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名句默写。
(1)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行者常至。
(3)默写《木兰诗》片段。
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春天如此美好,古诗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光阴似箭,蓦然回首,我们发现,语文学习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
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感受到小弗郎士为不能学法语的ào悔;在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A。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ào(________)悔qiè(________)而不舍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鲜为人知”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
3.综合性学习。
海滨中学正在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新闻阅读。
请将下面的新闻材料概括成一句话。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
自此以后,有关霍金生平的注解,都要再加上一个年份,他的卒年。
然而他也是一个特殊的人,一位大师——一位难以定义其终点的人。
人们满怀深情地悼念他,“他只是飞向了群星”,“他本属于星辰宇宙”,可以想见,在人类未来的命运中,霍金依然是指路人之一。
(2)调查探究。
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
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
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7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三、选择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随着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同学们沉迷网络游戏可谓气冲斗牛。
C.你放心吧,有了我的鼎力相助,你获得一等奖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D.“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四十余年呕心沥血铸造大国战舰。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
B.我国首颗暗物质科学卫星——“悟空”号在轨运行近两年,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C.这些条文不仅对于公园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还有望将公园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更标准化、规范化。
D.2017年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大约1000万人左右。
四、名著阅读
6.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A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
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A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
“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
刚顾过命来,他就问A:
“车呢?
”
⑴选段中人物A是__________?
⑵是什么原因使祥子大病一场?
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子夜四时歌·秋歌①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②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③情。
何日平胡虏④,良人⑤罢远征?
(注释)①子夜吴歌:
《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
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冬四季。
李白依格了四首,此首属秋歌。
②捣衣:
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
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③玉关:
即玉门关。
④虏:
对敌方的蔑称。
⑤良人:
丈夫。
7.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描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展示的画面。
8.体现思妇心愿的是哪一句诗?
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
写信。
②让:
责备。
③露布:
公开的文告。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但当涉猎(________)
(2)及鲁肃过浔阳(_______)
(3)寻复南奔(________)(4)永乃发愤读书(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11.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梦想也可从侧门而入
琚金民
①张立勇是全国闻名的“清华神厨”,当年他是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的一名厨师,在英语托福考试中取得630分的优异成绩,让广大学子刮目相看。
②回望他的成长经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和顽强。
他出生于江西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高中时,他曾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改变贫困的命运,让家人和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他读高二时因家里无钱缴学费被迫回家。
梦想还没开花,这个晴天霹雳犹如狂风暴雨要掠走已经发芽的梦想。
回到家里,父亲四处求人借钱,不仅没借到钱,还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
③张立勇的人生跌入了低谷,情绪低落到极点。
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吗?
他很不甘心,他希望将来能像自己的同学一样坐在窗明几净的大学校园里学习、生活。
乡村的夜晚是那样寂静,冷清的月光照在房间里,一颗不甘命运摆布的倔强的心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远走北京去追梦。
④张立勇的目标非常清晰,要到大学校园去应聘工人,既能挣钱养活自己,又有机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续梦。
第二天,他就踏上北上的列车到了北京。
天遂人愿,张立勇当上了清华大学食堂的厨师,梦想又找到了开花的地方。
他暗暗发誓:
要像清华那些同龄学子一样学有所成,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⑤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以英语为突破口。
他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因为工作,他得凌晨4点半起床,可是他3点半就起床提前学习一个小时,晚上7点半下班后再学习5个小时。
为了不影响工友们休息,他常常跑到路灯下去读英语。
⑥后来,在一场讲座中一举成名。
他流利的英语让美国专家和清华学子赞叹不已,当得知他是一名厨师时,现场掌声雷动。
此后,食堂经理为他的求学打开方便之门,减少他的工作让他多进教室听课。
很快,他就接连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又在托福考试中夺得630分的超高分,被媒体誉为“清华神厨”。
⑦张立勇坚持学习,取得了北京大学的本科和南昌大学的研究生文凭,他写的书《英语神厨》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最喜爱的书”。
因为有了丰厚的稿费,他在县城给父母买了一套商品房。
为了激励广大学子,他团结了一批青年精英在全国各地做励志演讲。
他也获得了“中国学习十大青年”等多项荣誉。
⑧张立勇的梦想已经开花结果,当年他身处困境选择清华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虽然是当厨师,但是这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免费旁听的机会。
厨师是个跳板,为他赢来清华校园这个平台,在这里,他可以免费得到向高手学习的机会,拓宽了视野,还得到清华广大师生的热情提携。
当年辍学回家似乎与大学永世无缘,梦想眼看夭折,而他的智慧在于及时调整人生的航向,把清华厨师作为续梦的跳板,表面上做厨师,实际上读大学。
⑨在人生道路上,当梦想受阻时,我们迈不进梦想殿堂的正门,不妨调整思路,找到一道侧门,虽然付出更多的艰辛,但也会修成正果,因为侧门和正门是相通的。
有时,梦想也须转弯。
12.短文第②段写张立勇贫穷的家境,有什么作用呢?
13.你觉得张立勇能够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请你简要概括。
14.短文第⑨段的含义是什么?
这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15.如果你是学校风帆文学社的小记者,有机会采访“清华神厨”张立勇,你打算设计怎样的采访问题呢?
(至少写出两个)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束康乃馨
李代金
①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街头十字路口。
老钱刚把自己的工具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
孩子背来一背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
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
他心想:
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
②这时,一个男人经过,男人没有找老钱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
“这花多少钱一束?
”孩子说:
“8块钱一束!
”老钱一听,心想,这花还挺贵!
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③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孩子一束康乃馨。
等买花的人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
“你的花可真好卖呀!
”孩子笑着说:
“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
”
④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
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
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背篓了,可老钱才擦了两双鞋子,只收了2块钱。
老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
⑤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
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谁都没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少。
12点都过了,可老钱一上午就擦了4双鞋子。
⑥老钱恨孩子,他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
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
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了。
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孩子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⑦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
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
“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
”老钱听了暗暗发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
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
⑧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的康乃馨已经不如早上新鲜了,过往的行人也稀少了。
每一个行人经过,孩子都会叫道:
“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
”可行人瞧也不瞧就走过去了。
⑨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
老钱说:
“现在有1点钟了吧!
”“啊!
都1点钟了!
”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做饭给她吃!
”老钱说:
“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
“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妈吃,她就会饿。
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
”
⑩老钱没想到孩子这么苦,他深深自责。
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钱赶紧拿家伙替他擦鞋。
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
“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
”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
“叔叔,我先走了!
”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蹦一跳地走了。
老钱见了就笑了。
⑪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一块钱给了老钱。
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
“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
”男人一愣:
“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
怎么不要?
”老钱笑着说:
“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
”男人笑了,说:
“我要了!
”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
老钱说:
“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
“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
”男人说完放下钱就走了。
⑫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一块显眼的石头上,他想谁要谁就拿去吧。
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16.仔细阅读小说,联系情节,简要分析老钱对孩子卖康乃馨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
17.联系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
(2)老钱见了就笑了。
18.文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19.小说以“最后一束康乃馨”为题,有何妙处?
八、作文
20.作文
请以“有我,生活更闪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
(1)下自成蹊
(2)为者常成(3)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示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蹊”“柝”“酥”等字词的书写。
2.
(1)懊锲
(2)狂斓狂澜(3)很少有人知道。
(4)示例:
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感受到尽管人生会有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
【解析】试题分析:
(1)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懊”“锲”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狂斓”即双音节词语。
“斓”“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鲜为人知”在文中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意思。
(4)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
句式结构为“读……感受到……”。
内容要与前几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3.
(1)著名科学家霍金去世。
(2)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欣喜(或:
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但发展道路还很漫长(或:
但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结论合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拟写一句话新闻,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
要做到读懂原文,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
可抓住关键的段首句“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压缩整理即可。
(2)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可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整理。
如“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4.D
【解析】试题分析:
A抑扬顿挫,抑:
降低。
扬:
升高。
顿:
停顿。
挫:
转折。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使用对象错误。
B气冲斗牛: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使用对象错误。
C鼎力相助,鼎力:
大力。
大力相助。
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使用对象错误。
5.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缺少主语,删去“随着”;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体系”;D项语意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6.虎妞;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这辆车后来因妻子虎妞难产而死,为筹钱埋葬虎妞而卖掉了。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的内容,这本名著只要学生们认真的进行阅读就能很正确的解答此题,因此教育部规定的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名著,一定要认认真真的读,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示例: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8.良人罢远征。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也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解析】
【分析】
7.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此题作答时要抓住月光皎洁,千家万户捣衣的声音这两个要点进行回答。
8.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以及主旨的把握。
“良人罢远征”体现了思妇的心愿,即:
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这首诗表达了思妇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
9.
(1)只
(2)等到(3)不久(4)于是,就
10.
(1)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
(2)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1.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解析】
9.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但”:
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士”“即”“更”“见”“露布”“耳”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试题分析:
(1)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刻苦学习。
傅永“发愤读书”是因为“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叔父的责备,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中有人物的行为和结果。
他们二人身份相同;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答此题要先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一)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二)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
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
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皇上常赞叹说:
“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
12.写张立勇家境贫穷,交代出他辍学的原因,同时也更能够表现出他求学的不易,为梦想而努力的艰辛。
13.①不服输的精神;②明确的学习目标;③坚持不懈的毅力;④好心人的热情帮助等。
14.实现梦想的路不是只有一条,有的时候,我们转换思路,另辟蹊径或许就能够取得成功。
启示:
暂时的挫折并不可怕,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问题,找准前进的方向,成功就在远方向你招手。
15.示例:
问题一:
您好,请问您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是如何克服的?
问题二:
从您的成长经历来看,您最想对正在求学的青少年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解析】
12.试题分析:
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
短文第②段写张立勇贫穷的家境,目的是交代出他辍学的原因,表现出他求学的不易,为梦想而努力的艰辛。
所以对人物家境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内容的筛选和提取能力。
可从张立勇的事迹来分别概括。
做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能表达这种内容的关键句。
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
可从不服输的精神,学习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及好心人的热情帮助等几个方面作答。
14.试题分析:
考查语段的作用。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然后再答启示。
启示可从遇到挫折不气馁,反思自己的问题,找准方向再前行的角度作答。
15.试题分析:
设计采访问题。
首先要弄明白被采访的对象是谁,这个被采访的对象有什么样的事迹,要针对他的成长经历来提出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
16.老钱首先是疑惑孩子的花好不好卖,接着是羡慕孩子卖花,然后是嫉妒孩子的花卖得如此好,不禁后悔起来,最后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老钱自责起来,买下了孩子的最后一朵康乃馨。
17.
(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卖不出去最后一朵康乃馨的着急心情;为下文写孩子家庭情况作铺垫。
(2)神态描写,表现老钱帮助孩子之后的喜悦之情。
18.勤劳、乐观、自立自强的人。
19.“最后一朵康乃馨”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凝聚着老钱对孩子的关爱,体现了文章主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是文章的线索,使得全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