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2117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docx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

(初稿)

 

辽宁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2009年6月

 

前言

 

前言

绥中滨海经济区位于辽宁省的最西端,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西部起点;地处辽冀交界处,与秦皇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是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东北地区联接关内外的枢纽。

是连接京津唐经济圈和沈阳经济区的节点,辽宁沿海经济带个重点支持区域之一。

实施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战略,既是葫芦岛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沿海经济带建设目标、发挥比较优势、应对区域竞争的迫切需要。

为此,科学制订《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要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和省市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区域优化的发展规划为依据,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以有关经济理论和科学方法为工具,在调查了解国际国内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剖析本经济区产业发展的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四大影响要素条件及特征,客观估计、判断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对产业开发的新要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注重彰显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开发,提出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明确产业发展的整体构架及空间布局,并进一步提出保障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和对策措施。

该《规划》的编制将对加快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落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及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区做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特定经济区,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资源现状,在其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不列为发展重点,要以第二产业为发展主体,辅以发展相关联的第三产业。

据此,规划内容以经济发展主体为核心确立战略定位。

规划编制以国务院《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辽宁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葫芦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绥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绥中滨海经济区总体规划》等文献为依据,形成《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

近期2009~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绥中滨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与条件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1.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结构趋向高度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大,产业转移呈现结构高度化、链式转移等特点。

石化、钢铁等原料工业,船舶、汽车、装备等高加工度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金融、信息、咨询、审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转移的重点和热点。

跨国公司作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除转移传统的制造业外,其它生产经营环节如研发、设计、中试和公司总部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已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整体产业链式转移,以形成产业的群体和网络。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并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与新一轮以IT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并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移并行、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并行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发展趋势,而绥中滨海经济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正与上述发展趋势相吻合,这就为绥中滨海经济区加快发展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2)世界经济危机将加速国际产业的新调整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持续下行趋势,其中发达经济体进入衰退,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出现大幅调整,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大。

但全球经济危机也将推动我国出口导向的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并将推动新一轮国际产业的调整与布局。

各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将是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在清洁能源、先进科技、环保、节能减排等都是全球性国际化趋势,依然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国际合作前景。

(3)国际资本流动步伐加快

据统计,中国在过去十年中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占全世界所有外商直接投资的6.5%,占发展中国家所获外商直接投资的25%。

据世行预测,2010年前,预计年均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的30%将流向中国。

虽然由于金融危机使国外投资者的资金量大幅减少,但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和绝大部分经济体增幅较低,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机会减少,国际资本为了新的利润点,需要重新寻找投资场所。

而我国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成长性、大量熟练劳动力和科技人才以及广阔的经济增长前景,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区。

历史上由于我国市场开放的梯度性与渐进性,导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多北少的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利用外资大大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转移,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辽宁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相对充足的生产要素供给、相对低廉的商务综合成本,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资空间。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经济体量较小,环境容量相对宽松。

土地资源是许多项目在南方不能落地的直接原因,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特别是绥中滨海经济区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前景优良,使原本已经出现的“南资北上”趋势得到进一步推动,这为我省吸引国外和域外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

2008年,辽宁利用外资总量和增幅再创新高,实际利用外资额跻身全国前三名,我国对外开放的峰值已经转向辽宁,辽宁已成为国内南资北移的首选地区。

(4)海洋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海洋是自然资源的富聚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海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等,是人类的“蓝色聚宝盆”,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

世界贸易总值的70%以上来自海运,全世界收入的1/3依赖海洋,世界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集中在离海岸线40公里以内的沿海。

未来,人类将进入一个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新纪元,海洋经济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我国海洋经济已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未来开发提升的空间极大。

这对拥有滨海岸线、滩涂海域等丰富海洋资源的绥中滨海经济区,具备后发优势条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

2.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

(1)东北亚经济迅速崛起

经济危机对东北亚地区各国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加强区域国际合作成为摆脱危机的重要途径。

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相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

韩国将中国作为其第二内需市场,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

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东北亚各国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

就中国和日本、韩国来讲,特别是日本的经济和辽宁经济发展现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处于高度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我们现在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阶段。

另外,从经济梯次来讲,日本、韩国和辽宁之间,经济的梯度是明显存在的。

而中、俄、蒙古、朝鲜也在全力推动毗邻地区战略互动和规划对接,地区间合作跨入新的战略合作阶段。

既形成了与日韩产业结构垂直分工关系,又与俄罗斯、朝鲜、蒙古保持着密切的水平分工关系。

这些因素导致了辽宁具有明显的比较成本优势,使其有可能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最富生命力、潜力最大,也是各方认可的投资热土。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领域将不断拓展,增速加快。

而随着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构建,绥中滨海经济区将成为连通内陆国家、东北与华北地区甚至关内广大区域的枢纽,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环渤海经济区活力凸现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位置。

该区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已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和第三增长极。

近年来,我国已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了“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经济圈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绥中滨海经济区地处京津冀经济区和辽南经济区交接处,具有接受两大经济区交叉辐射的潜在机遇。

(3)东北经济区一体化渐入佳境

振兴东北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区域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聚散性、互补性、流动性将逐步增强,产业分工协作亦更为紧密,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四省区的区域性合作与协作。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速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经过几年发展,四省区政府层面高层论坛和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制博会、哈洽会、东北亚经贸博览会以及东北四城市(4+3)市长峰会等成为东北经济区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交通、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及旅游领域合作得到实质性推进;港口与内陆、沿海与腹地间互动协作更加紧密,合作需求不断加大,跨省、跨地区合作不断展开。

作为东北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联系的重要节点,绥中滨海经济区具有区位、交通及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等,并可提供和创造大发展的经济环境与支撑条件。

3.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新机遇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带来挑战,更要看到其中对我国产业调整蕴含的新机遇。

一是国务院推出了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10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规划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扩大内需、稳定出口、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推进并购重组、调整结构等措施。

此外,国家还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教育、医疗、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以逐步把出口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内需导向的产业结构,并将以国际金融体系重构为契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地区间产业转移也将不断推进。

在中央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东部地区加快物流、信息、金融、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导中西部地区传统服务业升级转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绥中经济区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契机,做好“海岸中关村”的大文章。

4.省域中长期发展战略布局实施带来的机遇

(1)辽宁沿海经济带布局的“西部端点”

自辽宁制定实施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决策以来,全省制订并多次修订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从“十一五”规划期提出建设“五点一线”,到适当扩大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发展区域范围,赋予其相应政策,以此推动沿海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该战略正申请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实现东北亚各国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加工优势有效对接,更多地吸引日、韩、俄等国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并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

绥中滨海经济区也由最初的“一线”(即从丹东到葫芦岛绥中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随之被纳入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不仅凸显其地位的重要性,也为未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协作提供了发展机遇。

(2)辽西沿海经济区与“突破辽西北”战略双重机遇

辽西沿海地区是国家实施环渤海开放战略的重要区域,是辽宁省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支撑地带。

为此,辽宁省确定开发西部地区战略,组织制订了《辽西沿海经济区规划(2006-2020)》。

与此同时,继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2008年底,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若干意见》,举全省之力,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平台,必将使辽西北地区成为辽宁开放的新高地,推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将充分利用辽西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阜新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朝阳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化工企业,规划修建绥中至凌源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巴新铁路、锦州至赤峰铁路改造项目等。

上述战略的实施为绥中经济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赋予其反哺区域的重任。

绥中经济区作为承接京津冀现代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将有可能为该战略实施提供“智库”支持,发挥技术“孵化器”作用。

(二)发展基础与优势

1.区位优势

绥中经济区位于葫芦岛市东南部,辽宁省的最西端,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西部起点;地处辽冀交界处,与秦皇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是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东北地区联接关内外的枢纽。

5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6个省、2个直辖市,53个地级市,2亿多人口。

是靠近环渤海大都市密集区,连接京津唐经济圈和沈阳经济区的节点。

从地缘角度看,辽宁沿海经济带有着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易于更好地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和产业融合优势;从开放角度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是全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将成为外来投资的承接地、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接续带。

而绥中滨海经济区以其与京津唐经济圈和沈阳经济区的独特区位,为其直接或间接承接周边地区辐射,发展包括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和市场空间。

2.交通优势

绥中滨海经济区北靠京沈铁路,与秦沈客运专线、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近在咫尺,正在建设的滨海公路横贯全境,并规划修建绥中至凌源高速公路。

区内有绥中港和36-1油码头,分别可停靠5000吨级货轮和3万吨级油轮。

绥中滨海经济区与年吞吐量超2亿吨的秦皇岛港近在咫尺,与葫芦岛港相距约百公里,与山海关国际机场不足20公里的车程。

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畅通无阻。

3.独特的岸线资源优势

绥中滨海经济区有近30公里的岸线资源,浪缓滩平,水碧沙白,为目前少有的原生态海岸;有历史上著名的碣石,矗立于浅海,为人文鼎盛的文化海岸;有东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绥中电厂、36-1油码头和拟建的二河口5亿吨煤码头,为动力充足的能源岸线。

原生态岸线、文化岸线、能源岸线汇集一身,铸就了绥中滨海经济区向海发展的核心优势。

同时,绥中滨海经济区还具有靠近秦皇岛的微观区位竞争优势。

秦皇岛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均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绥中滨海经济区要利用秦皇岛的品牌优势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培育特色商贸、体验旅游,打造特色鲜明的招牌旅游产业;同时,秦皇岛市设施配备成熟、完善,经济区可依托地利之势,积极与之协商,实现设施共享;另外,秦皇岛市未来的发展必将融入首都经济区中,绥中滨海经济区同样处于首都经济区3小时经济圈内,应抓住机遇,促进要素人力资源、产业、资金等生产要素向经济区流动。

 

4.土地优势

绥中滨海经济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区内地形相对单一,地势较为平坦,未利用土地较多,绝大部分土地是联片的滩涂和虾池,地上附着物较少,适宜开发建设的用地近90平方公里,土地容量大、用途变更成本低。

土地是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载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尤其是在部分沿海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拆迁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的今天,土地甚至已转化为城市的竞争力。

绥中滨海经济区大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低成本竞争优势。

(三)制约条件与挑战

1.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

本轮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冲击将持续一段时期。

对我国经济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直接的影响,一是外部需求急剧减少,对我国出口形势带来较大冲击;二是各国对金融投资需求强烈,对外投资受到巨大限制;三是经济危机引发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世界经济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招商引资的影响已初步显现,从签约的总项目看,2008年全年新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了52.4%和2.4%;从新签约的外资项目看,全年新签项目35个,投资总额47.59亿美元,合同外资额37.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48.5%、22%和14.3%。

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投资需求强烈,对外投资能力减弱。

2.国内发展环境整体趋紧

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

2009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日趋严峻,企业投资意愿疲弱,预计2009年投资虽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将低于2008年。

主要表现在:

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房地产投资增长将会明显放缓、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增多等诸多方面。

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开发的绥中经济区,将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

3.区域内比较竞争力很弱

在总体资源与发展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各城市间的竞争加剧。

在环渤海经济区层面,绥中滨海经济区既是辽冀两省滨海资源争夺的焦点,同时也受到各类产业园区的双向夹击;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层面看,辽宁沿海地区与东北腹地间外向型经济总量不足,联动不充分,外贸依存度方面,东北地区只有26.7%,低于山东省的33.3%和京津地区的136.6%;在葫芦岛市内层面看,存在市内不同区域发展资源争夺的问题。

绥中经济区的自身优势和实力相对于各层面的竞争对手而言并不处于优势地位,未来面临的竞争对手众多而强大。

随着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热点,各类产业园区呈串珠状沿海分布。

绥中滨海经济区地处渤海北岸,仅从天津、河北省、辽宁三省市来看,西有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开发区等,东有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等“五点一线”的“五点”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产业区等辽宁沿海经济带其余16个重点支持区域。

就葫芦岛市“三点一线”发展战略来看。

所谓“三点”,是指葫芦岛沿海的东、中、西三个经济区。

“东部区”为锦州湾的葫芦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部区”为兴城曹庄、沙后所经济区;“西部区”为绥中高岭、万家经济区。

东部区在锦州湾西岸,包括葫芦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包括北港工业园区、船舶修造区、港口区等七个功能区,主要是依托葫芦岛、锦州两港,重点发展石化、船舶、有色、机械等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港口物流业。

中部的兴城曹庄、沙后所经济区,依托菊花岛30万吨油港和现有产业基础,建设大型石化园,重点发展石化、仓储、冶金、制药和现代农业。

最西部的绥中万家、高岭经济区,依托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建设船舶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造船及船舶配套、灯具制造、木材加工等产业。

从葫芦岛市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区域内吸引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能力是有限的。

这些资源对于中心城市的壮大尚显不足,在多个片区间进行分配更加捉襟见肘。

因此,处理好各“点”之间的发展次序、“点”与母城之间的关系,对于绥中滨海经济区、绥中县及葫芦岛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同一区域内不同点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受政策方向的引导。

若多点同步发展,势必造成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

目前,绥中滨海经济区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应引导各项资源优先进入,举全市之力进行发展,同时加强“点”与“点”之间、“点”与母城之间的互动,使得该区能够尽快反哺绥中县、葫芦岛市乃至整个辽宁省。

绥中滨海经济区原级别较低,目前又处于发展建设的起步期,无论是经济总量、产业基础,还是基础设施,与境内多数园区相差甚远。

绥中滨海经济区已成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新增17个重点支持区域之一,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绥中、葫芦岛如果不能全力向海发展,那么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将无法应对未来激烈的发展竞争,无法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绥中滨海经济区与西部境内产业园区比较见下表。

 

绥中滨海经济区及境内其他园区概况一览表

绥中滨海经济区

秦皇岛经济术

开发区

曹妃甸工业区

天津滨海新区

成立时间

2008年

1984年

2006年

2006年

级别

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国家级经济术

开发区

国家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

全国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

2007年GDP

74.5亿元

127.07亿元

77亿元

2364.08亿元

产业基础

绥中发电厂、36-1迪拜水城,其余项目分布零星,也不相关联。

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企业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压延和玻璃建材等五大特色产业。

有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曹妃甸电厂等大型企业。

区内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

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

基础设施

除交通设施以外,其余配套设施几乎是一片空白。

全区完全达到“七通一平”的标准

2003年开始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工业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区内建设用地均已达到“七通一平”。

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开放开发的双重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海洋岸线、用地等核心优势,把握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科技成果产业化、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趋势,全力构筑以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旅游业、石化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及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化、区域协调化、资源集约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将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区域带动力强的海岸中关村,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宜居的生态新城区。

(二)战略定位

立足辽西,依托辽宁,服务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圈,面向全国和东北亚,将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成为京津冀乃至国内外数字产业战略北移的核心区域、我国北方滨海生态旅游休闲胜地、辽东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辽宁率先实现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区域、辽西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

京津冀乃至国内外数字产业战略北移的核心区域。

绥中滨海经济区要充分发挥既有的区位、政策、土地、机制等优势,全面实施接轨京津冀和沈阳经济区,特别是北京中关村发展战略,差异化、集约化、高端化的战略取向,积极接受北京中关村辐射,主动参与京津冀、沈阳经济区和全国数字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将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数字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京津冀乃至国内外数字产业战略北移的核心区域。

我国北方滨海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绥中滨海经济区有岸线29.7公里,滩平浪缓、水碧沙百,属原生沙质海岸及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区,其中万家海滨被国家海洋部门和专家誉为渤海湾最理想的天然海滨。

九门口水上长城、秦汉国门-碣石门、碣石宫秦汉遗址等历史遗迹,具有历史古野原风貌和后发潜质。

其原生态特征显著,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罕见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

要通过整合、优化配置历史遗址遗迹、黄金海岸、丰富水系、迷人传说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我国北方滨海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辽东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

充分发挥绥中滨海经济区区位、交通、土地及政策优势,抓住当前一些跨国公司为摆脱困境重新调整产业布局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装备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装备制造业由南向北转移,着力发展以节能装备、工程机械、船泊制造及配套产业等临港型先进制造业为支撑,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化分工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成具有较高国内影响的环辽东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

辽宁率先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先行区域。

产业生态化是以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为目标,以循环经济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产业生态化,高效益、低消耗、零污染、可循环的一种产业形态。

绥中滨海经济区要合理利用沿海岸线,集约开发沿海盐田、盐碱地和荒滩等土地资源,保护好耕地、水面、林地、湿地等绿色空间,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要按照生态、环保、节能的产业生态化要求,扶植一批节能、降污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批相当规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