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8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7533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月光曲教案8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光曲教案8篇.docx

《月光曲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教案8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月光曲教案8篇.docx

月光曲教案8篇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4、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5、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读题。

  2、师诵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

  3、提出疑问:

《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

  4、组织交流。

  5、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

  说明:

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透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1、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

(板书:

情不自禁走近)

  说明:

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2、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

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主角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

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述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

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

  3、(板书:

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4、学生交流。

(板书:

弹再弹)

  5、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情绪,了解她不仅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

随机理解纯熟。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情绪及对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导朗读对话。

  ⑷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

  说明:

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资料,再透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

  三、感受意境,指导概括。

  1、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

  2、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

(板书:

记录谱成)

  3、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行为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结并明确下一节课学习的资料。

  说明:

透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

  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说明:

回顾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复习根据课文线索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

  二、学习810小节,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1、出示写景句,理解清幽,指导幽的书写。

  2、播放《月光曲》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进行个性化的描述。

  3、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读第9小节,用直线划出哥哥想象的资料,尝试读出感受。

  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随机指导朗读。

  ⑶配乐,师生合作朗读,尝试背诵。

  4、理解恬静,从盲姑娘的神态中感受音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说明:

本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体会乐曲的美妙旋律和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并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5、引读第10节描述贝多芬的句子,结合飞奔感受贝多芬急切的情绪。

指导朗读。

  6、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资料。

  说明:

在想象写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潜力,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好一段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

  2、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

  说明:

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透过对传说的深入理解,感受音乐家用高超的技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为热爱音乐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揭示课文主题。

  月光曲教案

(二):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资料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情绪。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

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

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

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就应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资料

  1、默读第部分,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

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资料

  1、指名学生朗读二到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理解几个词语:

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

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来(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

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

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

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但是是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那里能够看出兄妹俩互相贴,这种感情十分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

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

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熟啊!

感情多深哪!

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

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

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

提问: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凄清、幽静,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穷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

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

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再之后,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盲姑娘脸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实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指导。

  4、请学生试背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五、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月光曲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品读课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3、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

  《月光曲》音乐,ppt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曲》,请学生静静地欣赏,导入新课。

  2、师诵读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尝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讲述的资料。

  小节:

  三、深入文本,探究学习

  1、学生根据文本,提出疑问。

  2、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回答这些问题的语句,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1)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

  

(2)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从而创造了《月光曲》

  (3)《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3、重点赏析相关段落。

  

(1)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

是啊,但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但是随便说说罢了。

  引导:

贝多芬在这段对话中听到了什么分主角朗读,尝试着用声音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结: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感受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感受到了兄妹俩的真情,哥哥的善良,妹妹的善解人意,所以贝多芬为他们弹奏了第一曲,满足盲姑娘的愿望。

  

(2)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

谈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谈一首吧。

  方法同上。

  小结:

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盲姑娘不仅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让贝多芬在感动的同时有一种偶遇知音的快乐,所以有了即兴创作的激情,从而创作了《月光曲》,这首传世名曲就这样谱成了!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应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革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A、明确朗读感情: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柔和徐缓)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有力快速)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高昂激荡)

  B、曲为心声,贝多芬在弹奏月光曲的时候,他的内心必须也是不平静的。

应对着眼前穷苦的兄妹俩,应对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贝多芬会想些什么呢先试着写一写,然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务必精心备课,但检验备课的唯一标准还是课堂,课前无论如何精心设计教案,都不能说备课已经成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课前认为自己的课备的很详细,全面,条理清晰,然而课堂却不必须和你想象的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不断反思。

  《月光曲》这堂课讲完后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出,首先就从备课谈起吧。

《月光曲》这课,学生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

这课有两个突破点:

一是从联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体会贝多芬的高超技艺,二是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挚的情感。

在备课时,我是这样想的先从第九自然段的联想画面入手,让学生感受联想的好处,从联想中感受乐曲的节奏,从而感受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然后再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从原因中感受贝多对穷人的同情,对遇到知音的激动,从而想象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情感变化,这样来突破文章的难点。

这两点都是文章的重点,而我在备课是却把他们备到一齐,讲课前就认为资料挺多,但还是没有进行取舍,从这次节课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备课的失败,不能抓重点,舍不得放下,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很多次课总是想把更多的讲出来,而往往却适得其反,没有中心和主干。

  从这次课堂,我再次反思了自己。

虽然教学已经好多年,但没有构成属于自己的个性的课堂,这也许是自己对语文教学没有独特的思考和理解。

在《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分析时,我先问:

这段是透过什么老表现月光曲的学生说出是皮鞋匠听音乐时产生的联想,接下来让学生画出联想的句子。

这样让学生区分实在事物和联想。

让学生读皮鞋匠联想的句子时,先想象是几幅画面,并说说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样的想象对我班学生是个难点,因此我让观看了这段资料的视频,并透过抓住微波粼粼、霎时间来感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时想象此时的乐曲是怎样的节奏。

后面波涛汹涌的大海抓住巨浪,一个接一个来分析,让学生头脑中产生狂风卷着巨浪涌向岸边的情景,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不是很好,课后我想是我的引导不够到位,当学生说出像有千万匹马奔腾而来时,如加问一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或者我的引导再生动点再婉转点,会更好。

也或者,是我在备课时没有以学生的角度去想,因此在讲课时不能很好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让学生理解。

在今后的备课中,就应以学生为本,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只有预设了才能有好的生成。

  月光曲教案(四):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完美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

本教学设计重在读和悟上,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潜力,领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品味《月光曲》的艺术魅力,感受生动文字画面的美丽。

  二、设计理念

  1.《月光曲》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强烈的文章,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潜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用心讨论与交流。

  3.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潜力、情感,透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潜力。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感受了解《月光曲》的来历及文章的内涵。

  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

  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贝多芬善良完美、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难点:

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五、解决办法

  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

  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

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

这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走进贝多芬,去认识他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

  媒体显示贝多芬资料: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

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

30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但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

世界名曲《英雄交响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板块一:

熟读感知,唤起情感

  在多媒体《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完后学生充满激情朗读两遍。

教师作出如下要求:

活动的任务是涵咏品味、激发想象、体悟情感,也就是也就是反复朗读,沉潜其中,得到真悟。

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标记重点字词,勾画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阅读中的困惑,以备交流。

  多媒体显示:

  1.须记住的字词。

  传说幽静断断续续陌生水天相连恬静陶醉入场券粼粼

  2.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资料。

  明确:

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板块二:

自主质疑,品味探讨

  1.请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刚才在初读课文中的困惑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

  2.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

  ①预设问题一: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点拨:

让学生找根据,反复模拟试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读出真情。

  ②预设问题二:

盲姑娘的家境如何,他有什么苦衷?

  点拨归纳:

盲姑娘家境的贫寒,微弱的烛光、住的是茅屋、一架旧钢琴、入场券太贵。

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热爱艺术,他的灵魂在高处。

  ③预设问题三: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点拨归纳:

文中语言描述和神态描述刻画了盲姑娘陶醉于音乐艺术中。

她说:

弹得多纯熟呀!

感情多深哪!

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

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④预设问题四:

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引导归纳:

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板块三:

自主训练,升华感情

  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

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闻名的《月光曲》)呢?

  ①师启发情感:

诗文不是无情物,一首名曲的诞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古往今来,皎洁浪漫的月光最容易催生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清泉濯足,月下焚琴总被人们斥之谓大煞风景之举。

  ②学生活动:

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谈《月光曲》的资料,体会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的画面。

  点拨归纳:

第一幅画面:

月光照耀海波粼粼。

  第二幅画面: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第三幅画面: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④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归纳点拨:

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

  ⑤如此完美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归纳点拨:

是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多媒体显示:

景莱茵河畔的农家小院、烛光熄灭、月光溶溶、清幽雅静

  情兄妹情深、对音乐艺术的无限向往、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

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名曲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的作文写作亦是如此,优秀习作的产生是建立在扎实的积累和深刻的体验之上的。

  ⑥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

  学生领悟出:

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⑦欣赏:

女生拟作盲姑娘闭上眼睛,男生拟作皮鞋匠,静静地倾听天籁之音钢琴曲《月光曲》。

  然后学生不看课本,把自己联想和想象的资料写在练习本上,不少于50字,完后读给同座听,亦可在全班交流。

  板块四:

总结思辨,拓展延伸

  师启发: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

他对贫苦的人民十分同情,他以前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学生自由谈对贝多芬的评价认识。

  例:

贝多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贝多芬的人格是高尚的;贝多芬是属于世界的

  音乐不仅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人的性情,激发人们向困难挑战。

31岁时,他完全失去了听力,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伟大的《命运交响曲》便应运而生了。

此刻让我们用心倾听他的那激越豪迈的乐章。

  【结束语】

  同学们,贝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