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76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docx

森林防火监控方案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

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

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的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

为此国内外都在为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

森林防火长期以来基本上采取较落后的传统防火指挥手段,一直未建立科学先进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与日益繁重的防火任务和火灾日趋增多的形势不相适应,常常因为防扑火手段落后而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加大了火灾的损失。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防火扑火工作的需要,急需建立一个高科技含量的省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采用新的现代化的林火管理技术,提高组织指挥决策水平,确保发生火情后,能迅速报警,科学调度指挥,最快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林火损失。

随着全国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逐年增加,林业工作的重点已转向森林管护,森林防火已成为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

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问题:

一是林内可燃物多,冬春季节风大物燥,极易引发大的森林火灾;二是森林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时尚,野外生产生活用火频繁,火灾隐患增多,管理难度大;三是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矛盾突出,引发的森林火灾案件增多,故意纵火案时有发生,一旦火灾发生并迅速蔓延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植被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无法估量。

为了免遭损失,必须进一步加大森林管护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的力度,用科学的手段来强化防火工作,微波图像监控作为森林防火的重要手段已列为国家和省重点投资项目。

目前全国大部分重点林区、市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这一工程,在整个林区建立一套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

1.2组织架构

森林防火工作主要由林业局负责。

森林防火最高指挥机构是国务院领导下的森林防火部际联席会议;省、市、区县级都设有森林防火指挥部,林区乡(场)、企事业单位都成立有森林防火领导小组。

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总指挥由当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林业局监控指挥架构如下图:

林业局监控中心架构图

1.3现状描述

目前森林防火工程中采用地面巡护、瞭望台监测、航空巡护、卫星遥感监测为主。

目前森林防火监测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求一种更高效、更智能的监测方式,更好的完善森林防火工程。

1.3.1采用地面巡护

地面巡护,主要任务是向群众宣传,控制人为火源,深入瞭望台观测的死角进行巡逻。

对来往人员及车辆,野外生产和生活用火进行检查和监督。

存在的不足是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需用各种交通工具费用及人员工资费用,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

1.3.2采用瞭望台监测

瞭望台监测,是通过瞭望台来观测林火的发生,确定火灾发生的地点,报告火情,它的优点是覆盖面较大、效果较好。

存在的不足:

是无生活条件的偏远林区不能设瞭望台;它的观察效果受地形地势的限制,覆盖面小,有死角和空白观察不到,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的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瞭望是一种依靠了望员的经验来观测的方法,准确率低,误差大。

另外瞭望员人身安全受雷电、野生动物、森林脑炎等的威胁。

1.3.3采用航空巡护

航空巡护,是利用巡护飞机进行林火的探测。

它的优点是巡护视野宽、机动性大、速度快同时对火场周围及火势发展能做到全面观察,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但也存在着不足:

夜间、大风天气、阴天能见度较低时难以起飞,同时巡视受航线、时间的限制,而且观察范围小,只能一天一次对某一林区进行观察,如错过观察时机,当日的森林火灾也观察不到,容易酿成大灾,固定飞行费用2000元/小时,成本高,租用飞机费用昂贵,飞行费用严重不足,这就需要用定点视频监测来弥补其不足。

1.3.4采用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低轨卫星探测林火。

能够发现热点,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

它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能得到连续性资料,反映火的动态变化,而且收集资料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影像真切。

存在的不足:

准确率低,需要地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核实,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火情核实十分重要。

在接到热点监测报告2小时内应反馈核查情况和结果。

卫星遥感监控森林防火的其不足是:

1)热点达到3个像素时,火已基本成灾。

2)从卫星过境到核查通知扑火队伍时间过长,起不到“打早、打小、打了”的作用。

1.4需求分析

目前各级护林防火部门大多采用人工了望和地面巡护的办法进行火情监测,由于林地比较分散,限于财力,难以组织大批人员进行看守,防不胜防。

许多火情往往因发现不及时,耽误了扑救时间,使小火酿成大火。

而采用视频监控系统监测火情,可以防止森林大火的形成,做到早发现、早消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早、打小、打了,能有效地保护十分珍贵的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通过视频监控达到一定的防火效果。

根据目前森林防火现状,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有如下需求:

1)系统监控图像可在第一时间传送到指挥中心,并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林火。

2)当火灾发生时,能够精确定位火点位置,并能够自动产生报警。

3)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通过观看。

实时监视各监控点火灾情况,并远程控制云台摄像机进行控制。

4)报警后,一旦火情确定,指挥扑救人员可通过大屏实时查看现场视频。

5)林火发生后,通过系统可对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6)系统需支持视频和地图的结合,管理员可在地图上明确林火位置。

7)前端系统运行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供电方式,能保证设备全年不间断的可靠运行。

8)前端设备大多安装在无人值守的环境,需要通过有效的安全防范手对前端设备进行管理。

9)利用有效的传输方式,能把前端监控视频传输到后台指挥中心。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2.1设计思路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联网系统,以森林防火平台软件iVMS-8800为核心,在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微波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

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1)采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热成像原理,探测林区热辐射,通过不同目标温差实时成像,搭配了测温模块可全天候对林区扫描检测,当测得温度及温差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等。

2)采用与环境信息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可以实时的了解当前监控点的风力、风向、温湿度、烟雾等数据,为森林防火指挥提供有力数据信息,满足当前森林防火的各种要求。

3)采用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为森林防火提供信息支持。

4)采用透雾成像技术,由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安装在林区的山上,山区经常浓雾弥漫,普通的镜头无法达到正常的监控效果,使用透雾镜头解决了山区雾大,成像难的问题。

2.2设计原则

1)可靠性:

硬件可靠性:

系统按照监控现场的环境要求选用图像监控设备,能够适应现场的恶劣环境。

摄像机和镜头采用专业产品。

软件可靠性:

操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用户管理:

用户等级管理和密码管理相结合,不同的操作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禁止越权操作。

充分考虑到森林防火工作的连续性要求。

整个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2)先进性:

先进的视频压缩格式:

采用H.264格式压缩视频流,压缩过的图像传输给森林防火的各级指挥中心。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带宽占用大大减小。

系统在稳定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趋势积极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技术装备。

在技术应用上适度超前,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完全能保证先进性。

3)灵活性:

录像可调节图像质量与带宽占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灵活的控制功能:

在各级指挥中心的图像工作站上可以对选择的摄像机进行控制。

4)可扩展性:

灵活的组网方式,方便监控点的增加。

系统预留了其它功能接口(如电子地图等),系统设计留有充分余地,以方便今后系统的扩充和升级。

为此,所选设备采用模块式结构,在必要时可随时增加前端及其控制模块,使系统具有灵活的扩展性,有效的保护用户的投资。

充分考虑到指挥中心工程所涉及的各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在保证子系统总体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采用集中管理、操作,分散控制的模式。

总体结构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既可以包容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又便于升级、换代,使整个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完善、改进和提高。

5)易操作:

监控系统的操作具有灵活简便,易于掌握的特点,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使用及维护,使整个系统发挥最大的功能。

在适应多功能需求方面作了充分的考虑,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检索、查询,为森林防火中心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充分的决策依据,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增值的服务。

6)开放性:

考虑到系统发展的需要,使系统与未来扩展的设备具有互联性与互操作性,能很方便地融入网络之中。

2.3设计目标

1)远程视频监控以直观、真实、有效而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重点防范地区。

通过安装红外热成像、可见光摄像系统全天候监控林区,观测森林火情、对初发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护。

使火灾隐患消亡在萌芽状态;

2)远程视频监控能在森林发生火灾时把现场的图像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监视前端摄像机图像指挥调度救火,最大限度的能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

3)远程视频监控能真实记录火灾发生前救火过程中以及救火以后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对火灾进行处理,提供有效真实的资料;

4)森林防火消防中心可对火情及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以便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协调调度指挥;

5)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可远程对前端的云台进行上下,左右控制;

6)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能记录火情发生,发展和消灭的整个过程,对以后的火情的预防,治理提供真实有效的直观资料。

7)山上需要24小时不间断供电,满足所以设备用电需要,根据目前技术条件设计采用相应的供电系统,保证山上不具备布线条件的监控点设备不间断供电,正常工作。

2.4系统架构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各级指挥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系统架构图

省级指挥中心部署视频监控平台软件,通过专网线路连接国家林业指挥中心、市级指挥中心和部分其他单位。

市级指挥中心通过专网线路分别和省指挥中心以及区县级指挥中心连接,市级指挥中心部署视频监控平台软件,实现和省级及区县级的平台进行联网。

区县级指挥中心通过专网线路连接市级指挥中心,同时部署视频监控平台软件和市级平台进行联网。

前端系统通过光纤线路连接到区县级指挥中心,无法通过光纤线路连接的前端系统,通过微波方式连接到区县级指挥中心。

2.4.1前端系统

前端系统对林区现场的图像及环境信息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2.4.2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可采用光纤传输网络,可将摄像机、镜头拍摄的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

无有线传输条件的前端,采用微波方式,将摄像机、镜头拍摄的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

2.4.3指挥中心

区县指挥中心可管理所辖林区的所有设备,接收由林区上报的视音频及环境信息,同时可以满足用户视频信息查看、林区设备控制的需求。

市级指挥中心可接收下属林区上报的视音频及环境信息,同时可以满足用户视频信息查看、林区设备控制的需求。

省级指挥中心可接收下属林区上报的视音频及环境信息,同时可以满足用户视频信息查看、林区设备控制的需求。

 

第3章系统特点

3.1设备防雷击

系统前端设备除了电源部分采取了必要的防浪涌保护接地等措施外,对云台等设备本身也采取了部分防雷击保护措施,云台护罩内对所有的信号输入线路(例如:

视频线路、控制线路、网络线路、低压控制线路)全部进行了电磁屏蔽和防浪涌保护措施。

3.2前端防结雾

一些时节容易发生多云多雾现象,特别是秋冬时节有恰好属于防火期,属于森林火险高发时期。

为了在这段时间保证图像监控系统运行的完好和图像的清晰,所以前端设备的防凝雾功能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对前端设备采用密封加隔离的防护措施,防护等级可达到IP67,内部集成加热模块和风扇,防护罩内部设备不会发生结雾和凝水现象。

3.3透雾监控功能

林区可能存在多雾天气,海康威视结合安防监控领域的视频图像透雾的特殊要求,开发了一种实时视频透雾技术。

该技术基于大气光学原理,区分图像不同区域景深与雾浓度进行滤波处理,获得准确、自然的透雾图像。

3.4火情自动报警

设备利用远红外热成像设备实时探测目标环境的辐射强度,通过嵌入式DSP对辐射强度进行分析,筛选出辐射强度比较异常的点,当检测出有超出设定的热点阀值时发出报警信号,通过自动报警装置产生报警。

热成像图像

3.5火点自动定位

监控系统发现火点或热点自动报警后,利用回传的数字云台俯仰角、方位角及站点的地理位置信息(经纬度),计算出火点的具体位置。

当前端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发现火点时,在GIS系统中,标记出火点的相应位置,并用闪烁的方式给予提示。

3.6报警信息统计

系统支持报警统计功能,提供对平台报警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的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示。

支持报警统计报表时间粒度:

年、月、周、日,统计对象:

按报警事件、报警级别。

系统支持报警信息统一展示,提供专用报警中心,集成展示实时报警、历史报警数据,包括报警相关的视频、录像、图片信息。

3.7视频联动控制

当前端红外对射探测器探测到入侵目标时,同时该目标已进入视频监控区域后,视频控制系统将自动进行联动,完成自动开启,也可通过值班人员手动打开和调节控制相应区域的视频摄像头,完成对入侵目标的识别、判断和跟踪。

3.8视频质量诊断

视频质量诊断系统能够对前端设备的图像质量进行智能分析,并对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图像模糊)、噪声干扰(雪花点、条纹、滚屏)、亮度异常(过量、过暗)、偏色、画面冻结、视频丢失、云台失控等常见摄像机故障进行检测。

第4章前端系统设计

4.1系统概述

前端系统主要以红外热成像摄像机为核心满足日常森林防火监控需求,同时整合信息地理系统、环境量信息等实现森林防火综合监控。

适宜于远距离大范围全天候监视。

可以看清5公里远的目标、室外防护罩给摄像机和镜头提供全天的防护、云台可以360°旋转,为了确保图像不抖动,摄像机的固定方式都将进行最牢固稳定的安装。

4.2前端典型架构

在光纤线路可达的地点,可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各监控点通过光纤线路连接到区县级指挥中心。

有线传输拓扑图

在光纤线路不可达的地点,可采用微波传输的方式,各监控点通过微波传输将数据发送到区县级指挥中心。

无线传输拓扑图

4.3红外热成像摄像机

红外热成像视频是远红外热图像,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可形成物体表面的热图像。

且克服雨雪雾的能力较高,所以在夜间以及较恶劣气候条件下,采用红外热成像监控设备可以对各种目标进行可靠监控及预警。

为使热成像探测火灾的准确性更高,可以搭配可见光摄像设备做为热成像火灾探测的补充,当热成像发现火灾点时,由控制人员通过可见光摄像画面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即可实现林火的准确预警。

型号

红外热像仪(DS-2TD6035D-100)

电源供应

DC48V

构造

压铸铝外壳,内部件主要为钢或铝合金

通用功能

一键复位,防闪烁,双码流,心跳,密码保护,水印技术

智能报警

移动侦测,网线断,IP地址冲突,存储器满,存储器错

视频压缩标准

H.264/MJPEG

压缩输出码率

32Kbps~16Mbps

最大图像尺寸

红外:

384×288可见光:

1280×960

通讯接口

1个RJ45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

音频压缩标准

G.711

工作温度和湿度

-30℃~60℃,湿度小于90%(无凝结)

4.4环境监控报警主机

环境监控报警主机可以通过开关量接口跟红外对射连接,通过4-20mA模拟量接口、开关量接口、RS-485串口与各类传感器连接,对各种数据进行汇集,处理成数字信号,并可以提供向上的接口供指挥中心访问、管理。

4.4.1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传感、变送一体化设计,采集温湿度数据,进行数据校正转换,转换成4-20mA电流环信号连接至环境监控报警主机,温湿度模拟量能实时上传主控中心,控制中心能随时查阅林区的环境温湿度,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4.2风速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顾名思义是测量空气流速的仪器,仪器内的转速传感器能把风速转换成4-20mA电流环信号上传连接至环境监控报警主机,能把现场风速实时上传主控中心,控制中心能随时查阅林区的风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4.3烟感传感器

现场配置有不同数量的烟感等火灾探测器,来监测烟雾报警情况。

可通过开关量连接至环境监控报警主机,当检测烟雾时能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并可联动摄像机预置位查看现场实际情况。

4.5报警系统

考虑到市面上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的价格比较昂贵,建议在每台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周围增设一套防盗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分别由报警主机、4个红外对射及一台高清网络球机组成。

当检测到有异常行为时,报警主机将报警信息传输到后端平台,后端平台联动球机跟踪目标对象,实时放大现场画面,起到防范报警作用。

4.6供电系统

指挥中心采用普通办公用电,为防止意外停电,中心使用UPS电源,以保证最低8小时持续供电。

前端系统的供电方式主要是太阳能以及风能,采取“风光互补”方式发电,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同时供电。

4.6.1太阳能供电

太阳电池供电系统在微波通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使用费用低,可靠性高,无需维护等优点,受到林业部门的欢迎。

用于监控点太阳能电源系统,根据地区环境的太阳能辐射数据进行计算,整个设计按照负载功率50W,连续日工作时数为24小时,即使在阴雨天也能独立供电3天。

选择太阳能方式之前要考虑安装的地方是否真的合适安装与使用太阳能,例如某些地区的日照时间短,或者比较阴暗,都有可能并不适合安装使用太阳能。

太阳能供电具备以下特点:

1)配合无线传输方式能够彻底无线化;

2)无缆式独立供电,组件灵活、小巧,方便安装与组网;

3)全低压直流供电方式,能源利用效率高安全性好;

4)维护费用少造价低;

5)传输不受距离和地形限制。

选择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太阳能蓄电池的功率,在功率不足的情况下通常结合风能发电使用,这种方式即称为“风光互补”。

太阳能板

4.6.2风能供电

选择风能方式之前要考虑安装的地方是否具备使用风能的条件,是否处于大风比较多的地区,选择什么类型的风能发电机组。

风能发电的特点即蕴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

三大弱点是:

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4.6.3UPS或蓄电池

UPS就是不间断电源,它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元件,稳压、稳频输出的电源保护设备,它可以解决电力的断电、低电压、高电压、突波、杂讯等现象。

UPS还有个优点是反应迅速(响应时间短),如果采用后备式,而且蓄电池配置合理的话,可以有效延长用电设备的“续航”时间。

普通蓄电池大致可分为铅酸式、胶体式和锂电池三大类。

铅酸式:

其容量较大,充电时间短,放电电流大;但是体积较大,酸液容易泄露,充电时产生的氢气和硫对周边的设备有一定的危害性。

胶体式:

体积小,能够以任何角度或体位放置,充电时间较短;缺点是容量不是很大。

锂电池:

锂电池综合了上述两种电池的优点,而且放电电压平稳,持续放电时间较长,但是价格较高。

在工程选择时主要考虑输出电压,响应时间以及续航时间等因素。

4.6.4农电供电

在工程中前端基站大都在森山老林中,附近并没有农电线路。

但在少部分地区还是使用农电供电的。

这种方式能够部分替代风光互补方式供电。

在农电的选择上主要考虑电压稳定性、搭线难度、价格等因素。

4.7防雷系统

为确保监控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系统需进行合理、优化的防雷设计,具体从以下方面考虑:

1)避雷针

对于支架安装的摄像机,由于位置较高,可能会受到直击雷的危害,因此需安装避雷针,采用扁钢或其他等效导体作为引下线,泄放雷击放电电流。

避雷针的架设需要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进行设计,确保林区设备(摄像机、终端盒)处于直击雷防护范围内。

2)接地

摄像机外壳、摄像机支架及场地终端盒等应进行可靠接地,接入接地系统。

3)线缆防雷器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雷击能力,除设备需具备防雷功能外,电源线应满足三级防雷要求,弱电线路应采取防浪涌措施。

各类可能引入雷击的线缆应加装各种防雷器。

对于模拟摄像机,建议采用三合一(电源、视频、485线缆)防雷器;对于网络摄像机,建议采用单相电源防雷器及机架式网络信号防雷器。

 

第5章传输网络设计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中,省、市、区县三级指挥中心通过专网连接。

区县到前端的连接可采用有线、无线两种方式进行连接。

5.1专网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性文件中详细提出了电子政务网由电子政务内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组成。

党政机关业务网络与国际网物理隔离。

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发展需要打开越来越多的网络设备端口,从而降低了安全性,让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不敢使用其承载业务信息。

基于上述考虑,国家在两网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务专网。

政务专网是党政机关非涉密的内部办公网,主要用于非涉密信息的传递。

实际工程项目中,专网的带宽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从2M-10M不等。

5.2有线传输

为确保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有条件使用有线传输的情况下建议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从前端到后端指挥中心的传输采用光缆传输。

传输网络架构图如下所示:

有线传输网络架构图

5.3无线传输

当前主要的无线传输方式分为模拟微波无线传输方式以及数字无线视频传输方式。

对于模拟无线微波传输这种方式采用不同的波段直接传输监控摄象机采集来的模拟信号。

优点是信号损失度较数字方式要小的多,适合高质量视频传输的需要。

数字无线视频传输与模拟相比,设备造价低,延迟较大,图象质量相比下较差。

其运做原理是将监控摄象机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编码后转变为数字信号,在无线网络上传输,因此在中心接设备的时候一般是通过网线接入的,无法直接接入模拟终端,比如监视器之类的设备。

当然如果进行解码器的还原处理后还是可以接的,但是由于视频信号经过了模拟转数字的质量损失后,再进行数字到模拟的还原。

因此画质的损失比较严重。

目前比较流行的数字无线微波有GSM,CDMA,WI-FI,WIMAX,3G等形式。

常见的设备有无线网桥,无线视频服务器,视频编解码设备等。

无线传输网络架构图

5.3.1微波传输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传输方式不可能采用有线或光缆。

因此应首先考虑无线微波传输方式,无线微波传输方式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图像实时传输、清晰,并且可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现场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率的大小可以按要求配制,在遇障碍物阻挡的情况下,可采用微波中继(图像/数据)系统。

微波是一种频率超过1GHz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在毫米~厘米数量级,其波长比普通无线电波更短。

微波传输类似光线直线传输,是一种视距范围内的接力传输。

由于微波的波长很短,因此它不能像中波那样可以沿着地球表面传输,因为地面很快就把它吸收掉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