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6113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docx

03发展心理学总复习

I.2011年发展心理学总复习

§01《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01.1绪论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儿童心理学创始人

2、德《儿童心理》-较系统-较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3.儿童心理学德演变和发展

①儿童心理学的建发展

②儿童心理学的分发展

4、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1.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的名称,以“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2.霍尔20世纪初《青少年心理学》;《衰老:

人的后半生》将儿童心理学范围推至青春期。

3.荣格本世纪20-30年代,阐述毕生心理发展观念最早对成年心理学进行研究。

4.何布渥斯、古德奈佛20世纪30-40年代《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概述》-正式提出“发展心理学”的名称。

5、2500年前,丰富的发展心理学思想――没有成为科学的发展心理学

1989年,刘范:

提出了划分年龄段的思想

最早:

始于20世纪30、40年代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

6、.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

(20世纪70年代):

①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

②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

③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

④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成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

7、.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能动性原则

(3)、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1)、纵向研究:

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里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

①目的:

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②优点:

可以系统地了解同一些个体的心里发展过程的连续变化,以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

③局限:

样本少,追踪过程中易丢失样本。

(2)、横向研究:

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①目的:

了解心理随年龄而产生地变化

②优点:

同时研究较大样本,时间短,成本低。

③局限:

难以得出个体心理地连续变化过程(3)、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地研究。

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试验法访谈法临床法

10、.心里发展的动力:

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11、.心理发展的历程

要点:

(1)、心里发展的阶段论与联系论①阶段论:

阶段论认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可连续的分阶段进行。

规定: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龄心里素质不同。

②连续论:

主张――心里发展是连续的

1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划分。

13、佛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发展阶段

14、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

15、心里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

(1)、心里发展速度变化:

不匀速-快速期、平稳性

(2)、阶段性于连续性的统一

①每一种心理的过程或心理特征都不是在瞬间产生的,在产生之前都有孕育过程,即在质的飞跃之前有量的逐步积累

②在新的心理过程或心里特征形成之后,还要继续发展,还要积累新质,准备新的飞跃。

③即使在发展的快速期,也不是将前后的发展进程截然分割,快速期本身也有一段发展过程,也包含一定的渐变。

④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体现着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都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6、教育在心里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里发展的作用:

“最近发展区”、“人为的发展”

②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心理发展快速期”即将出现的前一段时间,教育效果最好,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

最近发展区:

在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教育带来的发展,被称“认为发展”。

18、遗传及遗传机制:

遗传和变异

遗传机制---染色体、DNA和基因:

①染色体:

细胞核心的一种结构

②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③基因:

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父母的生物特征通过基因传下代个体的智力、个性、气质也受基因影响

19、遗传机制缺陷:

1.发展障碍:

(1)、先天愚型(唐氏综合症):

父母染色体的形态异常、脸形异常、智力落后。

(2)、性别发育不正常:

性染色体畸变。

(3)、苯丙酮尿症(PKU综合症):

隐性基因突变,若早期发现可采用控制事物的办法来治疗。

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

(2)、抑郁症

(3)、亨廷顿氏舞蹈症:

导致脑退化而死亡,决定于显性基因。

20、身高和体重

(1)、第一个发育高峰期

(2)、第二个发育高峰期。

21、对婴儿感知能力的认识

22、习惯化范式

§01.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23、婴儿视觉的刺激偏爱

24、视崖

25、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26、条件反射的出现识记忆发展的标志

27、婴儿思维的发展

28、语言发展的理论

语言发展理论

理论派别①后天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斯金纳•班杜拉•布鲁纳

②先天成熟理论——代表人物:

乔姆斯基(自然成熟说)-生成转化语法理论创始人假设语法理论

③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婴儿语言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语音的发展顺序

①简单发音阶段(0—4月)②多音节阶段(4-9月)③有意义的语音,写语萌芽阶段(9-12月)

一般情况下,婴儿言语性生在10-14个月;1岁半-2岁半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

1岁-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单词句,电报句;1岁半-2岁半的句法结构多属完整的啃单句一定程度的复杂句;3岁基本上使用完整句

29、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乔姆斯基P199

30、生成转化语法理论

§01.3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31、认知的发展

要点:

(一)、记忆的主要特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记忆策略的运用(领会、应用)

1.定义: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2.三个阶段:

3.记忆策略:

①复述(背诵)

②组织-a:

规类:

简单联想(年龄小的儿童)-功用关系(稍大的儿童)-概念(逐渐)

b:

系列化:

把相互关系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三年级开始)

§01.4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01.5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33、要点:

(一)、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速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1.发展加速现象:

第二加速期-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初期阶段。

2.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

(二)、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特点:

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的局限,可以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思维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青少年期的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

建立假设合检验假设的能力。

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特点-形式运算阶段

(三)、少年期独立自主的要求和第二反抗期:

反抗期:

(1)第一反抗期

(2)第二反抗期

共同特点:

新旧关系体制的转行独立自主性

不同特点:

①第一反抗期的形成自主要求,主要在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②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

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四)、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

(五)、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集中在生理、心理、社会的方面

生理方面――主要原因:

成人与半成人状态的矛盾/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的必然途径。

心理方面――进入“心理断乳期”

社会因素方面

(六)、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

措施方法:

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待:

父母需要转变观念

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

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

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权

引导儿童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

少年儿童应正确认识这一必经过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树立榜样和楷模

组织多种自主性活动,发挥独立自主性

建立责任感,这包括家庭责任感,集团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01.6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七)、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

主要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整合和统一的过程。

1、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

2、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内在心理活动

3、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八)、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

主要特点:

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来”的,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

将自我分化为“客体我”和“主体我”,对于这两个“我”进行审视和分析,再经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等过程,使两者再新的水平上协调,即达到自我的整合和统一

(九)、青春期自我统一性的追求和确立:

1.

(1)、艾里克森:

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同一性的扩散,把人生的人格发展历程区划分为八个阶段。

基本观点:

人的心理发展源于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称其为“心理、社会危机”,

其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

认为:

①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成熟,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发展的冲突和矛盾所规定的。

如果在每一个阶段内,冲突解决得好,发展任务就完成得好,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

②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前得各个阶段得发展任务完成得好,如有较强得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到青年期实现有意义的同一性得机会就较多。

反之,就可能出现与自我同一性相反的情况,(即同一性得扩散或混乱)。

(十)、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混乱)1、同一性意识过剩-时刻都思考“我是什么”、“我该怎么做”忧虑中

2、选择得回避和麻痹状态-有自我全能感或幻想无限自我,无法限定自我定义,失去了自我概念失去了自我选择、决断。

3、与他人距离失调-拒绝与他人来往,被他人孤立,丧失自我被他人“侵吞”。

4、时间前景的扩散-无法集中工作、学习或极专著发疯埋头单一工组。

5、否定的同一性选择-参加非社会所承认的集团。

§01.7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1、更年期(领会):

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的明显改变的时期,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早于男性。

被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1)、女性更年期:

45-55岁期间,一般延续8-12年

特征:

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表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由生理分泌改变因素引起,又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

(2)、男性更年期:

特征:

性功能下降

伴有职务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

常表现出神经状态和情绪变化

2、中年期的心理变化:

(1)、感知觉变化: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感知觉出现最早,也最先开始衰退,中年前期的人的感觉比较灵敏和稳定,后期各种感觉能力都开始减退。

(2)、智力变化:

随年龄增长继续上升-基础:

经验日益丰富,知识不断提高

(3)、中年期的自我意识-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相对稳定性②变化倾向性

3、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帮助未成年人的子女完成他们的发展任务,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幸福的成年人。

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

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

§01.8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要点:

一:

老年期:

一般指60随以后的人生阶段(成年晚期)

二:

对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不同观点:

1、老年丧失期:

传统观点:

人生老化之前,一生获得的丧失的时期,指“心身健康”、“社会基础”、“生活价值”的丧失,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相继丧失,被认为是老年期的基本特征。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老年的心理鼻癌内化描写成只是不断老化和衰退,而没有发展。

依据:

(1)、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

(2)、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3)、认为年龄(即时间)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依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

2、毕生发展观:

巴而特斯提出毕生发展观

基本观点:

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结合成的。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发展较早者(如感知觉)衰退也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思维)衰退也晚

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

年龄并非影响心理发展的唯一因素

三: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1.年龄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

年龄一素起负面影响

2.教育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

教育因素起正影响作用

3.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教育因素的作用

四:

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注意:

1.抓紧时机,加强记忆锻炼,刚记忆事物抓紧默读,组织等重复记忆。

2.利用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3.注意提高备忘,生活有序,为记忆信息的索取提供线索和条件。

五:

关于老年期的智力减退:

1.老年期智力水平有所减退:

趋势:

(1)、20岁以前----迅速发展-----上升期

(2)、20岁----智力的高峰期

(3)、成年以后----下降

(4)、老年期-----随年龄增长而衰退

2.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如:

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都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

卡特尔(Cattell)智力构成区:

§02重点问题

§02.1概述

1、简述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含义:

P181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研究它的学述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2、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P182

(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发展心理学将人的一生全程划分为数个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都有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特征,这些典型特征及其与其他各有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心理活动是整体活动,这一整体活动是各种心理机能和各种心理过程整合而成的。

在研究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心理机能的相互关联以及心理发展的整体特征。

(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大量心理发展现象的描述性研究,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或描述研究的同时,人们更要进一步深入到心理发展的内在过程的研究,注重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和内在机制。

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更为本质性的研究内容。

(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随着个体心理发展研究的深入和进展,追求心理发展原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各种发展心理学派别都在继续改进和加深各自的有关心理发展基本规律的观点,而每一学派都必须对一些问题作出阐述;①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空间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②心理的不连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

③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

④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P184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4、横断研究的定义是什么?

P185

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5、纵向研究的定义是什么?

P185

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也叫追踪研究。

6、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什么:

P186

(1)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

(2)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人的认识既不是来源于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是来源于独立与客体的主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任用;主客体相互作用是主体相对于客体而作出的能动作用。

相互作用论注重的是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以什么关系发生作用,深入到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企图揭示其间的内在机制。

7、简述皮亚杰的发展心理观:

P187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稳;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从哲学的角度,皮亚杰认为他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8、守恒的含义是什么:

P189

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其本质是不变的。

如同样多的水,无论倒在细长的量筒中还是倒在低矮的盘子中,水都是一样多的。

9、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P190

艾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

艾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汇总引起的紧张的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10、简述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内容:

P191

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与传统的行为主义相比,明显重视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

11、简述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

P19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

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

高级心理机能具有间接性,间接反映的中介机构即为工具。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

间接的“物质生产工具”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工具,即符号、语言。

人类特有的符号、语言的出现,使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

因此,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12、柯尔伯格理论中环境和文化对道德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P194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在生活中,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

§02.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P195

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

⑴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⑵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①头尾魇则:

从上到下,即从从头部向脚夫部发展;②近远原则:

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

③大小原则:

精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

2、成熟和训练的关系是什么:

P195

成熟是训练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简述视崖的含义:

P197

视崖是研究尝试知觉的装置。

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现发现,6个月的婴铆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有人发现2-3个月的婴儿能够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

4、简述直觉行动思维的含义:

P198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其典型牲是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知动离不开儿童自身读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即婴儿思维依靠动作进行,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只能反映动作所触及到的事物。

5、简述社会学习说的内容:

P199

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查模仿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

6、简述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内容:

P199

乔姆斯基是转换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他假设人类先天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在结构一普遍语法,在后天语方环境的作用下,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

7、简述托马斯和切斯的婴儿气质类型说:

P201

气质分类有多种,其中以托马斯和切斯类型学说近斯最受重视。

他们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气质类型为三种。

⑴容易型:

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容易获得父母和周围人的关怀和喜爱。

⑵困难型:

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

容易使亲子关系有所疏远。

⑶迟缓型:

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

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慢慢活跃起来。

引起父母的反应往介于前两种类型之间。

在獐中,容易型约占40%,困难型约点10%,迟缓型约15%,其余35%属于混合型。

8、简述鲍尔比等的婴儿依恋发展的三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的反应。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9、自我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P202

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

婴儿自我的发展是婴铆从自然人向社会难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

10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是什么:

P203

对于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

家长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多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经验。

§02.3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1、童年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P204

规则性游戏,游戏的情境和角色都是内隐的,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

2、简述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P205

⑴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游戏认识环境,认识物质特性,发展感知觉、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游戏是儿童参与者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儿童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性地、创造性地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如“过家家”“拿枪打杖”等。

⑶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在游戏中发挥他们的想象、才智,表现他们的技能灵活的独创精神,体现领导、组织能力。

⑷培养健全人格。

游戏要求自信和坚持性,要求具有责任感并遵守规则,在游戏中体现助力和协作精神。

⑸增强体质

3、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是什么

P207幼儿能动用的记忆策略有:

记忆视觉复述策略,即不断地注视目标刺激,以加强记忆;特征定位策略,即“捕捉:

突出特征,以便于记忆,复述策略,即不断重复需要记忆的内容。

4、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P208

⑴具体形象性: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是指,感知行动内化为表象,原有中的各种感知与行动被简化、被压缩,而内化为头脑中的表象,通过表象之前的联系、运演进行思维活动:

思维所反映的内容属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和非本质联系。

⑵不清晰性和易变性:

幼儿的认识水平还基本上处于了解事物的鲜明特点、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阶段,因此往具有不清晰、不确切、缺乏连续性和易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