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18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循环小数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循环小数

(一)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能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能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求下面各数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

  54.246     7.685     5.354     14.2971

  

(二)分组计算下面各题

  3.45÷5     10÷3     58.6÷11

  讨论:

为什么第一道题做得快,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做得慢?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思考:

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第二道题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第三道题因为余数重复出现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27,总也除不尽.)

  教师把重复出现的余数用红笔圈出.

  

(二)比较异同

  思考讨论:

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第三道题的商小数部分的数位有什么不同?

  (第一道题除得尽,商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教师说明:

当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三)建立概念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四)循环小数

  1.像第二道题的商0.3333……,第三道题的商5.32727……就是循环小数

  2.思考

  

(1)这两道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小结:

小数部分的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2)小数部分的数字重复出现的地方有什么区别?

  小结:

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数字开始重复出现

  3.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加深理解:

循环小数后边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教师说明: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5.简便写法:

3.33……写作,5.32727……

  练习:

判断下面的数,哪写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是循环小数的用循环点表示.

  0.875     2.7373……   5.2858585     3.1415926535……

  (五)教学例9

  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

(保留两位小数)

  1.列式解答

  130÷6=21.666≈21.67(千克)

  答:

大约用去21.67千克汽油.

  2.强调:

(1)保留两位小数,要在千分位上四舍五入;

  

(2)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值要用“≈”表示.

  三、巩固概念,强化练习

  

(一)下面各小数

  0.3737……   2.855       

     5.306306……   7.6   

  有限小数有(           )

  无限小数有(           )

  循环小数有(           )

  

(二)判断

  1.(  )

  2.(  )

  3.(  )

  4.是循环小数,也是无限小数.(  )

  5.所有的循环小数都一定是无限小数.(  )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0.33○  ○1.233   ○

  四、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5.7÷9   14.2÷11   5÷8   10÷7

  

(二)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1.29090……(     )       0.083838……(     )

  0.4444……(     )        7.275275……(     )

  五、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9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

(保留两位小数)

  130÷6=21.666≈21.67(千克)

  答:

大约用去21.67千克汽油.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54页“能被2、5整除的数”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2、认识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研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偶数及奇数。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预设伏笔

师:

我听说四年四班的同学们很聪明,特别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想和四年四班的同学们交个朋友,我们在这里共同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欢迎不欢迎?

生:

……

师:

好,现在我们是朋友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吉,同学们叫我吉老师好了。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大家认识你,在课堂上,看谁表现的最好,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看谁回答问题最响亮,好不好?

生:

……

师:

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同学们会报数吗?

生:

……

师:

好,现在我们从第一排这位同学开始报数,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二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学的数接着往下报,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三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学的数接着往下报,这样一直报到最后,听懂了吗?

生:

……

师:

别的同学报数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并且要记住自己的号码。

现在听我口令:

报数!

生:

……

师:

同学们真聪明一遍就报对了。

(如果没有报对在来一遍,直到报对为止)你们记住自己的号码了吗?

生:

……

师;我们把1、3、5、7、9、……这样的号叫做单号,那么象2、4、6、8、10、……这样的号叫做什么号?

生:

……

师:

对,那么你们能不能记住自己是单号还是双号?

生:

……

师:

好,请数单号的同学站起来。

请站起来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多少号?

(看同学们有没有站错的)。

生:

……

师:

不错,都站对了,请坐,请数双号的同学站起来。

请站起来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多少号?

  

生:

……

师:

同学们都站对了,请坐。

通过游戏说明同学们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动作迅速。

游戏就作到这里。

上课!

生:

……

(二)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好!

请坐!

同学们学过整除吗?

谁能说说什么叫整除?

生:

……

师:

说的真好,你真聪明!

请坐!

谁还能说?

生:

……

师:

你说的也不错!

(你比他说的还完整,)请坐!

我们既然已经学会了什么是整除,我们共同做几道题好不好?

师:

请看大屏幕:

(注意提示要用口算,不能用笔算)

【屏幕出示】

1、你能很快地判断出下列各数哪些能被2整除吗?

为什么?

48   10   13   25   14   18   120 

生:

……

师:

你们跟他的答案一样吗?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生:

……

师:

大家都是用学过的知识判断出了哪些数能被2整除。

(三)巧设悬念 激情引入

师:

看见大家这么快地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2整除,老师想跟大家比一比看谁判断的更快更准好吗?

生:

……

师:

老师说“开始”就开始说“停”就停,请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

2083  12706  549858    49875  14922 

师:

开始!

停!

你们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2整除来了吗?

生:

……

师: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生:

……

师:

同学们真聪明,知道双数都能被2整除,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报数,不管是几位数,越大越好,老师不但能很快判断它能不能2整除,还能判断出它能不能被5整除,同时还能判断出它能不能被2和5同时整除,不信你们试试看。

谁来报?

(生报数,老师答,学生计算器验证)

师:

老师答的对不对?

生:

……

师:

老师聪明吗?

生:

……

师:

刚才老师对大家所报的数之所以能很快地做出判断,并不是老师比你们聪明,而是因为老师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特征呢?

生:

……

师:

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教学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

师:

请看大屏幕,很快地说出得数:

   

【屏幕出示】

2×0 =    2×10=     2×100=

2×1 =    2×11=     2×101=              

2×2 =    2×12=     2×102=       

2×3 =    2×13=     2×103=     

2×4 =    2×14=     2×104=       

2×5 =    2×15=     2×105=    

2×6 =    2×16=     2×106=    

2×7 =    2×17=     2×107=     

2×8 =    2×18=     2×108=     

2×9 =    2×19=     2×109=     

                  ……   

师:

谁来回答?

生:

……

【屏幕出示答案】

师:

观察3组算式,每组第一个因数都是和几位数想乘?

生:

……

师:

3组算式的因数和积,什么没变?

什么变了?

生:

……

师:

对,第一个因数都是2没有变,第二个因数变了,任意拿出一个算式:

2×8是表示把2扩大几倍?

生:

……

师:

2×103表示什么?

生:

……

师:

这些积都表示把扩大了多少倍,这些积都能被2整除吗?

为什么?

生:

……

师:

观察这些能被2整除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生:

汇报……

(学生如果回答不出这些数的个位是0、2、4、6、8教师要引导:

这些数的个位上有什么特征?

师:

你能归纳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生:

……

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生齐读)

小结:

以前我们用乘法口诀或者用除以2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以后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不用计算,根据它的特征来判断就可以了。

看一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只要个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

师:

我们把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数)(板书: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那么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为两大类:

偶数0、2、4、6、8、……

自然数

奇数1、3、5、7、9、……

师:

默读一遍。

背诵下来。

生:

……

师:

举例说明什么叫偶数?

什么叫奇数?

生:

……

师:

讨论一下0能不能被2整除?

为什么?

生:

……

师:

还记得我们课前做报数游戏时你的号码吗?

生:

……

师:

同学们记性真好,听我口令,请是奇数号码的同学站起来,请是偶数号码的同学站起来,请不能被2整除的号码的同学坐下,坐下的同学你们的号码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

……

师:

剩下的同学你们的号码都能被2整除吗?

你们的号码是什么数?

生:

……

师:

请报一下你们号码的个位上的数字。

生:

……

师:

你们号码个位上的数是0、2、4、6、8说明你们都是2的倍数,都是偶数,都能被2整除。

(四)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

师: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掌握了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猜一猜,能被5整除的数有没有特征?

生:

……

师:

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可参照我们学习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的方法或自己想办法解决都可以。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开始。

生: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师:

讨论出结果了吗?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

汇报……

师:

你们真不简单,通过自学找出了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

   板书: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能被5整除。

小结:

看一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只要看个位能不能被5整除,如果这个数的个位的数是0或5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了。

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做一道题。

【屏幕出示】

2、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

哪些数能被5整除?

32    74  95  183  215  360   2100 102

生:

……

师:

我们还来做报数游戏,能被2整除的号码的同学站起来,请坐。

能被5整除的号码的同学站起来,请坐。

同时站两次的同学站起来,你们是什么号?

个位是什么数字?

生:

……

师:

对,你们的号码是10、20、30、40、50你们既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5的倍数,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

……

师:

我们可不可以把“既能……又能……”换成“同时”两个字?

生:

……

师:

谁能说一说?

生:

……

师:

了不起!

同学们又找出了同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请同学们一起说一遍!

生:

……

板书:

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能被2、5整除。

师:

我们看大屏幕看一看你们的号码是不是以下情况:

(屏幕出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五)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师: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你们都学会了吗?

谁还有问题?

生:

……

师:

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你们想不想做几道题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情况?

【屏幕出示】

A、判断:

1、偶数都能被2整除,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   )

2、偶数只能被2整除。

                    (   )

3、只有0、2、4、6、8是偶数。

            (   )

4、能被5整除的偶数个位上一定是0。

      (   )

C、根据要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要使34□能被2整除,□里可以填                   。

要使34□能被5整除,□里可以填                  。

要使34□同时能被2、5整除,□里可以填          。

D、用0、4、5三个数字排成一个被2整除的三位数,再排成一个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各有几种排法?

其中能被2、5同时整除的数是多少?

【课后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你在课堂的表现满意吗?

你学会了什么?

生:

……

师:

老师对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真高兴认识你们,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下课!

板书设计:

能被2、5整除的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能被5整除。

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能被2、5整除。

偶数0、2、4、6、8、……  

   自然数

奇数1、3、5、7、9、……

教学内容:

步测和目测。

教学要求:

认识步测和目测的作用,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能够用步测和目测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试说一说测量的意义?

测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怎样测定一条直线?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测量距离。

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

(揭示课题:

步测和目测)

(一)、学习步测的方法。

 1、测定一步的长度 

步测时,必须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首先要测定一步的长度。

让一名学生在教室迈几步,然后讲清一步的长度指左(右)脚尖至右(左)脚尖的距离。

把学生的一步距离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长度。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这就需要先测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

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步数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长度。

讲解例1。

(课本第87页)

例1:

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步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了80步。

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先学生试做,后教师讲解:

解法一:

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

(79+82+81)÷3=80(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50÷80≈0.63(米)

答:

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

解法二:

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

=150÷240

»0.63(米)   答:

(略)

小结:

求一步一平均长度,即用所行的距离除以总步数。

3、求两地间的距离。

教师指出:

知道了一步的平均长度就可以用步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方法是:

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数一数所走的步数,用一步平均长度乘以步数得两地间距离。

例2:

张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4米,他从操场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共走了125步。

这个操场大约多少米长?

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

64×125=80(米)

答:

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

问:

为什么这里用大约呢?

(步测的数据不精确)

4、练习。

 课本“做一做”

(二)、介绍目测的方法。

1、目测是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

练习目测时:

(1)先用测量工具量出一段距离,在每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看看10米、20米、30米……的距离各是多远,同时注意不同距离上标杆附近的人和其他物体的大小。

(2)然后去掉标杆,根据确定目标反复练习,目测自己和指定目标之间距离是多少,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逐步提高目测的准确度。

 2、教师总结。

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用步测和目测。

学会步测和目测对目学生活很有帮助。

三、巩固练习。

一块地长60米,小强从地的一头走到加一头,第一次走100步,第二次走98步,第三次走99步,一步平均长度多少米?

小华平均一步长度是0.65米,他家到学校距离是1300米。

从学校到家需要走多少步?

(得数保留整数)。

四、作业。

课后小结:

课题一:

约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

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 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用具 例1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

哪些数有约数3?

哪些数有约数5?

    16  20  36  45  27

2、教材第110页复习题第

(1)、

(2)题。

二、揭示课题

前面同学们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

(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1)用投影片依次显示课本长111页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三幅图重合,进一步证实        == 。

(3)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得:

==,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3去除,得:

== 。

(4)师生共同概括最简分数的意义。

板书: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告诉学生:

像这样把分数化成,再化成,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什么叫做约分呢?

(让一名学生口述)

板书: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想一想:

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

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2

(1)指名学生说说把 约分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掌握逐次约分法。

先观察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

30和12有公约数2和3,先用2除12和30,再用公约数3去除6和15。

通常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以上过程板书如下:

 =

(3)掌握一次约分法。

用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6去除分子、分母,一次就得到最简分数。

如:

 =   或   =

(4)告诉学生,约分时应尽量用口算。

能一下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的,就直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2题。

五、思考练习

1.写出分子是18的所有最简假分数。

2.写出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课题二:

通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

②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③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求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8和9   9和27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        ===

3、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

 ○    ○     ○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比较和的大小。

提问:

这两个分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

上面3道题都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呢?

(2)让全体学生自学课本第114页例3,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

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能用24、36、45等数来作它们的公分母吗?

④课本上为什么选用12作公分母?

(3)全体学生围绕以上思考题进行讨论。

(4)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比较和的大小。

①是怎样变成的?

板书:

==

  又是怎样等于?

板书:

==

②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

板书:

因为<,所以<

(5)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通分的意义。

教师板书课题——通分。

2.学习通分的方法。

(1)出示例2并对照通分的意义说明题目要求。

(2)第

(1)题把和通分,应当选用什么数作公分母?

板书:

用3和7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怎样化成二十一分之几?

又怎样化成二十一分之几?

(3)第

(2)题把和通分该怎么做?

全体学生试算,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4)如果把的分母“6”改成“8”,又该怎样通分?

(5)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

提问:

通分的关键是什么?

(准确、快速地求出公分母)

3.学生阅读课本第115~116页。

三、课堂实践

1、练习二十五第1题。

2、练习二十五第3题。

3、趣味练习:

用1作分子,自己的学号作分母,同桌的两个通分。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通分?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