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2492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威海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威海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一五”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物流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

  

(一)物流业总量稳步增长。

2010年,全市完成社会物流总额4722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物流业增加值127亿元,约占GDP的6.5%、第三产业的18%;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公路及海运)完成货运量4827万吨,同比增长26.2%;完成货物周转量236.82亿吨公里,增长28.7%。

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866万吨,同比增长18.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9.46万标箱,同比增长12%。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物流管理体制和环境还有待完善;物流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等等。

  二、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业发展仍将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既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加剧,贸易摩擦和经济动荡可能会贯穿很长一段时期,企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资金制约矛盾突出;物流企业受市场形势影响,垫付资金回笼慢,效益下滑,投资减少,发展后劲不足。

但是,我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和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国际社会信心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日益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求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与之相适应,从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国家积极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为物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国家实施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的政策取向,客观上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等各项服务产业。

国务院、省政府相继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各项政策措施,我市也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三)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44.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6779元,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

三次产业比例为7.9:

55.9:

36.2,工业拉动作用突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产业联动趋势强劲,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整合、改造、提升、发展的基本思路,建立工农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机制,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企业整体水平,努力把我市培育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转有序、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市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新兴优势产业。

到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完成8500亿元,年均递增12%;物流业增加值完成2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8%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内知名品牌的现代物流企业,扶持20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

  四、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一)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规划建设。

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社会经济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威海区位优势,以港口建设为龙头,腹地集疏运通道为骨架,陆路客货运枢纽为节点,构建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资源的空间最优配置,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约束条件下的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率,实现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全面适应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综合交通运输的要求。

  1.公路。

建成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在威海境内的“一横一纵一环”,连通市域内各市区、主要港口和机场等枢纽,实现13个重点乡镇20分钟到达高速公路。

建成“九纵三横一环”的公路干线网络,保证市区与荣成、文登、乳山及石岛4个副中心城市之间有一级路连接,各县(市、区)驻地与乡镇之间、十三个重点城镇之间有二级及以上公路相连;规划节点进网时间不超过15分钟,网内结点间出行时间不超过1.5小时。

全市所有乡(镇)及行政村油路通达率达到100%,实施农村公路“村内通”工程和“网化”工程,解决断头路,镇镇和镇村间公路等级全部达到三级及以上。

规划到2015年,威海市公路网总规模达到9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3公里。

  2.铁路。

争取将威海地方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

规划到2015年威海铁路网规模约达到314公里,货运量达到250万吨。

铁路货运以桃威铁路为骨干,铁路客运以青荣城际铁路为主,辅以桃威铁路,远景建设荣青城际铁路。

推进疏港铁路建设,完善港内货场和货物线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加现代化装卸设备,扩大装卸队伍,提高装卸车能力。

延长现有威海湾港区疏港铁路,与规划的威海港三期衔接;规划桃威铁路至荣成线,东起荣成蜊江港区,向西在威海南部新区草庙子站(新建)与桃威铁路衔接;规划石岛港区疏港铁路,支撑中石油镆铘岛石化基地等重大石化产业项目;规划靖海湾港区疏港铁路,将张家埠新港与桃威铁路文登站衔接。

  3.水路。

构建以威海湾港区为中心港区,以石岛港区和靖海湾港区为重点港区,以龙眼湾港区、蜊江港区和乳山口港区为辅助港区的港口体系。

到“十二五”末,全市港口新建码头泊位4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新增吞吐能力8669万吨。

依托临港大型石化产业项目,开辟远洋运输航线,到2015年威海港全港国际运输航线达到30条。

大力发展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业务,不断深化运输方式的变革,与山东省运输网络相衔接,促进威海由中韩运输的桥头堡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转变。

整合港口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港口服务功能,发展临港产业,实施“港区联动”,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结构的优化、聚集和提升。

  4.航空。

大力发展威海国际机场,积极实施机场三期工程(国际航站楼和综合服务区项目),加强机场安全和航管设施建设,争取达到国际中型机场水平。

规划开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定期货物包机航班,继续加密韩国航线,逐步开通日本、东南亚和中国香港航线。

规划到2015年,定期货物包机业务通航城市达到3个,国际客运通航城市达到5个。

规划建设航空公司过夜基地和航空物流中心,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30000吨。

  

(二)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

根据我市产业布局、货物流量与流向,综合考虑交通条件、资源环境、城市发展方向等因素,把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鼓励在产业园区、开发区内、港口、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物流园区(中心),提高货物的集疏运能力。

在产业聚集区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建材、冶金、石化、汽车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

有选择性地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商贸集散地、农副产品产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全市统筹规划、城乡结合的市、县、镇、村四级物流运营网络。

  1.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以威海市区和荣成、文登、乳山三市为中心,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和交通运输主要节点上,规划建设服务于城市配送、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具有提供多种物流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

重点建设威海国际物流园、中外运威海物流园、汇峰物流园、荣成经济开发区物流园、中海川物流园、乳山鄂尔多斯物流园等集储存、货运、加工、商贸、信息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2.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中心)。

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在工农业生产集聚区建立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主要为制造业提供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物流服务,促进企业主辅分离,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重点建设冠宏物流园、石岛冷链物流园、宏利物流园、润通物流园、三角华安物流、成山物流、久业仓储物流等生产服务型物流企业。

  3.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中心)。

依托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枢纽,建设以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便于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重点建设威海港国际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威海交运、青威集装箱、威广物流、石岛新港物流集配中心、西霞口港口物流集配中心、文登新港物流中心、乳山港物流中心。

  4.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中心)。

根据城市规划布局、消费规模、消费层次,建设以采购、交易、物流集散、商业配送为主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通过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扩张,实现大商贸、大物流、大流通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态势。

重点建设家家悦物流中心、长江汇泉集团配送中心、乳山商贸物流中心、金蚂蚁国际汽车广场、中国胶东农资农产品物流中心。

  5、保税物流园区。

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不断加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原有功能进行拓展,推动出口加工区从单一的加工制造向物流配送、深加工结转转出、集中报关、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采购加工、检测维修等综合产业链发展方向的转变。

规划建设威海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保税物流园区,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各种优势,建设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库,为入驻企业提供报关、报检、出口退税、进出口代理、保税仓储管理、货运代理、综合配送和物流咨询等一体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五、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推进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实施三大工程、提升三个水平”:

  

(一)推进物流设施建设配套工程。

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海洋优势,加快构建以港口为枢纽、以立体交通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体系。

发展甩挂运输、滚装运输等先进物流运输方式,建设甩挂运输示范工程,提高综合运输水平。

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

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加强新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

  

(二)推进物流企业骨干膨胀工程。

支持重点物流企业以兼并重组、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式,尽快壮大规模,形成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围绕化工、机械、轻纺、医药、食品、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培育发展一批专业骨干物流企业,提高全市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

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扶持中小物流企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逐步发展壮大。

鼓励本地物流企业同国际、国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提高竞争力。

  (三)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工程。

鼓励物流企业与工农商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承担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断延伸金融、保税等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加速行业联动发展。

鼓励重点制造企业设立统一的物流业务管理机构,实施物流一体化运作。

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以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供应链战略合作,为制造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物流服务。

引导农业、商贸流通业等产业与物流业积极对接,合作开展商贸物流服务。

支持大型专业化交易市场物流服务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继续实施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工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

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应用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方式,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逐步实现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物流的一体化。

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改革,优化供应链流程,逐步将原材料供应、仓储、产成品销售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外包,寻求社会化的物流服务。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实现一体化集中配送服务。

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支持涉农企业应用社会物流资源广泛开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统一配送。

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活动,为企业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促进企业物流服务社会化。

  (五)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

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重点抓好运输机具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交通运输服务标准的推广实施。

通过集中培训、经验推广等方式,加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宣传,开展物流通用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等标准的普及工作。

开展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支持企业采用标准化的计量、分类、标识、设施设备、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六)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充分发挥我市的信息基础优势,加快推进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鼓励支持我市物流企业、软件企业加强合作,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开展政策咨询、提供车源货源信息、业务合作等在线物流服务,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引导物流企业建设内部信息网络,逐步实现与物流信息平台联网,提高物流业务运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引导工商企业完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并与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加强物流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

鼓励物流企业采用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RFID)、GPS定位、电子数据交换(EDI)、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实现物流企业管理自动化。

  六、保障措施

  

(一)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

各类投资者可以采用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方式,从事服务业经营。

放宽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以外,服务业企业出资一律由企业投资人自行认缴;允许服务业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可以首付20%,其余2年内缴足。

  2.完善城市配送通行措施。

需进入城市禁行区域道路行驶的大型货车以及对通行时间有特殊要求的集装箱运输车、工程搅拌车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通行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状况,在城市道路范围内规划机动车停车泊位,为配送车辆停靠提供便利。

进一步落实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提高物流效率。

  3.优化物流通关环境。

减化通关手续,依托电子口岸,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对进口货物及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实行“提前报关、货到验放”。

提倡海关、国检、代理、报关公司、场站等部门实现“一站式”联合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并协调解决好跨省、跨地区的转通关,减少通关时间,加快通关速度。

  4.整顿规范物流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政府监管、协会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机制,加强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我市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对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物流市场专项清理整顿,规范物流市场秩序。

进一步加大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遏制对物流企业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

  

(二)用足用活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对市物流业规划确定的重点物流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对省、市确定的重点物流园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和项目支持,优先列入市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扶持。

  2.具有运输或仓储等外包经营业务、有自开票纳税人资格、且年营业税及附加实际缴纳额不低于100万元的物流企业,可通过当地物流牵头部门申报税收试点物流企业,经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确认后,享受营业税差额纳税政策。

  总机构在我市的跨省市、跨市地及跨县区经营的直营连锁物流企业,一律实行法人总机构汇总计算、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二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跨地区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凡采取微机联网、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商品、统一核算、统一规范化管理和经营的,可申请实行由总店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

  3、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物流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信贷规模,进一步增加对物流企业的贷款授信,支持其快速发展。

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兼并重组、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现代物流业。

  4、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列入工业、仓储用地范畴;对列入省、市重点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新增建设用地,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鼓励在原市区内的物流企业到城郊结合部建设物流中心,对市区内的原划拨土地或出让土地,由政府按照土地利用规定进行处置,并给予企业适当补偿,扶持其新建物流中心。

  5、认真贯彻省政府鲁政办发[2010]51号《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工业企业实施二、三产分离,分离后的税负如高于原税额,由同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该企业予以适当扶持补助;其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符合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经税务部门审核,可以加速折旧。

对为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高技术含量的物流企业,由市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推荐上报,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国家备案后,三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加强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1.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现代物流业协调推进制度,成立全市现代物流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市经信、发改、科技、财政、交通、商务、统计、贸易、铁路、民航、港航、公路、工商、地税、质监、邮政等部门和单位组成。

由市领导主持,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召开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2、完善物流业调度考核制度。

建立由物流主管部门牵头、统计等部门参加、物流协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现代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报送制定,加强信息的收集、核算和分析工作,提高物流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选择部分大企业作为物流统计试点,实行直报制度,逐步扩大,提高统计的覆盖面。

加强物流统计信息的预测和分析,及时监测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运行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企业经营提供依据。

建立规划落实考核制度。

物流规划的实施要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定期调度检查物流发展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督导的意见和建议。

  3、强化物流行业自律机制。

建立和完善物流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物流市场秩序。

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物流行业战略和专业课题的研究,配合制定、推广物流行业标准,加强物流技术交流和物流咨询服务,开展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评审认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项目评估、教育培训、招商引资等活动,发挥其在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