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0731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

西大版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726]《土壤肥料学》

第一次

[单选题]1、土壤类型在地球表面自北而南呈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土壤分布规律称为  。

  

A:

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B: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C:

土壤的非地带性分布

D:

土壤的经度地带性

参考答案:

A

[单选题]

2、粘粒矿物固定NH4+的能力为___________。

  

A:

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

B:

水云母>蒙脱石>高岭石

C:

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

D:

无差异

参考答案:

A

[单选题]

3、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差异很大,下面分解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

  

A:

单糖>粗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

B:

多糖>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

C:

半纤维素>简单蛋白质>脂肪

D:

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粗蛋白质

参考答案:

A

[单选题]

4、下列物质中保肥力最强的是_______。

  

A:

蒙脱石

B:

蛭石

C:

高岭石

D:

腐殖质

参考答案:

D

[单选题]

5、与粘土类相比,砂土类因土粒间孔隙大,其总孔隙度____。

  

A:

B:

C:

两者无差异

参考答案:

B

[论述题]

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质地:

4、土壤粘土矿物:

5、土壤密度:

6、化学风化作用:

7、土壤热容量:

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

9、土壤导热率:

10、土壤容重:

11、腐质化系数:

12、田间持水量:

13、土水势:

14、土壤的缓冲作用:

15、同晶替代:

16、阳离子交换量:

17、质流:

18、扩散:

19、盐基饱和度:

20、离子颉抗作用:

  

参考答案:

1、土壤:

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并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

土壤具有能同时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因素的能力。

3、土壤质地: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数的组合。

4、土壤粘土矿物:

在风化过程或成土过程中重新形成的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

5、土壤密度:

是指单位体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其单位是g/cm3或t/m3。

6、化学风化作用:

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7、土壤热容量:

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

9、土壤导热率:

单位厚度的土层(1cm),温差为1℃,每秒钟经单位断面的热量焦耳数(J/cm2.s.℃)。

10、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原状土的干重。

11、腐质化系数:

每克干重的有机物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12、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13、土水势:

土壤水与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之差。

14、土壤的缓冲作用:

是指外来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土壤后,土壤具有抵消或降低其pH变化的能力。

15、同晶替代:

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6、阳离子交换量:

表示每千克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17、质流:

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运动而迁移到根表。

18、扩散:

由于根系不断向根际吸收养分,因而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从而形成养分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19、盐基饱和度:

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0、离子颉抗作用:

指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

第二次

[单选题]

1、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________。

  

A:

最大分子持水量

B:

田间持水量

C:

最大吸湿量

参考答案:

B

[单选题]

2、有两种土壤a和b,它们的含水量不同,当它们接触时,土壤中的水将从a流向b,它们的水势(巴)是:

     

  

A:

a=-2;b=+2

B:

a=-2;b=-2

C:

a=-10;b=-5

D:

a=-1;b=-5

参考答案:

D

[单选题]

3、同价离子,离子半径愈大,交换能力___________

  

A:

愈弱

B:

愈强

C:

离子半径与其交换能力无关

参考答案:

A

[单选题]

4、土壤pH值表示的是______酸度。

  

A:

潜性酸

B:

交换性酸

C:

水解性酸

D:

活性酸

参考答案:

D

[单选题]

5、我国南方土壤上常常施用石灰,其施用量一般根据________来计算。

  

A:

土壤PH值

B:

氢离子的浓度

C:

交换性酸度

D:

水解性酸度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

填空题

1、土壤次生矿物种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土因素主要包括、、、和。

3、土壤的基本组成物质有、、、和。

4、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m。

5、土壤质地分       、      、       三大类别,"蒙金土”指。

6、土壤肥力因素包括   、    、   、    四个方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       。

7、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和两个过程。

8、土水势由、、、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在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9、土壤水分包括      、    、  和    四种类型。

10、土壤含水量相同时,水吸力最大的是  土壤,植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主要形态是。

11、土壤三相的热容量从大到小顺序是,土壤三相的导热率从大到小顺序是。

12、土壤孔隙分、、三种;毛管水存在于孔隙中,受作用,是最有效水分。

1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影响土壤的。

14、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毫微米的固体颗粒。

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电荷外,一般土壤带电荷。

15、土壤胶体双电层指的是      和       。

16、根据氢离子存在于土壤还是吸附于_________表面,可将土壤酸度分为     和     两种类型。

17、最小养分律认为作物的产量取决于    养分元素。

土壤产生永久负电荷的主要原因是   。

18、根据植物组织中元素的含量,把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划分为和,其中称为肥料"三要素”。

19、土壤养分迁移到达根表的方式有、和三种。

20、土壤施肥的基本方式有、、。

  

参考答案:

1、土壤次生矿物种类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

2、成土因素主要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土壤的基本组成物质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

4、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2mm、2~0.02mm、0.02~0.002mm、<0.002mm。

5、土壤质地分砂土、壤土、黏土三大类别,"蒙金土”指上砂下黏型土壤。

6、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养分、水分、空气、温度四个方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土壤矿物质。

7、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腐殖化和矿质化两个过程。

8、土水势由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压力势分势为零。

在饱和土壤中基质势分势为零。

9、土壤水分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四种类型。

10、土壤含水量相同时,水吸力最大的是粘质土壤,植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主要形态是毛管水。

11、土壤三相的热容量从大到小顺序是水分>固相>空气,土壤三相的导热率从大到小顺序是固相>水分>空气。

12、土壤孔隙分通气孔隙、毛管孔隙、无效孔隙三种;毛管水存在于毛管孔隙中,受毛管力作用,是最有效水分。

1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影响土壤的耕性。

14、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1-1000nm毫微米的固体颗粒。

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正电荷外,一般土壤带负电荷。

15、土壤胶体双电层指的是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

16、根据氢离子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还是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可将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和潜性酸两种类型。

17、最小养分律认为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元素。

土壤产生永久负电荷的主要原因是同晶替代。

18、根据植物组织中元素的含量,把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划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N、P、K称为肥料"三要素”。

19、土壤养分迁移到达根表的方式有截获、质流和扩散三种。

20、土壤施肥的基本方式有基肥、种肥、追肥。

第三次

[单选题]

1、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时,三个Mg2+可以交换   

  

A:

三个CA2+

B:

三个Al3+

C:

四个K+

D:

五个H+

参考答案:

A

[单选题]

2、盐基饱和度高的土壤,保肥力和PH_______。

  

A:

保肥力强,PH低

B:

保肥力强,pH高

C:

保肥力弱,PH低

D:

保肥力弱,pH高

参考答案:

B

[单选题]

3、根系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在根的_______。

  

A:

根冠区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参考答案:

D

[单选题]

4、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消耗时_______。

  

A:

将以硝酸盐的形式累积在体内

B:

将以铵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C:

将以酰铵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D:

将以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参考答案:

C

[单选题]

5、容易挥发的化肥品种有_______。

  

A:

碳酸氢铵

B:

硫酸铵

C:

普钙

D:

人粪尿

参考答案:

A

[论述题]

1、什么是地质大循环?

什么是生物小循环?

2、土壤有机质有什么作用?

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3、如何进行土壤质地的改良?

4、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有什么影响?

5、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是什么?

6、调节土壤水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7、红壤类土壤低产的原因是什么?

有哪些改良措施?

8、简述土壤胶体的类型和性质。

9、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

影响土壤缓冲性能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地质大循环?

什么是生物小循环?

答:

⑴岩石矿物经风化作用所释放的可溶性养料和粘粒等风化产物,受雨水的淋溶,使其随雨水流入江河,汇入海洋,沉积以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又重新形成岩石。

这种从岩石到风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称植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⑵生物小循环是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动植物死亡后,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出养分。

这种由风化释放出的无机养分转变为生物有机质,再转变为无机养分的循环称植物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

2、土壤有机质有什么作用?

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答: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保肥性,增加磷等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增强有益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有助于消除土壤污染等。

而且有机质与土壤矿物质颗粒形成很好的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团粒结构丰富,这样有利于协调土壤热、水、气肥等肥力因素。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措施: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有有机肥料的施入、如堆肥、厩肥、绿肥等,植物残体归还和根系分泌物。

3、如何进行土壤质地的改良?

答:

进行土壤质地改良的措施:

(1)增施有机肥料;

(2)砂掺粘,粘掺砂,客土调剂;(3)引洪放淤,引洪漫砂;(4)根据不同质地采取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4、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有什么影响?

答:

土壤质地指不同粒径颗粒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白分率。

土壤质地首先影响土壤的孔隙性质及养分含量,进一步作用于土壤的通气性、保肥性、供肥性、土壤温度状况及耕性等性质。

(1)砂土类①肥沃性:

砂质土因粗粒多,孔隙大且相对较多,其通透性良好、保蓄性能差、潜在养分含量低,但转化条件好、土温易于提高且变幅大、土中无毒害物质存在。

②耕性好:

砂质土粘性差,塑性小,耕作时省力,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

③作物反映"发小不发老”:

作物出苗齐、早、全,但生长中后期容易脱水脱肥。

(2)粘质土:

①肥沃性:

粘质土因细粒多,小孔隙且占主导地位,其通透性差、保蓄性能强、营养元素含量高、土温变幅小、土中可能有毒害物质存在。

②耕性差:

粘质土比表面积大,粘性强,塑性大,耕作时费力,宜耕期短。

③作物反映"发老不发小”:

春季作物播种后出苗晚、苗势弱而且常缺苗,但生长中后期,特别是雨季养分释放快,往往出现旺长现象。

(3)壤土类:

这类土壤由于砂粘适中,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又消除了二者的缺点,是农业生产上较理想的土壤质地。

他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当多的毛管孔隙,因此通气透水性好,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

5、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

①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

C/N≤25为宜,越细碎越好。

②土壤水热状况,影响微生物活性,以30℃,土壤水分接近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宜。

③土壤通气状况。

通气良好,分解彻底,分解速度快。

通气性差,分解缓慢,常累积还原性物质和有机酸。

④土壤pH。

影响微生物类群、数量及活性。

6、调节土壤水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

⑴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利用降水,防止水土流失。

⑵发展农田水利,实现节水灌溉。

⑶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⑷合理耕作,蓄水保墒,科学种植,合理利用水分。

7、红壤类土壤低产的原因是什么?

有哪些改良措施?

答:

红壤低产的原因主要为:

酸(pH低)、瘦(有机质缺乏,有效磷含量低、中微量元素缺乏)、粘、板、水土流失严重。

改良措施:

(1)增施有机肥、石灰和平衡施肥。

(2)用养结合,改革红壤耕作制。

(3)农林牧结合,大力发展林牧业。

(4)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8、简述土壤胶体的类型和性质。

答:

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体三类。

土壤胶体的性质主要有①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②带有电荷。

③有凝聚和分散作用。

9、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

影响土壤缓冲性能的因素是什么?

答:

⑴土壤的缓冲作用或缓冲性能,是指外来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土壤后,土壤具有抵消或降低其pH变化的能力。

如pH变化小,则该土壤的缓冲能力强;反之土壤的缓冲能力弱。

⑵影响土壤缓冲性能的因素有:

①黏粒的含量。

土壤质地越细,黏粒含量越高,土壤的缓冲性越强;相反质地越粗,则黏粒含量越少,缓冲能力越弱。

②无机胶体的类型。

土壤比表面越大,带负电量越多的胶体,其缓冲能力越强。

③有机质含量。

由于有机胶体的比表面和带负电量远大于无机胶体,且部分有机质是两性物质。

因此,土壤有机质的缓冲能力远大于无机胶体。

所以,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其缓冲性越强;反之则弱。

第四次

[单选题]

1、下列何种肥料属于生理酸性肥料______。

  

A:

硝铵

B:

尿素

C:

硫铵

D:

普钙

参考答案:

C

[单选题]

2、水田中不宜使用硝态氮的原因为_______。

  

A:

引起土壤板结

B:

易流失

C:

易发生反硝化损失

D:

B+C

参考答案:

D

[单选题]3、下列肥料适宜做种肥施用的是__。

  

A:

尿素

B:

过磷酸钙

C:

磷矿粉

D:

氯化铵

参考答案:

A

[单选题]

4、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_______

  

A:

氯化钾

B:

氯化铵

C:

硝酸铵

D:

硝酸钠

参考答案:

D

[单选题]

5、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

______

  

A:

优先施于水稻

B:

优先施于旱作

C:

水旱等量施

D:

重水轻旱

参考答案:

B

[论述题]

1、团粒结构的形成对土壤肥力有什么作用?

2、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

4、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的有哪些影响?

5、为何尿素特别适合作为根外追肥施用?

6、如何正确使用铵态氮肥?

7、简述土壤钾的化学形态和其对作物的有效性。

8、磷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如何合理使用磷肥?

9、氮肥施入土壤中的主要损失途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这些损失?

  

参考答案:

1、团粒结构的形成对土壤肥力有什么作用?

答:

(1)能协调水气矛盾:

土壤疏松多孔,能容纳较多的降水;大孔充气,小孔充水。

(2)协调有机质消耗和累积的矛盾,有利于养分的保蓄和释放。

(3)能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

(4)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根系伸展。

2、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有哪些?

答:

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有:

①机械吸收。

是指土壤对进入其内部固态物质的机械阻留作用,使这部分物质保留在表层土壤中。

②物理吸收。

土壤物理吸收是指由于土粒巨大的表面积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而起到的保肥作用。

③化学吸收。

水溶性养分在土壤溶液中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难溶性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土壤对养分的化学吸收作用。

④离子交换吸收。

离子交换吸收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交换的过程。

⑤生物吸收。

指各种生物将土壤中的速效性养分吸收保留在其体内的过程。

⑥其它吸收方式。

Ⅰ、晶格固定。

养分的晶格固定或吸收是土壤对K+和NH4+保蓄的重要机制。

Ⅱ、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或配位基交换。

黏土矿物表面的一些基团,如羟基,通过一定方式对阳离子或阴离子产生的吸附作用。

 3、简述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

答:

土壤氮素形态主要有

(1)土壤无机氮:

固定态铵、NH4+、NO3-、NO2-、NH3、N2O、NO、NO2、N2。

(2)有机氮:

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主要有:

(1)有机氮的矿化:

在微生物作用下,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的过程。

(2)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无机氮被微生物同化固定的过程。

(3)黏土矿物对NH4+的吸附固定和释放。

(4)氨的挥发。

(5)硝化作用。

(6)硝酸还原作用。

(7)反硝化作用。

4、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的有哪些影响?

答:

(1)影响土壤养分物质的转化和有效性。

对P的影响:

PH<5.0及PH>8.0的土壤中,活性Fe、Al及Ca与磷酸根结合形成沉淀,造成P的固定;中性条件下P的有效性最高。

对Ca2+、Mg2+、K+的影响:

酸性强,Ca2+、Mg2+、K+淋失,供肥不利;在强碱土壤中,Ca2+、Mg2+以CaCO3、MgCO3存在有效性差。

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Fe、Mn、Cu、Zn随着PH增高,有效性降低,PH>7.5更低;Mo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低;B在中性有效性高。

(2)影响微生物活动:

在最适PH范围内,分解有机化合物最佳。

细菌PH6~8。

放线菌PH6~8。

真菌PH5~6。

(3)影响土壤理化性质:

酸性土H+、Al3+多。

粘粒分解,盐基淋失,不利于结构形成;碱土Na+多达15%,颗粒高度分散,不利于通气透水。

(4)对作物的影响:

大多数作物适宜的PH值为6---8,既中至微酸性。

有些作物反应敏感,PH范围窄,如茶;有些PH范围宽,如土豆pH4~8,在最适范围内产量高,品质好。

5、为何尿素特别适合作为根外追肥施用?

答:

尿素以分子态溶于水,水溶液离子强度小直接接触作物茎叶不易发生危害;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尿素进入细胞不易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即使发生也易恢复。

6、如何正确使用铵态氮肥?

答:

(1)深施覆土:

增加对NH4+的吸收减少挥发。

(2)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不能单独长期使用。

(3)氮肥球状化或缓效化:

把氮肥与腐熟的农家肥或肥沃的细土混匀,加工制成球状称球肥。

(4)铵态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

控制铵态氮的硝化。

(5)因土和植物选择肥料。

7、简述土壤钾的化学形态和其对作物的有效性。

答:

土壤中的钾分为四种形态,即水溶态钾、交换态钾、缓效钾、矿物态钾,水溶态钾、交换态钾是速效钾,对作物的有效性高;而缓效钾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速效钾,对作物来讲也有一定的有效性,矿物态钾非常难溶解,有效性低。

8、磷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如何合理使用磷肥?

答:

磷的生理功能:

(1)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2)参与植物体内许多代谢过程。

(3)增强植物抗逆性。

合理施用

(1)根据土壤磷素状况、作物需磷规律和磷肥品种合理分配磷肥。

(2)选择正确的施用方法。

(3)防止发生环境污染。

(4)与N、K、中微量元素、有机肥配合施用。

9、氮肥施入土壤中的主要损失途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这些损失?

答:

化学氮肥施入土壤的主要损失途径:

(1)氨的挥发损失;

(2)硝酸盐的淋溶损失;(3)硝酸盐的反硝化脱氮损失。

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破坏臭氧层,使进入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造成温室气体效应等。

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

(1)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特性以及氮肥的性质合理分配氮肥;

(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3)深施覆土;(4)使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5)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6)使用缓释肥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