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43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4 大小:11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4页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4页
亲,该文档总共2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2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docx

最新长春版一年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语文书,了解语文书的基本结构(如:

封面、目录、单元等)。

2.通过识字情境,学会“小、学、生、中、国”五个生字;能认读词语“小学生”、“中国”;会读句子“我是小学生”、“我们是中国人”。

3.知道校园里有老师、同学,感受学校活动和师生交往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1.学会五个生字:

小、学、生、中、国。

2.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准备

歌曲《上学歌》、升旗录像、生字卡、中国地图、课文插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1、参观校园,认识汉字[师]

(1)跟同学讲清要求。

“请同学们不要说话;排好队,手拉手;前后不掉队;认真观察。

”行走地点:

①到校门口看一看学校的校牌。

②到卫生间看一看,讲清怎样使用卫生间。

③到班级的标牌处看一看。

④到阅览室看一看。

⑤到老师的办公室看一看。

⑥参观体育馆、食堂、广播室、大队部、医务室等。

⑦到操场上看一看各种运动器械、运动场、花坛、草坪、雕塑等。

(2)“在参观的过程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

说给大家听。

”[生]排队参观时做到:

不说话,认真记,不掉队。

二、作业设计[师]回到家里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校园。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1、观察图画[师]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都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都是怎样做的呢?

(2)“课桌上的学习用品应该如何摆放呢?

”[生]“图一画的是一位同学在认认真真地写字

图二画的是一位同学在认真地摆放文具。

二、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写字姿势:

作业本平放,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两臂平放桌面上,左手压住本子,右手拿笔。

[生]同桌讨论:

书本摆在左上角,文具盒摆在书本的旁边、书桌的最上边。

[目标]培养良好的坐姿。

[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写字之前做指操,活动关节手灵巧。

五指张开手相对,左右用力往里压,团结合作互帮助,写出好字人人夸。

[生]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又一寸,头正身直双足稳,字字争取得满分。

三、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握笔姿势:

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在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生]书写时记住小口诀:

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1)学写字,要注意,肩平背直头摆正,两脚平放有精神,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远,写字认真心要静。

(2)写字时要注意:

身体坐直脚踩地,两脚分开头放正。

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胸口距离课桌一拳远,还有手指握笔要正确,手离笔尖一寸远。

[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读书姿势:

姿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生]

(1)练习正确的读书姿势。

(2)同桌互相纠正读书姿势。

[师]结合儿歌,告诉学生怎样才算用好眼睛。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

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程表整理书包。

2.准备资料袋。

二次备课:

《 汉字家园一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和两个基本笔画“横、竖”,会写4个字。

2.认识虚宫格,学习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虚宫格内写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看图想象诗句的意思,感悟古诗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学习观察汉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2.以正确的写字姿势在虚宫格内写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画有1个虚宫格的图片(认识虚宫格用)。

3.画有虚宫格的磁力卡或小黑板(示范书写用)。

4.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天来的学习,使我们对学校的环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得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我们的学校、热爱我们的学习生活,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新课文了。

在这里,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喜欢图画吗?

今天的课上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出示图画)。

出示图画,或者看书中插图。

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2.提问:

在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二、朗读古诗

1.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小山村的美丽景色,刚才同学们用精彩的语言描述了一下,那我们看看宋代的诗人邵雍是如何描述的呢?

2.打开书,教师范读,注意停顿。

(1)教师领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在读不准的字旁边画上“?

”号。

(3)同桌之间互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4)指名读,同学听并指出哪里读得好与不好,教师指导。

(5)齐读。

三、认识生字

1.我们上面学的古诗中有几个字是表示数字的,谁能把它们挑出来?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教师指导,注意“二”“三”“四”“十”的读音)  

4.课后“读一读”中儿歌。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认识虚宫格。

2.过程与方法

能看图想象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描绘的美景。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汉字的神奇和巧妙。

有喜欢学习汉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会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资源运用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

多媒体画面直观演示法,示范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优美的意境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帮助孩子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能正确、流利地把这首古诗背诵出来?

今天来学校的时候老师见到了水果店的阿姨,她托我找几个同学为她的几种水果标出个数,(出示挂图),有人愿意帮助她吗?

很好,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那我们先来看它们各有几个?

(一、二、三、十)

二、认识虚宫格

1.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生字的写法,在学习之前老师要介绍一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汉字写得既工整又美观,它的名字叫“虚宫格”。

2.出示预先准备好的虚宫格,指导学生各部分名称。

3.指名读各部分名称。

三、学写生字“一”“二”“三”“十”。

四、展示学习成果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二”“三”“十”的写法,终于可以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去帮助水果店的阿姨了,现在大家每人在本子上写一写,看一看哪位同学写得最漂亮?

下面大家打开书,老师要教大家认识几个成语,说不定这些成语也可能在某一天派上用场啊!

五、作业:

把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二次备课:

汉字家园

(一)1

知识与技能

认识虚宫格,会写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认识两种笔画“一”“丨”,体会横、竖的书写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汉字的神奇和巧妙。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写字姿势。

教学难点

在虚宫格内写字。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示范法

资源运用

生字卡片、一幅描绘山村的情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

通过直观演示和指导突破

设计意图

谈话的方式导入,鼓励和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课上让孩子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让他们认识虚宫格,通过交流的方式,让孩子成为小老师,注意发展和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孩子会的,要注意放手,有困难的要注意扶持,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流程

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宝宝,并且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这节课我们不仅要能认出它们,还要会写它们,你们有信心吗?

一、认识虚宫格(教师出示虚宫格)

首先认识虚宫格,了解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把字写得端正、匀称。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横、竖中线;左一、二线;右一、二线;上一、二线;下一、二线。

二、学生说所认识的虚宫格,以及各部分名称。

三、小组内互相说说虚宫格(边指虚宫格边说)。

四、出示两个笔画

“一”

1.请认识的同学说一说它的名字

2.大家跟读。

3.教师范读。

4.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笔画。

“丨”

1.认识的同学说一说它的名字。

2.大家跟读。

3.教师范读。

4.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笔画。

五、指导学生书写笔画。

描摹“跟我一起写”,进一步体会横、竖的书写过程。

六、描摹生字,观察四个生字都有怎样的笔画,它们一样吗?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范写生字。

七、学生模仿写。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虚宫格,并学会了两个笔画,你们的兴致很高,老师真高兴,以后我们就要经常和它们见面了,希望你们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二次备课:

《汉字家园一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4个基本笔画“撇、捺、竖钩、横折”。

2.读儿歌,了解手、脑的作用。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悟字理识字的方法,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4个基本笔画“撇、捺、竖钩、横折”。

教学难点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了解字理识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复习前一课学习的生字及古诗背诵。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人有两个宝”,看到这样的课题,大家想到了什么?

你又想通过学习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看儿歌,找出你会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教师总结纠正,并范读。

2.领读,指导练读。

这首儿歌是根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通过学习它,你明白了什么呢?

(手脑并用的道理)

三、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

1.游戏:

争做小老师。

教师出示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其实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多的宝贝,有了它们我们才能正常地生活,下面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课件出示图片)看图,再看一看图上的字所对应的器官,你能读出哪些呢?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五个生字其实就是由它们对应的器官演变而来的。

(看课件,指出象形字的演变)

4.看书中的图案,介绍象形字的演变由来。

5.对比学习“口”和“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口”字的位置(“竖”在左一线上,从上一线起笔到下一线收笔,稍向内侧倾斜;“横折”在“竖”的起笔处起笔,稍向上倾斜,到右一线处折笔,向下写到下一线处收笔,稍向内侧倾斜;“横”从“竖”的收笔处起笔,到“横折”的收笔处收笔)

6.把今天学习的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组织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儿歌,谁能正确、流利、洪亮地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

2. 背诵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画“横折”和生字“口”“目”的写法,谁能按笔画顺序说一说这两个字的写法(数笔画),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的三个生字。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耳”  课件演示字的演变。

提问:

你是如何记这个字的?

这个字有哪些笔画?

笔顺是怎样的?

这个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2.“人”观看演变过程,学习新笔画“撇”“捺”,指导学生观察“人”字的位置。

3. “足”观察演变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一同观察位置,教师示范。

4. 学习“手”字,相机学习新笔画“竖钩”。

5.游戏:

抢果实.

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丰收的果实,谁能先摘到它们呢?

(每个果实上都写有生字词)

 “果实”:

口、耳、目、人、足、耳目、手足、一双手、三口人、两个、和好、人山人海、五光十色

三、复习巩固,游戏激趣。

我们知道人体的这些器官都是缺一不可的,那么究竟我们的这些器官都有什么用途,我们又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一个人不能缺少任何器官,一个班级也是如此,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团结合作、互相爱护才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加美好!

二次备课:

《汉字家园

(一)3》教学设计

汉字家园

(一)3象形字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二类生字,会写6个一类生字。

过程与方法认识4种笔画,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

教学方法:

点拨教学法、讲授法。

资源运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

多媒体课件演示字理。

游戏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火眼金睛”的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汉字?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件出示

  “搭乘汉字快车游览汉字家园”的小情境师:

“聪明的孩子们,快看看图上都有什么?

你们能说出图和字有什么联系吗?

生:

图上有一座大山,大山的形状就象“山”字。

生:

图上的火苗燃烧的形状就象“火”字……

(二)字理识字,培养兴趣

1.出示“山”师:

谁认识这个字?

读一读吧。

让我们看看“山”是怎么来的?

(课件演示“山”的演变过程)师:

人们就是根据山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

师: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山?

(结合学生的问答,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风景优美的长白山,利用课件介绍景色怡人的黄山等)

2.出示“石”师:

谁愿意读一读?

想看看“石”是怎么来的吗?

(课件演示“石”的演变过程)师:

你们都见过哪些石?

3.出示“田”师:

谁想读一读?

来看看“田”的演变过程吧!

(课件演示“田”的演变过程)师:

同学们,这还是哪个“田”?

生:

“田野”的田。

生:

“田地”的田。

生:

“水田”的田……

4.师:

农民伯伯都希望庄稼长得茂盛,要想长得好,需要两个宝,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

水和土。

师:

对,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吧!

(课件演示“水、土”的演变过程)师:

“土”字你们还能组哪些词呢?

生:

土地、土壤、泥土、水土……

师:

水与人类息息相关,但是如果发了洪水会怎么样呢?

生:

如果发了洪水就会把房子淹了,人们就没地方住了。

生:

如果发了洪水我们就不能上学了……

师:

可是如果缺水又会怎么样呢?

生:

如果缺水人们就会没水喝,就会渴死的。

生:

如果缺水地球上就不会有生物了。

…… 

师:

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水还有哪样东西离不了?

生:

是“火”师:

让我们来看看“火”的来历吧!

(课件演示“火”的演变过程)

师:

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

师:

亲爱的同学们,关于‘火’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

你们想听么?

(配乐借助课件讲“火”的故事)

师:

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但我们在使用火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要安全用火。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字和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人就是通过事物的特点和形状创造了这些字。

(三)韵文识字,复现巩固

1.出示韵文中的词语

(1)师:

想听听老师读一读这些词语吗?

(教师进行范读)

(2)师:

自己在下面试着自由读一读吧。

(3)师:

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

(指生读)

2.师:

你们能在文中找到“风、青、红”三个字吗?

大声读一读。

3.师:

谁能用“青”组词或说句话?

生:

“青山”,“远处有一座座的青山。

”……

4.师:

和老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好吗?

5.让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吧!

(词语中隐去一个字,再试读)

6.师:

大家一起齐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这些字是什么样的?

7.师:

今天学习的生字大家都记住了吗?

那么让我们一起“摘词语星星”吧!

(四)认识笔画,指导书写

1.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以及这几个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让我们来书空。

2.师: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笔画“竖折”,齐读并书空。

3.师:

重点看老师写“火、山”两个字的笔顺。

4.试:

请同学们自己练习写一写。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还知道了它们的字理变化,收获可真不小啊!

希望

你们能记住它们,回家介绍给你的父母听听吧。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

(一)③

  山  石  田 土  水  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汉字家园

(一)3象形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培养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韵文,积累词语。

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

示范朗读、课件演示讲解相结合。

设计意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让孩子在语感环境中识字,结合图形,体会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避免枯燥的识字教学。

通过讲火的故事。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对水火了解吗,水火对于我们来说有哪些作用,又有哪些危

害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新课:

一、读卡片复习一类生字。

二、学习韵文

1.指名读韵文。

2.画出词语中的生字。

3、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4、结合图形,体会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三、完成练习:

1、读读写写

生自由读、领读,发现了什么规律?

2、生讲关于火的故事

四、扩展

水与火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又有哪些危害?

 

五、作业设计:

将火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二次备课:

小结:

2----------4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和“士字头()”;会写5个字和3个笔画“竖折折钩()”“横折钩()”“提()”;了解“立”的字理演变过程和“鸟”的笔顺。

2.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法,通过观察了解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和3个笔画“竖折折钩()”“横折钩()”“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喜欢的理由。

“老师很喜欢夏天,夏天可以做许多有趣的事儿,钓鱼、捉螃蟹......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

一个夏日,他来到了一片树林里,树林里的情景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

于是,他把看到的画面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诗人袁枚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小诗。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语文书,听老师读这首诗。

注意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生]

(1)听老师范读古诗。

(2)注意倾听每个字的字音。

[师]“谁来说说,袁枚看见了什么?

”[生]

(1)“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2)“他还看见树上有一只蝉。

”(3)“他看见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目标]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及思考能力”

三、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师]“多么有意思的一首小诗!

同学们想读吗?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拼读要学习的生字,用符号标记不认识的字。

[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要学习的生字。

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学习,一会儿全班交流汇报。

”全班汇报时,重点字通过看拼音个别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学习。

在全班汇报环节随机指导,让学生了解“鸟、虫、马、牛、羊、鱼、立”的字理演变过程,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横折钩()”“提()”及新部首“士字头”,掌握“鸟”的笔顺。

[生]集中识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目标]

(1)强化识记生字,了解多种识字方法。

(2)检测学生识字情况。

四、复习生字,回文读诗

[师]“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词语,你能试着领大家读一读吗?

谁愿意接受挑战?

”屏幕出示词语:

歌声、黄牛、虫子、山羊、水牛、牛马、水鸟、牛羊、一马当先、九牛一毛。

[生]

(1)指名领同学们认读词语。

(2)生字回文,齐读古诗。

五、理解词义,感悟古诗[师]“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现在我们把这些字放回古诗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古诗读得更好。

”[生]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一会儿全班汇报。

”相机指导:

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

小结:

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

夏天的时候,它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

人们也就叫它“知了”。

牧童:

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闭口”“立”通过动作来表达词的意思。

[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课件、请教他人、老师讲解等多种方法理解古诗意思。

六、再读古诗,入情入境[师]播放笛子曲:

《快乐的小牧童》。

课件出示画面: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

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

多快乐呀!

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

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生]通过多种形式再读古诗。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

”突然停止音乐。

“嘘!

咦?

歌声怎么停了?

你们看,”出示画面:

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

“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

他为什么不唱了?

”[生]思考问题:

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七、感悟意境,背诵古诗[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

”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诗。

“同学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

喜欢就记住他,进而把这首诗背下来。

”[生]

(1)“他可能怕吵着别人。

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教语文学小案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2)自由朗读。

(3)指名读、齐读。

(4)背诵古诗。

[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读古诗,熟读成诵。

(2)背诵积累。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所见》这首古诗,现在老师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背诵情况,谁试着背一背?

(1)背诵古诗。

(2)全班同学齐背古诗。

二、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我们要会写。

”粉笔演示,重点指导“马、鸟、虫”,注意新认识的笔画“竖折折钩()”“横折钩()”“提()”的写法,提醒学生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做到书写姿势标准。

[生]

(1)看老师示范书写。

(2)仔细观察虚宫格中生字每一笔的位置。

(3)自己在本上练习书写。

[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三、拓展延伸

[师]“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生活的,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

《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目标]让学生拓展积累更多的古诗教语文学小案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2)自由朗读。

(3)指名读、齐读。

(4)背诵古诗。

[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读古诗,熟读成诵。

(2)背诵积累。

二次备课:

2------5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和2个笔画“撇点()”“卧钩()”;了解“心”的字理演变过程。

2.了解字到偏旁的变化,在观察中了解偏旁与字义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和2个笔画“撇点()”和“卧钩()”。

教学难点:

了解字到偏旁的变化,在观察中了解偏旁与字义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并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