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905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x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

常州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

(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吞咽(yān)碑帖(tiè)煞费苦心(shà)感喟(kuì)

B、连累(lèi)打擂(lèi)方兴未艾(ài)角(jué)斗

C、慰藉(jiè)刹车(shā)冠冕堂皇(guān)孱(càn)头

D、沏茶(qī)粘贴(zhān)臧否人物(zàng)恫吓(h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舷梯娴熟悬崖勒马弦外之音

B.按捺纳税刚毅木讷方凿圆枘

C.静谧猕猴弥天盖地所向披靡

D.皎洁缴纳狡兔三窟矫揉造作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巴官员表示,对于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古巴政府洞若观火,将予以最有力的反击。

B.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C.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牛,鸡蛋里头挑骨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D.20岁时对那些不纯洁的爱情观,我们侧目而视,那些爱情悲观论调我们嗤之以鼻。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领悟茶道是需要有“品茶心”,即“和、静、清、寂”的,那不是急功近利的追寻,也不是附庸风雅的模仿。

B.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违章建筑,高速公路总指挥路大年急得一筹莫展,只好向乡“文明办”求救。

C.富有刑侦经验的王小波面对死不开口的犯罪嫌疑人不急不躁,他循循善诱,终于撬开了那人紧闭的嘴巴。

D.为了追逐所谓的时尚、前卫,他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甚至连爷爷的养老金都挪用了,真正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红森去世后,贫寒的家境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他生前身无长物,家中连像样的现代化电器都没有,着实催人动容。

B.退场——威胁裁判(要看录像改判)——电话威胁主管部门——要求重赛——暂时退出!

当北京现代足球队沿着这个清晰的战术亦步亦趋时,我对中国足球认识的幼稚再次被印证。

C.新闻舆论虽然号称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但仍不应对法院生效裁判指手画脚,评头品足。

D.这篇文章,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读后颇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为什么人们在宇宙飞船拍回无数照片,证实月亮仅是一块坑洼丑陋的大岩石之后,还要津津乐道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C.翻开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上出现了往届奥运会从未使用过的技术,包括虚拟局域网络、无线网络等在内的新的技术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提供更加快捷的多样化的服务。

B.近几年,草根群体中崛起了一股出自平凡之举却又摧枯拉朽的道德力量,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树立了正气,凝聚了人心,而且感动着每一个善良的人。

C.保障市场供给,规范价格秩序,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提供了某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新千年到来后,互发短信的沟通方式成了人际交流的新宠,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风行开来。

C.把孩子逐出校门,实质上等于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把他们变成社会的边缘人甚至可能一辈子进不了主流社会。

D.尽管我怎么发问,怎么催促他指出我可能存在的错误,可是他还是闭口不开。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让群山披上绿装是整个区域保护建设的基本要求,但青龙山地区开发建设管理滞后,开山采石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B.受场地的限制,吴旭东特别擅长的大幅山水作品展出并不多,但观众们依然可以充分领受到他笔墨开合的深厚功底。

C.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的许多言论并非创新,他提出的东西方对某一品牌的文化含义有不同看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

D.前段时间,部分网民对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于是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华南虎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12.▲,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1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15.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6.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18.天行健,▲。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三、诗歌鉴赏。

(8分)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4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

(17分)

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于是使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

“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

“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

“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

“妇言谓何?

”孟曰:

“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相。

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

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

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谏:

规劝

D.属我贫困往风优孟属:

嘱咐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②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

B.①王甚任之②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C.①赐,而志不远也②王惊而问其故

D.①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②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

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辞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2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4分)

译文: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4分)

译文: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

纤夫

最先知道拉纤是在读书的时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黄河船夫曲》,现在已记不清是油画还是交响乐了。

不过,印象还是有的:

雄浑、壮阔、粗犷;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

于是纤夫的头上就晕出一圈圈五彩的光环,至于纤夫心中的泪和脚下的汗是老师们艺术的眼光见不到的。

若干年之后,我也成了纤夫,像挑担、拉车、掘地一样的平常,牛筋马力总是要付出的,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

社会的渐渐进步,使我们这一带拉纤的船只几近绝迹,更少了触景生情的机会,纤夫的影子也渐渐淡漠。

近来听到一支曲调,极熟悉的音乐语言,听了上半句,就可以和着下半句,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流动着这绵软的旋律,问女儿,说是《纤夫的爱》,也只记得两句歌词: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岸上走。

”于是那段生活又浮了上来。

纤夫的形象是脚着草鞋(我那时穿球鞋,尽管破烂),有时为涉水方便;穿厚衣服,不至于被纤绳磨破肩头;头戴小草帽,遮阳蔽雨;几乎一律的姿势是躬腰,像煮熟了的虾公;光这一端,纤夫就潇洒不起来。

初上纤路,有新鲜感,也有陌生感。

特别是碰到对头来船,是“钻”还是“晾”,颇费踌躇。

两船相交,纤绳与纤绳交叉,必定有一纤夫从另一纤夫腋下钻过。

其实钻过去的动作简单得多,仅一低头而已。

而“晾”的一方要远远地望两条纤绳,在自己一方的纤绳正好过对方桅头的时候,喊一声“晾”,抖抖手腕,纤绳便一波一波的传递,波峰正好高过对方的桅头,两船方顺利的交汇。

抖手腕的时机要掌握得好,否则纤绳在桅头上纠缠,便会节外生枝,无端生出一些事故来。

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从别人的腋下钻过去,次数多了,掌舵的同伴们便笑我“手潮”——即技术差的意思,而对头的纤夫也会投之以不屑的目光。

世界给人以太多的委屈,但自尊却像石头底下的小草,总要寻找生长的隙缝。

只略一低头,从别人的绳下钻过,有损于体面——一个纤夫的体面,于是我终于在某一次下了决心,抬起了自尊的头颅,把在肩下的纤绳抬高,让对方钻过去。

而在大喊一声“晾”的同时,纤绳也掠过了对方的桅杆。

从这以后,有对方船来,我总想让对方“钻”纤绳,当我“晾”过纤绳之后,我觉得成了堂堂正正的纤夫。

纤绳细,纤路长,纤夫一上路就像牛上了轭头,只能进,不能退。

纤夫偷不得懒,作不得假,无庸催鞭,也不能奋蹄,一步一个脚印,腿跨两步,舟行一尺。

纤路两岸多有好风光处:

桃花时节“春江水暖鸭先知”;金风乍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向晚的“半江瑟瑟半江红”;凌晨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青山绿水,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却不入纤夫之眼。

纤夫的风景只是风和水,风色顺水势顺,纤夫肩头轻,脚头松,便满心喜欢,脸上的皱纹像菊花一样绽开。

若遇恶风逆水,纤夫肩上陡然增加分量,脚跟便像有磁铁吸住一般沉重,纤夫便低头弓腰像猪一样朝前拱,纤夫有韧劲,纤绳不断,纤夫不倒。

路漫漫其修远,纤夫却将目标定得很近,前面有一棵树,树渐渐地近了,渐渐地擦身而过,纤夫吐一口气,再定一个目标。

过一个村庄,过一座桥,对纤夫是一种安慰,一种鼓励。

过去的路越积越多,未竟之旅越来越少,纤夫想到人生,想到艰难时世,纤夫走的路竟和人生之路极相似的呢。

纤夫也有希望,纤夫的希望不会去做人师,不会去经商,不会去做官。

纤夫只希望走一段好的纤路,譬如江苏的苏州、吴江、平望、八坼一带运河的纤路,譬如浙江绍兴柯桥一带的纤路。

那一带的纤路均由青石板铺成,连绵不断。

纤夫不在乎古纤道的文化,文人说纤路联系了桥文化、水文化、石文化。

纤夫将青春用汗水用纤绳刻在石墩上,那一道深深浅浅高高低低的光滑的绳痕记录了纤夫的历史,这是纤夫们的集体创作。

若干年之后,世界上没有了纤夫,会有考古学家从倒坍的桥墩上,考证出当时纤文化的繁荣,就像现在我们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一样感到兴趣对这些纤夫都不在意,纤夫只关心现实,石板纤道晴天踏实,雨天别滑脚。

我当纤夫的历史不长,断断续续的只有两度春秋,纤夫却是货真价实的纤夫,除了脚上的那双破球鞋。

因此当纤夫听到“纤绳荡悠悠”的绵软的歌,纤夫就知道作歌的作词的都不曾当过纤夫,一天也不曾,而极有滋味地哼着绵软曲调的满城男女大概也不会去试当纤夫的,一次也不会的。

纤夫被冤枉地当了一次道具,一次男女调情的道具。

因此纤夫每每听到这支歌,就会对艺术产生出无限的感叹来。

24.根据文意,常人认为“纤夫的头上”有哪些“一圈圈五彩的光环”?

(6分)

答:

25.作者为什么说纤夫只是“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

(6分)

答:

26.为什么“纤夫走的路竟和人生之路极相似”呢?

请根据文意回答。

(3分)

答:

27.作者在第四节和最后一节都写到《纤夫的爱》,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1题。

从偏见到卑劣

温宪

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

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试举一例:

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

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士还极力鼓动说:

“当西方政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荒谬吗?

就是如此荒谬!

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西藏问题,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等“灾难”与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

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所言,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这个“宗教”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

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

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

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的诉求。

在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面前,那些不肯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定势的人们是不是显得距“道义制高点”很远?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真诚努力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履行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全球化进程加快了,地球村变小了,诸如奥运会在内的许多关乎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办,也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才能将国际社会的好事办好。

恰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

莫伊尼汉所言,“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那些以阴暗心理或阴险举措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人,伤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已经进入21世纪的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亦将蒙羞。

上述幸灾乐祸者文中有言:

“魔瓶已经打开,如何终结尚未可知。

”其实,结局可以预料:

打开充满偏见的魔瓶后,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

28.下列对“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一句话中的“高尚精神”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

B.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

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

C.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

D.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的约定。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上某些人“失态”的原因之一,是不肯摘下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

B.国际上某些人的卑劣还表现在明明心理阴暗或举措阴险,却还要打扮成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

C.中国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就是一定要把2008年的奥运会办成世界历史上最好的运动会。

D.“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的结果之一,就是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出“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30.文章的第二段是用来证实国际上某些人“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的例子,请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这个例子是由哪几部分内容构成的。

(6分)

答:

31.阅读全文,说说国际上某些人的“卑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七、作文。

(60分)

32.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

 

2009届高三语文语文期初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共30分)

1.C(吞咽yàn;连累lěi;臧否zàngpǐ)

2.D(D项加点的四个字都读jiǎo,字音完全相同。

A项除“悬崖勒马”读xuán外,其余均读xián。

B项,“按捺”“纳税”读nà,“刚毅木讷”读nè,“方凿圆枘”读ruì。

C项较有迷惑性,除了“所向披靡”读mǐ,其余均读mí。

3.B(“宿仇”“宿将”中的“宿”都读sù,“落笔”“失魂落魄”中的“落”都读luò,“差可告慰”“差强人意”中的“差”都读chā。

A项,“强求”“牵强”中的“强”都读qiáng,“纤夫”中的“纤”读qiàn,“纤尘不染”中的“纤”读xiān,“来日方长”中的“长”读cháng,“拔苗助长”中的“长”读zhǎng。

C项,“解嘲”中的“解”读jiě,“押解”中的“解”读jiè,“蹊跷”中的“蹊”读qī,“另辟蹊径”中的“蹊”读xī,“一脉相传”“名不虚传”中的“传”都读chuán。

D项,“卡片”中的“卡”读kǎ,“关卡”中的“卡”读qiǎ,“度量”“置之度外”中的“度”都读dù,“方兴未艾”中的“艾”读ài,“自怨自艾”中的“艾”读yì。

4.A(“倚马可待”比喻才思敏捷,应改为“指日可待”;“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高超,应改为“一叶障目”;“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应改为“怒目而视”)

5.A(B“雨后春笋”比喻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此处褒词贬用。

C“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启发,此处用错了对象。

D“寅吃卯粮”形容入不敷出,预先借支。

此处不属于预先借支的情况。

6.B(“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A“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C“评头品足”原指评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也写作“评头论足”。

D“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7.D(句式杂糅。

8.B(句序不当。

“树立”句与“感动”句互换。

9.B(A项残缺,应在“深沉”后加“特点”、“艺术境界”之类作“具有”的宾语;C项在“可能”后面加上“使他们”;D项把“尽管”改为“不管”,表示条件)

10.A(B“领受”与“功底”不搭配;C他提出的……观点,成分残缺;还有歧义。

D“提出质疑”成分赘余。

质疑:

提出疑难问题来讨论。

置疑:

怀疑(多用于否定,不可~~,难以~~。

二、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乘骐骥以驰骋兮12.万里悲秋常作客13.蓝田日暖玉生烟1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5.惊涛拍岸16.舞榭歌台17.老大徒伤悲18.君子以自强不息

三、诗歌鉴赏。

(8分)

(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

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4分)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

(17分)

20.A;21.D;22.C;23.

(1)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4分)

(2)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4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9分)

24.①纤夫的性格雄浑、壮阔、粗犷;②纤夫是“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的典型。

③繁荣的纤文化,是纤夫们的集体创造。

(6分)

25.①形象不雅:

着草鞋,着短裤,穿厚衣服,戴小草帽,一律躬腰,像煮熟了的虾公;②工作艰苦:

平素套纤绳像牛上了轭头;若遇恶风逆水,低头弓腰像猪一样朝前拱。

③愿望微小:

只希望走一段好的纤路,雨天别滑脚。

(6分)

26.①纤夫的路和人生的路都要踏踏实实地走。

②纤夫的路和人生的路都要坚持不懈地走。

③夫的目标和人生的目标都由一个个小目标达成。

(3分)

27.①第四节写《纤夫的爱》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内容上的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具体表现纤夫的思想性格作铺垫。

②最后一节写《纤夫的爱》结构上的作用是照应前文、总结全文;从内容上看是慨叹世人不了解纤夫生活的艰辛,歌词并不能反映纤夫真实的情感世界,从而深化了主题。

(4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18分)

28.B(A是对“精神”的比喻,没有揭示“精神”的本质。

C、D不是“精神”,是体现“精神”的2个事实)

29.C(对承诺内容的概括既表面化,又不能在原文中找到根据)

30.

(1)把奥运会当作反华的机遇。

(2)煽动各方人士参加“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

(3)用辱骂中国味政治家转移注意力。

(每点2分)

31.把许多与奥运会毫不相干的东西与奥运会联系在一起。

(2)对奥运会的高尚精神一无所知。

(3)不仅不共同承担国际责任,而且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

(每点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

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