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主观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正确反映

  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

  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7.二战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影响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8.剩余价值是( )

  A.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  

  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C.商品价值中补偿劳动力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D.商品价值中补偿可变资本后的剩余部分

  9.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  )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10.社会主义民主(  )

  A.只是一种目的B.只是一种手段

C.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D.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它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

  2.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垄断形成之后,竞争就不存在了。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3.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4.论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一: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材料三: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

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

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

它插手去改变世界。

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美]阿尔温·古尔德纳:

《两种社会主义》。

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A6.D7.C8.D9.D10.D

  二、单项选择题

  1.ABC2.AC3.AB4.ABD5.ACD6.ABCD7.ABD8.ABCD9.CD10.CD

  三、辨析题

  1.此观点错误。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因为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制度性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设想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而不是由于它们的历史观。

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才被创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

并且,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真正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所谓“天”就是客观世界,它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社会世界。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它运动的内在规律性,这些个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也都不可能改变这些规律。

这个认识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

  4.错误。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四、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方向。

  2.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同本质,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是矛盾的特殊性。

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

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

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3.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不同,意识形态就不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3)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2)社会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一经产生,便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

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意识形态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性,这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意识形态反作用有质和量的两个方面,反作用的质就是对社会历史发展是促进还是延缓;反作用的量就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大小、深浅,主要取决于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群众越多,反作用就越大。

  4.第一,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第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

第三,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五、材料分析题

  (l)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上述材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来回答这一问题的。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因而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有着客观的发展规律,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其根本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两对基本矛盾就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依次替代,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客观规律代为依据的,因而具有必然性。

当然,马克思又承认,社会主义出现的必然性并不意味当下的实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即社会主义只能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出现。

因此,资本主义当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永存的,而只能说明它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一旦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主义就必然出现。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没有意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异,割裂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虽然都具有客观性,但与自然规律运行的盲目性不同,社会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

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虽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社会主义却不会自发地实现,而要有赖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积极的革命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2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9、“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就是说(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