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124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四大发明

成就

发明过程

外传

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独创“蔡侯纸”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用中国的技术设备造纸,之后传入欧洲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已提到“火药”,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武器

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

(1)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宋代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由波斯传到西方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特别提示 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基础: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政治条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

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二、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书法的字体特点

字体

特点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草书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

,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特别提示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呈现两大发展趋势:

一是由繁到简;二是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三、绘画艺术

1.类型:

按题材分: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与写意。

2.代表

山水画

文人画

特点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地位

中国画的精粹

又称做“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提示 宋元以来,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来的高雅文化倾向。

例如在绘画领域出现的风俗画反映出世俗化倾向、文人画高雅文化倾向。

四、文学成就

1.《诗经》

(1)内容: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

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

(3)影响:

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2)影响:

楚辞体被称为“骚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3.汉赋

(1)特点:

散文和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

(2)代表:

西汉的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

4.唐诗

(1)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诗风体现了盛唐的气象。

(2)杜甫:

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后人称其诗作为“诗史”,称其人为“诗圣”。

5.宋词

(1)概念:

词是由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2)代表:

宋代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

6.元曲

(1)散曲:

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2)元杂剧

①艺术特点:

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②兴盛原因:

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需要。

③名家名剧: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7.明清小说

(1)明朝

①原因:

明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②成就

章回长篇

白话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长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

短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

(2)清朝: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名师指津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

五、戏曲艺术

1.元代:

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2.明代:

传奇剧的繁荣:

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昆山腔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

3.清代京剧

(1)形成: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2)特点:

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一般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3)地位:

中国戏曲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特别提示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1.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是古代中国农业发达的结果,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时间

著作

地位

西汉

氾胜之《氾胜之书》

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

已失佚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书;包括部分手工业技术

元朝

王祯《农书》

第一次将南北农业技术写进同一部农书中,农器图谱兼备

明朝

徐光启《农政全书》

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和农业政策

2.三大中医学著作

时间

著作

地位

战国问世,西汉成书

《黄帝内经》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

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

古代总结性医药学著作;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考点一 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

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传统科学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

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

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

项目

中国

西方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

思想文化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以充分重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

对外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

要求:

在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在宋金时期医学方面的体现。

材料 宋金时代的医学……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

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

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正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主要信息:

答案 材料信息表明宋金时期的医学典型地体现了古代科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政府主导(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注重典籍的整理(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经验与实用(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世界领先(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等。

(2016·课标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审材料 图片材料提供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路线示意图;文字材料介绍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与文化成果。

审设问 试题要求:

(1)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

(2)结合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3)论述要求:

有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提炼观点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玄奘西游是学习外来文化,促进中国文明的发展。

鉴真东渡是中国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世界文明的传播。

所以观点要紧扣中外文化交流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推动作用。

调动史实 要选取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要围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合理论证 逻辑要合乎答题规范的要求。

答案示例 示例:

观点: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考点二 多彩多姿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学与艺术

1.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特点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2.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先秦

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秦汉

恢弘大度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

隋唐

兼容并蓄、全面繁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宋元

平民化、世俗化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

承古萌新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要求:

分析史料,论证《三教图》体现的时代特征。

史料 右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

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

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

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

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提示:

从思想领域(儒、道、释三教合一)与绘画领域(世俗化倾向)两个角度展开论证。

论证:

答案 此画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

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

此画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1.唐朝是诗歌巅峰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

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

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

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

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发现问题 材料从唐诗的数量、诗人的身份、生活化、传播速度、传播方式等角度反映了其历史广度与深度。

命题角度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唐诗繁盛的因素与体现;古代文学发展趋势。

2.市民文学的典范——明清小说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等著《绘画中华文明史》

发现问题 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

命题角度 明清小说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明清小说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小说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3.理学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例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发现问题 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映在绘画上就是更加注重意境。

命题角度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理学对艺术家、作品的影响。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Ⅲ,24

2016

全国Ⅱ,24全国Ⅲ,26

2013

全国Ⅱ,27、28

1.命题点:

汉字的演变及其原因

(2017·课标全国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 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频繁,因此促进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A项正确。

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D项发生在秦朝建立后。

2.命题点:

汉字演变的历程

(2016·课标全国Ⅱ,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 B

解析 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的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

3.命题点:

王羲之书法艺术地位的时代性

(2016·课标全国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 C

解析 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习字都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书法家历史地位的重要原因,故选择C项。

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价,故A项错误。

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D项。

4.命题点:

世俗文化与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

(2013·课标全国Ⅱ,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解析 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再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择C项。

5.命题点:

京剧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013·课标全国Ⅱ,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解析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

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象征奸诈多疑;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择B项。

1.命题点:

主流思想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2017·重庆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八,24)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

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可知,用经学的注解方式编写科技著作,说明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A项正确。

2.命题点:

商业发展与宋代文学体裁

(2018·兰州一模,26)“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

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材料表明(  )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文学走向颓废,故B项错误;题干中“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D项错误。

3.命题点:

《西游记》折射的社会生活

(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二,26)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

这反映出(  )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答案 B

解析 “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不能体现儒释道的思想,故A项错误;“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可见这些神魔与世俗百态相关,故B项正确;“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可理解为文学世俗化,但不能说明宗教庸俗化,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更强调人的重要性,《西游记》则以体现神魔为主,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汉字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017·凉山三模,2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

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主要体现了(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A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是文字的凝聚力,故C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D项正确。

5.命题点:

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

(2017·汕头二模,26)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

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南朝”和画中人物的形象“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结合所学当时佛教传入,故A项正确;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指的是魏晋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当时艺术的特点,不能体现出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

6.命题点: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价值取向

(2017·银川一中三模,27)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爱情的精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非是“灭人欲”,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