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062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用语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的能力,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学生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学校的网络设备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充分了解20世纪的科技发明和创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技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唤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设计理念:

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深入学习课文。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造福于人类的现实意义。

再到第四自然段中,找到这些发现和发明,借助教学课件的展示,学生通过朗读,感受20世纪的科技发展。

在谈到人类生活的改变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时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古人的许多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最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体会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20世纪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激发兴趣

1、板书:

呼风唤雨

2、释题:

“呼风唤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什么人有这样的本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不是写神仙鬼怪的故事,而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一篇说明文——《呼风唤雨的世纪》。

3、板书:

的世纪,释世纪。

齐读课题

4、我们人类有着上百万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个世纪,课文中写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

这个世纪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

二、初读课文,品读词句

1、(课件出示要求)指名读要求后,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课文围绕那句话写的?

(3)读时想一想课文中泡泡出现的2个问题。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指生认读课件上生字,正音,齐读。

4、刚才大家认真读了课文,知道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吗?

指读。

(课件出示),齐读。

那么,是谁来呼风唤雨?

靠什么呼风唤雨?

(课件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答:

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答: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板书:

科学技术

课文中是谁问谁答?

这种句式叫做?

(设问句)

三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作者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来回答这个问题。

指生交流。

2、(看课件)你们发现了吗?

有一组词在这段话里出现了2次,他们是?

那么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

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列举了许多二十世纪的发明和发现,你能找到它们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把找到的句子写上标注,看看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

2、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这句话很长,作者用一个分号把它分成两部分。

(课件:

分号变红)你知道这一句中,为什么作者用了分号吗?

(前半句说的都是“发现”,后半句说的都是“发明”。

3、再读句子,理解“光年”“洞察”

二十世纪,人类有着这么多的发明和发现,真让人自豪啊,谁来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有几个词,老师不明白它的意思。

什么是光年?

你觉得它是个和什么有关的词?

(课件出示:

长度单位,因为宇宙间的距离非常大,所以只能以光年来计量,光线一年在均匀介质中所走的距离称为一个光年,约为9460730472580800米)

一光年就是这么多米,那么在它前面再加上百亿,什么感受?

(太远了,远得难以想象)

这些天体离我们太远了,而我们人类都能深入、清楚地察知。

所以作者在这里不是用“观察”,而是用——洞察,(课件加红该词)你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4、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靠的是什么?

课件欣赏图片。

5、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的成就说也说不完,作者不可能一一例举,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说明,这种方法叫做“举例说明”。

(板书:

举例子)

6、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了建议,让你们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20世纪的重大成就比如“家用电器方面、医药、交通运输等方面…”请用“20世纪,人类……”的句式说给同学听听,说话时注意用上准确的词语。

(生交流,课件随机出现句子。

如此多的成就竞相涌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难怪作者说——课件出示,回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那么,在二十世纪之前,人类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生交流。

释词语:

农耕社会

3、引读,(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你觉得农耕社会怎么样?

(落后)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人们才会用——生读后面的句子。

4、那么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实现了吗?

是怎么实现的呢?

课件出示图片: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你还能想出哪些?

(嫦娥奔月——;千里马——;冬暖夏凉——;)

5、这种古今对比的说明方法叫作作比较,突出了20世纪的伟大科技成就。

板书:

作比较

6、通过作比较我们真切的感受到:

生: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

两段文字的碰撞,使学生通过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深切的体会到20世纪人类因为有了科学技术而实现了古人的众多幻想,再次体会20世纪科技的威力。

7、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

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

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件出示诗句。

引用诗句、名言、文献资料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板书:

引用

师:

怎么理解这句诗?

(生交流)

课件出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述诗意: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吹弯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一夜之间,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特别是千万颗树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风吹开了无数枝的梨花。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句诗本来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地比喻雪来的快、下的大。

那在课文中是形容什么快而多呢?

生:

(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又快又多,就像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一样)

师:

多么不可思议呀!

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

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

生:

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

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

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

四、拓展升华

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奇迹远不止这些,要想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还要靠同学们的努力和探索!

最后,让我们记住伯特兰•罗素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

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伯特兰•罗素

生齐读。

板书:

改变生活

五、看板书小结全文: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说明文,作者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回顾了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技术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改变着、创造着我们的生活!

所以说: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六、好书推荐,畅想未来

在21世纪里,科学技术创造又会有怎样的奇迹?

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最后,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这本书也是路甬祥爷爷所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简明,通俗易懂,是一本极佳的少年儿童自然科学科普读物,同学们可以了解更多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

专家点评

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就体裁而言这是典型的科普类说明文。

这类题材并不好上,从学生而言喜欢这样的内容,但没有基础,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课外阅读、积累;对于教师处理不当变成科学常识课,失去语文本真,缺少语文味道。

涂老师在这节课中把目标牢牢锁定为理解、品味、运用语言,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而整堂课预设下来,我认为这节课对于语文学科扎实、实在诠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落实初读,根据文本特点实实在在解决学生读正确、读通顺的初读目标。

科普类说明文涉及科学常识的介绍,往往所含较多生字,对于学生来说接触起来比较陌生,而这篇教材体现更为明显。

如果初读只给学生的生字词语加以反馈,那么学生是否实实在在在课堂上能在初读课文中真正做到读正确、读通顺并没有真实显现。

而且我认为初读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由此在初读中我给予了学生两种基本的初读技能,一是能根据上下文学会对长句正确停顿;二是能根据上下文内容来理解相关词语。

实际操作下来发现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比较扎实地完成对课文地初读,真正落实了这一步目标。

二、抓住训练点,有效预设,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纵观整堂课,我认为涂老师还是实实在在地把科普类说明文上出了语文味。

在教学中,不是带领学生直奔“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

”这个常识性的内容,仅仅把理解课文作为一个基本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从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精炼出为语言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那些最具语文价值的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

如在教学中抓住“发明”“发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来加以区分;第三自然段教学中抓住课文典型句子“在农耕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进行细致品读,并给与学生固定句式“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

”让学生在想象说话中充分体会农耕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极受自然约束的生活,增强学生对20世纪呼风唤雨的感受;在第四节中抓住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如何为人类造福的语言训练。

旨在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也比较自觉地关注说明文语言的表达,能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运用性活动中,调用已有经验和语言去为新的表达目的服务,真正成为语言实践的主体,真正成了语言实践的主人。

而实际课堂下来,的确这样的训练自我觉得语文味十足。

当然课堂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上下来觉得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认真改进:

一是在主干问题的引导下,对于课文的中心句的回环做得过多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齐读用得过多,这是不该的;二是在有些环节的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显得过于急燥,未能把学生的生成及时的把握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