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911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3年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如下: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的五年,是首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总结提炼了“北京精神”,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圆满完成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重大活动筹办任务。

全面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依靠举国体制优势,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奉献,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为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作出了应有贡献。

坚持首善标准,全力筹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实现了“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目标。

奥运、国庆两大活动的圆满成功,有力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推动首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二)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时制定实施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的具体措施,克服困难,深化改革,经受住了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到13797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462.8亿元,年均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702.8亿元,是2007年的2倍。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314.9亿元,年均增长17.3%。

  (三)经济结构加快调整转型。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比重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5.6个和2.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由73.5%提高到76.4%,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首都经济的特征更加彰显。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企业总收入2.4万亿元,是2007年的2.7倍。

全社会研发强度达到5.8%,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38.2%。

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发展,六大高端功能区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40%。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完成首钢石景山厂区涉钢产业搬迁改造,累计关闭446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告别了近千年的小煤窑采矿史,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5%以上和32%,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四)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12万农民在护林、管水等公益性岗位就业。

市政府投资投向郊区比重连续八年超过50%,高速公路通达每个区县,郊区新城全部集中供暖,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公交。

累计投资280亿元,完成新农村建设“5+3”工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南行动三年计划、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城市化改造成效显著,通州等重点新城建设提速,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涵养发展区活力增强,为实现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城市建设管理不断加强。

五年累计投资近1900亿元,建成轨道交通3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442公里。

全面实施建、管、限综合治堵措施,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210万辆的情况下,市区交通运行保持基本平稳。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城市电网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使用,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污染全方位治理,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9.3%,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比重由10%提高到50%,污水处理率、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83%和61%。

大力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绿化,建成开放一批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阶段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6%。

实施200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前门、什刹海等地区保护更新有力推进,展示了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的新形象。

  (六)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6469元和16476元,年均实际增长7.5%和8.7%,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城镇居民。

实施学前教育、中小学、市属高校建设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增加幼儿园入园名额5.7万个,完成了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医疗机构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改革实现突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顺利完成,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

完成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成立六大文化联盟,建立了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竟技体育取得良好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格局基本形成,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17.6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

社保相关待遇标准五年提高六次,各项标准均提高50%以上。

全力推进“大民政”建设,实施居家养老助残政策和老年人优待办法,推动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结构调整,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累计提供各类保障房80万套。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每个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和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实现了“村村有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了廉租房应保尽保。

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七)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开创新局面。

制定实施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和规划,率先形成社会建设四级工作网络。

开展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

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选聘7067名大学生到社区工作。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完成,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六五”普法扎实推进。

双拥共建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驻京部队在首都现代化建设和重大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综合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比2007年下降27.4%。

实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风险评估体系基本建立。

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建立多元化矛盾调解体系,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连续五年实现信访总量、集体访、联名信三下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开,村庄社区化管理分类推进。

深入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警务模式,首都安全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

  (八)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推动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建立完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市属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比2007年分别增长97%和88%。

制定实施一系列支持民间投资、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

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顺利推进。

规范发展产权、林权、技术等要素市场,三农、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精心打造“京交会”品牌,积极构建口岸经济体系,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4079.2亿美元、年均增长16.1%,实际利用外资突破80亿美元。

发起成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制定实施促进旅游业发展意见,年入境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深化对外务实交流合作,港澳台侨工作扎实推进。

高标准完成什邡、玉树灾后援建任务,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成效显著。

  (九)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面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

五年来,市政府共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17项、建议7228件,办理市政协建议案33件、提案6305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5项,制定修改政府规章41项。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部门取消审批事项64项、下放审批权限126项。

完成市与区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建立覆盖市、区县两级的“三效一创”绩效管理体系,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全面推开。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举全市之力,办成大事、办好喜事,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的五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帮助,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

在这里,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向驻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团结奋斗,深化了我们对首都工作和首都建设发展的认识,主要体会有: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要更加自觉地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首都经济,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四个服务”。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性质和职责,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服务促进发展,以发展优化服务,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升首都工作水平。

  三是必须坚持民生优先。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协调。

要遵循首都城市发展规律,发挥规划引导发展、规范发展、服务发展的作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统一。

  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要系统谋划、凝聚共识,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改革开放中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破解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六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坚持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问需于民,多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同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北京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明显,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调控人口规模、治理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任重道远;统筹做好新阶段特大型城市规划、建设、运行、服务、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下更大功夫;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还需付出更多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够,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一定牢记职责使命,加倍努力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决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决不辜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信任,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2013年工作任务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和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奋力推进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更大步伐。

(09:

36)

  王安顺:

按照中共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部署,今后五年,要在现有良好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要求。

  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首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服务业比重达到78%以上,“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更加注重完善城市功能。

率先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六高四新”高端产业发展格局,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交通拥堵得到有效治理。

“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城市运行的精细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应急体系更加完善,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更加注重繁荣首都文化。

全面践行“北京精神”,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创新充满活力,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人口服务管理更加科学有序,社会矛盾化解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更加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更加畅通。

  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平原地区100万亩造林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

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完善,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

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与制度进一步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聚集国际高端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努力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更加注重改善市民福祉。

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完成5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1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

基本公共服务更趋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丰富。

基本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努力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全力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统筹推进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首都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5%以上、水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削减2%。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深化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精神,健全一区十六园管理体制,加强产业统筹规划。

完善中关村创新平台,深入推进现有政策落实,积极争取新的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在市级相关政策和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

以中关村核心区为重点,打造科技金融功能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二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与中央单位、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承接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成长快、潜力大的创新企业。

三是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统筹用好100亿元专项资金,更加注重引导放大作用和使用效益。

坚持直接支持与提供市场并重,完善高技术产品采购机制,推进北斗导航、物联网等示范应用。

四是加大人才特区建设力度。

认真组织实施“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继续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研发人才、产业领军人才。

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商标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认真抓好石景山、中关村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制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完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鼓励政策,设立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巩固提升金融、信息、商务、科技等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非基本公共服务,健全行业服务及准入标准,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医疗、健康、培训等领域,加快市场化、产业化步伐。

抓好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旅游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大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坚持聚焦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培育轨道交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卫星应用等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

  巩固扩大内需。

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1%和9%左右。

出台促进消费、建设良好消费环境的意见,鼓励支持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发展,推动商贸服务转型升级,扩大文化、娱乐、培训、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型消费规模。

充分发挥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作用,挖掘高端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等消费潜力,拓展外来消费。

着力促进民生消费,推进家具以旧换新工作,启动15万个小微商户便民金融服务设施建设,延伸保障房入住等住房消费服务。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民间投资比重。

扎实推进在建、续建工程,加大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领域投资力度。

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做强做优轨道交通、水利工程等融资平台,支持每个区县整合做强一家新型投融资平台公司,有效拓展融资渠道。

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全力抓好重要商品的供应保障,着力降低流通成本,加强价格监测,整顿市场秩序,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优化高端产业发展布局。

健全重大项目市级统筹机制,完善园区投入产出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类功能区协调发展、特色发展。

落实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抓好金融街拓区工作,增强商务中心区的国际商务功能,提高临空经济区和奥林匹克中心区发展水平。

加强规划统筹,突出功能定位,推进新首钢功能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产业新区、海淀山后地区、北京科技商务区和区县各类功能区建设。

  全力服务各类企业在京发展。

加强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抓好全过程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吸引更多中央优质资源在京聚集,实现共赢发展。

完善和延伸跨国公司总部政策,吸引国内外更多企业总部在京实体化发展,拓展总部经济发展领域。

抓紧出台中小企业法实施细则,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挥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完善统筹服务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深化系统研究,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创新,加快解决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科学治理交通拥堵。

坚持标本兼治,落实交通综合治堵28项措施,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成功经验,研究制定新的治堵方案,做到年年有计划、年年有成效。

一是加快发展轨道交通。

优先加密建设中心城区线网,年内新开工建设3条线路。

二是提升路网通行能力。

认真做好兴延路、姚家园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建成梅市口西延等重点道路,加快建设京张城际、京沈高铁、国道110二期等对外交通疏解通道。

实施一批道路微循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苹果园等交通枢纽,新建10处驻车换乘停车场。

优化公交线网,新增公交快速线路50公里,增开社区与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的通勤线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6%。

三是增强城市交通疏导能力。

提高交通指挥信息发布平台效用,引导车辆均衡出行。

全面摸排交通堵点,制定工程改造和一对一疏导方案,提高易堵路口和节点通行效率。

四是加强停车服务与管理。

完善土地、价格、补贴等政策,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居住区停车位2万个。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合理利用机关、学校、企业停车设施,推广错时停车和居住区停车自治管理。

进一步控制小汽车过快增长。

加大“黑车”整治力度,加强出租车运营管理。

改善城市慢行系统,推广公共租赁自行车服务,倡导绿色交通、文明交通理念。

  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深刻汲取“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教训,加强中心城区的防洪及雨洪调蓄,做好水系规划衔接,消除排水管道断点盲点,启动西郊砂石坑等蓄滞洪区建设。

汛期前完成中心城20处下凹式立交桥积水治理,推进64处雨水泵站改造。

严格落实新建项目和居住小区雨水控制利用规划,建成一批老旧小区雨水利用设施。

加强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火灾防控,提高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应对处置能力。

细化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消防、防洪、防震、防疫等设施设备和队伍建设,完善重要物资紧急储备体系,健全快速响应机制。

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开展体验教育和应急演练,建设2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整合资源,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不断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探索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推进老旧管网升级改造,认真排查消除路面塌陷、管线破裂、燃气泄漏等安全隐患。

研究制定雨污合流问题解决方案,完成50公里雨污管线改造。

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推进240条重点大街、20片区域环境建设达标,抓好平房区、背街小巷等地区环境整治,消灭一批脏乱死角。

加强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专项整治,完成二环内主要干道架空线入地任务。

落实“门前三包”,建设整洁有序环境。

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运用,让市民享受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疏导并重、集约发展,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开发、高端发展,城市发展新区有序开发、加快发展,生态涵养发展区适度开发、绿色发展,构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区域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实行最严格的建设规模控制,着力推进功能疏解,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完善9类专业市政场站及管网系统建设规划,抓紧解决市政设施不配套、标准低、管理责任不清等突出问题。

充分利用区属资源,优化生活服务业网点布局,推广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

完善小区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社区。

坚持依法管理和升级改造相结合,逐步引导服装、建材、农产品等批发市场有序外移,推动大型长途客运站、医院康复服务机构等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