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1098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docx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

考察筹码峰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

传统的技术分析指标和方法使用至今,大家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这些指标判断出市场中人的行为。

这本是技术分析的最初宗旨:

通过图线判断出市场中那些先知先觉的人们的建仓和出货的行为,知道了这些人的行为,就等于知道了消息。

筹码分布【CYQ指标】注意到了长期被人们忽略的市场事实,就是市场的持仓成本。

筹码分布,它是由一条条柱线组成的象群峰一样的图案。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聚集一只股票的全体流通盘的股东,并假设股票果真是一只只筹码,让大家把这些筹码按照其买入成本挂到K线的相应价位上,这样筹码就会堆积起来。

如果某价位的筹码多一些,则筹码就堆得高一些,反之,就矮一些。

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CYQ,就是把构成CYQ的每一条线的值全都加起来,则正好是100%的流通盘。

如果有些筹码中有人卖掉了,它们将从CYQ中拿掉,而重新堆到买方新建仓的价位上。

这样,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筹码的转移,市场中所发生的交易被形象地表现出来。

图1-2-1:

CYQ的峰和谷

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便,我们对CYQ的形态进行若干定义。

图1-2-1显示的是CYQ的峰和谷。

如果筹码集中地分布在狭窄的价格空间内,我们称之为CYQ密集,这时的CYQ只有一个主峰,在约20%的空间内聚集了绝大多数的筹码。

反之,如果CYQ有两个以上的主峰,甚至是群峰状态,这种情形就称之为CYQ发散。

研究CYQ,研究的就是CYQ的峰和谷,CYQ的密集和发散。

一、CYQ的低位密集和高位密集

CYQ的密集的市场含义就是在某一价位附近,市场发生了一次通盘换手。

这是市场可能在悄然之间发生了重大变化。

先看图1-2-2中的CYQ的发散状态:

图1-2-2:

下跌之后的CYQ发散状态

97年7月14日的辽物资(0511),此时,股票当前价位上方是一层一层的套牢盘。

从中线的角度看,是没有多大的上涨空间的。

因为一旦股价大幅上涨,这些套牢盘的的解套出逃行为会耗尽多头的能量。

此时假若股价上涨的话,4.7元附近的CYQ套牢峰会对股价构成巨大的压力。

图1-2-3中显示了该股其后的走势,充分证明了这个压力的作用。

图1-2-3:

CYQ的不完全底位密集

至97年9月24日,该股冲高后再次回落。

该股冲高受阻的位置恰恰是上图中的CYQ套牢峰。

经过这次循环,CYQ的图形发生了本质变化,它的筹码在低价位区密集起来。

不过上方的套牢盘仍然有部分残留。

这种低位密集称之为CYQ不完全低位密集。

图1-2-4是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CYQ图形,此时的CYQ就可以称为完全密集。

图1-2-4:

CYQ的完全密集

至,高位的套牢筹码近乎全部割肉出局,其上行空间完全打开。

我们可以对这次的通盘换手进行一番讨论。

我们先看一下割肉的损失状况,图中所使用的坐标线叫10%等比坐标线,每相临的两条线之间的价格幅度是10%。

对比图1-2-2,会发现早期持股者割掉了3个到7个跌停板不等。

不能假定这个割肉行为是主力做的。

主力的合理行为是:

一旦被套牢,则低位摊平成本再做反弹,然后再平手出局。

所以,此次CYQ的低位密集,割肉的主要是散户。

而吸筹的则主要是主力了。

我们的市场模型是把市场投资群体简单地划分为机构主力群体和公众散户群体。

这两个群体中的筹码交换就是沪深股市的主要内容。

由于主力在资金、人才和工具上的优势,主力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的,大多数散户总是把事情做错。

所以,CYQ的低位密集常常被认为是主力进场的结果。

主力入场后,大多数情况下它会把股价炒上去的。

但不能认为主力进场股价就会立刻上涨。

主力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拉抬,而跟庄操作也同样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入点,以达到最佳投资收益。

就这只股票而言,最佳的入市点就是图1-2-4的最后几个交易日,随后的行情见图1-2-5,其中的缘由,以下的章节将继续讨论。

图1-2-5:

CYQ低位密集后的股价大幅飙升

不要认为所有的CYQ低位密集的股票都可以成为大牛股。

低位密集也不是100%的股价见底信号。

这要取决于股票的长期趋势。

在长线向好的情况下,CYQ的低位密集才成为可靠的中线底部信号。

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进行综合分析。

另外,有时主力也会犯错误,这是跟庄思路的不足之处。

所以,要为您的操作设置止损位,要进行仓位管理以规避风险。

高位密集同低位密集正好相反,股价在相对高点再次发生大规模换手。

这时,从CYQ上可以看出当初在低位密集时主力买入的筹码正在变少,如图1-2-6:

图1-2-6:

CYQ的不完全高位密集

图1-2-6是CYQ的不完全高位密集。

这只股票已经自最低点开始上涨约290%,如此巨幅上涨之后的踊跃买盘常常是散户跟风盘。

此时,这只股票的主力已经有了出货嫌疑了。

这么高的股价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敢买?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从日成交量上大家都知道一个规律,在股票便宜的时候,每天没有多少成交额,市场也没几个人愿意买股票。

股票涨高了反而大家都去抢。

最后,到了图1-2-7,在高位,全部筹码都聚集到了高位,早先主力进场时的筹码在图上已经全部消失。

图1-2-7:

CYQ的完全高位密集

其实,股票的高位密集有两种市场含义:

一是主力出货,二是换庄。

它们对后市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判断是哪一种情况比较复杂,一般的方法是先看大势,在一个弱势行情中,别的主力是不敢高位接别人的盘子的,这种弱市牛股一旦CYQ高位密集几乎肯定是主力出货。

但在大势强劲时情况就会复杂些。

为了规避风险,遇到CYQ高位密集先出局观望总是明智的。

其次可以看位置。

如果股票涨幅不高,CYQ的高位相对密集可能仅仅是由于主力的震仓换手所致,后市还可能上涨。

但若已有可观的涨幅,则要警惕主力出局了。

最后看结果,若主力出货,则股价一定不可能保持在高位。

若是换庄,则要创新高。

因此,在出现CYQ高位密集时先离场,等方向明了后再做决定是个安全的做法。

因为一旦主力完全出货,后市的下跌一定是相当惨烈的,

正如辽物资在图1-2-8的表现:

图1-2-8:

CYQ高位密集之后的暴跌

其实股市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低位,当公众投资者看坏后市,试图先抛出股票,等再跌一波后再抄回时,股价就不跌了,反而是主力找到了建仓机会吸筹筑底。

而当股价大幅上涨之后,市场中的人们希望能抓住最后的获利机会大举杀入时,却给主力创造了出货良机。

筹码就这样在低位和高位之间,主力和散户之间换手。

在这种主力和公众的游戏中,主力的成功率总是高于散户。

做为中小投资者,借助主力的做盘从中获利是一个捷径,但又必须警惕跟庄不成反被庄家所困。

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仅靠CYQ是不够的,还要结合K线的组合形态来看。

K线是市场的最基本的信息,其每一阶段的形态总是有明确的市场含义的。

尤其是在结合了CYQ之后,K线所显示的股市语言就更容易被理解。

象图1-2-4中在底部区,股价的大形态是:

慢牛向上,再快速打压,再慢牛向上的牛长熊短行情。

这种牛长熊短的形态是主力大量吸筹的典型形态。

其中的快速打压也是为了吸筹。

主力吸筹所留下的K线上的痕迹不只是牛长熊短,还有次低位横盘吸筹,逆市飘红等多种迹象。

在密集之后,最终确认主力是进场还是出场,以最终的股价突破方向为准。

低位密集后主力也可能逃庄,高位密集后主力也可能换庄,毕竟,市场是复杂的。

二、CYQ的发散形态

CYQ的密集是下阶段行情的准备。

而CYQ的发散是行情的发展。

一旦CYQ进入向上发散过程,股市就进入了上升趋势;相反,一旦CYQ呈向下发散的状态,则股市就进入了下降趋势。

股市的趋势原理是:

一旦趋势形成就将延续。

抓住趋势是做股票的要点。

我们看深发展,该股在98年10月末进入下降趋势后,一路下跌到98年7月,其间没有主力入场的任何迹象,CYQ呈向下发散的状态。

其间的逢底买入者悉数被套牢。

图1-2-9:

深发展,CYQ向下发散和下跌趋势

而图1-2-5的情形正好相反,这是个股价的上升趋势和CYQ的向上发散。

实际上在底部确认主力入场之后,CYQ的向上发散是主升段开始的信号。

CYQ发散对操作的指导非常明确,就是抓住趋势一做到底。

如果是上升趋势,则持股不放,直到趋势被破坏,如果是下跌趋势,不仅不去抢低点捉反弹,甚至要直到主力重新进场后再介入。

对CYQ发散的操作,原则上是向上发散持股,向下发散持币。

图1-2-5

三、确定上升中的阻力位置

预测上升过程中遇阻回调的位置在股市操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对短线操作而言,准确把握短线离场的时机是成败的关键。

就中线来说,也需要密切监视这些阻力位,有时量变也会引发质变,CYQ的阻力可能导致牛市的夭折。

市场阻力来自于解套盘和获利盘。

一般地是:

解套盘首先出货,造成上行压力,随后引发获利盘的获利了结,如果抛压大一些的话,还会引发恐慌盘的出现。

有时尽管套牢盘已经所剩无几,但这个雪崩式的出货链条依然会延续,这个时候解套盘就相当于导火索的功效。

所以,股价上升遇阻回调位置决定于前期套牢盘所在的位置。

CYQ的套牢峰是套牢盘最多的地方,但股价并不一定在CYQ的峰位回头,有时CYQ的峡谷反而是阻力最大的地方。

因为这个地方不仅下方的解套及获利盘会卖,上方的套牢盘因为损失已不大也会抛出。

判断股价将遇“峰”回落还是遇“谷”回落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

看股价此轮行情第一次受阻于峰还是谷。

如果股价第一次是受阻于峰位,那么以后每一个前期套牢峰都是阻力位。

但如果股价先在谷位受阻,则其上方的套牢峰就会崩塌,其压力会大幅度降低,下一次的阻力位就是上方的CYQ谷位。

这就是CYQ的峰-峰,谷-谷模型。

对于图1-2-9中的深发展(98年7月20日),即使该股反弹,也很难突破20元之上的CYQ巨大的套牢区,这个压力是最真实的市场现实。

构成股价上行压力的不仅仅是CYQ的峰谷,股价箱体的压力线,天价压力线都会形成阻力。

尤其是股价突破某个压力线之后,其满盘的获利会在瞬间形成抛压。

由此可见,CYQ的出现使得捉摸不定的股市变得清晰透明。

股市的投资决策终于可以实现有理有据。

以上所说的案例是在特定时期的个股表现及通过CYQ实现的对庄家的理解,注意,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

主力建仓拉抬以及出货的手法并不限于一种模式,但无论如何,主力的行为不可能不在CYQ上留下痕迹。

CYQ就象将军的作战地图,将军们要在图上的山峰山谷间判断对手的位置以及决定自己的对策。

事实上,在以往的股票炒作中,几乎谁也不知道市场各方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主力尚可通过试盘来确定上方抛压,其他投资者就只好靠粗略地估计了。

同样,CYQ也需要同其他指标综合运用。

K线形态、市场能量CYF、主力控盘CYW以及成本均线CYC综合运用方可完成对一只股票的全面分析。

附:

牛市起跑之初的筹码峰分布图

上面两幅图是002033丽江旅游周线筹码峰转换图

一筹码分布图

我想讲述的一个基础---------筹码分布,就是一个直方图,以股价为X轴,各个价格上的买入数量为Y轴,做出来的图就是直方图,也叫"筹码分布".假如某股票现有10手,其中,在10元价格上有4手,10.3元有2手,10.5元上有1手,11元有3手,画出来的直方图如下:

为方便起见,实际的筹码分布是以股价为Y轴,相应的筹码数量叠加在股价右边,见下图:

筹码分布图是一个静态的图形,只反映某一特定时间的状态,随着交易的进行,筹码不断抛出和买进,就发生转移,因此,图形也发生改变.

二平均建仓成本与中位价

系统会给出平均建仓成本,如下图:

平均成本6.12.

平均成本是反映股价的集中趋势,就是简单的算术平均,计算方法:

平均成本=(成本1*量1+成本2*量2+成本3*量3+....+成本n*量n)/总量;

这种反映集中趋势的平均成本,是筹码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才能用,而一旦不服从正态分布,就不能用.就像中国的平均收入很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低于平均收入一样.这时候,较好的指标是中位价,也就是筹码在中间的那个股价;

比如上例,共有10手筹码,分别是在这些价位上买的:

1010101010.310.310.5111111,居中的价格是10.3和10.5,中位数是(10.3+10.3)/2=10.3,可见,这10手筹码的中位价在10.3,而平均成本=(10*4+10.3*2+10.5*1+11*3)/10=10.43,因此,中位价低于平均价.

庄家建仓的平均成本往往在中位价,而股价上涨后,整个盘面的筹码的平均成本就会高于庄家的建仓成本,也就是中位价,这样,庄家就具备了出货空间.平均成本比中位价高出越多,则庄家越具备出货的条件,至于什么时候出,要看庄家的胃口和散户追高的热情.

三四分位价间宽与成本带宽

四分位价间宽和成本带宽是描述成本分布宽度的一个指标,四分位价间距是筹码高位1/4与低位1/4之间的价格差与最低价的百分比,成本带宽是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与最低价的百分比,公式如下:

四分位价间宽=(高位四分位价-低位四分位价)/最低价;

成本带宽=(最高价-最低价)/最低价;

以1010101010.310.310.511111111.211.5为例,低位四分位价是第三个价10,高位四分位价是第9个价11,最低价是10,因此四分位价间宽是(11-10)/10=10%,而成本带宽是(11.5-10)/10=15%.

平均成本或中位价相等,但成本带宽和四分位价间宽可以相差甚远,这两类指标分别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股价可能在低位集中,也可以在中位或高位集中,在高位集中是庄家出货的必需条件.成本带宽和四分位价间宽可以很窄,也可以很宽,其增宽也是庄家出货的必需条件.必需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这一点要记住.

一、主力筹码分布指标的建立

  主力筹码指标是一个价量指标,是把某一段的同一价格的成交量总和用纵线表示筹码的位置。

例如,2000年3月某股股价在20元成交200万股,同年7月又在20元成交300万股,今年1月股价再次冲至20元,成交500万股,则20元处就会有一根200+300+500=1000万股的筹码线。

有的软件为了防止筹码的转换把这一指标进行了优化,即当股价从一个底部上升至一个高位时,低价的筹码按上升时的成交量给予一定的递减来回补主力筹码的转换,以更精确地测定主力是否出逃或建仓。

  二、优、缺点

  优点:

直观、简单。

缺点:

机械。

由于不同的庄家、不同的介入时机、主力对大势的判断、性格差异等因素,在股价的价量关系上差异较大,因此,在运用上必然会造成失误。

  三、指标的运用

  该指标在常规运用中就是看股价的某一阶段的成交密集区,一是研判支撑与阻力,即筹码线越长,阻力或支撑越大,筹码线越短,支撑或阻力越小;二是观察主力成本区,即一个股价在低位横盘时间和成交量的总和会体现在筹码线上,这一线也说明主力建仓的成本区,根据这一区与价格的距离来推算主力是否出货。

例如(600308)华泰股份,该股上市以来筹码分布线基本平均分布,但是在17.40元出现一个较长筹码线,这一线不仅说明此点位的压力,也说明了该点位为主力成本区。

当股价突破该线,一般说明该股有向上的动力,如果是一只庄股的话,可以鉴定庄家出货的空间。

  在实际运用当中,由于筹码线是集不同时期成交量的总和,若时间跨度较长,股价上下波动次数越多,筹码线就会被虚化。

例如1995年某股在20元成交200万股,至今该股价格在20元出现过多次,换手已经达到300%,1995年的200万股就被虚化,因此,在运用当中最好看这段距离内价格穿越筹码线的次数和换手率来综合处理;其二,主力在拉升过程当中大量运用对倒,使筹码线记录失误,也易造成失误判断。

对待上涨对倒放量的个股不仅要分析成本区与它的距离,还要着重分析K线大形态,以达到综合处理的方法。

  在股市操作当中,股战与战争有很多相似之处,是讲究战略与战术的问题,墨守成规、迷恋于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是最危险的。

概念:

股价走势循环周期的四个阶段:

A阶段:

无穷成本均线由向下到走平;俗称筑底阶段;

B阶段:

无穷成本均线由走平到向上;俗称拉升阶段,可称为上升阶段;

C阶段:

无穷成本均线由向上到走平;俗称作头(顶)阶段;

D阶段:

无穷成本均线由走平到向下;俗称派发阶段,可称作下降阶段;

对应筹码分布的特征:

A阶段:

筹码由分散到集中,发散度下降。

B阶段:

筹码由集中到分散,发散度上升。

C阶段:

筹码由分散到集中,发散度下降。

D阶段:

筹码由集中到分散,发散度上升。

股市里的终极真理:

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跌,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涨。

而供求又最终对应于资金和筹码。

至于其它什么基本面、消息、信心、技术等等,都只是间接地影响或反映股市的这一本质。

股价运动的本质等于成交量背后的筹码运动状态。

筹码供求力量的两方:

资金和筹码.

在股市里的意义是明显不同的。

对于资金,倾向于有行情就有资金这种说法。

也就是说,有行情才是关键,这是中国股市中长期走势的主线。

筹码,则是股市利益主体博弈的媒介,抓住了筹码这一关键,才有可能从本质上把握住股票的价格走势。

因此,从博弈角度看,筹码,才是股市博弈的核心。

筹码论其实是一种还原:

将所有的影响股市里供求的因素,全部还原成筹码,以及筹码背后所反映的力量、利益、争夺、控制集中、分散、转移、等等。

所以我认为股市研究的核心应该是市场成本!

在熊市中现金为主,而在牛市中筹码的为王,股票获利无非是将手中的现金在低位转化成股票,再将股票在高位兑换为现金的过程,这是从另一角度上看,就是筹码的运动,主流资金就是筹码的搬运工,而筹码的成本就是关键,成本分析将成为技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主要功能与目的

1.判断成交密集区的筹码分布和变化。

2.判断行情发展中的重要阻力位与支撑位。

3.通过分析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操作策略。

筹码是股票博弈的核心,在牛市中筹码为王就是这个道理,谁掌握更多的筹码谁就将在未来的博弈中争取到主动权,谈到筹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筹码的成本

这是筹码的核心问题,市场中主流资金或绝大部分的筹码的成本对股票的走势起决定性作用,这里引入成本均线的概念,主要是反映市场的平均持筹成本的成本均线。

平均移动线与成本均线的区别。

成本均线在计算中考虑了成交量的作用,并用神经网络方法解决了在计算时间内短线客反复买卖的问题,可以真实的反应最后的持股人的成本。

5日、13日、34日成本均线分别代表5日、13日、34日的市场平均建仓成本。

如某日13日成本均线为10.2元,表示13日以来买入该只股票的人平均成本为10.2元。

无限长的成本均线则表示市场上所有的股票的平均建仓成本。

无穷成本平均线是最重要的成本均线。

是市场牛熊的重要分水岭,就象价值曲线一样,股票价格始终围绕起上下一波动,这里又引出另一个概念,无穷成本均线的乘离率,也叫盈亏指标。

该指标反映投资者平均持色的盈亏,5.13日盈亏对短线操作有重大意义,而引物尤其是无穷BIAS才对中长期判断有决定性作用,这个指标在投资方案和思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

什么叫超跌?

跌倒什么份上差不多了?

为什么有的股票跌连跌7.8个跌停仍不超跌?

盈亏指标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筹码分布的形态:

密集与分散

筹码分布的运动:

集中与发散

成交密集的区域,形成筹码峰,两峰之间的区域则形成谷,这是筹码分布的视觉形态,筹码的运动伴随筹码的集中与发散。

必然伴随着筹码密集而形成峰。

密集分为高位密集和低位密集。

任何一轮行情都将经历由低位换手到高位换手,再由高位换手到低位换手,筹码的运动过程是实现利润的过程。

(当然也是割肉亏损的过程)

低位充分换手是完成吸筹阶段的标志,高位充分换手是派发阶段完成的标志。

成本密集是下一个阶段行情的准备过程,成本发散是行情的展开过程。

三、集中度

表明主要筹码堆积的主要区域的幅度,数值越大表示筹码集中的幅度越大,筹码就越分散,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个集中的意思,不等同于庄家控盘,与龙虎榜数据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就目前而言,无法将其编成方案,只能通过一只一只股票的观察进行总结,得出的以下结果。

1。

筹码集中度高的股票(10以下)的爆发力强,上涨或下跌的幅度比较大。

2.筹码集中度低的股票(尤其是20以上)的上涨力度明显减弱。

3.筹码的集中过程是下一阶段行情的准备过程,而发散过程是行情的展开过程。

需要强调:

1.不是只有集中,股票才会上涨。

2.达到集中,上涨的幅度增大。

3.不集中的股票,也会上涨。

四、活跃筹码

筹码分布能让我们看出别人持股成本的分布情况,是我们做成本分析时很有效的工具。

我们仔细观察筹码分布的变化情况时,发现在股价附近的筹码是最不稳定的,也是最容易参与交易的,因为在股价附近的股票持有者,最经受不住诱惑,盈利的想赶快把浮动盈利换成实际盈利;被套的想趁着亏损得还少赶快卖掉,利用资金买另外的股票,把亏损赶快挣回来。

而远离股价,在下方的筹码,由于有了一定的利润,持股信心会增强;在上方的筹码,由于被套太深而不愿割肉,所以在股价附近的筹码是最活跃的,而在股价上下,远离股价的筹码是不太活跃的。

活跃筹码就是反映股价附近的筹码占所有流通筹码的百分比。

它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100,数值越大表示股价附近的活跃筹码越多,数值越小表示股价附近的活跃筹码越少。

活跃筹码的多少还可用来描述筹码的密集程度,如今天的活跃筹码的值是50,则表示在股价附近的筹码呈密集状态。

如今天的活跃筹码的值是10,则表示在股价附近的筹码很少,大多数筹码都在远离股价的地方,获利很多,或者亏损很多。

活跃筹码的数值很小时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种情况。

比如,一只股票经过漫长的下跌后,活跃筹码的值很小(小于10),大部分筹码都处于被套较深的状态,这时多数持股者已经不愿意割肉出局了,所以这时候往往能成为一个较好的买入点;再比如:

一只股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活跃筹码很小(小于10),大部分筹码都处于获利较多的状态,如果这时控盘强弱的值较大(大于20),前期有明显的庄股特征,总体涨幅不太大,也能成为一个较好的买入点。

所以,在股价运行到不同的阶段时,考虑一下活跃筹码的多少,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五、投机策略

短线资金或小盘资金(3个月内,2000万以内)以方案为主,中线资金和大盘资金的投机策略,将有所变化。

以下是两类思路请您给出建议和意见。

谢谢!

1.逆势操作

股票跌穿单密集峰,如果股价超跌而原单密集峰并没有被消耗,行情将发生V形反转,反转第一目标位在原密集峰处。

*股价跌穿原单峰密集;

*股价下跌的速度较快;

*下跌至超跌区原单峰密集仍完好存在;

*活跃筹码越少越好。

*5cm01(上档筹码)越小越好。

超跌V形反转确认后即时跟进;或无穷乖离达到-30越跌越买。

股价反弹至原单峰密集区域出场观望。

2.顺势操作

A低位突破

股价经较长时间的整理,移动成本分布在低位形成单峰密集,同时股价放量突破单峰密集是一轮上升行情的征兆。

*一轮上涨行情的充分条件是移动成本分布形成低位峰密集;

*单峰的密集程度越大筹码换手越充分,上攻行情的力度越大;

*单峰低位高度密集意味着股价的上升空间彻底打开;

*要从历史的走势中确认相对低位;

*单峰密集形成的时间越长其可靠性越强;"横多长竖多高"就是这原理。

*突破必须有大成交量的确认;

*突破的股价有效穿越密集峰并创出近期新高。

*活跃筹码一般在85以上为好。

B高位突破

股票经一轮升势后在高位形成单峰密集,如果股价再次突破高位峰密集将是新一轮升势的开始。

*股价经一轮升幅形成高位单峰密集;

*股价的突破一定要创出近期历史新高;

*要历史地研判高位密集的成因;

*将股价回落击穿高位密集峰设定为止损位;

*以短线的策略操盘;

*谨防假突破。

投资成功关键在于:

使用方法的哲学思想正确,交易系统的一致性,铁的纪律.

主力吸筹往往在筹码分布上留下一个低位密集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力完成低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