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6634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九年级语文〈上〉主备人:

总课题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总课时

2

第一周第1课时

课题

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发展的脉络;

3、能分析课文取材和组材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课文取材和组材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课外查找和收集有关“鼎湖山”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2、利用工具书和《同步导学》自学生字词、积累词语;

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由材料“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导入

2、解题:

引导学生思考,从文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信息?

(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的是鼎湖山,是鼎湖山的泉水,主要是通过听觉来介绍的。

二、检查预习

1、板演生字词并注音。

一脉一泓楹联怅惘古刹汩汩

泠泠淙淙生意盎然万籁俱寂拾级而上

2、分段落请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掌握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交流读后心得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情感、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交流)

3、感情朗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①画出文中体现作者游山踪迹的有关语句。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②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感情发展脉络有关语句。

③课文除了按照行踪顺序来组织材料,还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

①游山踪迹:

寒翠桥—补山亭—庆云寺。

(板书)

②感情发展:

顿生雀跃之心—爱上山泉—用心聆听—人生感悟。

③为了整合材料和体现出观赏景物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

黄昏—晚饭后—夜间。

(板书)

4、合作探究:

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交流,点评各小组代表的发言。

明确:

贯穿全文的是“泉”字,一方面“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另一方面全文重在颂泉,写“泉”所深寓的精神。

四、诵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地介绍。

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

又是怎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

2、集体讨论、交流

(1)因为前人已经写了相当多的关于鼎湖山的记游文字,作者力图另辟蹊径,表述出自己的感受,从众多景象中抓住了人们习见而又忽视了的“泉”来写,并且把它作为鼎湖山之魂着力地予以表现。

(2)作者把山泉作为山的灵魂来表现,而把树木、寺院、亭子放在从属的地位,因为山泉滋养了树木,养育了人类和各种野生动物。

有了它,才有千年古刹的存在。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

《同步导学》基础训练1—3题

2、课外作业:

《同步导学》中考之窗《听泉》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总课时

2

第一周第2课时

课题

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学习将深刻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变化有层次地表达的写法;

2、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语言的美;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1、3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熟读第八小节;

2、收集古今写自然美景的名篇;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一脉一泓楹联怅惘迥然相异

泠泠淙淙生意盎然万籁俱寂

2、提问:

作者为什么写鼎湖山的景物时,着力刻画山泉?

二、齐读课文二、三段,思考: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妙处。

2、引用楹联有何作用?

3、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明确:

(1)把泉水的时隐时现比做绕膝撒娇的女儿,山泉与人本无共同之处,但泉的踪影不可捉摸,显示出“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似乎与调皮的娇女有着相通之处,表现对山泉的喜爱。

(2)补山亭没有多少可以观赏的地方,引用楹联来印证一下。

三、继续赏读课文

1、重点分析文章第八段:

先指名朗读,后齐读,再出示思考题。

(1)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层次的?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2)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的?

为什么这样比喻?

(3)为什么先举乐声,再举本体?

(4)你能说说作者从听泉中感悟到了什么吗?

2、组织讨论、交流,明确:

(1)作者先写分辨出泉水的多层次:

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疾徐,节奏又有各种各样的变化,然后由辨声想到具体的情景,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比成交响乐。

(2)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

作者用这几类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

(3)先举喻体后举本体,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先听再辨,最后才想像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4)泉是灵魂,蕴育生机,滋润万物,催人奋起,热爱人生。

(板书)

3、仿照文章第八段,选取校园或公园的某一角落,作一段景物描写。

(集体交流时教师从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

四、反复诵读,感知美

(1)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自由朗读,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美在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语言等方面体会文章的美点。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多层次写泉水的句子,直至背诵。

五、交流古今写自然美景的诗文,体会由景生情,由情而悟的写法。

(教师示例,《三峡》、《春》)

六、拓展延伸:

讨论: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文物古迹?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既要注重发展,也要树立环保意识。

七、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学完全文后得到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能力提升。

2、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九年级语文〈上〉主备人:

总课题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总课时

2

第二周第1课时

课题

林中小溪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2、品味文章语言,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并收集作者有关资料;

2、自习生词;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有一位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了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请一位同学结合预习简单介绍作者。

3、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

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二、检查生词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颤(chàn)动涟漪(yī)潺潺(chán)

簌簌(sù)萦(yíng)绕惬(qiè)意

和煦(xù)分道扬镳(biāo)车辙(zhé)

旋涡(xuàn)嘟哝(dūnong)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

3、理出作者写作思路。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4、课文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

讨论明确:

1、引导学生交流,指点方法。

2、障碍:

“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

坦途:

“圆形的水湾”……

3、必然会到达自由水域——有障碍才有生活——搏斗意义——林中景色——展望前景

4、课文中很多地方都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比如,课文第7一13段,课文第26—29段,写出了林中的景色非常美丽;写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主要是在小溪和障碍物的冲撞中体现出来的,如课文第6段,第32段等等。

四、诵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小溪和森林的美丽,你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

“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进,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就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勇前进,就像是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往直前一样。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

六、布置作业。

1、《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2、有位作家这样评价普里什文的散文:

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结合课文仔细体会。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总课时

2

第二周第2课时

课题

林中小溪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运用白描和拟人手法表现小溪和森林之美的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学难点

课文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思考:

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2、朗读、背诵优美段落(自由选择);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词。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朗读。

二、讨论交流

1、课文为什么要对小溪作拟人化描写?

你能根据课文概括出“小溪”的性格特征吗?

2、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1、作者把“小溪”人格化,是为了写出小溪的性格,这就是认定一个目标,什么也阻挡不了。

自信、乐观、顽强,渴望战斗的生活,享受着与困难作斗争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而我们对人生,对困难、挫折又何尝不应该像“小溪”那样。

2、溪流在前进中不断出现障碍,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溪流前进中有分有合,但始终向着共同目标前进,我们的生活也是同样的;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蓄积力量,坚持到底,我们对待困难也要坚持,要有毅力。

小溪在与障碍搏斗中创造了时间

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溪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相信我们的人生,同样会如此美丽。

3、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三、赏读课文,体会语言。

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推荐给大家,并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品味运用白描和拟人手法的有关)

第一,文章带有口语色彩,就像和朋友交谈;第二,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来写,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和森林当作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来写;第三,语言睿智深沉,字里行间透露出灵气。

三、拓展延伸

读了此文,你受到什么启迪?

该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四、总结全文

本文描述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它以小溪流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况,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望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从溪流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五、仿写练习

课文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由情而悟,每一种感悟都是由特定的情景暗示出来的。

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六、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能力提升。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九年级语文〈上〉主备人:

总课题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总课时

2

第1课时

课题

飞红滴翠记黄山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味自然美的能力;

2、了解黄山形成的地质史,认识,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3、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文章写了黄山的哪些景物?

2、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山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3、去过黄山的同学,可带来照片、图片,并准备做简单的讲解。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播放有关黄山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有哪位同学去过黄山,作简单的介绍。

学生介绍,并交流相关资料。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3、检查字词

瑰宝地壳丘壑万仞

逾越苍穹鳌鱼崛起

郁郁葱葱不计其数浮想联翩登峰造极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所写内容

1、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

奇峰、怪石、古松、云雾、日出、温泉

2、找出课文在介绍自然景观时,选材组材上和前面两课最大的不同。

作为电视艺术片的脚本,既要体现电视组接自如,可以灵活转换镜头的特点,又要尊重大多数观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

文中有跳脱,但基本上还是连的上去的。

有的地方针线很密,如从天都峰到玉屏楼,从莲花峰而下仰视鳌鱼峰等,都是依据行径路线。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

1、全文行文结构图示为: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奇峰

怪石

总写----分写----古松------温泉

云雾

日出

2、明确文章的顺序。

⑴时间线,从古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

⑵空间线,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

⑶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

怪石、古松、云雾、日出、温泉

这些顺序并非贯串全篇,而是巧妙的组合,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苦难。

四、了解黄山的变化历史和人文景观

1、阅读1—3段,简要的写出黄山形成的历史进程:

汪洋大海(两亿多年前)—丘陵(过了一亿多年)—地壳运动,形成基础----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距今7000万到6500万年前)-----冰川侵蚀,形成奇特造型(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2、到文中找出能概括黄山人文景观的词或句子。

奇峰怪石林立

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

五、黄山的景色很美,你最喜欢哪一个,试着用自己

的语言来描述。

六、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总课时

2

第二周第4课时

课题

飞红滴翠记黄山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味自然美的能力;

2、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学会写简单的解说词;

3、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黄山的景物,反复诵读;

2、收集、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一、复习旧知

1、情景导入:

播放有关黄山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引导学生对所喜欢的景物作讲解。

二、赏读课文,寻找美点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黄山的景物,由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诵读,并谈谈喜欢的理由。

2、按文章所写的不同类别,分别请几位同学介绍。

学生配合画面介绍

景物

奇峰

怪石

古松

云雾

日出

温泉

特点

优美语句

3、准备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联系课文内容作讲解。

4、重点进行朗读训练。

“哦讽咏而后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黄山的美。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5、我们面对如此美好的景物,该如何珍惜和保护呢?

请提出具体的设想和措施。

三、本文作为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他的特点是:

1、能自由的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

2、他要配合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的发挥;

3、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引导学生对照以上三点作说明。

重点思考:

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景物的?

(结合课后习题三讨论回答)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

(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

”(仰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黄山著名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四、教师提供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供学生参考。

1、对校园的景观做解说。

2、你曾经去过一些名胜古迹,向大家做介绍。

五、课后学习

1、继续完成课堂小短文。

2、背诵精彩语段。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九年级语文〈上〉主备人:

总课题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总课时

2

第二周第5课时

课题

画山绣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2、利用工具书和《同步导学》自学生字词、积累词语;

3、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杨朔的散文名篇《画山绣水》。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

3、解题,提问: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

二、检查预习

1、板演生字词并注音。

褒贬攒聚剔透嶙峋精髓愚钝恬静

恍惚怠慢贮藏瞭望黑黝黝袅袅圩子

2、分段落请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大家通过吟哦去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

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学生思考讨论读了这篇散文后的感想。

明确: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结构的严密。

①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2漓江水色图§4鱼鹰捕鱼图§5)

②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6-15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③给文章划分层次

提示:

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归纳并板书:

§1-3总写——清奇峭拔

§4-15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16-17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四、赏读课文,品味诗意美

1、杨朔曾这样说:

“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又说: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

提示:

①标题是画山绣水

②景色描写如诗如画

2、有感情地朗读写景段落,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

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

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五、布置作业

《伴你学》基础训练8—11题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总课时

2

第二周第6课时

课题

画山绣水

教学目标

1、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2、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写法以及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创造性地复述文中的传说;

2、收集整理家乡的传说;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攒聚峭拔恍惚贮藏崭新

恬静黑黝黝玲珑剔透

2、请几位学生读或背文章第2小节。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桂林山水涉及的景点相当多,文中描写了哪些?

联系自己在作文中对作文素材的选择,体会作者选材的特点(巧于选材,工于构思)。

(2)作者除了描写如诗如画的景色,还讲述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吗?

(3)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

(提示:

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2、组织讨论交流,明确:

(1)仅写了从桂林到阳朔漓江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传说。

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

山石是重点写的,但是,也只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描写。

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巧于选材,工于构思。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2)学生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3)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4)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表现中心

1、介绍;间接材料,就是从他人那里得来,并非是作者自己直接体验和搜集到的材料。

2、本文讲述了许多传说,这些传说作者是如何引用的?

(借船家之口讲述出来的,这些传说就是间接材料)

3、运用间接材料有何好处?

(间接材料用得好,可以丰富作品内容。

在本文中运用传说,让我们想见到山岩神态,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具体描述好。

4、运用间接材料要注意什么问题?

(间接材料要和作者的直接见闻统一起来运用。

如本

文中讲了一点传说,再写一点江上景色,两者相互穿插,非常自然。

5、你们游历过的风景名胜区或我们的家乡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