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汕头云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6154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汕头云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潮州汕头云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潮州汕头云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潮州汕头云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潮州汕头云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潮州汕头云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潮州汕头云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州汕头云浮.docx

《潮州汕头云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汕头云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潮州汕头云浮.docx

潮州汕头云浮

赴河源、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六市

考察的报告

中共云浮市委政策研究室赴粤东考察学习组

我们在2006年2月20日——26日到河源、梅州、揭阳、潮州、汕头、汕尾六市进行考察学习。

河源、揭阳等六市近年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他们在发展县域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河源等六市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

这次我们前往考察学习的粤东六市,河源、梅州属广东山区,汕头、汕尾、潮州、揭阳、为广东东翼,除汕头外,其余均为1988年后设立的地级市,年人均GDP在万元以下或仅仅超过万元,与云浮的发展水平相当。

近年,上述各市经济社会都在加快发展,根据我们的考察,他们的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是:

(—)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经济欠发达地区,穷就穷在工业落后。

要加快发展必须抓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抓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这是他们从实践得来的共识,也是他们近年加快发展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河源市实施“工业立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发展迅猛。

工业的大发展带动了河源的高速发展,河源的生产总值持续以百分十几的速度高速发展。

2005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14.44亿元,工业增加值64.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6%和37.8%,“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9.19%和28.1%。

又如揭阳市近年全力以赴组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教育”“三个新突破”,工业发展全面提速,2005年工业总产值806.03亿元,比增15.8%。

工业的加快发展,带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9亿元,增长22.04%。

(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壮大。

他们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强市的主要载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和园区经济发展。

如河源市抢抓机遇创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在2003年成立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全面推进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要求,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财源工程、示范工程、环保工程和阳光工程。

目前高新中心区首期开发面积6.5平方公里,引进项目80宗,合同利用外资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

他们在规划建设高新区时,严格划分工业区、商业区、商住区等功能区。

随着一批大项目的落户,高新区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后发河源跨越发展的“引擎”。

从目前的发展势头看,10年后,高新区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座人口18万、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的现代工业新城,“再造一个河源”指日可待。

(三)精心打造品牌,促进招商引资新突破。

“资本瓶颈”是制约山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山区要加快发展,招商引资必须有较大突破。

揭阳市十年如一日精心打造“揭东经济开发区”,并大力引导企业创建名牌产品。

“揭东经济开发区”被评为“中国优秀开发区”,揭阳市先后荣获“中国五金基地市”和“亚洲玉都”称号,获省著名商标45件,创立国家名牌产品2个。

2005年吸引了2个上市公司和2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经济开发区落户,“揭东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已达40多亿元。

揭阳通过打造品牌,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

全市2005年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13个,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3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0家,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四)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促进城镇化上新水平。

河源、梅州等六市城市建设方面各有特色。

梅州市大力整合政府资源(如通过置换土地等形式)建设“一江两岸”,该工程被国家水利部誉为城市堤防建设“梅州模式”,被国家建设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被评为联合国人居环境项目“优秀范例奖”。

实施“文化梅州”战略,突出抓好叶剑英纪念园、客家公园和东山教育基地“两园一基地”等重点文教项目,大力弘扬客家文化,“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形象得到彰显提升。

并加强“生态梅州”建设,以此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积蓄了发展后劲。

潮州市、揭阳市则大手笔投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如揭阳市坚持以市区“两河四岸”规划建设为突破口,成功引资30亿元建设市区城市设防综合工程及配套市政设施,掀起市区建设新热潮,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五)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抓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河源这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关键就是全力抓项目建设。

该市在“三个100亿”(竣工、开工、和签约项目投资额均超100亿元)项目建设中,落实项目总数774个,投资总额545.22亿元。

其中工业项目556个、投资额371亿元,分别占总项目数与总投资额的72%和68%;开工项目196个,投资额185.73亿元。

全市556个工业项目,其中不少是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技术产业。

如龙记集团的第三次增资扩产,第三期投产后,可在2004年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6000多万元的基础上,每年新增税收4000多万元。

汕尾市则抓电厂和核电两大项目建设,2005年全市79个动工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达19.59亿元,全年GDP达224.02亿元,增长16.3%。

揭阳市坚持以大项目拉动大发展,全力实施能源、交通、水利、环境、文化“五大工程”,2005年计划投资200多亿元的市级36个重点项目(如惠来电厂)全面推进,其中揭东县以大项目建设为龙头,拉动工业发展新突破,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2005年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10个。

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后劲。

如河源市“三个100亿”项目全部达产,预计可解决50万人就业,年产值650亿元,年税收可达35亿元,河源的经济增长将达到50%以上。

从税收角度而言,按2004年的水平相当再造三个河源。

后发河源,发展后劲十足。

二、借鉴与启示

(一)善于发挥后发优势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随着我省所有地级市的高速公路建成开通,河源、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等市汇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地区联成一体的高速公路网络中,同时也大大拉近了与江西、福建等“泛珠三角经济圈”兄弟省份的距离,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更加明显,成为企业商家争相投资的热土。

河源等六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工业化,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并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工业飞地”、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的机遇,大力吸引外来资本做大做强资源型加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产业集群。

发展最快的要数河源。

以往受交通条件限制,来河源考察的客商戏称来河源要“一来三补”——补轮胎、补精神、补腰骨。

河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始终“优势不优”,招商引资成功率相当低,2002年河源有五大经济指标全省倒数第一。

去年以来,随着粤赣、河龙、龙梅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河源市借“路”突围,奋力打造“后发河源”,广泛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如今,河源市的财税增速稳居全省地级以上市首位。

河源的经济后劲已经开始展现。

实践再一次证明,“路”通“财”通。

我市虽然通了高速,纳入穗等中心城市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但直接分享到“高速”的实惠也只有云城区。

故此,我市要抓紧“广梧”高速公路第二期的施工建设。

同时,争取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经我市的“四横”、“八纵”从规划图变为现实。

使我市的山区资源环境、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实现山区经济强市的助推器。

(二)搞好工业园区综合开发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揭东开发区、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两个工业园区都是经1992年、200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

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起点规划、经营理念超前、服务到位,很值得学习。

政府通过控制资源,资源通过规划、建设而升值。

揭东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其交通位置的优越,规划布局科学,定位高,区内设有管委会、派出所、保安队等配套服务网络,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其中2家世界500强企业、上市企业公司6家。

去年完成工业产值45.96亿元,比增20%;实现税收收入8645万元,比增40.3%。

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揭东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的开发经营理念超前,都实行“五通一平”、河源更达到“七通一平”,规划布局更趋于理性、科学。

当地领导高度重视,部门互相配合默契,投资软硬环境优越,敢于把目光定位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得到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名牌企业等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认可。

并扶持进园区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上市,成为优秀工业园区的典范。

他们的做法可作为我市开发建设“都杨临港工业园区、云浮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借鉴。

(三)致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但是要更好地发挥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必须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就得注重品牌的创建和科技创新的投入。

在这方面,精明的潮汕人就做得不错。

近几年,汕头、潮州、揭阳等各市都比较注重创立自主品牌,借品牌突围,走向世界。

从以下各市拥有的广东省著名商标数据就可以知道潮汕人对企业品牌的不懈追求,汕头市有广东省著名商标103件,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潮州市53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揭阳市45件;梅州13件;河源市8件;汕尾市7件。

打造企业名牌离不开科技的创新、科研的开发与应用。

单看潮州,他们对企业及个人专利申请和实施的扶持力度就很大,共资助专利申请94项,资助金额约9万元,200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155项、同比增长31.4%,其中发明27项,实用新型145项,外观设计983项;授权量741项,同比增长36.21%,其中发明9项,实用新型66项,外观设计666项;名列全省前十名。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只有广东省著名商标13件,而且科研投入不够,品牌开发能力有限。

为此,必须致力引导我市企业强化“以产品品牌提升价值档次,以知名品牌拓展市场份额,以科技创新打造知名品牌”的经营理念,促使我市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注重品牌开发和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而重点项目更是我省各市加速发展的引擎,茂名、惠州、湛江等市就是范例。

粤东各市目前均有一批大项目如火电厂、核电、石化、电子等省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其发展势头很猛,后劲十足,我市应深思。

(四)注重特色文化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不歇源泉。

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

“文化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构建和谐云浮的精神支撑。

”河源、梅州、揭阳等六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风俗传统、人文风尚打造的城市文化、经商文化、历史文化所表现出的魅力与内涵也令我们深受启发。

一是城市文化。

河源、梅州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河两岸,城市呈现绿树花草、商住楼与江河共成鲜艳夺目的景色。

梅州从1993年开始的后被誉为“梅州模式”的梅江一河两岸改造建设工程,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策略,吸纳民资,土堤换石堤,按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全面综合改造开发梅江南北堤。

梅州市许多实力雄厚、资信好的企业,如梅雁、宝丽华、威华等股份公司,以及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等,分段竞标上阵,开发滩涂。

一江两岸改造建设,政府受益、企业受益、百姓受益。

滨江新村、江畔花园、沿江金岸、沿江半岛、客都新村、江南新村等大批临江商住区和别墅区拔地而起。

两岸新添梅江公园、桥头公园、文化长廊等绿化及文化休闲设施。

城区5平方公里的江河水面成为一平如镜的新造人工湖。

城区5座跨江大桥与堤岸道路相互连接,使江景与新区融成一体。

汕头、汕尾的海滨长堤,揭阳榕江河堤,潮州广场,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只要我市坚持“山中有城、城在山中、山水一色”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把城市的功能设计得更加完善,我们的城市建设必定会更具特色、更具魅力。

二是经商文化。

据了解,潮汕乡村腌制的咸菜,在经过一番“改造”后,饮誉海内外,“小东西”创出了“大市场”。

单是汕头市具备有一定生产加工规模的腌制加工大芥菜的生产加工企业就有92家,创出了“咸菜皇”、“蓬盛橄榄菜”、“玉蕾”牌风味菜系列等17个知名品牌。

梅州的荷树园电厂自始至终遵循“在花园里发电”的理念,十分注重厂区的环保、绿化和美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雁南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通过茶叶种植、加工、茶艺、茶诗词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

这些重视经商文化的经营理念值得我市在工厂建设、开发生态旅游中借鉴和推广。

三是旅游文化。

河源、梅州、潮州、揭阳等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自然遗产也不少。

在参观的河源恐龙化石博物馆、万绿湖、桂山风景区,梅州叶剑英元帅故居,潮州的开元寺、韩公祠,揭阳的孔庙(学宫)、双峰寺等,饱含历史的故事,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目前,梅州投资1.2亿元开发建设叶剑英元帅纪念公园,高规格建设客家公园、黄遵宪纪念公园等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打造更多的“无烟经济”。

2004年梅州接待游客268万人次,总收入28亿多元,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2005年潮州旅游收入达13.3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潮州经济的新亮点。

我市也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比如蟠龙洞,龙山国恩寺,藏佛坑,邓发故居,蔡廷锴故居,龙山温泉,龙湾生态旅游区,大湾古建筑等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划建设,开发以禅文化、古建筑文化、生态自然等旅游线路,使以南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经济成为我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同时,还要学习梅州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该市计划投入资金约4.3亿元大手笔建设东山教育城,到目前为止,梅州籍的全国两院士就有22个,由梅州培育的有16个,现有9个健在,均被邀请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顾问专家,这是全省所罕见的。

只有借助文化教育事业,才可以把经济、文化、历史、社会推向另一个高度,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这次赴粤东考察学习,短短7天跑了6个市,纯属走马观花。

尽管来去匆匆,调研了解并不怎么深入,但沿途所见所闻,也足以令我们大开眼界,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看看人家,比比自己,更使我们增强了加快建设山区经济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仅就这一点而言,已深感此行不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