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6367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docx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

calimpli∞tions[J】.Rec融t

R器D吖Antinli∞b

A,

鲫tsQ吼烈h盯,1999,3:

83—104.

qeen

KC,aairER.£啊dopm∞tofresist;m∞nlu.

tatiorls证wDmenrecd、,ingstalldand

antire乜13、,i均l

th唧y讹receiVedin位峨lrturIl

N咖ine幻pre一

唧t

penmtalhtⅡmniIImlunodeficiencyvir∞type

n_an锄i商on:

Asubstudy

ofpedia试cAIDSCbnical

‰ilsG删p胁删316cJ].JIn融DiS,2002,

186:

18l—188.

王临虹,邱绣.艾滋病病毒与婴儿喂养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5:

393.

WHoHlVa11dinfalltfeeding:

Guiddm墨董阿deciSi∞一n础ers(翔eva:

W甜d

Healt}1

0rgan.盥t两,2003

[EB/oL].http:

,,/、^n们^r.谢D.int/ch越.adDlesc∞t.

k赳th/publications们lTRITION/1SEN.92.4.

159122.6.h台Il。

2006一lO七1.

[18]111ior

I,lDclⅡnan

s,SrI舰自∞L,M,eta1.B艳lst

feed.

ing

pl璐infantzid0Ⅷdineprophylaxis{br6

Ir啪t}lS

vs

咖ulaf∞dingplus洒fantzid0、,udinefor

m011th

or

educenDm凹幻c}lildHIV

tran锄;ssion访B0ts啪腿:

ra】1dornized研al:

ne心study[J】.J

AM.2006,296(7):

794805.

[19]王I临虹,邱绣.艾滋病病毒与婴儿喂养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5:

395.

[20]刘利容,刘

民.HI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

393.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

刘陶宣

广西荔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6600)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艾滋病在全球快速蔓延传播,在20多年的时

间里,艾滋病发展成为全球15~59岁男性及女性

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艾滋病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难题之一。

2001年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艾滋病被认为是“全球紧急事件及对人类

生命和尊严最严峻的挑战之一”[21。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切\IAIDS)最新

报告[3I,2007年未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为3

320万,其中成人感染3080万,妇女感染1

540

万,15岁以下儿童为250万。

而我国自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以来,疫情已从流行初期的局部地

区向全国广泛播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科学分析我国

艾滋病流行形势,针对流行形势调整防治策略,对

于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l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形势

从总体看,截止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

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例。

卫生部、UNAIDS、WHO联合对2007年中国艾滋病疫情

进行了估计[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约70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人,艾滋病死亡2万人。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74%县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累计报告数在前3位省份为云南、河南、广西。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有如下几个特点。

1.1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我国艾滋病的疫情报告数字呈上升趋势。

1985报告艾滋病病

毒感染者和病人为5人,1989年为171人,1995

年为1567人,2001年为8219人,2003~2004年急速上升,报告数分别为2l691人、47606人。

近3年报告人数上升速率有所减缓,其中2005年为40711人,2006年为44070人,2007年1~10月39866人。

分析原因为:

(1)2003~2004年疫情急速上升原因:

一是加大了艾滋病监测力度,例如2004年在河南、云南等重点省份开展了既往有

偿采供血人群和吸毒人群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筛

查,发现并报告了大量既往感染者,二是吸毒人群、暗娼、孕产妇等人群中,艾滋病感染者在逐年增加【5J。

(2)2005~2007年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

缓,主要原因为:

一是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投入

进一步加大,例如中央财政2001年、2002年分别投入1亿元,2003年投入3.9亿,2004年增加至

刀nnn 

8.1亿,2005年7.0l亿元,2006年8.54亿,2007年9.44亿;省级财政(据不完全统计):

2003年0.98亿,2004年1.89亿,2005年2.28

亿,2006年3.42亿【4qj。

二是掌握影响艾滋病疫情的关键因素并全面开展综合干预措施,我国艾滋病防治已见成效。

1.2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历年报告病

例中,男男和异性性传播的百分构成呈逐年上升趋

势,其中男男性传播从2005年的O.4%上升2007年的3.3%,异性性传播从2005年的10.7%上升2007年的37.9%。

2007年估计5万新发感染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41。

以上情况提示,通过不安全性行为将艾滋病传播到一般人群的情况正在发生,如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可能成为我国艾滋病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从卫生部、

切姐IDS、唧近年来对中国艾滋病疫情报告来

看(卜61,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其中:

2004

年累计报告数中超过1万例以上为河南、云南、广

西3个省份,低于100例为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4个省份;2005年累计报告数中超过3万例

为河南、云南2个省份,低于100例为宁夏、青

海、西藏3个省份;2007年累计报告数中超过5万例为河南、云南、广西、新疆和广东5个省份,共占全国总报告数的70%~80%,低于2000例只

有4个省份。

全国艾滋病疫情流行表现为高、中、

低不同流行水平,不同省份存在明显差异。

2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2.1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比例高截止2002年。

中国公安部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为100万【7l,据估计

实际吸毒人员为其4~6倍。

据哨点监测结果显

示【卜9】,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高达40%以上,一些吸毒者哨点监测HIV阳性率高达69%,而HIV抗体阳性率超过20%的哨点占吸毒者哨点

14.3%。

提示注射吸毒仍是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一个

主要因素之一。

2.2性传播疾病(s1D)加速了HⅣ的传播20

世纪80年代以来,跚D的发病率迅速上升。

据庄

呜华等人报道【10】,上海市跚D在甲乙传染病构成比中.从1992年的10.6%上升到1999年的

53.1%,近几年来一直在50%左右。

由于性病增

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与健康人相比HIV感

染概率增加40%【11],因此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是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又一个危险因素。

2.3卖淫嫖娼现象蔓延20世纪80年代,随着

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往来,腐败

的道德观、不良的性生活方式,随着“性自由”、“性解放”传入中国,一些宾馆、酒店、美容美发院、桑拿等娱乐场所暗地为卖淫嫖娼提供场所,成为性病、HIV传播的温床。

由于娱乐场所从事性服务女性工作者及暗娼人员普遍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引,造成HIV在这些高危人

群中蔓延并向一般人群传播。

2.4男男性行为(M舒压)普遍存在高危行为各

国监测数据表明,MSM是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MSM人群十分隐秘、敏感和难以接近,他们与艾滋病的传播有着密

切关系。

而造成MSM易感染和传播HIV主要原

因是多性伴、双性行为和MSM多样的无保护性性交方式。

据广西南宁市对M繇嗄监测结果显示【12】:

最近6个月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仅为10.69%(口交)和35.26%(肛交)。

而廖玫珍等人对山东

济南、烟台、威海3个MSM监测点结果显示[13】:

最近6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仅为29.9%(肛交)。

2007年MSM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估

计比2005年的4.7万人增加了近3万【4l。

MSM的

不安全性行丸,导致了艾滋病感染者不断上升,这

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的又一挑战。

2.5艾滋病病人随访率低,导致艾滋病的二代传

播由于目前社会上对艾滋病仍存在歧视现象,造成对已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中,追踪和随访难度较

大,随访率低。

据秦倩倩、高省、汪雁鹤等人[14】

报道,2006年全国艾滋病个案随访率仅为22.0%,其中12个省份随访率低于20%。

随访率不高,导致艾滋病二代传播的危险。

2.6从疫情报告和疫情估计结果分析显示【引,约

50万感染者还没有被发现,不了解自已的感染状况,这必然导致艾滋病传播危险因素增加。

3我国应对艾滋病流行的防治策略3.1积极履行承诺,加强组织领导

事实证明,

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取决于政府的认识和承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

作,2001年签署了国际艾滋病承诺宣言,积极响

应联合国2003年提出的“三个一”的基本原

则【15】,即“一个共同的艾滋病防治行动框架;一个国家级艾滋病防治协调机构;一个统一的国家级监督与评价系统”。

2003年制定了“四免一关怀”政策,2004年成立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

 

会,2006年制定《中国遏制和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及《艾滋病防治条例》,2007年制定《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等,完善了“三个一”在中国的落实。

随着全球对

艾滋病的重视,筹资和捐款力度的加大,在发展中

国家的投入已从1996年的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

的83亿美元【16】。

中国政府同时加大了防治经费的

投入,中央财政从2001年的1亿元增加至2007年

的9.44亿元。

3.2全面开展综合预防干预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

艾滋病流行,中国政府分别针对广大民众、儿童青

少年、农民工等人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以推动全社会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保证安全血液供应和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干预措旌。

在暗娼人群中,在积极开展打击卖淫嫖娼行为的同时,在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工作,努力提高暗娼和嫖客的的安全套使用率,促进性病感染者及时就医,并开展同伴教育活动[17]。

在吸毒人群中一方面禁止贩毒吸毒行为,同进开展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和同伴教育活动,控制HIV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及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快速上升的势头。

3.3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

2003年国家出台了“四免一关怀”

政策,2006年制定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将“四免一关怀”政策法规化。

至2007年10月底,抗病

毒治疗工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190个县(区),’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达39298人,正在治疗人数为31849人。

目前一些省份利用全球基金项目还进行了免费抗机会感染治疗。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扩大至全国,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底,共检测2098458人,发现初筛阳性37619人。

预防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已推广到31

个省(区、市)271个县(区),至2006年12月

底,约有265万名孕产妇接受了孕产期保健服务,

其中有77.8%和74.0%的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咨

询和检测[4l。

通过“四免一关怀”政策,在一定

程度上减轻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3.4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艾滋病防治在当前艾滋病流行形势下,单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

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国外

经验表明【l8J,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非常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内也有成功报告[12f。

2004年

联合评估报告指出,由于非政府组织在注册登记方面的困难和经费不足,使得非政府组织能力不足,参与工作有限,尤其在基层更为突出【51。

近年来,

通过利用全球基金项目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

第三、第四、第五轮中国

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共支持民间组织4300多万

元;新批准的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用

于民间组织的经费将达1007.7万美元,占全六轮总经费的70%[4|。

由于非政府组织具有大众性、

独立性和公益性等特点,这将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控制中的作用,它们将成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目前艾滋病流行的因素仍广泛存在,我国艾滋病的

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面对艾滋病流行和对社会经济的长期影响,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战的准备。

为了社会的稳定、人类的健康,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干预工作力度和强度,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进一步流行。

【参考文献】

[1】wHO.Heal出a11dMinen血um隗砌opm∞tGoaI[R].

GmevaW洲dHealth0rganj翻tiorI.2005.

[2】UNAJD6.Kee|西119thePIo丽5e:

SⅡnmary0ftheDec.

1arationofcc栅mitIllent

on

HIV∥ⅡDS[R].2002.

[3]

2007

AIDS印id鲥cupdate.http:

//、^ⅣWr.吼aids.

org/画.

[4]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2007.

[5]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

告[R】.2004.[6]

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

.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R]

.2006.

[7]刘志民.第三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开幕式致辞[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3,9(3):

8—9.

[8】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艾防处,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协作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2005年中国高

危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22(1):

1—3.

[9]

朱秋映,刘伟,陈杰,等.广西1996~2003年

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12(5):

430.

Ⅱ0]

庄鸣华,宁镇,宫菊丽,等.上海市明D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

 

(4):

385.

[11]王陇德.艾滋病防治工作手[M].北京出版社,

2005.26.

[12]广西社会科学院.2008年广西蓝皮书广西艾滋病防治事业发展报告[M】.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8.93—109.

[13]廖玫珍,刘学珍,傅继华,等.山东省男性同性恋者综合行为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

530.

[14]秦倩倩,高省,汪雁鹤,等.2006年全国艾滋病网络直报部分内容报告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11):

771.

[15]

JNAIDS.“nⅡ氆Q螨”key硼赫pl酋,washingnm

Q髓dtati∞[R].2004.25.

[16】

17NAID6.06

R删∞妇910balAIDS砸d“c,A

IINAID610thanllive嘲ry

s岫l

editi∞[R】.

撇.Z弛.

[17]

Wu

Z,sulli咖SG,№Y,eta1.蒯u妇of‰’s陀覃,or瑗toHIV/AIDS[J]

anoet

2007,369(9562):

679—690.

[18]

陈清峰,张尔庆.肯尼亚和乌干达艾滋病防治工作

的启迪[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4):

388.

我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开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黎志芬

广西荔浦县痰病预防控制中心(546600)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du卿C0un.

seling&Testing,v(汀)是指人们通过咨询,在充

分知情和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是否接受

HIV抗体检测、改变危险行为及获得相关服务的过程。

是联合国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的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川。

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疫情报告数与估计的实际感染人数间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感染者仍然没有接受检

测[2 ̄3】。

因此,分析我国V叩开展现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V∞工作模式,有

助于充分发挥VCr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VCr开展情况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都已成为AIDS预防与关怀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I,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未就开展了艾滋病咨询工作,但是检测、咨询工作进展缓慢,大多数医疗机构都缺乏提供规范化VCT服务的能力【5J。

为了保证VCT工作在我国的有效开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1年成立了vI=T专家工作组,先后研讨和制定了我国开展VCr工作的计划,并起草了《全国HIv抗体初筛免费检测实施办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及《艾滋病自

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管理指南(试行)>等技术方

案,还负责开展v(订试点工作,编写国家VCr

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组织国家级v(玎师资培训等工作。

据统计[2q】,至2004年全国共对127个示范区的自愿咨询员开展了业务培训,提高了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能力。

截止2007年9月底,全国已建立4293个自愿咨询点,比2005年增加

了1443个自愿咨询点。

其中在医院的自愿咨询检

测门诊803个,占总数的19.1%,2006年1月至

2007年9月底共接受咨询2

390

314人,接受检测

2098

458人,初筛阳性率为1-8%,检出率明显高

于中国全人群感染率。

VCr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2.1促进高危人群改变危险行为,预防HIV的传

播。

开展vl玎的首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现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促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及时采取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措施,预防艾滋病在社会的传播。

事实证明【6J,通过VCT可以及早发现HIV/AID6,促使其改变危险行为,减少HIV的传播。

阮玉华等人[7]曾做过静脉吸毒人群性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VcT服务可减少静脉吸毒人群的高危性行为。

2.2提高人群的AIDS知识水平,减少对HIV感染者的歧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对HIV/AIDS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

作者:

刘陶宣,LIUTao-xuan

作者单位:

广西荔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6600刊名:

应用预防医学

英文刊名:

JOURNALOFAPPLIEDPREVENTIVEMEDICINE年,卷(期:

2008,14(z1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8条

1.WHOHealthand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2005

2.UNAIDSKeepingthePromise:

SummaryoftheDeclarationofCommitmentonHIV/AIDS20023.2007AIDSepidemicupdate

4.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5.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6.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2006

7.刘志民第三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开幕式致辞[期刊论文]-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3(038.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艾防处.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协作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中国高危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01

9.朱秋映.刘伟.陈杰广西1996~2003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0510.庄鸣华.宁镇.宫菊丽上海市STD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0411.王陇德艾滋病防治工作手2005

12.广西社会科学院2008年广西蓝皮书广西艾滋病防治事业发展报告2008

13.廖玫珍.刘学珍.傅继华山东省男性同性恋者综合行为监测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0614.秦倩倩.高省.汪雁鹤2006年全国艾滋病网络直报部分内容报告质量分析[期刊论文]-疾病监测2007(1115.UNAIDS"ThreeOnes"keyprinciples,WashingtonConsultation2004

16.UNAIDS.06ReportontheglobalAIDSepidemic,AUNAIDS10thanniversaryspecialedition200617.WuZ.SullivanSG.WangYEvolutionofChina'sresponsetoHIV/AIDS2007(956218.陈清峰.张尔庆肯尼亚和乌干达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启迪[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04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号:

91438986-0380-40e0-bc4d-9e4c0167044a

下载时间:

2010年12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