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4400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docx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售后服务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1.专业基本情况3

2.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4

2.1快速发展的汽车后市场需要人数众多的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人才4

2.2渊源深厚的汽车产业背景是办好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的坚实基础5

2.3方向齐全、实力较强的学科(专业)为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6

2.4业已开展的国际工程合作教育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8

3.试点规模及学制11

4.合作培养依托单位13

5.本科阶段培养方案14

5.1培养目标和要求14

5.2培养模式15

5.3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16

5.4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17

6.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22

6.1组织保障22

6.2条件保障23

6.3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24

6.4规范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24

6.5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26

7.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27

7.1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27

7.2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27

7.3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28

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30

附件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31

附件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培养计划38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阶段培养方案48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51

1.专业基本情况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我校是全国第一所开办该专业的学校,是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筹)主任委员单位。

历经多年建设,已为我国汽车及相关工业培养了大批汽车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类人才,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训基地,在业内有较大影响。

2009年开始,汽车服务本科专业每学年招生由3个班增加为4个班,具有2个硕士和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校本科学生人数近500人,硕士研究生36人,博士研究生3人。

目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1人,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为专业教师人数的47%,并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出国进修及开展合作研究的老师有6人。

在专业教学中,已经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能够为高水平工程教育提供充分知识储备和质量保障的教师队伍。

为更好地适应当前汽车行业对“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现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将借助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点,在人才培养上,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和汽车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营销和贸易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工程素质,受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欢迎,适应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要求,有较强的解决汽车服务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汽车产品规划与开发、性能检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汽车营销、技术服务、汽车及零部件设计、汽车试验等汽车工程服务领域工作的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2.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2.1快速发展的汽车后市场需要人数众多的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人才

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牵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汽车销售、使用和维修而形成的汽车后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汽车后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购买汽车意味着更多的消费刚刚开始,需要定期地加油、保养、年检、上保险、更换各种配件、缴纳各种费用等,一量发生意外,还涉及到抢救、拖车、理赔等。

对汽车的消费支出是终生的,直到汽车报废、解体,所以使用一辆汽车的消费是远远大于购买一辆汽车的消费的。

据美国汽车后市场协会的调查,在美国,有1美元的汽车在路上跑,便伴随着有8美元的相关服务,就业总人口中,每六个就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汽车生产或后市场服务。

因此,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空间远远大于汽车市场的空间。

另外,注重服务是现代消费的一大趋势,汽车产品作为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无论是在购车环节还是在使用环节,其消费者更需要切实完善的服务。

汽车服务工程作为工学与管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关注的是从汽车下线进入用户群开始,到整车成为废弃物为止的全过程,是目前异常活跃的一个工程研究领域。

培养的学生必须是集工程知识、服务知识、贸易知识于一体,具有“懂技术、会经营、擅服务”的工程素质,能够胜任工程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为此,我国迫切需要人数较多的应用创新型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人才,这正是本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教育强大的需求环境。

2.2渊源深厚的汽车产业背景是办好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的坚实基础

原武汉工学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在较长时期内,一直隶属于原国家机械工业部管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机械工业部汽车局组建为副部级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代表国家主管全国的汽车工业,同时将我校也调整为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管辖(管理的唯一高校)。

随着我校隶属关系的变更,原武汉工学院(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学科专业也全面调整为面向汽车产业服务,其中汽车类学科专业一直居于龙头地位,是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

2000年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后,学校的隶属关系调整为教育部直属,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新组建的武汉理工大学,继承和发扬了过去依托行业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将建工建材、交通、汽车等学科专业作为优势和特色专业进行了重点建设。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与行业合作,强化学校的服务面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主导下,组建了由国内主要汽车企业(集团)参加的“武汉工学院汽车行业董事会”。

2000年合校后,为促进学校更好发挥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作用,教育部先后与湖北省签订了共建武汉理工大学的协议,主持组建了武汉理工大学建材行业董事会、交通行业董事会和汽车行业董事会。

长期以来,我校与汽车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行业企业对学校的办学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反过来学校也成为为行业企业输送科技成果、工程技术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源地。

总之,我校具有渊源深厚的汽车产业办学背景,这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办好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的坚实基础。

2.3方向齐全、实力较强的学科(专业)为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2.3.1学科(专业)方向较为齐全

自上世纪50年代,我校就开办了车辆工程(原汽车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原内燃机工程)专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针对当时国家经济改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创办了以汽车营销和服务为主要专业内涵的汽车运用工程专业(2002年后发展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至此,我校在汽车相关的专业(学科)领域涵盖了汽车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营销服务的全过程,是目前在国内围绕汽车工程领域本科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少数高校之一。

2009年,全院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在册全日制本科生达到1920人,其中车辆工程中法合作工程教育试点班(“3+3”工程师教育项目)学生35人、中美“2+2”本科合作项目学生70人。

目前,我校汽车工程学科设有车辆工程(博士点、硕士点)、热能与动力工程(博士点、硕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点、硕士点)、汽车运用工程(博士点、硕士点)、汽车电子工程(硕士点)。

2009年,以上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3人,博士研究生27人。

同时,我校还具有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科点。

2.3.2学科(专业)实力相对较强

学校汽车学科领域现有专业教师6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6人,讲师17人。

具有博士学位30人。

外聘企业或国外大学兼职教授16人,包括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

汽车类相关专业获得省级精品课程4门(汽车构造、汽车服务工程、发动机原理、汽车文化与人类文明),校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教研项目“面向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2009),汽车实验中心被批准为湖北省实验示范中心立项建设(2009),编写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本(《汽车营销学》、《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

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是学校的品牌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牵头组建了“高等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筹)”并成功召开四届工作年会。

近5年,汽车学院学生在国家、省市和跨国公司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达79人次,大学生毕业设计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奖的学生人数超过8%,发表学术论文23篇,获得专利6项。

汽车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分别为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汽车零部件重点实验室。

汽车学科拥有省级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汽车零部件及测试研发推广中心),校级研发中心3个(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研发中心、汽车创新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汽车服务工程研究中心),与东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重要企业建立联合技术研究中心7个。

依托以上学科(专业),学校在汽车学科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汽车摩托车齿轮类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型关键技术及应用”),2005年~2009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完成或承担国家“863”科技项目在内的国务院部门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地方政府项目15项、企业委托数百项,累计科研课题经费达到5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50篇,被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检索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1项。

2.3.3办学成效社会声誉好

多年来,我校汽车学科(专业)为汽车行业输送了一大批“敬业精神强、团队精神强、创新精神强”的高级技术人才,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

每年我校汽车学科(专业)约有20%的毕业生能够通过免试或考试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其中一定比例的学生取得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或“直攻博”研究生资格。

社会报考我校汽车学科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本科招生中,汽车学科各专业的第一志愿率高达180%,录取分数线高出重点线40分以上,是全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学科,研究生报考率是招生计划的3倍以上。

良好的社会声誉使得汽车行业的企业纷纷在我校设立社会奖学金、助学金、科技创新基金,捐赠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在汽车学科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项目多达13个,每年发放的金额达到50万元,汽车学科(专业)是全校社会奖学金设奖项目最多、奖励力度最大的学科(专业);社会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4项,每年资助金额15万元以上。

近3年,汽车厂家向学院捐赠的教学仪器和设备设施,资产原值达600万元以上。

由于专业特色鲜明,社会口碑好,毕业生深受社会青睐,毕业生供不应求。

汽车学科各专业的毕业生的供需比一直维持在1:

8左右,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其中直接在汽车行业就业的比率超过70%。

国内各主要汽车厂家都拥有数量较多的我校毕业生(企业俗称“武工队”)。

调查和社会走访显示,社会对我校汽车学科(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2.4业已开展的国际工程合作教育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2006年以来,汽车学院越来越重视与国外兄弟院校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尤其是其工程师教育模式,目前开展的主要合作项目有:

(1)与韩国国民大学签订了汽车整备师(汽车服务工程师)职业技能培训协议。

根据协议规定,由韩方提供技能培训的教材,培训国内职业技能培训师,由我校针对大学生具体组织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由韩方进行技能认证,对通过认证的学生由韩方颁发汽车整备师职业技能证书(跨国汽车公司的认可度很高)。

(2)与法国勃艮第大学签订了车辆工程专业“3+3”工程教育试点班的办学协议,并从2007年开始正式运行。

我校从正式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中选拨学生,以法语为第一外语,在国内学习3年,在法国学习3年。

对修完双方联合确定的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取得相应学分的学生,第4年学习结束后由我校颁发本科毕业文凭,第6年学习结束后并经法方工程能力认证通过后,由法方颁发工程师教育文凭(硕士文凭)。

根据协议规定,双方每年互派两名教师到对方大学工作两个月以上,担任一定的课程教学任务和联合开展工程项目的研究工作。

此外,双方学校每年还可以互派2-6名非试点班的车辆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大学学习一定的课程和完成适当的科研和科技制作训练。

(3)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底特律大学等高校,签订了“2+2”本科合作教育项目。

中美双方学校共同制定了车辆工程专业的联合培养方案,建立了课程和学分互认的机制,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在美国学习2年。

对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由双方学校各自颁发本校的本科毕业文凭。

(4)与英国布拉福德大学签订了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协议。

根据协议规定,双方学校每年互派一定数量的车辆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大学学习一定的课程和完成适当的科研和科技制作训练。

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大学担任一定的课程教学任务。

布拉福德大学优先接收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前往攻读硕士学位。

(5)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作的PACE项目已获批准,我校成为通用公司继上海交大、同济、吉大后的第4家中国合作伙伴。

PACE(PartnersfortheAdvancementofCollaborativeEngineeringEducation,教育推进伙伴计划)由GM、Autodesk、Hewlett-Packard、SiemensPLMSoftware、SunMicrosystems,以及他们的全球运营机构发起,着力于提高学生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工程能力,开展学生自主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训练,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高校和学术机构进行战略性的支持,将以数学为基础的CAD/CAM/CAE整合进战略学术合作伙伴的课程,培养未来的汽车产品寿命周期的管理团队。

汽车学院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PACE计划已获批准,通过实施该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和技能培训等项目,对我校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资培训、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也坚定了我们做好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教育的信心。

3.试点规模及学制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项目,根据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和现有工作基础,试点规模为现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班的规模,4个自然班,140人左右。

采取零批次单独招生,根据成绩择优选拔,确保生源质量。

基本学制分4年和6年两种。

本科学制4年,完成学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准应用工程师资质。

硕士研究生学制6年,完成学业后授予工学工程硕士学位和准设计工程师资质。

试点班学生中的50%可以免试进入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

该班在本科学习的前3年采用“末位淘汰”与“分级介入”相结合的动态学籍管理模式,以确保学生培养质量。

试点班学生的学籍异动在每学年初(9月)完成。

试点班学生的学籍异动原则上在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范围内进行。

根据学生学分及综合考评情况,对试点专业学生进行“升级”确认,对学分未达到最低要求的学生实施“淘汰”或降级学习。

学籍管理及异动条件

年级,学期,教育内容,“升级”条件,中途“介入”条件

大一,1,通识教育,取得一年级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取得所学专业一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

2,,,

大二,3,学科教育,取得二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取得所学专业前两年的全部学分

4,,,

大三,5,专业教育,取得三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取得所学专业前三年的全部学分

6,,,

大四,7,企业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合格才能进入毕业设计,

8,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取得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可以毕业,但只有当GPA≥2.0才能进入硕士阶段,

研一,1,课程教学,取得研一全部学分,

2,,,

研二,3,企业工程实践,,

4,学位论文(在企业完成),,

试点专业学生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取学校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同时积极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试点专业学生就业采取自主择业与推荐就业形式相结合,鼓励学生与联合培养企业和单位提前签定就业协议,将学生在校实践环节的培养与企业岗前培训深入结合。

4.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

3.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4.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5.江西江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6.江峡汽车修理厂

7.武汉华星汉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8.深圳市中汽南方投资集团

9.深圳市标远富特有限公司

10.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11.湖北三环华通汽车有限公司

12.湖北三环劲通汽车有限公司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见附件1

5.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5.1培养目标和要求

5.1.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机械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拥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即可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的产品规划与开发、性能检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汽车及零部件设计、汽车试验等工程领域的工作。

5.1.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汽车服务工程学士学位)。

达到了见习(初级)汽车服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初级)汽车服务工程师技术资格。

5.1.3知识、能力与素质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产品和工程要求优化、设计有关产品、工艺系统及设备,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应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分析和解决汽车服务工程的实际问题,并经过汽车产品规划与开发、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工程创新的基本能力。

(5)具备系统思维和工程推理能力,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工程的设计、实施和控制初步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价值效益意识,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8)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变迁具有较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及社会服务意识。

(9)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学校培养标准见附件1。

5.2培养模式

采用“3+1+1+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本科毕业50%学生通过保送直接攻读工程硕士。

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

本科阶段:

按照“3+1”模式进行培养,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与企业联合培养。

3年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1年企业培养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工程实践,主要任务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及工程项目研究,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增强大学生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工程硕士阶段:

实行“1+1”模式培养。

即1年在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1年以“双导师”制的形式与企业联合培养,在企业顶岗工作,同时针对现场生产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5.3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

一般基础

知识,道德修养等政治类课程,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科技写作与交流;计算机基础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军事训练

外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专业及专业发展,专业导论、职业生涯指导讲座,机械学科范畴、沿革与发展、与其他专业领域的相互关联;汽车服务工程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专业领域职业发展、现代服务工程师的职业要求,学习和心理指导

新能源汽车技术、现代汽车服务领域发展前瞻,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现代汽车服务理论与运用跟踪

基础科学知识,工程科学知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实验、理论力学

工程技术知识,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图学、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电子电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化素质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知识,核心

单元,汽车理论,汽车性能评价与分析方法、发动机原理、汽车运用与维护

,汽车构造与设计,汽车构造、总成及零部件结构特点、原理

,汽车电子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结构特点和原理

选修单元,计算机在汽车服务工程学科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服务工程学科中应用概况、常用汽车服务工程学科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汽车服务工程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汽车服务工程中的应用

,汽车流体力学、热工分析,汽车空气动力学、发动机流场、发动机热工转换、流体力学、热工基础

汽车检测、营销与技术服务,核心

单元,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检测方法、汽车检测设备、数据处理、汽车检测标准

,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维护技术、汽车修理技术、汽车维修管理及质量控制

,汽车诊断实验,汽车故障诊断仪器及设备的使用及试验设计

,汽车营销服务,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营销与策划

选修

单元,汽车产品性能分析与改进设计,汽车设计基础、汽车服务工程基础、汽车CAD/CAE、汽车可靠性、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机动车保险与理赔

,知识拓展,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汽车贸易理论与实务、汽车服务企业财务管理、汽车物流工程、汽车碰撞与安全、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新技术概论

5.4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5.4.1理论课程体系

(1)通识课

课程

性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B,32,2,1

专业导论,16,1,1

体育,128,4,1-4

大学英语,256,12,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2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48,3,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2,4,4

军事理论,32,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2,6

小计,36,712,

,,,

选修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144,9,1/2/3/4

总计,856,45,

(2)学科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