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2384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docx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1

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

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

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

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

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2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

2.熟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3.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4.结合实例,阐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图表和习题分析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的演变的规律。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资源观,树立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

承转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要解决环境问题,又要继续发展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展示图表。

学生填写表格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

生产力断提高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类活动

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

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

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旁边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关系

恐惧和依赖

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

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

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读图8.9,教师提问:

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物种灭绝、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强;人口增加,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污染、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教师总结归纳:

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追求的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已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再也不能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学生回答: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

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

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2.原则

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哪些?

学生回答:

①公平性原则:

这包括同代人之间和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

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为全球性问题。

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投影展示问题。

说出以下人类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1.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学生回答:

主要违反了持续性原则。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2.湿地的大面积破坏,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学生回答:

主要违反了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公平性的原则。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学生回答:

主要违反了不同国家之间公平性的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教师提问:

读图8.12,你有何感想?

对治理环境问题有何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我们只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行动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为此,让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主要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强化源头管理,消除引发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隐患;建立市场机制,整顿规范好农产品市场秩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发展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立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的营销机制等;

课堂练习巩固

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2.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d

【板书设计】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

2.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3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一、区域地理的考查方式

学业水平考试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

二、目标

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

三、原则及方法

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位置事物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

区域特征人地关系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

区域学习时,我们要掌握:

①定位:

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

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

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

如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⑤关注热点地区

在哪里(位置与范围)——区域定位

1、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2、相对位置:

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

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进行定位。

3、政区的轮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

局部地区图的空间定位:

根据经纬度、根据政区的轮廓特征、根据山河大势或形状、根据图中的特殊地理事物。

[

[

有什么——通过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其它自然地理特征:

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文景观等。

为什么——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

通常要分析影响##的地理因素。

如##与##的相互关系;##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的开发优势;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与##地区发展的差异等问题。

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主导自然条件是水。

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廓。

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

怎么办——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再如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整治:

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库,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4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

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

(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

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

(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

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

(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

(30.45%)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页的读图思考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

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

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引导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

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

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

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不会。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板书】二、水循环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

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板图】(教材第59页水循环示意图)边画板图边讲解:

水在常温下就会发生三态变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断地注入海洋中。

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发的水汽也会克服重力的束缚,随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从而补充到陆地表面、下渗到地下、被植物吸收。

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

这被称为海陆间的循环。

当然,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而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

【板书】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计算机显示】

思考题

(1)海陆间的循环实际上应该是双向的,为什么我们常常画成单向的?

(2)三种形式的水循环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3)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讲解】

(l)海陆循环画成单向。

是因为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量要比陆地到海洋的大得多。

(2)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3)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

【过渡提问】关于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的意义还有哪些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0页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板书】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回答】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师总结板书】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总结全节】

【课后作业】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成教材第60页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5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圈

1、定义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二、水循环

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补充材料:

河水补给来源

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但有些河流,即使在较长的时间不下雨,河流水源仍然比较丰富,如我国华南地区河流;有的河流则干季甚至断流。

由于流域气候不同,降水形式也不一样,有的是雨水,有的是雪,或兼而有之,这些对河川径流动态有着不同的影响。

河流水源的补给途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雨水补给雨水是河流水源补给最重要的一类。

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其特点是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境内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

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相对集中在夏秋雨季,且多暴雨,所以夏秋雨季发生洪水的次数较多,汇水过程迅速,来势较猛,流量过程线呈现锯齿状尖峰。

冬季河川除部分雨水补给外,地下水补给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仍有相当径流。

2.融雪水补给温带与寒带地区,冬季降雪,地面形成雪盖,至翌年春季气候转暖,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高山上的积雪,在气温的夏季融化补给河流。

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松花江等,春季积雪融化补给河流的水量占一定比例。

融雪水补给特点是,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及流域气温变化有关。

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通常很小,因此它补给河流的时间比较稳定而有规律。

3.冰川水补给高山及高纬度,冰川运动至雪线以下或达到正温度地区,冰川融化补给河流,如我国西部高山冰川夏季融化补给河流。

冰川补给河流水量多少,与流域境内冰川或永久积雪贮量大小及气温高低密切相关,而河流的水情变化与气温变化,尤其是气温日变化有密切联系。

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某些位于山地高原的湖泊沼泽,本身是河流的发源地,直接补给河流;有的湖泊汇集了若干河流来水后又转而补给河流,例如江西鄱阳湖接纳赣、修、信诸水及百多条小河来水,通过湖口注入长江。

湖南洞庭湖也属此类,湘、资、沅储水洞庭湖,再由洞庭湖几个出口注入长江。

湖泊沼泽补给河流的水量大小及其变化,与湖泊、沼泽补给流域的来水量及其变化有关,水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变幅较小,因而在月、年、年际间水量变化比较均匀。

5.地下水补给大气降雨、降雪(融化后)下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再由地下水补给河流。

在湿润地区,地下水成为河流水源的重要来源。

在岩溶地区,如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地下水成为河水的主要补给者。

珠江全年水量丰富,除流域降水量较多以外,与流域境内地下水埋藏丰富,地下水补给河流较多有一定关系。

一般说来,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是稳定的。

在没有地面水的补给,而河流又能持续不断地保持一定水量,就因为有地下水作为河流的可靠补给者。

根据地下水埋藏情况。

通常可分为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补给。

浅层地下水是贮存于地表松散堆积物中的潜水。

主要受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因素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并与河水有相应补给关系,即河水高于潜水面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深层地下水是长时间内渗入地下深入储存起来的,它缓慢地流出补给河流,受气象因素影响很小,通常只有年变化,季节变化已不明显。

当然,一条河流的河水补给来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的混合补给形式,对流域自然条件复杂的大的河流来说尤其如此。

我国长江上游地区除雨水、地下水外,高原高山上冰川、积雪在夏季融化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由春季融化积雪补给,夏季则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西北内陆盆地除雨水外,夏季高山冰川、积雪融化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我国季风地区,大部分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而冬季则由地下水补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