触时,建议采用C3D10M和C3D8I。

⑥选择三维实体单元类型的基本原则:

Ø对于三维区域,尽可能采用结构化网格划分或扫掠网格划分技术,从而

得到六面体单元网格,减小计算代价,提高计算精度。

当几何形状复杂时,也可以在不重要的区域使用少量楔形单元。

Ø如果使用了自由网格划分技术,Tet单元类型应选择二次单元,可以选

择C3D10,但如果有大的塑性变形,或模型中存在接触,而且使用的是默认的硬接触关系,则也应选择修正的Tet单元C3D10M。

Ø对于应力集中问题,尽量不要使用线性减缩积分单元,可使用二次单元

来提高精度。

Ø对于弹塑性分析,如果材料是不可压缩性的(例如金属材料),使用二

次完全积分单元(C3D20)容易产生体积自锁。

建议使用的单元:

线性减缩积分单元(C3D8R)、非协调单元(C3D8I),以及修正的二次四面体单元(C3D10M)。

如果使用二次减缩积分单元(C3D20R),当应变大于20%~40%时,需要划分足够密的网格。

如果模型中存在接触或大的扭曲变形,则应使用线性六面体单元以及修正的二次四面体单元,而不能使用其它的二次单元。

Ø对于以弯曲为主的问题,如果能够保证在所关心的部位的单元扭曲较

小,使用非协调单元可以得到非常精确的结果。

分别是全局网格尺寸指定和指定边上网格数量。

部件网格划分、局部网格划分、删除网格。

在网格划分结束后,需要进行检查网格,其中橙色区域为错误网格,黄色区域为警告网格。

点高亮按钮可以在模型中显示错误和警告网格,要保证错误网格数量为0,警告的网格数量越少越好。

1.3.8作业(Job)

Ø创建作业,为了加快计算

的速度,可以将内存选项中,用于预处理和分析的最大内存比例调大(比如95%);并行选项中可以使用多个处理器进行参与结构模型的计算分析。

其中,监控用于查看预算的状况,结果用于进入后处理模块,查看计算结果。

1.3.9可视化(Visualization)

云图输出设置:

可以设置输出为应力云图、应变云图、位移云图、能量云图等。

图标数据相关:

以上给出的是绘制荷载-挠度曲线时常用到的操作步骤,建议将得到的数据点复制到excle中进行处理得到样式比较美观的曲线图。

在以下的例子中会详细进行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