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033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docx

2易道医道丹道与天道

(2)易道、醫道、丹道與天道

易道、醫道、丹道與天道

(兼論易醫同源黃老同宗)

趙定理(太极申遗徽记)

一、概述

易有易道,醫有醫道,道家修身煉功有丹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易繫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從上述易、醫、道三家對道的論述,可以得出對道的以下幾點認識︰

1.道含陰陽;

2.道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原始物質,它在陰陽二氣生成之先,道生萬物,即陰陽生萬物;

3.道與物的周期運動聯繫在一起;

4.道為眾妙之門,玄之又玄;

5.道無常道,道不可名,據其作用,強字之曰道。

易醫道三家同根於陰陽,故三家之道相通,理應同出一源。

同源則可謂「道法自然」。

道為玄,玄到可通眾妙,使常人不可思議。

執一家之道難理解,若兼論三家之道,觸類旁通,使人們可以較清楚地理解道。

下面我們分別論之。

二、易道陰陽

易繫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由此可知,易道陰陽,即天地之道的陰陽。

這個易道天地陰陽,聖人知之,並留下言、辭、象、占給人們,讓後人通過它們,去認識易道陰陽。

繫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又曰︰「知幾,其神乎。

」「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

由此可見,易大傳為了解經,給後人留下文言、卦爻辭、彖、繫辭、象數諸途。

漢易家多從象數出發。

南北朝時,有北學宗鄭玄之說。

即把鄭玄易學作為象數易的代表。

鄭玄,又名鄭康成,他提出易一名而含三義。

「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魏王弼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

」主張廢除象數說,專講義理。

故南北朝時,又有南學主王弼之說。

王弼《周易正義》註釋,其說多老莊色彩。

由此留下易學象數派和義理派之爭,至今未能解決。

愚認為象數、義理,皆易學先哲留給後人學易之途徑,兩者本無矛盾。

若能達至精、至變、至神之境地,皆可作到途諸而同歸。

鄭玄能提出三易,王弼能提出忘象、忘言,表明他們若未到三至知幾的程度,已相差不遠矣﹗後世知易而不通易到知幾的人,作表面文章,引經據典,執一家之見,見自己學易,有百害而無一利。

輕說,表明其還不到知幾的境地。

知幾通神,幾為動之微,吉凶之先見。

能見則有象,有象則可以數推演探求。

象為大象,繫曰︰「法象莫大乎天地。

變通莫大乎四時。

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由上觀之,真知象則應知日、月運行規律,鳥獸之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果能知此,有可能知幾。

下面按鄭玄「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圖」來說明日、月運動和鳥獸之文。

先把圖繪製於下,此圖取自清人惠棟撰《易漢學》。

類似之圖還可見於宋人朱震撰《漢上易傳》。

我們已考證此圖所示二十八宿天象為《堯典》和《史記.天官書》所載春分日昏時,或冬至日子時天象。

現將《堯典》四仲中星圖同時繪製於下,以便對照。

下面繪出鄭玄易圖解說︰

(1)直接對照,鄭玄易圖天象為《堯典》仲春昏時天象。

以曆推求為《堯典》時代冬至正子時曆元天象。

曆元天象指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日、月、五星、斗柄俱指向北方虛宿。

此時起曆,得甲子歲、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之始。

進一步的研究、考證此天象的北天極正帝星。

為了直觀形象化,我們已研製出對應此天象的天球儀,稱之為I型俯察儀。

該儀器組有四件。

仰觀儀為仿宋代,並加子午環可運動,以適應不同地理緯度需要的張衡渾儀。

宋代渾儀為有史料記載最完整、最早的張衡渾儀。

它早於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明代渾儀兩個朝代。

Ⅰ型俯察儀為現代天球儀,Ⅱ型俯察儀為後漢張衡時代天球儀。

(2)所謂鳥獸之文,指二十八宿天象的變化規律。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為青龍;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為玄武;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為白虎;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為牛鳥(又名朱雀)。

古天文書上還畫有與星聯在一起的四象圖。

我們研判的三個俯察儀上均繪出,在此不再繪製。

對照《堯典》中星圖有︰仲春昏時鳥在頭頂,仲夏昏時有龍在頭頂,仲秋昏時有龜蛇在頭頂,仲冬昏時有白虎在頭頂。

知四時昏時天象,按曆據斗柄指向,可推知任何時刻天象,故易繫曰知鳥獸之文。

(3)鄭國繪出乾坤陰陽十二爻對應於古天文十二月建、十二律呂。

十二月建按《堯典》中星圖為十一月建子為元枵,十二月建丑為星紀。

依次順推,不再多述。

十一月建子,律應黃鐘。

六月建未,呂應林鐘。

律為陽,呂為陰。

律數九,為律首黃鐘數。

呂數六,為呂首林鐘數。

律呂數有上生、下生規律。

律下生為律數乘2/3,黃鐘下生林鐘,林鐘數為9×2/3=6,故陽數取九,實為律首黃鐘之數;陰數取六,為呂首林鐘之數。

知律呂隔八相生規律,則可明鄭玄易圖乾坤兩卦十二爻放置之理。

(4)曆繪出十二月建、二十四氣、七十二物候對應的天象,知此,則可知一歲四時陰陽物生、物死的規律。

易稱之為知地之宜。

至於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之象,除指易傳所言取類比象之象外,按三至知幾要求,應涵有道家所言恍惚之境下,精、信之象。

學易者能達此境界,可望知幾。

此幾可謂陰陽變動之幾。

鄭玄能提出易之三義,可見他已知變易之幾。

王弼能說出忘象、忘言可推知他知易之深矣。

綜上可知,易道陰陽除卦爻符號所顯示的陰陽之外,尚內涵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物質陰陽二氣,及其變化的規律。

三、醫道陰陽

醫出自《黃帝內經》。

醫道陰陽包含四時陰陽與五運六氣陰陽。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素問.天元紀大論》曰︰「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觀上記述,不難看出,醫道陰陽有兩個方面。

一為天地之道的四時陰陽,一為醫家所言的五運六氣陰陽。

五運六氣陰陽為醫經立論之出發點。

進而指出人身有營、衛陰陽二氣,其根於腎間動氣之原氣,五運六氣陰陽通天地之道的四時陰陽二氣。

為醫者能知四時陰陽、五運六氣陰陽、人身原氣、營衛陰陽二氣,謂之知本。

知本,則可達上工治未病的水平,還可據之以養生,達延年益壽的好處。

因而這個醫道陰陽是使人深思而欲求的真實目標。

據醫史記載,扁鵲、醫和、秦越人、張仲景、孫思邈、華佗、張景岳等大醫家,從其留傳下來的醫著中,可判知達知醫道治未病的上工水平。

秦越人之《難經》,創中醫望、聞、問、切四診之法,其「調氣之方,必在陰陽」的論述,奠定了後世子午流注針法之基礎。

首創奇經八脈論,奠定後世針灸靈龜八法的基礎。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理、法、方、藥系統理論的基礎。

首次繪出系統的方藥理論。

孫思邈「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張景岳「醫之為道,身心之易也」的論述,表明孫、張二位醫學大師,醫道之高,已達到知易道陰陽的水平。

在《類經圖翼.醫易》中,張明確提出醫易同原之說。

其說曰︰「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開;學到知羞,方克漸悟。

乃知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以長養百骸。

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

雖陰陽已備於內經,而變化莫大於周易。

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醫易同原者,同此變化也。

豈非醫易相通,理無二致,可以醫而不知易乎﹗」又曰︰「天地之合辟,即吾身之呼吸也;晝夜之潮汐,即吾身之脈息也;天之北辰為群動之本,人之一心為全體之君也。

由是觀之,天之氣,即人之氣;人之體,即天之體。

故康節曰︰「思慮未起,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

蓋謂一念方萌,便達乎氣,神隨氣見,便與天地鬼神相感通。

」張景岳上述醫易同源之論,深合易道三至知幾的論述。

下面將要論及,也說明黃老同宗之理。

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醫道五运六氣陰陽,與醫易同源之說。

運以五推步,如分陰、分陽,則為以十推步。

陽為太過,陰為不及。

氣以六推步,如分陰、分陽,則為以十二推步。

運與氣都起於每歲的大寒節。

其推步之細則,有關醫書有詳細論述,這裏我們不去多說了。

知運,則可知氣。

故《素問》中只繪出五運天象,不談六氣天象。

《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

所謂戊已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最早給出五運解說的是唐代醫家王冰。

他在《玄珠密語》一書中,按唐代數術家、天文家李淳風創的麟德曆法,加以說明。

明代《永樂大典》和張景岳《類經圖翼》書中,給出五天五運圖加以表出。

為了對比,我們把這個圖繪製於下。

五天歌

木蒼危室柳鬼宿,

火丹牛女壁奎邊,

土心尾軫角度,

金素亢氐昴畢前,

水玄張翼婁胃是,

下為運氣上經天。

直接與鄭玄易圖,《堯典》仲春昏時中星圖對照,立可得出三圖天象相同。

此圖前面已指出,為先秦《堯典》時代曆元天象。

曲此可知,五運之設,立論於曆元天象。

五運陰陽推步,落腳天文十干陰陽上。

甲己干合化為土,甲為陽土,為土運砂過;已為陰土,為土運不及。

乙庚干合化為金,庚為金運太過,乙為金運不及。

丙辛干合化為水,丙為水運太過,辛為水運不及。

丁壬干合化為木,壬為木運太過,丁為木運不及。

戊癸干合化為火,戊為火運太過,癸為火運不及。

此地所言之天干,指記年用的十天干。

十干最早之用,為連同十二地支組合成六十甲子數用來記日。

這可由殷墟甲骨文中找到明確證據。

《史記.天官書》中把十干單獨用來記一歲五季的代號。

其說曰︰「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

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

」「察剛氣以處熒惑。

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

」「曆斗之會以定填星之位。

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

」「察日行以處太白。

曰西方秋,日庚、辛。

」「察日辰之會,以治辰星之位。

曰北方水,太陰之精,主冬,日壬、癸」。

古天文一歲五季的分法,與中醫歲之分法為一致的。

歲星為木星,它有近十二年一周的周期(今測為11.86年),改用木星之位來記歲,因而稱之為歲星。

熒惑為火星,填星為土星,太白為金星,辰星為水星。

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順序記一歲五季,依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說,就有五行相生語之自然模式。

而十干所示的運氣,為十干合化之氣,非十干自然之本氣。

為甚麼會有合化之說?

按《難經.六十難》說法,是「剛柔之事也」。

其說曰︰「陰井乙木。

陽井庚金。

庚者。

乙之剛也。

陰井乙。

乙者。

庚之柔也。

乙為木。

故言陰井乙木也。

庚為金。

故言陽井金也。

餘皆倣比」。

其楊氏註曰︰「以陰井木配陽井金。

是陰陽夫婦之義」。

五行合化之說,體現五行說中,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之說。

模擬自然規律雌雄交媾而生育之理。

十干在曆,可以記年、月、日、時,在醫記運。

然曆法之干,年干記運出現的合化之說,按曆記五季,甲己為半圓周期之端,有律呂陰陽相生之背景。

為說明此點,今以《類經圖翼.律原》中給出的「律呂相生卦氣圖」加以說明。

先繪圖於下。

此圖長律不生短律,短律上生長律。

下生者皆左旋隔八,上生者皆右旋隔六。

黃鐘律下生林運呂,林鐘呂上生太簇律,皆體現律、呂終,而直達圓對豐之呂與律。

律為陽,呂為陰,陽為夫,陰為婦,故喻之為剛柔、夫婦之義。

五運之起有天象,且合易道陰陽,其推步以年干化氣推步,由此可知與四時陰陽、易道陰陽內涵的密切關係。

能知五運用歲,太陽周年視運動之周天,可推知一歲二十四節氣之周天分法。

因而六氣之分周天,和其推步立可推得。

人們不難以五天五運圖天象,劃出六氣周天天象對應圖。

醫道陰陽五行以六氣陰陽五行來對應人身陰陽五行。

《五運行大論》曰︰「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

」此為以十二地支表示的年支陰陽推步來示法。

《類經圖翼》中繪出如下司天在泉左右間氣圖。

主歲之氣為第三氣司天氣。

終氣為在泉氣。

在泉氣主下半年。

醫經言人身有十二正經,對應五臟六腑、手、足三陰三陽。

其與臟腑等的對應關係,張景岳繪出「十二經臟腑表裏圖」、和「十二經臟腑圖」。

由圖可知臟腑對應的陰陽五行屬性,現把二圖繪製於下。

臟為陰、腑為陽。

醫經把臟腑陰陽五行的對應關係,分心火為二。

一為手少陰心火,對應的腑為手少陽小腸。

二為手厥陰心火,對應的腑為手少陽三焦。

《難經.三十八難》指出「腑有六者。

謂三焦也。

有原氣之別焉。

主持諸氣。

有名而無形。

其經屬手少陽。

此外腑也。

故言腑有六焉。

」《難經.二十五難》指出︰「一經者。

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

心主與三焦為表裏。

俱有名而無形。

故言經有十二也。

」經此安排,便可把人身臟腑、手足十二經,與天地之六氣對應起來。

醫經中所講之氣,名目繁多,然與人的生命、生理功能聯繫最為密切的為營氣、衛氣、和原氣。

營氣行於十二經的脈內,衛氣行於脈外。

《難經》首次指出,原氣為人的腎間動氣,是十二經脈之氣的根本。

營衛氣有一日一夜循環一周的規律。

氣始於中焦膻中穴位。

然後按寅時行於手太陰、手陽明、足陽明、足太陰、手少陰、手太陽、足太陽、足少陰、手心主、手少陽、足少陽、足厥陰,復於寅時還手太陰。

別絡十五。

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

朝會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

人身之氣,除一日一周的循環運動規律外,還有十二月的規律。

《素問.脈要經絡論》繪出︰正月、二月,人氣在肝;三月、四月,人氣在脾;五月、六月,人氣在頭;七月、八月,人氣在肺;九月、十月,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腎。

中醫較之西醫最大的獨特之處,除也講血之外,還講氣。

並指出氣為帥,血為本。

氣為陽,血為陰。

除了繪出氣的周日、周月、周年等運動規律外,還給出依據氣的望、聞、問、切四診診法,和依據氣的上工平氣治法。

其診法不僅可知疾病的部位,還能判斷人的死生。

其治法不僅可治已病,還能治未病。

除此之外,還繪出以四時陰陽,養生延年益壽之法。

在《中華易學》一四七至一四九,三期「醫經論氣初探」文中,我們對醫經所言之氣,曾作過較系統論述。

關心此說的學者,可查閱該文。

由上論述可以得出,醫道陰陽有天地五運六氣陰陽,有人身陰陽。

醫道陰陽與易道陰陽,同源於天道之四時陰陽。

四、丹道陰陽

丹指道家修身養性達到最高境界,獲得的金丹。

丹道陰陽指依據人身陰陽二氣,得金丹大道的原理和方法。

最早講金丹大道的書為周易參同契。

據《舊唐書.經籍志》、《舊唐書.藝文志》載,有魏伯陽作《周易參同契》二卷。

《雲籍七簽.神仙傳》曰︰「魏伯陽作《參同契》」。

宋道士張伯端《悟真詩》云︰「叔通受學魏伯陽,留為萬古丹經王」。

《道藏.道樞》中有宋人至遊子曾慥撰《參同契》註解。

今人周士一主編《周易參同契集註》。

自唐、宋到清,歷代道教、道家名人,對金丹大道多有論著解說。

從大量的專著、解說,可以看出,依據人身陰陽二氣修煉金丹,絕非虛妄之說。

它牽涉到生命科學,想揭示的人生奧秘,且有深刻的中醫理論作據根和背景。

體現中醫最高層次醫道的真實。

宋大儒朱熹得《參同契》一書,與道士蔡季通訂正,達終夕不寐的程度。

並寫有《周易參同契考異》一文。

雖如此,但朱熹未得真解。

一則從其詩文︰「鼎鼎百年能幾時,靈芝三秀欲何為,金丹晚歲無消息,重嘆篔簹壁上詩」可見。

一則從宋俞琰著《易外別傳》中的評說可見。

俞曰︰「嘗慨乎世所傳丹家之書,庚詞隱語,使覽者無罅縫可入,往往目眩心碎,而掩卷長嘆,如蔡季通、袁機仲,嘗與朱子共訂正《參同契》矣,雖能考其字義,然不得其嫡傳,未免臆度而已。

《周易參同契》被譽為「萬古丹經王」。

講的是假借周易卦、爻,依據人生陰陽二氣,修煉出人體內丹──金丹,而成大道。

由於其詞意典雅,類多古韻,且多用隱語比喻,因而使學者很難入門,更難於得到其真諦。

因而,很多人懷疑其真實性。

甚至有不少人,訴之為邪說、妄想。

我們通過易理、醫理和道家名人論證,去說明其揭示人身奧秘,闡明丹道陰陽的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按《參同契》揭示、和道家理論,如元代道士李道純在《中和集》中所說,人除了有生育之精外,還有元精;除了呼吸之氣外,還有元氣;除了有思慮之神外,還有元神。

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三關,便可得金丹。

並指出神是性、氣是命。

腎為水,喻為易卦坎卦。

坎卦符為,陰中有一陽。

此坎中陽即為元陽。

心為火,喻為離。

陽中有一陰,此陰為元陰。

煉精作用為抽坎中之陽。

煉氣煉元氣補離中之陰。

煉神煉元神。

煉精之要在知時。

這個時非曆法給出的時,而是指人在靜極生動的活子時。

當此之時,可以抽坎中元陽。

煉氣之要在調真息。

調真息非調呼吸之鼻息,而是指老子所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動之息。

道有胎息法一求真息。

至於煉神之法,喻之為坎離合體成乾元,其詳不談。

其他理論皆如此。

《性命圭旨》書中指出,除了煉功求人的活子時外,還需天也動,利用天人合發之機。

為了說明金丹之理,後蜀彭曉給出「明鏡圖」加以說明;俞琰在《易外別傳》中給出「金丹鼎器藥物火候萬殊一本圖」加以說明。

今繪製於下。

此兩圖可見《道藏》和《周易參同契集註》。

下面以《參同契》文,結合上面簡要說明,來說明幾個有關問題︰

(1)元精、元氣、元神的存在問題︰

元精、元神之存在,雖只見於道家,但元氣的存在,可見於醫經。

《難經》八難和六十六難中都指出,人的元氣為腎間動氣。

《難經集註》六十六難楊註中更進一步指出,腎間動氣即丹田,丹田為性命之本。

「道士思神,比丘坐禪,皆行心氣於臍下者,良為此也。

」由元氣之真實存在,可推知三元之說,恐非虛構。

(2)活子時之存在,書可上追到老子《道德經》。

其說曰︰「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老子指出人在虛靜到極點時,不加任何意念,人會自動地動起來。

觀復,指看易之復卦。

上五爻皆陰,初爻為陽,此時動作顯示的陽,不正是坎中陽,腎間動氣的作用。

道家稱之為活子時應該說有其所指。

而這一事實,今之煉功有素的氣功師可以說,都有親身體驗,心照不宣。

(3)天地動之有時,可見《參同契》中的描述。

《契》曰︰「晦至朔旦,震來受符,當斯之時,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撣持,雄陽播玄袍,雌陰化黃包,……」「日月相激薄,常存晦朔間,水盛坎侵陽,火衰離晝昏。

陰陽相飲食,交感道自然,名者以定情,字者緣性言,金來歸性初,乃是稱還丹。

」易和契皆把日喻為天之陽,月喻天之陰。

日月相會,在曆為晦朔之交,在易和契喻之為天地陰陽交媾,震來受符。

震卦上二陰而初爻為陽,其不暗示天地靜極生動之時。

人之活子時能合天地之動,即可說之為天人合發之機。

又宋人邵康節(邵雍)詩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元酒味初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亦反映天地陰陽之動機。

(4)火候之說,可見之於俞琰「萬殊一本圖」中的六十卦。

《參同契》把易乾坤兩卦當為陰陽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兩卦當為匡廓,運穀正軸,其餘六十卦之用,為「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如次序。

既未至晦焚,終則復更始,日辰為期度,動靜有早晚……」舉月中初一用屯、蒙,三十用既濟、未濟,六十卦不言而在其中矣。

故俞琰以圖全部給出。

《契》又曰︰「屯以子甲,蒙用寅戌,餘六十卦,各自有日。

」表初一用屯蒙卦納甲之子,申,寅戌時煉功。

舉屯、蒙而六十卦時又在其中矣。

我們在《周易研究》第二期,和《中外氣功》一九八九年第二期文中,以易卦納甲五行規律,求得六十卦的納甲時間規律,以表給出。

今抄錄於下。

(5)煉丹功法

《參同契》中給出的煉丹功法,集之為︰「內以養已,安靜虛無」、「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引內養性,黃老自然,含德之厚,歸根返元;近在我心,不離己身,抱一母舍,可以長存。

」說到底是法術之大法。

是老子所言的「虛極靜篤法」、莊子的「心齋、坐忘法」、《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方法。

故《契》曰「黃老自然」。

即老子所言「道法自然之法」,「抱一」之法。

其法實無法,使人難以相信其為真。

這較之鍾呂傳道文中,提到「靈寶畢法」中所言的,小乘、中乘、大乘法,玄之又玄。

「靈寶畢法」可見於《道藏》。

徐兆仁主編的《全真秘要》一書中也給出其文。

小乘法包括匹配陰陽、聚散水火、交媾龍虎三法。

中乘法包括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金液還丹三法。

大乘法包括朝元煉氣、內觀交換、超脫分形三法。

小乘法可以安樂延年,中乘法可以長生不死,大乘法可以超凡入聖。

書中雖說有法,如無師授,無從學起,而道教視之為極為重要的秘密,非入教則不外傳。

因而,有法實為無法。

不知之人,如一味憑個人小聰明去修煉,真的會氣走荒道,走火入魔,非死則傷。

人們如按照《參同契》中所言之法修煉,可以避免入魔之災。

求其原因,可謂《契》中煉法為無為法。

何謂無為、有為?

其關鍵差別在於,無為法不加意念,有為法加意念,有法術之配合。

煉功者皆知,意指輝氣,意到氣到。

不用意則氣按自然規律運行。

有無成效,第一步需求得活子時,第二遇天人合法之機。

道書中稱之為人的悟性、根基之差別。

(6)醫易同源、黃老同宗

觀「明鏡圖」和「萬殊一本圖」,可以看到圖中都標明二十八宿的分佈。

與上面對照,不難發現它們與鄭玄易圖、中醫五天五運圖、堯典仲春昏時天象圖是一致的。

上兩圖之作,據《契》所言︰「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東卯,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兌西酉,朱雀在張二兮,正陽離南午。

熟悉古天文,可以看出《契》中所言二十八宿天象,房宿六度在東方卯位,昴宿七度在西方酉位,張宿二度在南方五位,虛宿在北方子位。

此即天道之原始定位。

故而我們得出醫易同源、黃老同宗、道法自然。

三道之源,源於天道,天道的陰陽二氣。

易以卦爻符號言天地之道的陰陽二氣,醫以五運六氣言天地之道的陰陽二氣,丹道借用易道卦爻符號言天地之道的陰陽二氣。

除三家之外,古時還有儒家、數術家言陰陽。

大儒孟子可以說深如陰陽,其著《中庸》一書,其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可以說明其知陰陽之道的真實。

數術家有許多流派,《漢書.藝文志》中記載,漢時訂正有六種。

但《藝文志》明確指出,漢時已感,「雖有其書而無其人」。

我們考證發現,《奇門遁甲》、《大六壬》、《太玄經》所言數術法,其所取天象,也是上述《堯典》仲春昏時天象。

由這個天象出發,按古天文曆律規律,結合現代科學,有可能找出陰陽變化的曆律法則和背景。

下面我們將給出具體論述。

五、陰陽學說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下面通過幾個具體事例,來看看陰陽學說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陰陽時空

通過以上鄭玄易圖、五天五運圖、明鏡圖、萬殊一本圖,我們看到它們所言天象,為《堯典》和《史記.天官書》天象。

前面已指出這是先秦曆法所用的曆元天象。

其特點以帝星為北天極,以冬至日正子時,日、月、五星俱會於北方虛宿,建立起來以地面觀測者或儀器為中心,以帝星和虛宿為球面兩個參考點,建立起來的觀測天體運動的坐樑系。

人們要認識這個坐樑系,通過張衡渾天儀,或者我們研製的小型教學儀器仰觀俯察儀,即可明白。

下面我們要說說這個坐標系的特點,因為中心在地面上,按當代天文學,地球有自轉和繞日公轉,坐標系中心和坐標系在作加速度運動。

因而按現代物理學說法,它是一個非慣性坐標系,是廣義相對論範疇的相對時空坐標系。

這是其一。

其次,時間和空間都是源於天體的運動和位置的相對變化,且時間單位年的日數三六五1/4日,又被定義為太陽沿赤道、黃道運動的周度,因而得出時間和空間是同一事件(天體運動)的兩個側面。

它們是一一對應的,也即不存在時間和空間為獨立的兩個參量。

顯然,這個時空優於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