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7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docx

江苏省如皋市海安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生物

如皋市、海安县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高三生物

意。

1.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不定向的改变

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本质

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正确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等现象

2.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

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

B.甲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在增加

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属于不同的物种

D.在甲水潭中引进花鳉,会造成甲中的狗鱼数量减少

3.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如下表,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A(%)

Aa(%)

aa(%)

亲代

30

40

30

子代

25

50

25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中各基因型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几率相等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药物之前相比明显减少。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5.右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胰岛细胞对肝细胞代谢的调节

D.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大豆幼苗进行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幼苗会向光生长

B.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C.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原理相同,效应相似

D.各种激素之间的作用相互联系,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7.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8.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右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钙离子

C.胰岛素D.神经递质

10.关于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稳态是指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B.生物圈持续正常运转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C.生物多样性是形成复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D.生物圈物质上的自给自足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1.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独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比在鸽群中的鸽子小②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2.很多同学都曾经尝试设计制作生态瓶,设计生态瓶实验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以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B.要保证瓶内有足够的微生物

C.瓶内生物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搭配合理

D.应将生态瓶置于温暖的向阳处

1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物、植物或微生物

C.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取目的基因时才用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14.在利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的实验中,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

A.破坏细胞壁;溶解DNAB.破坏细胞膜;溶解DNA

C.破坏细胞壁;溶解蛋白质D.破坏细胞膜;溶解蛋白质

1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稳定不变

B.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由于所需条件不同往往占据不同空间

C.人类活动一般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D.种群密度不仅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而且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6.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种植玉米时,合理密植有利于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减少种内斗争

B.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C.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随机选取5个合适的样方进行统计,结果应该取平均值

D.食物链中的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是逐级递减的

17.研究人员

调查南方一个稻田群落,发现近30年来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

下列对该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稻田群落近30年来的变化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

B.稻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将呈“J”型曲线增长

C.信息传

递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中不发挥作用

D.近30年来稻田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大量使用农药有关

18.在探究加酶洗衣粉对不同污渍的洗涤效果的实验时,往往采用同一型号的小容量自动洗衣机洗涤衣物,其原因是

A.便于更好地控制变量B.洗涤时间短

C.洗涤时更省力D.可洗涤的衣物多

19.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

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一地区某一时刻所有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即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C.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生物的个体数量也最多

D.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生产力假说”

20.关于腐乳制作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参与腐乳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原核生物

B.制作腐乳的豆腐应选用含水量较高的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防止杂菌污染

D.加盐腌制时越接近瓶口用盐量应越少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下列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有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B.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缩短家禽家畜的生长周期

C.在温室大棚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作物产量

D.在田间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22.分离蛋白质时可以利用的蛋白质的特点有

A.分子的形状和大小B.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

C.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D.溶解度的大小

23.某研究者做了如下的实验:

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有关此实验及其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A.该项研究是为了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因素

B.A瓶和E瓶的结果可以说明TSH的分泌部位是垂体

C.上述结果可以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

D.为了说明下丘脑对垂体分泌TSH的影响时,对照组是B瓶

24.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细菌可以是

A.寄生者B.生产者

C.消费者D.分解者

25.下图表示的是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的两个装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氧溶量,使酵母菌数量快速增长

B.发酵结束后,可用重铬酸钾检验有无酒精的产生

C.乙瓶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应将盖拧松一次,再盖紧

D.两个装置都应放置在温度为30~35℃的环境中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9题,共计65分。

26.(6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填标号)

(2)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填标号)组成的。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4)图中所示②的pH可以维持在▲,原因是其中含有的▲等物质发挥作用的结果。

27.(7分)下图甲表示的是与人体缩手反射过程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若将图甲中b点切断,用针刺激f,此人能否感觉到疼痛?

(3)医生用针刺病人指尖取血,病人不发生缩手反射,说明了▲。

(4)图乙中“信号物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

(5)图乙中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是▲。

28.(8分)下图是人体某些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激素。

据图回答:

(1)碘是合成激素③的原料,在缼碘时,激素①②的分泌量将▲。

(2)口渴时,激素⑤的释放量将▲。

(3)寒冷的冬天,由温暖室内到室外,血中激素③④含量上升速度更快的是▲,这两种激素分泌增加的意义是▲。

(4)人在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其产生的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5)图中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激素主要是▲(填序号)。

(6)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的内分泌腺有▲。

29.(7分)某生态学家对一弃耕多年的荒地进行调查后发现,该荒地中主要存在如下一条食物链:

植物→田鼠→黄鼬。

调查多年后,该生态学家绘制了食物链中3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

J/hm2·a)。

请分析回答:

营养级

同化能量

未被利用能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净生产量

A

2.48×1011

2×1011

1.2×1010

3.6×1010

2.12×1011

B

7.46×108

2.4×107

6×106

7.16×108

3×107

C

2.4×107

6×105

4×105

2.3×107

1×106

(1)该荒地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2)如果这是一个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区,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绘制该农田弃耕后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种类的变化趋势曲线图。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J/hm2·a,田鼠对应的是表中▲营养级。

(4)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5)请在答题纸相应的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黄鼬种群后的去向示意图。

30.(7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胶使细胞壁破损。

番茄果实成熟中,PG合成显著增加,能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保鲜。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减少PG基因的表达,可延长果实保质期。

科学家将PG基因反向接到Ti质粒上,导入到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

请据图回答:

(1)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法获取PG基因。

在该基因上游加结构A可确保基因的反向转录,结构A上应具有▲结合位点。

得到的目的基因两侧需人工合成BamHI黏性末端。

已知BamHI的识别序列如图二中的甲所示,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画出目的基因两侧的黏性末端。

(2)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的目的是▲。

(3)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培养24~48h后取样,在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是否发生▲现象鉴别细胞壁是

否再生。

(4)导入的目的基因转录出的反义RNA能与▲互补结合,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

31.(7分)生态学家逐年对一片针阔混交林中的马尾松和山毛榉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以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Y,以年份为横坐标,作出图一所示的曲线图。

图二表示的是此针阔混交林中,新迁入的一种动物的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

(2)从整体趋势看,该生态系统中,竞争能力更强的树种是▲。

(3)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4)如果要调查该森林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5)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画出新迁入的这种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B、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32.(6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属于分解者的是▲。

(2)图中的A表示▲。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流动形式是▲。

(4)人类对碳循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土壤过度频繁耕作是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

33.(7分)某化工厂生产的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成分:

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

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溶液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

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并将结果用下列曲线图A、B表示。

请回答以下各题:

(1)该实验中,自变量是▲,对其他条件的控制要求是▲。

(2)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水温为▲。

(3)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

但当温度再度回到45℃时,后者酶的催化能力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4)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

(5)目前使用的加酶洗衣粉都是一次性的,某公司研制了一种能多次重复使用加酶洗衣粉的设备,他们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尼龙载体上,洗涤完衣物后,经过简单处理,这些酶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酶叫▲。

34.(10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的某种假说指出:

生长素是以扩散作用通过细胞壁,然后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这种结合激活了细胞膜上转运氢离子的载体,将氢离子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驰,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产生压力,使细胞伸长生长。

为了探究生长素是否是以酸化细胞壁的方式促进细胞生长,某研究小组用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实验步骤。

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写出实验预期和相应结论并回答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燕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溶液、弱酸性缓冲溶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同型号小瓶若干、刻度滴管、小刀、直尺、镊子、标签等。

(说明:

缓冲溶液可以维持酸碱度的恒定且对植物的代谢没有影响,两种缓冲溶液均为低浓度溶液)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材料预处理:

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测量并记录长度(每个胚芽鞘切段长度应保持一致);用蒸馏水浸洗胚芽鞘切段,吸干表面水分。

(2)实验步骤:

①选取处理过的燕麦切段若干,并分成等量的A、B、C三组(每组10段)。

②取小瓶3个,编号为l、2、3。

l号瓶加入中性缓冲液2mL和A组材料;2号瓶加入▲;3号瓶加入▲;分别加盖,并放在▲下培养。

③培养相同的时间后,▲。

(三)实验预期和相应结论:

(1)▲

(2)▲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预处理中,将胚芽鞘要切去尖端的目的是▲。

(2)在培养过程中,加盖的目的是▲。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D2.C3.B4.D5.B6.C7.D8.C9.A10.A

11.B12.A13.B14.B15.B16.A17.D18.A19.D20.C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AD22.ABCD23.AC24.BCD25.ABC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9题,共计65分。

26.(6分,每空1分)

(1)②③(缺一不给分)

(2)蛋白质(3)②③④(缺一不给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不完整不给分)(4)7.35~7.45HCO3-、HPO42-(答到一点就给分)

27.(7分,每空1分)

(1)感受器胞体膜或树突膜(缺一不给分)

(2)能(3)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4)高尔基体(5)兴奋(答抑制不给分)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内正外负

28.(8分,每空1分)

(1)增加

(2)增加(3)④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或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4)增强促进肝糖原的分解(5)③(6)肾上腺和胰岛

29.(7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

(1)次生演替

(2)如右图(先增后减的趋势正确即给满分)

(3)2.48×1011B(4)3.2%

(5)如下图(2分,每一个箭头及说明各1分)

30.(7分,每空1分)

(1)逆转录(反转录)RNA聚合酶

(2)大量复制目的基因(3)卡那霉素质壁分离(4)天然PG基因转录形成的正常mRNA

31.(7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

(1)b~d

(2)山毛榉(3)太阳光(光、阳光)

(4)样方法

(5)如右图(3分,S形曲线的形状、B点、D点的位置各1分。

如果曲线形状不对,本题得0分)

32.(6分,每空1分)

(1)B、C、D、E、F(缺一不得分) C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3)CO2有机物(4)过度频繁耕作增加了土壤通气量,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3.(7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

(1)不同的温度相同且适宜

(2)45℃(3)高温条件下酶的结构已遭破坏(或酶的活性已丧失)(4)胶片上的蛋白膜存在时间的长短(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5)固定化酶

34.(10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

实验步骤:

(2)②酸性缓冲液2mL和B组材料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2mL和C组材料(上述两个答案顺序可以颠倒)相同且适宜条件

③测量、记录三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

(三)

(1)若A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变化不明显,B组和C组胚芽鞘切段明显伸长,则证明生长素是以酸化细胞壁的方式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2分,注意与实验步骤中设计方案的对应)

(2)A组和B组胚芽鞘切断的长度变化不明显,C组胚芽鞘切段明显伸长,则说明生长素不是以酸化细胞壁的方式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2分,注意与实验步骤中设计方案的对应)

回答问题:

(1)排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

(2)防止水分蒸发,影响生长素的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