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1941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唐宋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文学.docx

《唐宋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文学.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宋文学.docx

唐宋文学

第一章唐代文学绪论

第一节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政治经济与唐文学

(一)政治方面:

政治开明

二、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文学

三、自由的思想与唐文学

四、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唐文学

第二节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几点表现:

(唐文学特别是唐诗的主要成就)

1.唐文学的繁荣,首先表现在诗、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

2.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作品众多,大师辈出上。

3.与前后各代相比,唐文学在内容题材、思想、感情、艺术、造诣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风貌:

一般分法:

初唐:

高祖武德元年——玄宗先天元年(618-712);

盛唐:

玄宗开元元年——代宗永泰元年(713-765)

中唐:

代宗大历元年——文宗太和元年(766-827)

晚唐:

文宗太和元年——昭宗天佑四年(827-907)

唐诗的发展轨迹

初唐:

两股文风

齐梁文风(沈佺期、宋之问)→艺术形式

反齐梁文风(四杰、陈子昂)→题材内容情思格调

(2)盛唐:

↗山水田园:

王孟

盛唐:

→边塞诗派:

高岑

↘双子星座:

李杜

↗韩孟诗派

(3)中唐:

→大历诗人→

↘元白诗派

(4)晚唐:

小李杜

第二章初唐诗歌

唐初宫廷诗人

一、贞观诗风

二.上官仪与上官体

上官仪的诗歌在早年时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著称。

他的诗能够细致地体察景观,并摆脱从类书中拾掇词藻的陈规旧习,自铸新词以描摹景色。

上官仪这种笔法精细而境界深成的诗体,将五言诗的写景状物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了人们模仿取法的新诗体。

这就是上官体。

《旧唐书》本传说:

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特点:

其一,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其二,音响清越,韵度飘扬,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了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模式。

上官体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制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是,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还缺乏北方文学的慷慨激情的豪壮气息。

三.文章四友:

文章四友指的是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

四友中成就最高者就是杜审言。

杜审言,湖北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第三节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重点)

“初唐四杰”的创作活动在高宗、武后时期,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

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

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

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手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1、王勃:

①生平②作品。

他有《王子安集》十六卷,很多作品透露出政治失意的伤感。

A.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

B.其它诗作如《山中》

2.杨炯:

代表作为《从军行》

3.卢照邻:

诗歌以歌行体最为出色。

如《长安古意》

4.骆宾王歌行体诗如代表作《帝京篇》五律如《在狱咏蝉》

第四节陈子昂

一、陈子昂的生平及文学思想

1.生平

2.文学思想

①名为复古,实为创新。

在表面上看来,他是要恢复风雅比兴所统,恢复建安诗风,而实是要革命,革宫体诗之命。

②陈子昂这篇文章,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与转变,在陈子昂之前,四杰曾为反对齐梁诗风作出过努力,但没有提出过鲜明的理论主张,其创作力度也还不够,而陈子昂不光有理论,而且有实践,他用他的理论和实践推动了一代诗风的革新与转变。

二、陈子昂的创作

1.内容:

①揭露时弊。

②表达志向。

③抒发愤慨。

④羁旅赠别。

2艺术特点:

①风格慷慨悲壮,雄浑苍凉。

②善用比兴寄托,词旨幽远。

③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

④缺陷:

对民歌、律诗学习不够,有的《感遇诗》说理枯燥。

三、《感遇诗》三十八首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

《感遇诗》的几个特点:

①感遇诗用讽喻的手法,表达了对武后统治时期言论不自由、滥用酷吏,穷兵黩武等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慨和忧虑。

如《感遇》其三、其四、十二、十九、三十七等。

②感遇诗里还有一部分述怀言志,表现了其仕途不遇以及抱负理想。

如前面我们讲的《感遇》其二,以及三十一、三十五等。

③《感遇》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对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④然而,《感遇》的也有其不足之处,在于陈子昂有时用比兴手法论理,寄托感慨,以诗言理使诗歌缺乏艺术感染力,即我们前面在艺术特色见面所讲的说理枯燥。

总之,《感遇》诗较好地实现了陈子昂的创作主张,对后世影响颇大,杜甫盛赞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第五节张若虚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两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春江花月夜》艺术特点:

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3.韵律节奏美。

“孤篇横绝,竞成大家。

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重点)

第一节概说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轨迹: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1.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们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2.统治者的文化开放政策使思想较为自由

3.唐代文人中有一股读书山林之风。

4.隐逸之风的盛行。

三、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总体特征:

1.山水田园诗昂扬着一股青春勃发,积极向上的情调。

2.山水田园诗山水与田园结合更为紧密,继承了陶渊明的淳朴而更加优美,摒弃谢灵运的艰涩而更加清新。

3.诗境画境结合,尤重神似之美,创造出了空明灵秀的诗境。

4.深受禅宗思想影响,饶有禅意和禅趣。

第二节孟浩然

一、生平:

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一位终身布衣,一生不仕的诗人。

二、孟浩然诗歌的特点:

1.和其它山水田园诗人相比,孟浩然更偏重于山水田园,他的诗歌,几乎全部是山水田园诗或与山水田园紧密相关。

2.长于五言,简短幽雅。

清空闲远是其诗歌的主要特色。

他写山水田园时,常从高远处着笔,由远及近,随意点染的景物与其消淡的情思相融合,形成平淡清远而又韵味无穷的清空闲远的明秀诗境。

如《宿建德江》:

3.善于诗画结合,动静结合,显得声情并茂。

如《过故人庄》

4.有些诗在冲淡自然中也透出一股壮逸之气,体现了孟浩然风格的多样性。

如《临洞庭湖》

5.诗语是自然纯净,豪华落尽见真淳。

如《春晓》

第三节王维(重点)

一、生平和思想:

1.生平——王维,字摩诘。

重点注意:

王维是一个音乐、书画和文学都擅长的通才。

擅长音乐、书画对其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2.思想①前期:

他似乎更接受儒家济时用世的思想,他曾具有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现实,表示过一些不满;

②后期:

亦官亦隐,沉静于佛教思想中,开始超然于物外。

二、诗歌内容

1、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新晴野涩》、《渭川田家》、《过香积寺》、《鸟鸣涧》、《辛夷坞》等等,充满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2、边塞诗如《使至塞上》、《观猎》等

3、离别诗如《送别》、《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选元二使安西》、《杂诗》三首其二

4、幽愤诗如《老将行》、《陇头吟》、《西施咏》等等。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画法入诗,善于创造清新秀丽的意境。

如《汉江临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再如《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创造出的亦是清新秀丽的诗境。

2.长于描写,既能大处落笔,概括描写维奇壮阔的景象,又能细处着墨,刻画物态。

如《终南山》、《山中》。

3.构思精巧,善于捕捉富于生活情趣的意象;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如写人事的:

“人闲桂花落”,“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等等;

写景物色彩的:

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等等。

4.以禅入诗。

有两种写静寂以表示禅意的方法:

一种是直接写寂静。

如《辛夷坞》:

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另一种是以动衬静,使静显得更为寂静。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语言清新洗炼,在明朗朴素中现华彩,音节和谐响亮,富于音乐美。

渭川田家

小结——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第四章盛唐边塞诗

第一节概说

一、盛唐边塞的繁荣的原因:

1.图力强盛,战事频繁。

2.文人崇尚赴边建功。

赴边入幕是其经济仕途的又一道路。

3.我国有着悠久的边塞诗的传统。

二、盛唐边塞诗繁荣的表现:

1.作家多,作品多:

边塞诗除了高岑、王昌龄几位大家之外,还有李颀,崔颢、王翰、王之涣等。

就连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其集中也颇多边塞诗歌,如《观猎》、《使至塞上》。

2.内容广泛:

边塞诗其内容或再现边塞生活,或表达建功立业志向,或突出军中矛盾,或表达和平愿望,或反映人民生活,或渲泄英雄失路,或揭露穷兵黩武,不一而足。

3.风格多样。

或雄浑,或质朴,或慷慨悲壮,或奇丽峻峭,不一而足。

三、王昌龄

1.生平:

王昌龄,字少伯。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

2.王昌龄诗歌内容:

①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长于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活动,善于揭露征戍者的内心世界,揭露穷兵黩式,同情士卒。

其中不乏慷慨豪气。

如《出塞》

②怨女诗。

怨女诗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宫怨,一是闺怨。

A宫怨诗。

宫怨诗是宫女失宠与臣子失宠恰成对应,因此,宫怨诗,多隐含有士子悲士不遇之感慨。

如《西宫春怨》,《西宫秋怨》,《春宫曲》等均为宫怨诗。

B闺怨诗。

我们将闺怨诗定义为主要描写待字深闺或丈夫不在身边的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生存状态。

王昌龄的闺怨诗《闺怨》脍炙人口。

C赠别诗。

其赠别诗构思委婉,托物托景,饱注深情,如《芙蓉楼送辛渐》借送友人以自写胸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3.王昌龄诗歌的艺术特色:

①擅长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

他传世的七绝有70余首,几乎是首首堪称名篇。

②善于典型概括,意象深远而表达又极为流畅。

③风格刚健。

他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样的思情,格调无论是清刚苍凉、雄浑跌宕,还是高昂开阔,爽丽自然,均有一股刚健之气。

四、其它边塞诗人

1.王之涣。

王之涣诗仅存六首,以七绝《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绝《登鹳鹊楼》:

“白、黄、欲、更”闻名于世。

2.王翰。

存诗十三首,擅长歌行和绝句,以《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留传千古。

第二节高适

一、生平: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人(今河北景县)。

高适是盛唐诗人中,唯一一位做高官而封侯者。

但其仕途畅达的后半生,优秀的诗篇不多;其优秀篇章,多为为官以前所写。

二、诗歌内容

高适的诗歌较为关注社会现实,他早年沉沦下僚,又曾经北上幽州入幕河西,故而,他的诗歌内容主要集中在边塞题材和反映下层农民生活两个方面,另外,正因为其早期仕途颇为不顺,也作了许多的幽愤诗。

高适的边塞诗主要作于北上幽州,入幕河西两个时期。

其诗表现边塞生活,或表达其建功立业的志向,或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矛盾。

或遣责穷兵黩式,申述向往和平的愿望,或描绘边塞风光,风俗等等,不一而足,内容所及颇为广泛。

如其代表作《燕歌行》就是揭露军中苦江不均的矛盾的杰作。

三、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

1.沉雄悲壮。

高适之诗,尤其是七古,多慷慨之气,不平之音,风骨凛然,沉雄悲壮,改变了唐初以来婉靡之风。

如我们前面讲的《燕歌行》。

2.质直浑朴

高适之诗质直浑朴,多胸臆语,常用赋法而少有比兴寄情。

如其《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即景抒情而不加修饰,自抒胸臆而又天然浑成。

3.古近兼擅,尤工七古。

第三节岑参

一、生平:

岑参,字不详。

祖籍南阳(今河南),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

代宗永泰元年(765)出为嘉州刺史。

罢官后客死于成都旅舍,故人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两度出塞深入西北边疆,是岑参一生中的壮举,这是其渴望建功立业的功名心驱使而成的。

而边塞数年的军旅生活又促使他成为了边塞诗人,成就了他的边塞诗歌。

二、岑参诗的内容:

岑参的诗歌较为集中于边塞题材,西域的奇丽风光,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涉入了他的笔端,拓展了边塞诗的内容。

岑参比高适在边塞戎幕中呆的时间要长,对边塞风光,边塞生活的体察认识,反映出的边塞风光风俗,民风民情,士兵们的生活等等,岑参要比高适反映得深广一些。

综上所述,我们说: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光,异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岑参对此大加歌颂。

因此,他的边塞诗突破了以往边塞诗多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氛围。

三、岑参诗歌艺术特色:

岑参的边塞诗作,大多体现出奇的特点,要么奇异,要么奇特,要么奇丽,要么神奇,总之,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我们可以用一奇字综概之。

1.奇情壮丽,节奏多变。

《白雪歌》是奇而婉,而《走马川》则是奇而壮。

2.风格壮伟恣肆,富于浪漫气息。

3.感情真挚自然,一气流注。

4.尤擅于七言歌行。

四、高岑较异:

相同点在于:

1.诗的形式,以七言为主;

2.诗的内容,注重战争、边塞等题材;

3.诗的风格,豪迈雄壮。

不同点——

1.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2.高诗浑朴质实,岑诗瑰丽峭拔。

3.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岑诗雄壮中具有俊逸。

4.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得多,这主要体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于艺术个性。

但高适在创作思想内容的深广度要大于岑参。

第五章李白(重点)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一、李白的生平:

1、出生地。

(1)碎叶说。

(2)蜀中说。

2.家世:

3.李白生平的分期:

李白生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读书漫游期(701-742),即其42岁以前。

(2)长安求仕期(742-744)(3)再度漫游期(744-755)(4)安史之乱期(755-762)

二、李白的思想

李白在蜀中长大,蜀地文化颇为开放,这为李白接受百家思想创造了条件。

因此,李白的思想,既有儒家的,也有道家,道教的,还有纵横家思想和任侠思想的印记。

李白一生,杂糅诸家思想,出入诸家思想中,很难归依某一思想,这也造成了李白性格的复杂。

1.儒家思想

2.神仙道教信仰

3.纵横家思想和侠义思想

4、佛教思想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突出自我,张扬个性

1、大唐盛世和建功立业的理想。

如:

《君子有所思行》、《南都行》

2、怀才不遇的苦闷。

如:

《行路难》

3、平交王侯的平等精神。

如:

《流夜郎赠辛判官》

4、从军建功立业的心愿。

如:

《永王东巡歌》其二

二、反映现实,关注民生。

(一)是抨击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如:

古风十八、二十四。

(二)是抨击玄宗用人不当,内恃高力士,外宠李林甫、杨国忠,骄纵安禄山,养痈遗患。

如《远别离》《古风》五十三,《古朗月行》等。

(三)是抨击玄宗晚年穷兵黩武,边将滋衅希宠。

如《战城南》、《古风》十三、十四等。

(四)是讽刺玄宗晚年的求仙学道,妄想长生而废弛政务。

如《古风》四十三、《登高丘而望远海》等。

三、写名山大川,抒漫游怀抱。

诗的豪壮美:

如写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毂,车轮)……巨灵咆哮擘(掰)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溪》)再如他写山: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诗的优美意境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送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歫鄱阳司马作》)

四、描写妇女,礼赞女性。

1.比兴体

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李白对君王的依恋。

比如说《古风》二十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感兴》其六:

“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示自己的遭谗被赐金放还。

如: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古风四十四》)“君王虽爱峨嵋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玉壶吟》)

2.怨女诗

①宫怨诗其中以《长门怨》二首最为脍炙人口

②闺怨诗如《玉阶怨》、《绿水曲》。

3.妓女诗

4.其它女性题材

五、歌唱友谊、友情

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送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

1.重激昂豪迈而少细致描述。

如《上李邕》

2.喷薄而出的情感渲泄。

如《将进酒》

二、发想天端,奇之又奇的想象

三、壮美意象与优美意象

1.壮美意象:

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意象气魄宏大,具有壮美的特征。

2.优美意象:

明月、玉阶、绿水、白鹭、孤云、桃花流水等意象,明净清丽,优美动人。

四、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五、尤工乐府歌行和绝句

第六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一、杜甫的生平:

杜甫生平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漫游期(35岁前)(711-746)这一时期,杜甫所作之事不外乎四件:

读书、漫游、求官、交友。

此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此期代表作《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代表作:

《北征》、《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月夜》、《悲冻陶》、《悲青坂》、《春望》。

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此期为杜甫创作的丰收期,其诗留传到现在的有1400余首,有1000余首作于此期,代表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旅夜书怀》等。

杜甫死因有多种说法:

病死、涨死为其中较为通行两种。

二、杜甫的思想

他自称是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之家庭,儒家思想几本上占了其思想的全部。

杜甫接受儒家思想,是有取舍的。

这表现在:

①儒家云: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而杜甫不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②儒家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杜甫无论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

③儒家严华夷之辨,杜甫无论华夷,一视同仁。

④儒家主张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尊者讳,但杜甫却不隐恶,大胆揭露也大胆歌颂。

⑤儒家讲忠君,杜甫也忠君,但他更忠于广大水深火热之中的芸芸众生。

⑥杜甫发展了儒家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观点,主张转益多师,古今杰出人物都可以成为学习榜样。

第二节杜诗的思想内容

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可以用四个字“仁民爱物”来概括。

一、杜甫的“仁民”精神:

大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同胞生命的关怀。

如:

《悲陈陶》、《石壕吏》、《新婚别》

2.对民众生活苦难的关切:

①反战争。

②反奢华。

③反诛求

3.对无助弱者的同情和帮助。

如:

《又呈吴郎》

4.对上层人士的悲惨处境表示宽恕和同情。

如:

《哀王孙》、《哀江头》。

二、杜甫的“爱物”思想:

1.对自然界“病物”的同情。

杜甫写有一组病柏、病橘、枯棕、枯楠、病马、瘦马等一组诗,值得注意。

如《病柏》、《枯棕》、《病橘》、《瘦马行》、《病马》等,这些诗在哀物怜物的咏叹中,流露出的是爱民的情怀。

2.对自然美的歌咏。

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夜喜雨》等。

三、抒发爱国情感

四、诗史的涵义

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

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诗史的涵义有两个方面:

1.有史的认识价值。

杜甫之诗不光是安史之乱的历史,也是他自身的一部历史。

我们通过杜甫之诗,可以了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踪历程,因此,前人又将杜甫之诗称为“图经”。

2.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

第三节杜诗的艺术成就

一、善于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善于“于叙事中寓论断”,寓主观于客观的抒情方式。

三、善于细节描写

四、善于锤炼语言,精工凝炼,时有口语。

五、杜诗各体皆工

六、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精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

第七章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的总体特点:

1.理性思考。

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三大痼疾,加之政治腐败,因此诗歌多济世拯时的冷峻思考和批判,多忧国伤时的忧患意识。

盛唐气象一去不返。

2.风格流派众多。

有以浅切通俗者称的“元白诗派”,包括元稹、白居易、元结、顾况、张籍、王建等诗人。

有以险怪奇特为主的“韩孟诗派”,包括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还有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的一派,包括韦应物、柳宗元,刘长卿等人。

以及不以派分的李益、刘禹锡等诗人。

第一节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诗人

一、韦应物:

1、韦应物诗歌的内容:

(1)感时伤世之作。

韦应物有一些关切民生、感时伤世的诗歌,如《采玉行》。

(2)山水田园诗。

韦应物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故而,王、孟、韦、柳并称就是根据这类诗歌。

如《观田家》。

2、韦诗的风格:

澄淡精致、清朗中和,“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如:

《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

二、刘长卿:

1、刘诗内容:

刘长卿早年有一些边塞诗和感慨迁谪的诗歌,主要成就在山水诗和通过景物寄托迁谪之怀的作品。

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