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691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九年级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用稳定的热源(即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给一种固体物质均匀加热,且加热过程中质量不变。

其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

(1)这种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熔化过程用了_____min;

(2)该物质第5min末的内能_____第6min末的内能(选填“小于”“等于”“大于”);

(3)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

【答案】晶体6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图象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物质是晶体。

[2]此物质从2min开始熔化,到8min熔化完成,它熔化过程用时

8min−2min=6min

(2)[3]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第5min 末的内能小于第6min 末的内能。

(3)[4]从图上可以看出,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AB段温度升高40°C,CD段温度升高20°C,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吸收热量之比为

,温度升高之比为

,根据

计算可知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林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

(1)“轿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汽油是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用水冷却发动机是因为水的_________大,在发动机开始工作后一段时间内,水箱中水的内能会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2)下列四个实验中,其能量转化方式与图示汽油机对应冲程类似的是_______.

(3)轿车在上坡时,将档位换成低速档,以减小行驶的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安全B.省油C.减小行驶时的阻力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4)小林通过测量获得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表所示:

速度

40

60

80

100

120

制动距离

8

18

50

72

根据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当轿车速度为

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_____________

(5)小林通过上网查到了这种轿车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如图所示.小林又向爸爸询问了一些实测数据:

轿车行驶的路况好,平均车速为

,发动机转速为

,平均油耗为

,参考图中的数据,分析这辆汽车在这种状态下行驶时,发动机的效率为___________%.(已知汽油的热值为

,密度为

).

(6)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来驱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汽车顶部所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面积为

,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

,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15%,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W,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当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

,则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

【答案】不可再生比热容增大热传递AD3232.6%108038.88

【解析】

解答:

(1)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来源于石油,石油是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的,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如不及时带走会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由公式Q=cm△t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与其它液体比较,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所以吸收的热量最多,冷却效果最好.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水,所以水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A、电火花发生器点火后将盒盖顶出,此时燃气的内能转化机械能,故与题目中的情境相同,故A正确;B.滚摆向下运动,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B错误;C.向下压缩空气引火仪,即将机械能转化为仪器内部空气的内能,所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C错误;D.酒精灯加热杯中冷水,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故选A.(3)由P=

=Fv的变形式F=

可知,汽车的最大功率一定时,减小行驶速度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牵引力,故选D.(4)通过对1、2、4、5的分析可知,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大,即制动距离一定与速度有关,但明显不是正比关系,故可以想到可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过计算可知制动距离的确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有

,解得:

80km/h的制动距离为32m;(5)由发动机输出特性曲线可知:

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时,其输出功率约为30kW,每小时对外所做的有用功:

W=Pt=30×103W×3600s=1.08×108J;行驶100km消耗的汽油是9L=9dm3=9×10−3m3,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mq=ρVq=0.8×103kg/m3×9×10−3m3×4.6×107J/kg=3.312×108J,发动机的效率:

η=

≈32.6%.(6)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2×103W/m2,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15%,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P=P太阳能η=1.2×103W/m2×6m2×15%=1080W;因为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所以P机械=P×η′=1080W×80%=864W;由公式P=Fv可得汽车的行驶速度:

v=

=10.8m/s=38.88km/h.

3.同学们在进行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中需要测量水的质量.

①小范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该向_____调节平衡螺母(填“左”或“右”).

②如图甲,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_____g.

(2)小范测得水的初温是3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则水温升高了_____℃.

(3)实验中,加热与水等质量的沙子,使其与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发现沙子比水升高的温度高.它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答案】右7116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吸热能力强

【解析】

(1)①小范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甲,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50g+20+1g=71g.

(2)小范测得水的初温是3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46℃,则水温升高了46℃-30℃=16℃..

(3)实验中,加热与水等质量的沙子,使其与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发现沙子比水升高的温度高.它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吸热能力强.

故答案为

(1)①右;②71;

(2)16;

(3)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吸热能力强.

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沙子

20

25

29

34

38

20

21

22

23

24

(1)除了图示的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__.

(2)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或“加热时间”).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请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_______)

(4)分析图像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秒表加热时间

沙子水

【解析】

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刻 水和沙子的温度所以还需要温度计;因为酒精灯在相同时间放出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加热时间越长表示物体吸热越多,所以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较多.

点睛:

(1)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图象分析水和沙子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5.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和_____。

(3)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_____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5)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解释的是_____。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D.夏大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答案】相同电加热器加热时间甲A

【解析】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的关系;

(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哪些地方;

(3)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4)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5)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它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较低。

【详解】

(1)[1]根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2]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和电加热器;

(3)[3]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4]由实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甲升高的温度比乙升高的温度要低一些,甲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5)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故A符合题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属于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是因为蒸发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左图是同学们比较液体比热容大小的实验装置。

某次试验中,将两支温度传感器和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盛有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固定在铁架台上,两个试管放入同一个红外加热器中,两个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两试管内的液体接触良好,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

在计算机上打开与此仪器配套的专用软件,点击“开始记录”,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对两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这两种液体在沸腾前,在计算机上得到右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选择同一个红外加热器的目的是_______。

(2)若使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则液体_______升高的温度多。

(3)由右图可知,液体_______的比热容大

【答案】在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

【解析】

(1)实验中,选择同一个红外加热器的目的是:

在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2)由图可知,若使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则液体甲升高的温度多。

(3)由右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时,乙升高的温度少,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即乙的比热容大。

7.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

(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答:

(3)热量是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

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以下描述中同样采用“转换法”的是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

C.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

D.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5)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请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以上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6)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C.使用相同的烧杯

【答案】

(1)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2)水;(3)加热时间;(4)D;(5)①不同;②不同;③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6)①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②B.

【解析】解:

(1)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才相同,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使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

(2)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根据Q=cm△t,要使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较多,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3)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用到了类比法;

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用到了归纳法;

C.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D.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用的是转换法,所以D与上述方法相同;

(5)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都是水,质量相同,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的热量不同,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6)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②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盛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故A、C选项正确;

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故B错;故选B.

故答案为:

(1)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2)水;(3)加热时间;(4)D;(5)①不同;②不同;③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6)①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②B.

【点评】解决此题要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把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通电时间的长短,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

8.如图甲是小华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设计实验时,需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变量控制中错误的是_______;

A.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B.两个酒精灯的规格相同

C.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D.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A和液体B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停止加热后,______(选填“A”或“B”)液体的温度下降得快;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_______(选填“A”或“B”)。

【答案】C吸收热量的多少B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大小从而得知物体的吸热能力大小,需要保持质量和初温相同。

AB.保持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两个酒精灯的规格相同,那么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A、B正确,不合题意;

C.假如控制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

可知,那么两种液体的质量不同,C错误,符合题意;

D.控制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这样符合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2]该实验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A和液体B吸收热量的多少。

(3)[3]根据

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液体B升高的温度较高,而吸收的热量、液体的质量、初温是相同的,那么液体B的比热容较小;停止加热后,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

可知,液体B的比热容较小,那么液体B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即液体B的温度下降得快。

(4)[4]质量相等的A和B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吸热多,A的比热容大,根据

可知,质量相同的A和B液体降低相同温度,A放热多,效果更好,所以应该选择液体A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

 

9.回顾实验和探究:

比热容概念的建构

器材

烧杯、______相等的水和煤油、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______。

装置

过程

两只烧杯中盛有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电加热器加热2分钟,我们发现______温度升高的高,若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加热时间长,______吸收的热量多。

结论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______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所吸收的热量。

方法

实验中用______来反映物质吸收的热量,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

讨论

电加热器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内能;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发生了______。

 

【答案】质量秒表质量煤油水水质量和升高温度之积单位1℃加热时间转换法电转移

【解析】

【分析】

【详解】

[1][2]所用到的器材除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以外,还要记录测量时间用的秒表。

[3][4][5][6]两个烧杯中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油,用电加热器加热两分钟,会发现煤油温度升高的高,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的时间长,那么可以得知水吸收的热量最多。

[7][8][9]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10][11]实验中用加热时间来反应物质吸收的热量,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12][13]电加热器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发生了转移。

10.为了比较豆浆和牛奶的吸热能力,小敏在家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左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豆浆和牛奶,两瓶中各装有一支相同的温度计,然后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浸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发现:

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则:

(1)要使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应对________________加热的时间长些.这说明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比牛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敏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豆浆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右图所示,则图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代表的是豆浆.

【答案】牛奶少A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可知,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多少、温度升高的多少以及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关;控制牛奶和豆浆的质量相同,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说明吸收相同的热量,牛奶升高的温度慢,说明牛奶的比热容大.因此要使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应对牛奶加热的时间长些.由于豆浆的比热容小,因此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少.

(2)结合题目和图象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所以A图线代表豆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