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586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自主学习(教材P26)

1.资源属性: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作用——“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1)生态作用: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2)环保功效: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3.森林减少导致的问题:

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4.现状

►合作探究

面对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最为担心的是沿海低地国家,这是为什么?

答案:

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图示如下。

 

[难点解惑]

亚马孙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同步检测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B)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少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解析:

在城市中植树种草,加大绿化面积,可以减少城市的噪声污染及光化学烟雾污染,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美化环境,增加湿度,调节气候等。

但具体到营建“绿色屋顶”,其主要的作用是减少屋顶对大气的热辐射和美化环境。

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D)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解析:

绿地中使用的杀虫剂,随着大气降水或人工洒水渗透到地表以下,导致地下水污染。

本题给出的四种绿化方式中,只有人工草地最贴近地表,杀虫剂最容易下渗,污染地下水。

►自主学习(教材P26~P28)

1.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

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2)集中分布区: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其中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最大分布区。

2.环境效应。

(1)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向大气释放氧气,深刻影响着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2)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通过蒸发和蒸腾返还到大气中,形成云雨,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

►合作探究

随着巴西政府开发亚马孙地区的深入,由于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而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

读下面两图,完成1~5题。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乙图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气压,较高的是A处。

B代表潜热释放,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对流雨。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

4.近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小。

5.虽然降水量减小,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

答案:

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进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1.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

光合作用的简单化学反应式:

6CO2+6H2O

C6H12O6+6O2↑

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吐旧纳新的作用,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若雨林遭到破坏后,雨林中所积累的大量碳元素就会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其后果可想而知。

2.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森林在自然界中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回大气中,形成云雨。

热带雨林在这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亚马孙流域降水量的大约50%是由该地区的雨林自身所产生的。

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足见其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影响的重要。

可把雨林的这种作用简单的用下图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林蒸腾蒸发产生的水汽不仅是雨林地区成云致雨的水汽源地,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大气的水汽含量,可谓是“云雨的故乡”。

若雨林被毁势必造成全球降水的变化。

3.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2)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

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

这对人类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

现代自然保护的伦理学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这种尊重是一种道义承诺。

自然界并不是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而存在。

所有物种都有天赋的生存权利。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在地球的生命长河中,人类只是一个后来者,其他许多生物没有人类可以照样生存,而人类离开其他生物则无法维持生命。

►同步检测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图,完成1~2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B)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解析:

在光合作用下,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调节了碳氧平衡,这种作用被象征为“地球之肺”。

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林地区降水的水汽来源50%来自热带雨林地区的蒸发和蒸腾。

►自主学习(教材P28~P30)

1.雨林生态的优势。

全年高温多雨→形成雨林群落→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的表现:

(1)

答案:

光合作用生物循环

(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植被最容易遭受破坏。

(3)雨林植被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合作探究

对比热带雨林地区,你认为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储存在哪里?

答案:

亚寒带针叶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物循环较弱,有机物质分解和养分循环较慢,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储存在土壤中。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雨林生态的优越性与脆弱性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但由于受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使这一生态系统又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其脆弱性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难点解惑]

1.雨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背景条件

(1)群落生产力高。

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

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生长旺盛,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这是群落生产力高的表现。

(2)生物循环旺盛。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有机物残体(枯枝落叶)又会被微生物分解,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

过程如图所示:

 

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二是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2.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雨林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土壤贫瘠和养分集聚在植物体内两个方面。

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地上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

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同步检测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A)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由于雨林地区养分主要集中在植被,土壤中的养分较少,具有与沙漠一样的生态环境,所以①和②的说法符合题意,故选择A。

►自主学习(教材P30~P33)

1.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人类的开发是直接原因:

过度的焚耕开荒;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城建、水利和公路建设。

2.亚马孙雨林得以保存的原因:

(1)历史原因:

开发较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2)自然原因:

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的环境。

(3)社会经济原因:

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生,人口很少,影响不大。

3.开发原因:

亚马孙地区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增长;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内陆高原建都。

4.开发计划及影响。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新建了亚马孙横贯公路,河川沿岸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

(2)移民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而巴西东北地区贫民集中,大量东北部移民迁入。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合作探究

“亚马孙雨林被毁责任全部在巴西方面”,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答案:

不赞同。

亚马孙雨林被毁的背景因素有巴西方面的,也有发达国家方面的,只不过具体落实在巴西身上而已,因此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①移民亚马孙平原的客观条件: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②促使移民的因素。

一是自然因素:

人口稠密的东北部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二是经济因素:

东北部贫困人口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三是政策因素:

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难点解惑]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与当地人口增长等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同步检测

读朗多尼亚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说明朗多尼亚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的关系是(D)

A.雨林被毁与人口增加呈负相关

B.雨林被毁与人口增加无关

C.雨林砍伐加速完全是由人口增长造成

D.人口增长促进雨林砍伐加速

解析: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中人口的增长与雨林砍伐的面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所以说人口的增长促进了雨林的砍伐速度,但是人口增长并不是雨林被毁的唯一原因,所以C项错误。

2.亚马孙地区雨林被毁的根本性原因是(C)

A.商业性木材采伐

B.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C.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D.大规模的农场、牧场开发

解析: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包括焚耕开垦、农场和牧场的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是雨林被毁的根本性原因。

►自主学习(教材P34~P35)

1.面临形势:

每年有大约11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如果趋势不能制止,“绿色腰带”将彻底消失。

2.矛盾冲突:

雨林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3.理性选择:

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4.

答案:

保护性雨林观光环保意识国际基金选择性采伐缓冲区

►合作探究

在热带雨林是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持不同的态度,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应如何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

答案:

在雨林前途的问题上,他们争论的实质是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平衡的责任关系。

要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就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根据各自的具体国情和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谋求一条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道路。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对亚马孙雨林的保护

从雨林正面临被毁的严峻形势和全球利益、长远利益考虑,应把雨林保护放在第一位。

(1)前提、契机、计划和措施、责任图解:

(2)热带雨林保护的计划和措施:

“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的建设。

“一结合”是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难点解惑]

发达国家在保护雨林中的义务

热带雨林的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但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应负更多的责任。

另外,发达国家对木材的需求量大,再加上跨国企业在雨林地区毁林开荒,开辟大型牧场,对雨林破坏作用大。

►同步检测

雨林开发的背景是复杂的,既有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要求,也有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的牵动。

因此,雨林破坏的责任也不全在亚马孙地区的国家和居民。

保护雨林,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尤其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回答1~3题。

1.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对待雨林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A)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解析:

由于热带雨林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而且热带雨林具有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将会消失,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保护是最重要的,故选择A。

2.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B)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保护性开发是指在保证雨林基本不受到影响下进行合理的开发,④中保护本国资源和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的方式,会加快雨林的消失,不属于保护性开发。

3.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C)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参与性原则

解析:

根据题意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故选择C。

一、选择题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C)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解析:

由于根据可以知道,动植物遗体分解释放、化学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又保存到植物中,基本保持一个平衡状态,而且是循环状态,所以C正确。

 

2.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D)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与大面积砍伐森林无关,主要与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有关。

3.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在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用是(C)

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解析:

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显著,风沙活动频繁,森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伴随着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被毁,全球环境在恶化,气候在变暖,与此不同的是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雨林地区却在发展生态农业。

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

比较亚马孙雨林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展现状,回答4~5题。

西双版纳地区人工多层热带经济林

4.图中所示地区的气候与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相比,不同之处是(B)

A.全年高温

B.有明显的旱季

C.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

D.充足的热量

解析:

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亚马孙雨林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他们的热量充足,全年高温,植物的生长季节不间断,主要的不同为热带雨林地区全年多雨,而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

5.图中雨林生态农业主要充分利用了(B)

A.生物资源B.光照资源

C.水资源D.土地资源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可以知道,主要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光照条件种植不同的作物,所以是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

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

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以上。

据此完成6~7题。

6.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C)

A.是拉萨市的主要水源

B.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C.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D.减少拉萨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

解析:

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拉鲁湿地可以调节拉萨的气候,增加空气的湿度,减小温差,故B项错误;A项题目没有反应,D显然不正确。

7.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是(C)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上游乐场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解析:

由于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效应,对于湿地是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C项正确。

下图是某一水文站在不同年代测量一河流10年间的径流量,以及该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8~9题。

某河气温和流量变化图

8.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B)

A.冰川融水B.大气降雨

C.湖泊水D.地下水

解析:

读A图可知此河流年径流量与气温关系不大,不是冰川融水补给,而湖泊水与地下水的补给较为稳定,所以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雨。

9.据图分析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小的原因,正确的是(A)

A.兴修水库,调节了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B.在河流两岸加高了堤坝,使径流变化趋小

C.气候变暖,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

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调节了河流的径流变化

解析:

兴修水库对河流径流量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所以A选项正确。

在河流两岸加高堤坝可以防洪,但是对径流量的变化没有影响,所以B选项错误。

气候变暖,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短期内没有直接必然影响,所以C选项错误。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拦蓄洪峰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应该变大。

 

新华社巴西利亚2009年9月17日电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巴西政府17日宣布,拟立法严禁增加甘蔗种植面积,以保护亚马孙雨林免遭进一步砍伐。

据此回答10~11题。

10.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B)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从热带雨林成因,需要高温多雨的条件,由图可知,亚马孙地区位于赤道,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同时根据河流可以判断出亚马孙地区西高东低,因此东南信风可以将大量水汽输送到该地区,形成降雨;东侧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降水增加;亚马孙平原面积较大,因此选择B。

11.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B)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解析:

亚马孙雨林具有全球的生态环境效应,一旦亚马孙雨林消失,将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挑战,所以国际社会都对热带雨林较为关注。

二、综合题

12.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西部,是典型的内陆湿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据此回答问题。

(1)丹顶鹤作为湿地的代表性禽类,其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松嫩平原。

(2)简要分析该湿地的形成原因。

答案:

①地势低,水源充足;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

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答案:

①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②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③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④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

(4)扎龙湿地火灾多发,引起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答案:

①人工补充湿地水量;②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等湿地植被;③迁移湿地核心地区过多人口;④人工繁育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等。

解析:

本题需要抓住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中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进行作答即可,同时考查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注意从人为原因中去找突破即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60年高强度开发,开采成过熟林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二 自2008年8月以来,围绕林区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采取多种措施,从实施生态教育、资源管理、防火安全等生态战略上入手,全力保护森林资源。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_______(季节),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手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中森林的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和如何采取措施进行可持续发展,注意从自然人为等原因考虑,而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生态环境效应减弱造成的影响即可;措施注意针对人为原因去思考即可。

答案:

(1)春季 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遥感技术

(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