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3112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docx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

中国民航发展史复习题库

中国民航早期的发展(1903-1949)

单选

1、1903-12-17,在北卡罗兰娜州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持续的、重于空气的载人飞行,这次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的是(A)

A、莱特兄弟;B、布尔列奥;C、龙;D;秦国镛

2、1911年4月,北京南苑机场实现了中国人在中国领空上的首次飞行的人是(A)。

A、秦国镛;B、布尔列奥;C、龙;D、宝焌

3、1903年10月,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译著《月球旅行》(中国教育普及社)的是(B)。

A、海天独啸子;B、鲁迅;C、高鲁;D、宝焌

4、被称为中国航空之父,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中国始创飞行大家是(C)。

A、宝焌;B、龙;C、冯如;D、谭根

5、倡导“航空救国”的是(A)

A、;B、袁世凯;C、大钊;D、冯国璋

6、1923年7月,乐士文号试飞,与宋庆龄亲临现场,与试飞员黄光锐一起试飞的是(B)。

A、;B、宋庆龄;C、蒋介石;D、黄兴

7、1920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航线是(D)。

A、北京—库伦;B、北京—上海;C、北京—;D、北京一天津

简述

1、中国航空公司(中航)的成立

1930年8月,国民政府交通部与美商经营的中国飞运公司签订新的合同,组建新的中国航空公司(中航),中航股份:

中55%,美45%

中美合资的“中航”在上海成立,“中航”归交通部管辖,飞行基地设在上海机场,中航以运载为主。

机航组主任由美方派任——美国人实质上操纵机务航行管理权和航线经营权。

中航成立后,得到国民政府大力支持,在技术设施和业务经营上都处于领先地位,首先,获得了国民政府交通部特准的航空专营权,其次,3条航线都在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旅客往来频繁(到1936年底,中航航线里程已达5151公里,旅客运量、货物运量和运量分别比1931年开办初期增加近7.3倍、3.8倍和2.3倍,营运收入也成倍增长),另外,还多次担负特殊航班和专机的飞行任务

2、中德合办欧亚航空公司(央航前身)

1930年2月,汉莎航空公司与国民政府交通部签订《欧亚航空邮运合同》和合资经营欧亚航空公司的协议,组建一家经营欧亚两航空邮运的欧亚航空公司(欧亚),资本总额为300万美元,中方股份2/3,德方1/3。

3、中苏航空公司成立

1939年9月9日,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关于建立哈密、阿拉木图之间飞行业务协定》,总投资额:

100万美元,各50%,后各增资40万美元——共计180万美元。

结果:

乘客少、少。

至盛世才统治结束时,中苏航空公司只有两个中国人,营业处于停顿状态

4、驼峰航线

为支援抗日,1942年开通“驼峰航线”(约800公里)号称“中国空中的生命线”。

参与者:

美国空军第十航空队(后改为美国空运总部印中联队),中国航空公司

5、“两航”的崛起与衰落

(一)“两航”运输业务的畸形发展

原因:

抗战结束,急需把国民党军政人员从西南运到华东、华北、东北受降,但是国水陆交通梗阻,军事运输紧,军需补给不得不依赖航空运输,“两航”开展“复员运输”,获得丰厚。

“两航”发展依赖于为国民党政府从事的军事运输

(二)“两航”的衰落

原因:

1949年三大战役——国民党政权日趋瓦解,长江以北、东南沿海解放(“两航”通航城市减少,东北、华北若干航站先后撤离;运输业务萎缩,)

表现:

上海解放前10天,除飞入、台北、香港的班机外,“两航”自上海始发的其他航线均停航

6、解放区航校的创办

抗战胜利后:

接收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飞行大队(林弥一郎,即林保毅部队)投降组建,改编:

日本飞行队——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

更名:

1948年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

新中国民航的成立(1949-1979)

单选

1、“两航”起义的时间是(A)

A、1949年11月9日;B、1950年1月10日;C、1948年3月2日;D、1952年7月4日。

2、,新中国第一条航线开通(八一开航),潘国定驾机,飞行航线:

天津-(北京)--的飞机是(A)号。

A、“北京”号;B、“解放”号;C、“”号;D、“和平”号。

3、“八一”开航时间是(B)

A、1949年8月1日;B、1950年8月1日;C、1951年8月1日;

D、1949年8月1日。

4、中苏民航公司的组建时间是(B)

A、1950年3月27日;B、1950年7月1日;C、1949年11月1日;D、1950年8月1日。

简述

1、“两航”起义的历史作用

首先,它对国民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一个沉重打击。

其次,“两航”起义在政治上、经济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阻止了国民党的反扑:

“两航”沟通西南各省和的桥梁,切断了蒋介石的空中运输线,促进驻滇军队的起义,加速了大西南地区的解放,第四,起到了示效应:

第五,“两航”航空设备、器材抢运天津,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两航”业务骨干力量,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人才、技术基础:

2、中苏民航公司的组建作用及意义

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交通的封锁;为新中国民航建立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办法;配备了比较完善的技术装备;培训了一批技术干部和业务人员;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伊尔库茨克航线可通达中苏两国首都,而且使中国同苏联、东欧各国的联系更加畅通。

3、中国人民航空公司(人航)成立(1952年7月-1953年6月)

的作用:

(1)在开辟航线、拓宽航空运输、发展通用航空业务、改进经营管理以及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定规章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2)是新中国民航成立后实行政企分开、走企业化道路的一次有益尝试

(3)对民航的进一步改革和走企业化道路提供了借鉴

4、“一五”期间民航事业的稳步发展

《民航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计划纲要》提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加强“民航技术人员的培养、民航基本建设、民航飞行业务三项任务”,以达到“在五年之不但完成现有对民航的要求,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五年后大规模建设及经济繁荣所要求民航的飞行业务准备条件积累经验”。

还要争取满足生产、商品交流和政治、文化日益发展对民航运输的要求,并满足国防需要。

在经济上,要从少赔、不赔而逐渐达到稍有盈余。

初步建立起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连接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各主要城市的航线网;试航成功;开辟两条国际航线(中缅、中越)——发展东南业友好关系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1999年)

单选

1、提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的领导人是(B)

A、尚昆;B、邓小平;C、先念;D、鹏

2、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标志着民航开始构建新的国际通航关系协议签订日期是(C)

A、1979年2月1日;B、1979年11月16日;C、1980年9月17日,

D、1980年4月15日.

简述

1、有关民航的国际公约

(1)1978年,《东京公约》——制止航空器犯罪

(2)1980年,《海牙公约》——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

(3)1980年,《蒙特利尔公约》——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非法行为

2、政企分开,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民航系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的报告》

民航局不再直接经营航空企业,而是加强政府的规划、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实行行业宏观管理,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民航局职责:

(1)制订相应方针、政策、法规等

(2)规划、价格、航线分配、技术安全等管理

(3)代表对外谈判、签约,参加ICAO活动等

(4)颁发或吊销各类许可证、执照等

(5)领导下属行政事业单位

机构调整:

成立:

政策法规司、国际司、适航司等;

人事、财务、安全等部门

撤消:

政治部——设立党委办公室

组建:

民航局航务管理中心、医学卫生中心、航空结算中心等

1984年,成立航空公司(民航管理局、省投资企业公司、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公司联合)

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民航(1999年-今)

论述

1、我国民航大国地位的确立,六十多年的变化.

a、民航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上升

b、航空运输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c、航线里程、航班航线总数增加

指标:

单位

2002年

2012年

航线条数:

1176

2457

国航线

2076

国际航线

381

按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

万公里

163.8

494.88

国航线

339.04

国际航线

155.84

按不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

万公里

328.01

国航线

199.54

国际航线

199.54

d、机队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

2002年——1031架

2012年——1941架

e、机场建设不断完善(数量增加)

2004年——143个

2012年——183个

f、技术升级改造

航管雷达覆盖、先进的通信导航设施联网、改善空域结构、服务质量提高

g、企业改革

(1)成立三大航空运输集团(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2)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中国航空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2、中国正式加入反劫机和制止危害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三个国际公约:

《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海牙公约》

《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器非法行为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关于在航空器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东京公约》

80年代末——90年代末,中国民航共发生19起劫机事件

1990年10月2日,航空劫机空难

2012年6月29日,新疆和田劫机事件

之后颁布:

《关于旅客乘坐民用飞机严禁携带违禁物品的通知》、《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规则》

9•11之后,成立保安队伍:

3000名航空警察、2000多名空中安全人员、7000多名安全检查人员、中国民航空中警察(中国民航局公安局与航空公司双重管理分配给各航空公司,随班值勤)

3、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深刻变化及成果

a、投资主体多元化

1993年6月《关于国投资经营民用航空业有关政策的通知》

“航空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的一个基础性行业,主要应由投资建设,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扩大资金来源,加速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中央、地方政府或经济组织可合资或独资经营航空运输企业。

b、兼并、收购、联合,实现快速扩

“东航”兼并中国通用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

收购长城航空公司

出资组建东方航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40%)

“厦航”,兼并、收购省航空公司

“南航”,兼并、中原航空公司

“海航”,控股航空公司、长安航空公司、新华航空公司

c、相互合作、参股,结成联盟

南方航空股份公司参股中国货运邮政航空公司,49%

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公司40%,南航39%,上航10%,航10%)——扩大市场覆盖面、共享资源

d、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逐步完善

多数航空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已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

4、向民航强国的转变

——21世纪头20年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民航强国具体目标:

(1)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在世界排名在前3位,国际旅客周转量排名在前10位;航空运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西部地区航空运输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航空运输、支线运输落后于干线运输、货运落后于客运、通用航空落后于航空运输的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扭转

(2)机场密度有较大提高,建成1个以上的机场为亚太地区的航空枢纽,建成若干个全国性或区域性航空枢纽,有3个以上的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排名进入前25位。

建立起以轮幅式结构为主,轮幅式结构与城市对式结构并存互补的航线网络

(3)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有3~4家航空公司旅客周转量排名前20位,有3~4家航空公司营业收入世界排名前20位;航空运输企业劳动生产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4)建成现代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其技术设备、服务手段和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建成适应民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引进、消化、开发和创新体系,全面掌握并能适度开发航空运输高新技术,实现民航管理的信息化;建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人员整体数量和素质基本适应民航增长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建成完备的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中国民航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行业依法行政和依法经营得到全面落实

(5)航空安全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增强,航空安全水平接近民航发达的水平

(6)此外,提高民航国有企业的股权控制能力和整个行业的融资能力也将作为民航强国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