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751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docx

根据太仓农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2008年第2期(总第492期)

大力发展林业是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市专顾委委员东北林业大学校长 教授杨传平

 市专顾委委员东北林大森林培育所 教授 王政权

一、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自上世纪8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科学家根据有记录的气候数据分析,近150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增加了0.6℃,特别是近50年增温更加明显。

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采伐森林、土地不合理利用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形成温室效应的结果。

全球变化最明显的问题是:

改变气候和水资源分配格局、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丧失、农牧业生产减产、病虫害发生频繁、难以控制的人类疾病增加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受全球变化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水灾、干旱、病虫害、森林火灾连年发生,使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

我国2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均是以投入大量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尽管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但是,我国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已经成为世界上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关注全球变暖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政府当今面临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下发各种文件或方案,制定各级政府的减排任务,目的是降低能耗、控制温室气体增加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如何降低经济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各国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公共团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途径有两个:

一是直接减排;二是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间接减排。

前者会影响经济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相当长时期的首要任务,直接减排的空间十分有限。

如果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减排,不但可以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减排目标,而且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1997年订立的《京都议定书》就指出,森林为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替代方式。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报告也强调,积极发展林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是减少温室气体、抑制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

二、森林的最大功能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

1.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功能。

森林在控制全球变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因为陆地上绝大部分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虽然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

树木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将光合产物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固定在生物量中。

这种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

根据科学研究,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大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随着森林年龄的增加,固定二氧化碳的效率也在提高,长寿命的树种可以将这些固定的碳保持几百年。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森林是一个长期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汇”,即通常所说的“森林的C(碳)汇作用”。

从全球来看,热带森林每年每公顷吸收约11.5~36吨二氧化碳,温带森林约为2.5~27吨二氧化碳,寒温带森林约为2.9~8.6吨二氧化碳。

有数据表明,1998~2003年,我国森林年均净增长活立木蓄积量4.97亿立方米,年净吸收9.09亿吨二氧化碳。

2.森林的储存二氧化碳功能。

根据科学家估计,全球陆地碳储量约24770亿吨。

其中全球植被中的碳储量为4660亿吨(占陆地总量的19%);一米深度范围内土壤碳储量为20110亿吨(占陆地总量的81%)。

大气中的碳含量约7600亿吨,约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总量的30%。

在各类植被类型中,森林面积仅占植被总面积的约30%。

但是,森林地上部分的碳储量为3590亿吨、森林地下土壤的碳储量为7870亿吨,两者总量为11460亿吨,占陆地总量的46%。

草地植被和农作物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

在全球陆地总碳储量中,草地和农田分别占12%和5%。

但其作用是短暂的,不能将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长期保存于生物有机体中。

中国是世界林业大国。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林业用地面积2.85亿公顷,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

我国科学家采用遥感技术并结合1998年全国森林数据,估计全国森林地上部分碳储量约为87.2亿吨、森林土壤碳储量约为232.1亿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总计约为319.3亿吨,占全国碳储量的33.27%。

目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处于低水平状态,森林植被的现有碳储量只有潜在贮量的44.3%。

我国大部分森林为中幼龄林(占68%),森林蓄积量84立方米/公顷左右,正处于旺盛生长期,随着林龄增加,储碳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3.破坏森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森林固定的碳分配于地上(干、枝、叶)和地下(根系)两部分,土壤中的碳主要来自于地上和地下凋落物。

破坏或采伐森林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森林采伐之后,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消失,森林土壤中固定的碳(约占森林生态系统总碳量的69%)会通过土壤矿化作用以及其它干扰释放到大气中去。

研究表明,森林转化为农田后,由于输入土壤中的碳降低和不断耕作,碳的损失最高可达70%。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1850~1998年,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全球碳排放量达810~1910亿吨,其中87%是由毁林引起、13%由草地开垦造成的,而同期工业排放约为2400~3000亿吨。

我国森林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森林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随着森林保护和大规模造林工作的开展,森林面积开始增加。

尽管如此,我国近20年来毁林面积仍然相当巨大,主要是成过熟林大面积减少。

据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1980~2000年我国因毁林致使碳排放量达8.3亿吨,其中生物量碳排放4.5亿吨、土壤碳排放3.8亿吨。

因此,积极进行以植树造林为主的植被恢复、森林保护和减少毁林、增加森林储碳能力,无疑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缓解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

4.发展林业,减排二氧化碳的成本最低。

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要消耗大量能源,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工业排放占绝大部分。

控制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然会涉及经济代价等问题。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承受减排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仅涉及成本问题还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国际能源署的资料表明,200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3%,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第二大国。

我国在“气候公约”谈判中承担的减排压力将越来越大。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在“十一五”期间温室气体排放要减少10%的目标,但在2005年和2006年均未能实现减排目标。

为了达到排放减少10%的目标,我国目前采取控制工业发展速度,投入巨大资金用于企业改造,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停止审批高能耗生产项目等措施。

据测算,如果将煤的使用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0.74%、GDP下降0.64%、居民福利降低0.6%,同时还将减少47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工业减排二氧化碳每吨成本高达数百美元,而造林固定1吨二氧化碳,其价格仅约2.8~5美元,最高不超过30美元。

因此,发展林业,减排二氧化碳的成本最低,这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是一条最为有利的途径。

三、哈尔滨市森林在二氧化碳吸收和碳储量方面的贡献

哈尔滨行政区地处我省中南部,覆盖我省松花江流域绝大部分面积,森林类型多样,气候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生长季为12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650~800mm,适宜林木生长。

根据哈尔滨2006年林业统计数字,全市市属林业现有经营面积141.53万公顷(不包括森工系统)、林业用地面积125.63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02.8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8234万立方米,其中:

国有6851万立方米(占83%)、集体1327万立方米(占16%)、个人6万立方米、其它3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44.2%。

全市2006年度活立木蓄积净增值371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年生长量为3.61立方米。

据黑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我省1998~2003年的森林平均碳密度33.44吨碳/公顷,暗棕壤土壤1米以上平均碳密度为187.6~212.4吨碳/公顷。

根据哈尔滨市有林地面积(102.81万公顷)推算,我市森林地上部分碳储量约为3437.97万吨、地下土壤碳储量约为19287.16~21836.84万吨,森林总碳储量约为22725.13~25274.81万吨。

根据全市2006年活立木蓄积净增值371万立方米推算,每年森林净吸收二氧化碳约为678.93万吨,加上林下其它植物吸收二氧化碳66.19万吨,总量估计为745万吨左右,释放氧气约为600万吨。

2004年我国GDP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342亿吨(61亿吨当量)二氧化碳,平均每亿元产值排放二氧化碳约为98.34万吨二氧化碳。

按照该比例关系,哈市2006年GDP总值为2094亿元,排放二氧化碳估计约20.59亿吨,森林净吸收二氧化碳约占0.36%。

我市森林平均蓄积量78.3立方米/公顷,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74.32%,森林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随着林龄的增加,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还会逐渐提高。

四、我市森林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的潜力

根据2006年数据分析发现,我市市属森林林分质量较差(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8.3立方米)、森林生产力不高(平均每公顷年生长量3.61立方米)、中幼龄林占的比例较大(为74%)。

全国第六次森林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年生长量平均每公顷为3.55立方米(为林业发达国家的50%左右),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年生长量平均每公顷2.95立方米,而我市森林平均年生长量与全国持平(3.61立方米),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我市的气候和土壤资源条件,如果通过森林科学经营,增加投入,保护好现有森林,森林年生长量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有可能的。

哈尔滨地区气候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生长季较长。

根据气候生产力指数计算,松花江地区森林潜在生产力应该在22~25立方米左右、集约经营的人工林成熟阶段现实生产力应为11~13立方米、天然林现实生产力应为4~6立方米。

由此推算,哈尔滨地区森林平均现实生产力应该在7~8立方米左右,但需要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经营和管理。

据此测算,102.81万公顷林地年蓄积增长量可达到720~823万立方米,年二氧化碳净吸收量约为1387~1583万吨,比目前的固碳能力将增加1倍左右。

另外,哈尔滨林业用地面积中目前还有22.82万公顷等待造林,今后几年二氧化碳净吸收量每年从745万吨达到1000万吨是有可能的。

如果哈尔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在2006年基础上减少2%(5年减排10%),即每年减排4118万吨,按我市现有森林(每年固碳745万吨)计算,年可消耗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的18.1%左右;如果每年减少4%(5年减排20%),即每年减排8237万吨,森林可帮助消耗9%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可见,发展我市林业的生态作用不可低估,应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的独特作用。

五、发展哈尔滨市“C(碳)汇”林业应对的措施

1.增加对林业投入。

森林在减排二氧化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通过森林减排也是最容易、成本最低的方法。

但是,我市的林业生产和森林经营长期投入不足,一些生产单位仅有造林资金,没有森林抚育经费,导致林分质量差、生长量低,绝大部分天然林缺乏经营管理,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也不到位,林地生产力潜力和生态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市政府除了每年继续增加造林资金外,还要特别加大森林抚育资金的投入。

只有对现有森林的抚育,才更能促进森林的生长,增加森林的固碳功能。

除政府之外,还要积极鼓励企业、集体、个人投资林业,使林业投入多元化。

另外,我市林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建立“C(碳)汇”核算制度,将林业“C(碳)汇”纳入本行业生产管理范围之内,制定“C(碳)交易”价格,为“C(碳)贸易”做好充分准备。

2.积极扩大森林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

营造速生丰产林是扩大森林资源、增加森林“C(碳)汇”的最好途径,我市在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气候资源、水资源和土壤资源优势,许多速生造林树种如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非常适宜生长,营造速生丰产林优势和潜力明显。

例如,在帽儿山地区生长的27年生落叶松人工林,每公顷株数为1288~2020株,包括间伐量在内的总产量为288~334立方米/公顷,年生长量为10.7~12.4立方米/公顷,具有很高的森林生产力。

另外,杨树是我省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固碳能力很强,生长量超过落叶松的一倍还多。

但是,目前我市在速生丰产林建设方面还缺少力度,政府部门应投入资金大力扶持,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上,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

我市林业部门还应该充分认识“森林C(碳)汇”对林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集约经营森林,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我市森林碳储备的能力。

3.积极进行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

我市森林覆被率虽然达到44.2%,但还应看到我市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偏低、林分质量差、固碳能力不高,与拥有的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优势不相符。

我市森林资源中,74%为中幼龄林(绝大部分为人工林),人工林面积占41.19%,这部分林分正处于速生阶段,因此进行科学经营,可明显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生产力。

我市天然林面积占58.81%,对天然林也应该积极进行保护性科学经营,促进天然林更新和林木生长,发挥天然林应有的生态功能。

同时,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防止乱砍乱伐尤其是防止以经营为名义的乱砍乱伐,积极预防病虫害和火灾发生。

另外,在森林经营的过程中,要积极保护湿地(湿地的储碳能力在10%左右)和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灾难的发生。

4.建立碳补偿机制。

许多工业行业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林业造林和经营工作却吸收二氧化碳。

因此,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业或部门应该拿出一部分利润返还给林业,用于林业发展。

目前,国际上碳补偿有两种方式:

一是每年直接向林业行业购买“C(碳)汇”指标;二是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业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去造林,抵消排放量。

例如,欧美和日本的一些大石油公司、电力公司、汽车制造公司等每年购买大量“C(碳)汇”指标或向林业投资,进行碳补偿。

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一个植树造林公司,一次造林桉树5000公顷。

我国不久也将建立该机制。

政府应该出面建立一个碳贸易平台,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减排。

我市200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59亿吨(根据GDP核算),绝大部分是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交通、机械加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排放的。

这些行业的减排工作是我市减排指标落实的关键,应该从这些行业的年利润中提取部分资金购买“C(碳)汇”指标或投资林业,实行间接减排。

国际碳贸易交易市场从每吨1美元到8美元不等(价格还在上升)。

2006年哈尔滨森林固碳总量估计为745万吨左右,按每吨二氧化碳最低价格1美元计算,约为745万美元,相当于5587万元人民币(按1美元:

7.5人民币的汇率计算)。

我市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每年至少要按此额度给林业补偿(实际上我市林业部门近3年平均每年造林投入约为340万元,全部是政府投入)。

林业部门可用这笔资金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市林业,扭转我市林业资金长期不足的局面,使我市的生态环境整体上得到根本改善。

森林资源与石油、煤炭、矿产资源不同,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它既有提供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所需的木材资源和林产品的作用,又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遏止土地沙漠化、维持农作物健康生长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证明,木材可以替代许多工业材料和化学材料成为清洁能源,只要科学经营森林,就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当前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又摆在了人类面前,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能逃脱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发展林业可能是人类目前摆脱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

2008年1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