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143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Word下载.docx

第一节指导思想53

第二节发展思路53

第三节基本原则54

第四节总体目标56

第五节主导产业发展目标57

第六章产业项目支撑63

第一节做大做强钢构产业63

第二节提升传统产业66

第三节做优做精农产品加工业72

第四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75

第五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77

第六节强化专业园区建设78

第七章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80

第一节空间布局81

第二节产业布局85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88

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88

第二节加强环境治理89

第三节推进节能减排90

第四节发展循环经济91

第五节推行绿色建筑92

第九章要素保障94

第一节强化用地保障94

第二节加大项目投资保障96

第三节加强人力资源保障98

第四节完善园区基础设施99

第五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00

第十章市场和效益分析102

第一节市场分析102

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108

第三节生态效益分析112

第四节社会效益分析11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14

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114

第二节强化产业的政策支撑116

第三节完善金融服务118

第四节建立创新激励机制118

第五节强化规划引导119

第六节加强组织领导120

 

前言

**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列入第五批审核通过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包括城南工业园、城北钢构产业园)。

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钢结构、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为主的5大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全县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2008年-2011年连续四年,**县钢结构产业被湖北省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2012年5月,**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截至2014年底,在园区落户企业73家,已建成投产55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92亿元,年产值约55亿元,年利润1.18亿元。

为抓住“武汉城市圈”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大别山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开发、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一些列重要战略机遇,市委四届七次全会要求**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

**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发挥**县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对开发区进行扩规和调整,相继扩展规划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9.9平方公里、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4.66平方公里、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4.29平方公里等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增加到25.85平方公里。

建成了黄鄂高速连接线,加快推进罗霍洲大桥、上进山抽水蓄能电站、国电风力发电、绿色能源示范县等重大建设项目。

在此基础上,进行县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构建资源互补、产业链配套的产业体系,努力把**经济开发区建成经济转型的示范区,全省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本规划编制旨在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县委、县政府对开发区发展的要求,规划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实现产业聚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园区工业项目选择和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原则

一、“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就是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这三类规划落实在一个平台上。

本次规划遵循“多规合一”原则,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将所规划的内容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相衔接,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产业集聚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拉动园区经济增长。

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以优势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

三、科学布局

理顺各乡镇与园区的关系,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明确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增强经济开发区与全县的主导产业和开发区的配套协作关系,力求形成园区产业发展特色,使经济开发区建设与整个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相协调。

四、发挥特色,加快发展

注重发挥**长江经济带区位及资源等特色优势,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为主导,大力优化经济结构,狠抓产业集群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把扩大内外开放和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与武汉、黄石、鄂州以及江西九江等城市的有效衔接和互动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努力推进合作共赢,力争实现**长江经济带率先发展。

六、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加强政府在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的引导、推动等功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

七、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重点项目,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入驻,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第二节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

5.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6.《“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

7.《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8、国家发改委《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9.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

10.《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

11.《**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09-2020);

12.《**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1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4.《**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年);

15.《**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三节规划范围

开发区规划区域内的一区五园,规划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包括城南工业园5平方公里、城北钢构产业园2平方公里、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4.66平方公里、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9.9平方公里、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4.29平方公里。

其中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用地面积13.4平方公里,开发区已启动了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港口产业园和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建设。

第四节规划年限

2016年——2020年,展望2030年。

第二章背景与条件

第一节区位条件

一、地理位置

**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紧邻武汉,处于武汉“1+8”城市圈核心层和长江经济开发带主轴线上,距合肥、南昌、长沙、郑州等省会城市均在300公里左右,处于武汉、鄂州、黄石、**城市群中,素有“鄂东门户”和“小汉口”之称,是鄂东连接武汉的“桥头堡”。

全县版图面积838.11平方公里。

辖10个乡镇,290个行政村,人口38万。

二、资源条件

自然资源。

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其地貌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个类型。

北部山区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最高处大崎山龙王顶海拔1040.8米,中部丘陵岗地连绵,海拔在50-300米之间,南部平原广阔,水网密布,最低海拔为15.8米,全县湖泊、水库、河流、港汊、渠道众多,主要河流分别注入巴河、举水和长江。

东西横长约44公里,南北纵宽约38公里。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2.2℃,无霜期236-280天,平均降雨量1213.4毫米,日照时数2098.8小时,平均空气湿度78%。

矿产资源。

**县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有35种、矿床点100多处,其中金、银、铜、铅、钨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30多个种类,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硅石储量达23亿立方米,铁砂储量2000万吨,黄砂静态储量10亿吨。

农业资源。

全县已利用土地61700公顷,占总面积的74.01%。

其中:

耕地1.73万公顷。

**县境内拥有长江、巴河、举水三大水系。

共有大中小型水库59座,水库库容总量2.78亿立方米,农村塘库总数15030口,塘库总容量5874万立方米。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5214亿立方米。

水域面积130公顷,其中可养水面72公顷。

鱼类品种58个。

境内林地面积295公顷,活林木储量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1.5%。

**是国家粮油大县和湖北省1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之一,也是武汉农产品供应基地,6大绿色农业板块已形成规模。

其中优质稻面积37万亩、花生7万亩、蛋鸡存笼768万羽、马铃薯6万亩、水产8.1万亩、油茶3.1万亩。

**特产的马蹄、红辣椒、苦荆茶、地藕、山野菜等远近闻名。

旅游资源。

**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境内名人、名胜、名景较多,旅游资源丰富。

以**革命烈士陵园、渡江战役纪念公园、林育南、林育英(张浩)革命故居、张体学革命纪念馆、回龙山八斗湾“共存社”、杜皮张家山鄂东抗日游击独立五大队遗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主的红色旅游,以“鄂东泰山”大崎山省级森林公园、“鄂东千岛湖”牛车河库区、“江心绿洲”罗霍洲、杨汊湖休闲度假区、神仙寨、白羊山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以林氏三兄弟故居、李四光故居、包惠僧故居、熊十力故居、方本仁庄园、千年古刹普济禅寺等名人名址为主的人文旅游。

三、交通条件

水路:

**紧靠长江黄金水道,有长江岸线10余公里,建有5个港口码头,其中位于罗霍洲的武汉新港**作业区正在施工建设。

距长江武汉港和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分别为60公里和30公里,万吨级船舶可通上海港和海外各地。

公路:

106、318国道和江北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大(庆)广(州)、武(汉)合(肥)、黄(冈)鄂(州)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高速公路出口6个;

与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紧密相连。

县城距武汉市区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70公里,距武汉火车站、武汉阳逻深水码头、阳逻机场、阳逻大桥、京珠高速公路均在40公里以内;

距武冈城际铁路、**长江公铁两用大桥10分钟左右车程,距**市区20公里,距黄州火车站16公里。

半小时城市群有武汉、鄂州、黄石、**等四个城市。

全县已经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106、318国道及柳界公路为骨干,乡镇公路为分支的公路交通网,实现了乡镇通柏油公路、村通公路。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28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5.39公里。

铁路:

京九铁路贯穿境内三个乡镇26.26公里,有**、黄州两座火车站。

距京广铁路汉口站50公里,距武汉新火车站仅40公里。

即将开工建设的江北铁路贯穿**境内,规划在**境内设置一个货运站。

航空:

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70公里,到阳逻机场30公里,均在1小时车程内。

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马蹄、林果等等,其它畜牧、水产、烟叶、蚕茧等名优特产均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是鄂东著名的“马蹄之乡”和湖北著名的“纺织之乡”。

**县已形成了钢构、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3家达到56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家,实现产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9.5%。

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全年新投建企业5家,新建工业厂房14.3万平方米,其中竣工6.5万平方米、在建7.8万平方米。

企业素质不断提高,新增市级信息化重点企业4家、亿元企业12家,新进规模企业15家,其中12家企业入围2014年度**百强企业。

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76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5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034元。

科技教育。

**是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300名,其中,高级职称2200名,中级6059名,建筑技工、钢构技工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

有78家规模以上企业与中科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31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有11个高新技术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以上认定。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99所,包括高中4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6所、小学78所,在校学生57126人,本科上线率长年保持在57%左右,重点大学上线人数位居全市前列,省级示范**中学被誉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第二节开发区园区基本情况

一、园区基础设施情况

1、城南工业园规划面积涉及**镇临江铺村、罗家沟村、方家墩村、来龙庙、罗家窑五个村。

始建于2002年9月,已建成面积4700亩,落户企业49家,截至目前,该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亿余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场地平整100万立方米,建设总长6000余米5条水泥硬化道路,10KV输电线路1.2公里,敷设供水管网6.1公里,建设排水管网6.9公里,其他有线、宽带网络等3.4公里,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六通一平”,为企业投入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2、城北工业园位于**镇张家湾村、十里湖村地段,于2008年1月动工建设,目前已建成面积3000余亩,落户项目30余家,主要发展钢结构及其配套产业。

累计完成回填土方24万立方米,敷设水泥硬化道路7条6.8公里,建设下水道约920米,排水管网4.6公里,10KV主输电线路1400米,自来水供水主管网线3.5公里,新建施工用电变压设施1处。

3、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14.7平方公里,总用地约5000亩,投资额约100亿人民币,目前,闽台新城已批准用地面积2700亩,敷设水泥硬化道路五条长4.5公里,完成4公里的缆线迁移、4000㎡的房屋拆迁、600亩鱼池清退,以及612具坟墓的迁移任务;

已累计完成平整总土方410万立方米,其他管线2.2公里。

4、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目前启动了一期1927亩用地采砂吹填工程,已完成吹填量180万立方米,园区道路、供水设施正在起草编制中。

5、**经济开发区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目前园区已启动了起步区450亩用地建设任务,现已落户项目3家。

起步区450亩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两路一桥”的建设,其设计工作由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设计方案已于8月6日由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评审组进行评审并获得通过,准备报送预算审计,组织招投标程序;

刘家冲水厂现正边建设,边完善相关行政手续;

园区已将10KV马16薛坳线园区段1050米的线路和1300米的光缆线路改线迁移,重新架设10KV线路1300米,新建光纤5000米。

该改线迁移工程已全面完工。

二、园区产业基本情况

钢结构及相关产业。

共33个,总投资45.17亿元,占地面积4364亩,2014年产值38亿元,工业增加值11亿元,税收6250万元,利润71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6000人。

已初步形成以钢结构设计、生产、安装及防腐涂料、金属制品等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

安徽鸿路钢构、浙江潮流钢构、广东中南钢构、武汉辉创重工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钢构企业落户开发区。

纺织服装。

**东隆制衣有限公司、**福瑞全制衣有限公司、**宜和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华立染织有限公司、湖北皇冠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湖北圆福服饰有限公司、高宝箱包(**)有限公司、湖北新春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佳龙服装纺织有限公司、**银丰棉花有限公司、湖北俊成纺织手套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

医药化工。

**永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瑞特威日化有限公司、湖北高德急救防护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亚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湖北亚克流体重工有限公司、湖北大清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湖北远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田田药业8家企业。

已建成投产6家,在建2家,共计占地面积535.96亩,合同投资额4.17亿元。

农产品加工企业。

兴隆粮油、金扬农牧、馥雅食品、永康油脂、永信食品、永华扬科技、中慧畜牧、御和堂食品、三林食品、丰收粮仓、中邦农业等。

建材。

园区现有**赛钻、伟通管业、星源建材、金舰灰砂砖、双升木业、伍龙家具等六个。

第三节背景分析

 一、优势与机遇

未来五年开发区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更加注重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将传统制造业中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外,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如研发、设计、中试和公司总部等高端环节也加快对外转移。

这为开发区进一步积极吸纳国际产业转移、集聚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将推动沿海产业转移,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通讯、生物医药、特色食品、新能源、新型建材、环保等一大批产业迅速增长。

开发区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主动承接国际、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武汉产业梯度转移。

2、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将加大对中部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正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开发区争取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及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3、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为顺应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新趋势,湖北省作出了加快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鼓励沿江城市新建一批有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园区,积极承接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湖北“两圈一带”战略,**毗邻武汉,更容易承接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

建设临港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武汉和鄂州、**、咸宁四市港口统一规划建设,武汉新港规划将在**设置“一城两园”,即黄州临港新城和**港口产业园区、张家湾港口产业园区,并在功能、规模、主导产业等方面引导**市港口产业建设。

大别山验区建设给予**县产业发展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将有力地促进开发区快速发展。

4、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双强双兴”、“黄团浠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发展势头强劲。

市政府正在积极争取将京九客专阜阳至九江段、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至安庆段纳入国家铁路中长期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这一系列机遇,必将产生强大的吸附和溢出效应,有利于开发区左右逢源、配套服务、主动融入、借势发展。

二、劣势分析

1、现状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

横向比较,**最大的问题发展不够,经济规模小、基数低,支柱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在全省县(市、区)排名靠后。

园区相较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2、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加大。

各园区现状产业类型多样,有的园区存在较多污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水、有毒气体等,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到资源合理有序开发、提升综合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要引起各方面关注。

3、转变发展方式较为困难。

“十三五”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资源要素趋紧将伴随整个“十三五”发展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更为迫切。

**县经济增长仍然过于倚重投资,消费与出口拉动不足;

经济增长方式偏重于外延式扩张,依靠自主创新的内涵式增长所占比例较小;

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

**对外部高级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还不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缺乏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有影响的知名品牌,没有占据足够的有影响力的市场份额,且存在与周边区县趋同的现象,面临的竞争态势越来越严峻,转型创新发展任务艰巨,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的办法还不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品质、转型创新发展的任务艰巨。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很多困难。

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还存在许多实际困难。

“十三五”时期将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将进入矛盾多发期,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相当艰巨;

地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竞相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大。

  

 三、威胁分析

 1、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际经济、社会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地区间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加剧,园区建设刚刚起步,未来产业发展以资源型、原料型工业为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低下”的境地。

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园区的发展将面临国内外园区激烈竞争、产业直接碰撞的严峻挑战。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挑战。

长期以来,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已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长远的战略任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指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工业园区以资源加工型为主的特征决定了其产业发展的高度能源依赖性,使其在产业选址、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诸方面受到较大制约。

  3、全市其他区县(市)工业园区竞相发展的威胁。

近年来,全市各区县(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纷纷解放思想,竞相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其他区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这些都将对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第三章产业现状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县现已建成城南工业园、城北工业园、(含十里湖钢结构高新产业园),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中的华中闽台产业新城、金锣港高科技产业园、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目前,各园区相继落户工业企业共73家,已建成投产5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高新企业10家,基本形成钢构、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家具、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物流服务等六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一节钢构产业现状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积极抢抓“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瞄准钢结构的市场潜力,借助武钢、冶钢的资源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