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926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 标准化白皮书.docx

15标准化白皮书

标准化白皮书

 

一、标准化工作基本状况

我县1986年成立XXX县标准计量局,将标准化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监督管理范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实施,使标准化工作有法可依,通过加强政府监督和管理,依法行政,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

1999年,全县188个生产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5%,基本消灭无标准生产行为,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有效提升。

至2008年,全县生产企业达到320家,产品数489个,执行标准254项,其中国家标准125项,行业标准69项,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57项,全县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9.0%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家提出了“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在省局、市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县标准化工作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工作,全县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标准化行政管理职能有效加强

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XXXX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地方标准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和标识登记备案、标准实施监督等各项工作,标准化行政管理显著加强。

截止2008年,我县共制定《桑树“一步成园”种植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萝卜种植技术规程》等县级农业地方标准16项,参与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柠檬苗木培育技术规程》等市级地方标准4项,登记备案产品标准254项,登记备案产品标识168项,办理采标认可39项,备案企业标准57项(有效),对全县320家企业开展了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

围绕省、市各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开展了建材、玩具等27家十一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和37家食品生产企业的标准清理、确认工作,对其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进行了监督检查。

通过加强标准化基础工作,为食品安全和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打下了基础,为各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二)工业企业标准化

1、消灭无标准生产

1999年,我县大力开展“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在县政府和市质监局的领导和指导下,经过质监局全体“消无”工作人员历时8个月的努力工作,建立了全县188个生产企业350个产品执行标准的手工台帐和微机台帐,通过宣传、服务和监督实施,使188个生产企业不仅具备了产品标准,还具备了原辅材料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并帮助部分企业建立完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2000年3月,我县“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通过了XXX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考核验收,并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为全国“消灭无标准生产”试点县,2001年7月,顺利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考核验收,被列为国家级“消灭无标准生产”试点县。

此后,我县一直把“消灭无标准生产”当作日常工作来抓。

多年来,采取监督检查、巡查、填写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备案表等方式,将XXXXX省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管理系统作为管理平台,把企业基本信息和产品执行标准情况录入该系统,切实建立起企业执行标准动态档案。

对于在检查中发现没有标准的企业,一方面向其宣传标准化法律法规,一方面积极主动为企业搜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或制定企业标准,使其有标贯标,无标制标,以消灭“无标准生产”。

截止2008年,我县共有生产企业320家,产品489个,执行标准254项,其中按标准级别分为:

国家标准125项,行业标准69项,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57项;按标准类型分为:

食品标准63项,化工标准49项,建材标准36项,机械标准35项,轻工、文化标准17项,农林标准12项,纺织标准9项,冶金标准7项,综合标准7项,石油标准6项,医药标准6项,车辆标准5项,电工标准2项。

2008年,全县生产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为99.3%,比2001年“消灭无标准生产”时提高了0.8个百分点。

2、夯实标准化基础,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十多年来,我县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的标准化工作方针,加强政策引导,营造标准化工作的良好环境,在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标准的监督实施和依法行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努力,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贯彻实施工作有效开展,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企业标准化基础得到有效加强,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县22家企业的39个产品进行了采标确认,其中XXXXX四大集团的7个产品进行了采标确认,主要支柱产业采标率达到80%;企业产品标准、标识备案率逐年上升,产品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32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1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1家企业获得兽药GMP认证,5家企业通过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近五年来,我县企业主持或参与制订县级地方标准16项,市级地方标准4项,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全县共有4家企业的7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有2家企业的2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一批优秀企业已将标准发展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技术标准为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辅的企业标准体系,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农业标准化

近年来,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一直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亮点工程来抓,以政府名义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质监局、农业局、水利局、商业局、粮食局等涉农部门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召开了由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

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负责、任务明确、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

并进一步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稳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行动计划”,通过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农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我们遵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制订发布了一系列的农产品标准和种植养殖技术规范。

截至目前,我县共制订县级地方标准16项,参与制订市级地方标准4项,制订加工农产品企业标准17项,制订的标准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覆盖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初步建立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主,服务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相关标准为支撑,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了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力度。

2、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01年,由县政府承担的“国家级蚕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第三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通过三年的示范建设,基本建立了覆盖蚕种、桑树种植、桑叶采摘、家蚕养殖、病虫害防治、结茧等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推广体系;通过相关标准的实施推广,有效带动了我县蚕桑业的发展,提高了蚕茧品质和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在蚕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我县XXXXXXX公司相继申报了“XXX县国家级优质高产柠檬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有机茶叶高产栽培技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两个国家级示范项目,XXX县XX镇申报了“XX县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和“XX县向义镇无公害无花果农业标准化示范乡”,XXX公司申报了“XXX县绿色食品萝卜农业标准化示范乡”等三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通过这些示范项目、基地的带动,提高了我县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带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促进了我县农业整体发展。

到2008年,我县的两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和两个省级示范项目均以96分的高分通过国家标准委和XX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考核验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3、农产品市场准入和生产基地认定逐步推进

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环节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杜绝有毒有害农产品流入市场,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截止2008年,我县有9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定,5个农产品加工品通过绿色食品认定,XXXXX有限公司正在申报有机食品认定。

通过“三品”认定,一些农产品加工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如XXXXXXXX系列产品等,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产品品牌树立,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地理标志产品成功申报

为有效保护我县特色农产品“XXXXX”,实施XXXX品牌战略,快速推进XXXX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按照市、县政府和市质监局的工作安排,我局于2006年5月开始开展我县特色农产品“XXXXX”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工作。

XXX县政府以文件印发了《关于成立XXX县“XXXX”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通知,成立了申报组织领导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办公经费,指定我局主要负责申报的各项工作。

我局在县政府和市质监局的领导下,在XXX县农业局、XX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搜集整理了“XXX”的物种属性、种植区地理特征、土壤气候特点、种植历史渊源、种植技术、品种特征与产地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有关的大量的资料,制定了关于“XXXX”种植、采收、加工的3个XXX县地方标准,形成了“XXX”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资料,并于2007年5月8日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现场评审,2007年12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以2007年第192号公告,正式批准对“XXX”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实现XXX县和XXX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零的突破。

(四)信息标准化建设卓有成效

1、建立标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为提高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我局充分利用企业标准登记备案管理系统,作为标准化信息管理的平台,建立了企业执行标准信息电子化数据库,并根据国家、行业标准的更新情况及时的更新数据库,提高了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更好的了解掌握国家、行业标准的更新情况,为我县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提供标准查新、标准下载等服务,我局从2003开始与深圳市标准化情报研究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依托深圳市标准化情报研究院建立的技术标准文献库,可查询、下载馆藏标准包括ISO、IEC、ITU等国际标准,欧盟、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UL、ASTM、IEEE、IPC等50余种先进的专业团体技术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在内的总量超过38万件的标准文本。

几年来,利用深圳标准化情况研究院的标准资源,我局为生产企业、检验机构查询、下载标准文本1000多项,极大的方便了企业,提高了我们的标准化服务水平。

2、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应用卓有成效

自1993年开始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以来,我局一直坚持代码办证工作的严肃性和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认真开展代码新办、换证、年度确认、变更等业务。

到2008年止,代码有效库数据2102条,废置库数据2220条,每年组织机构代码的更新率约为70%。

根据省代码分中心和市局的要求,顺利完成代码电子档案扫描,建立代码有效库、废置库电子档案,完成两个100%的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第XXX号令《XXX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依法对组织机构代码新办、年度确认、变更、换证进行管理,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积极与部门沟通、联系,促进组织机构代码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目前,组织机构代码已经在税务、海关、公安、工商、银行、社保、统计部门的各项业务中广泛应用,为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和电子政务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大力发展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推广商品条码的应用。

截止2008年,我县累计发展商品条码系统成员28家(有效),条码成员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每年系统成员的续展率约为70%。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全社会标准化意识仍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对标准化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标准的战略地位的认识不足,标准作为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部分部门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了解不够,应对不及时,全社会对标准化的投入相对不足。

二是中小民营企业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标准化技术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小食品生产企业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法人对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

三是企业参与国内标准化活动的意识不足。

我县有全国最大的玻璃球生产基地和全国排名第三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但在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化活动中,仅有刘树明同志作为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参加,企业从未参加标准制修订等标准化活动。

四是标准化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绵阳、广元等地,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活动,政府都会给予资金支持或奖励。

而我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台标准化方面的激励政策,

五是农业标准化经费投入不足。

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经费投入。

而我县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管是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还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都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

 

三、对策与措施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不断强化标准化在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技术基础作用,着重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标准化意识

加强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增进社会和企业对标准化的了解,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法律法规宣传贯彻,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性,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大投入,力求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2、充分发挥企业的标准化主体作用。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水平,推动中小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有条件的大中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引导我县优势企业如XXXXXX公司等参与全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及其分会、工作组的工作,提高其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标准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3、继续强化农业标准化工作。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大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力度,深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定工作,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化,充分运用标准化的手段,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4、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提出的“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中,人才战略首当其冲,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也要靠人才,所以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根基,是制胜之本。

大力培养、开发标准化专业人才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是提升标准化研究能力、服务水平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我县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标准化基础良好的大中企业为依托,从标准化实践工作中逐步培养我县标准化人才队伍。

5、建立标准化激励机制。

为有力推进我县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战略作用,政府应建立标准化激励机制,设立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对标准化做出贡献的单位、企业或领军人物进行奖励。

如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组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或工作组,通过省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确认,通过省级以上企业标准体系确认,建设省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等,政府应给予相应奖励,提高各企业、单位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

6、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

要大力推进我县服务标准化工作,规范服务行为,培育和发展服务市场,建立诚信服务体系,提高我县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培育服务业品牌,加速我县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