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2130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docx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

《中国渔业报:

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

一、两地渔业基本情况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市),202x年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第三位。

二、主要措施与特点四川省和重庆市渔业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分别提出了“努力构建西部渔业强省”和“渔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渔业“转变、拓展、提升”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特点:

一是争取和落实惠渔政策有新突破。

四川省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

省水利厅及时召开全省水产工作会议,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省财政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水产良种补贴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水产科研创新机制,开展水产育种攻关,有力地带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重庆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渔业规模化养殖补助(试行)办法》,集中运用农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给予补助,引导和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受到渔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是开辟渔业投入渠道有新进展。

重庆市利用本地资源特色优势,吸引资金开发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黄颡鱼、翘嘴红等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观赏鱼养殖已发展成为打造郊区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

四川省利用中西部结合带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预计全省今年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

许多养殖户也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一些丘陵地区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稻鱼轮作,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建设生态渔业有新思路。

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渔业的基本要求。

两省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重庆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水面大量增加的机遇,积极探索并科学规划三峡水库渔业的发展思路与措施,努力实现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和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举。

同时,为减轻工程建设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储藏、研究和保护长江特有鱼类资源,并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切实保护三峡生态环境,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

四川省结合地方实际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从今年开始逐步取缔施肥养鱼,并积极推行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

[中国渔业报:

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

重庆市渔业服务业行业企业排名统计报告

[中国渔业报:

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共2篇)]篇二:

东营滨州现代渔业示范建设调研报告

东营滨州现代渔业示范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x-10-25信息中国渔业报

最近,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牵头的调研组先后到山东省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利津县现代渔业示范区、河口区优质鱼产业项目区,滨州市沾化县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无棣县优质鱼产业项目区进行调研。

通过详细了解两市示范区区域规划、投资建设、经营机制、苗种生产、养殖方式、产量收益等情况和实地考察,总的感到他们以山东省落实财政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开展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海域滩涂资源,广开投资渠道,新建改造池塘,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养殖,发挥品牌优势,保障质量安全,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转产转业,在现代渔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代表了现代渔业发展方向。

可以说是“规模大、标准高、速度快、效益好”。

有必要对其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推进各地现代渔业建设,推动“十二五”各项渔业工作,加快我国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转变。

基本情况

一、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情况

自202x年起,东营市按照“突出优势、提升质量、增加产出、提高效益”的思路,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在垦利县规划30万亩水域滩涂,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

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半滑舌鳎、中国对虾等优质鱼养殖区,配套建设苗种养殖、水产科研、工厂化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渔民转业安居等工程。

到目前,共完成总投资12亿元,建成9万亩海水精品养殖区,1万亩黄河口大闸蟹标准化基地,3万多平方米标准化育苗车间,8000平方米现代渔业研发大楼。

占地1.1万亩的用于渔民转业安居的蓝色经典小镇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引进大连有德、山东新汇等多家知名企业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岸带所等科研院所落户示范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示范区共放养海参6万亩,已收获成参202x吨,单体平均150克以上,亩产值达2万元。

预计示范区建成后年产海参等优质水产品1.5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将成为集养殖加工贸易、休闲旅游商居于一体的全国一流滨海生态渔业区。

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了该市滩涂老旧池塘的整理进程,加快了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化养殖的转变,有力推动了该市现代渔业的快速发展。

该市利津县规划10万亩水域滩涂用于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河口区对5万亩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并规划1万亩水域滩涂用于建设优质鱼产业项目区。

东营市健康养殖面积已占总养殖面积的55%以上,带动全市100万亩滩涂养殖逐步实现健康养殖。

二、滨州市现代渔业规划示范建设情况

滨州市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在编制“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中,确立了现代渔业“四六五一”发展框架。

即建设四大水产健康养殖区,六大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五大水产品贸易基地,一套完

备的现代渔港体系。

推进建设现代渔业“三大工程”,即改扩建标准化池塘和工厂化养殖设施工程,培育建设渔业龙头企业和渔业合作组织工程,推广渔业科技应用工程。

“十二五”期间,该市规划通过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带动,拟建设75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园区,形成海参、对虾、贝类三个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主导产业。

目前,核心区已建成海参养殖池塘2万亩,工厂化养殖和苗种繁育车间10万平方米,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30万亩,显著提升了渔业生产水平,为今后发展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

滨州市沾化县规划现代渔业示范园区25万亩。

通过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两万亩标准化池塘,202x0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

一期开发海域滩涂10000亩,新建养殖池塘76个,总水面7600亩,仅用半年就完工投入使用。

可年产无公害优质水产品1520吨,年新增产值9000万元,安置转产转业渔民300余人。

滨州市无棣县规划现代渔业示范园区10万亩,工厂化养殖设施30万平方米。

通过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标准化池塘1万亩,工厂化养殖设施1万平方米。

可年产刺参、半滑舌鳎等名优特水产品700余吨,预计实现年产值1.35亿元,利润8700万元。

基本经验

两市现代渔业示范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

一、因地制宜,利势规划,规模化发展优势水产养殖

两市选择的现代渔业示范区域均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是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地处沿海,有广阔的浅海、海域滩涂,有数量繁多的海洋生物资源。

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资源为现代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是产业特色和优势较为明显,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发展规划切合实际,渔业在当地大农业中所占比重较高。

三是技术优势较为明显,示范区均有龙头企业参与建设,有较为规范的养殖技术、工艺流程及较为成熟的生产管理经验。

两市充分利用上述优势,以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两大国家战略支持为契机,适时编制海域滩涂规划,新建、整理改造标准化池塘和配套设施,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突出海参、对虾、黄河大闸蟹等优质、特色水产养殖,发展休闲渔业和水产加工业;创新经营机制,引进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渔业发展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显现现代渔业的基本雏形,在促进渔民增收、推进转产转业、维护渔区稳定、推动渔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广开渠道,政府引导,增加现代渔业建设投入

两市现代渔业示范建设之所以建设早、投入大、见效快,一靠广开渠道,多方争取投入;二靠政府引导,引进龙头。

两市充分利用中央对大农业的支持与投入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山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植,同时通过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渔业基础生产条件建设,加快渔业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完善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渔业产业化经营。

其中,中央和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标准

化养殖设施建设环节。

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建设中,通过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面积12万亩,其中,新开发面积6.5万亩,整理改造标准化鱼塘面积5.5万亩;总投入资金4.25亿元,其中:

中央资金5030万元,省级资金1124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8420万元,吸引企业及社会投入2.79亿元。

沾化县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期建设1万亩,总投资4250万元,其中中央和山东省投入仅600万元,其他均由企业和社会投入。

三、优化结构,注重质量,发展生态高效渔业

两市在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和生产中,大力推广优质鱼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

结合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加强对养殖企业和渔民的指导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充分利用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入驻示范区的有利条件,重点解决新品种繁育、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加速示范区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升级、养殖结构的优化和增产增效。

引导企业、养殖业户利用海参养殖尾水进行南美白对虾、文蛤、梭子蟹、卤虫养殖、直至最后结晶晒盐,推广应用“养殖——提溴——制盐——盐化工制品”一水多用零排放技术,实现了渔业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高效。

规划水产品加工、贸易和休闲渔业基地,推动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在实现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的同时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四、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促进渔民增收

两市都注重在现代渔业示范区引进培植龙头企业、发展渔业经济组织、打造品牌渔业,不断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增加渔民收入。

在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大连有德、山东新汇等多家知名企业入区投资,由30多户渔民组成的小岛河海珍品渔业合作社也已进驻示范区从事海参养殖。

目前,已完成投资1800多万元。

示范区对转产转业渔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园区创业、就业。

在沾化县现代渔业示范园区,300多名转产转业渔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园区从事养殖生产。

东营市全力打造渔业品牌,加大“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海参”的宣传力度;无棣县全县主要养殖区域和养殖品种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通过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加了产品的无形价值,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渔民增收。

启示

一、制定规划,高起点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

山东省东营、滨州两市的现代渔业示范区尽管还没有全部建成,还需要在经营机制、质量监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但是它基本体现了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初步在本市、本省乃至全国起到了“以点带面”的典型示范作用,是推进全国“十二五”期间现代渔业建设的一种好的形式。

目前,山东、浙江、江苏、江西等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国家财政投入开展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

各地渔业部门应乘势而上,整合资源,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根据“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的生产力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现代渔业示范区

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加快“十二五”现代渔业建设步伐。

二、改建结合,进一步提高水产健康养殖能力

在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中,要坚持改建结合,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开发建设上下工夫,充分发掘潜力,争取新建一些集中连片的标准化池塘。

没有条件的地方,要下力量,改造老旧池塘和养殖设施。

通过改建,使现代渔业示范区养殖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生产效益明显增加,进一步提高水产健康养殖能力。

三、预防为主,加强健康养殖标准化创建和疫病防控

实现养殖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关系到现代渔业示范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渔业示范区规划面积大、集中成片,投入大,风险高,管理相对封闭,养殖品种相对集中,病害防治、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健康养殖十分重要。

在现代渔业示范区规划和建设中,要促进养殖生产条件和装备现代化、生产操作标准化、投入品使用和质量安全控制制度化和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社会化。

要加强示范区内环境整洁,道路平整通畅,[中国渔业报:

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共2篇)]进排水渠分设且无淤积,电力容量满足生产需求,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废水达标排放。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水产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等水产养殖业支撑体系的投入,大力开展健康养殖技术培训。

要监督企业和养殖户逐步建立健全养殖生产过程、药品采购使用和产品销售“三项记录”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健康养殖标准化和疫病防控。

要推动示范区水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产品认证,经常性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争取支持,进一步加大投入国家和地方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总结各地现代渔业示范建设经验,宣传其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强与财政和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争取各方面对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和投入支持,争取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的专项投入,在安排现有投资或专项资金时尽可能向现代渔业示范区倾斜;吸引社会投入,努力实现投资多元化。

作者:

农业部渔业局调研组

第二篇:

中国渔业报:

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一、两地渔业基本情况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市),202x年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第三位。

四川省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水库、湖泊众多,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宜渔水面达358.5万亩,宜鱼稻田面积近1000万亩。

全省鱼类资源丰富,是长江主要的鱼类栖息地,主要经济鱼类有50余种,特有鱼类30余种,有中华鲟、胭脂鱼、大鲵等55种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202x年,四川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301.35万亩,水产品产量98.25万吨,水产业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29.69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2.36%、91.48%、197%。

在常规养殖品种稳定发展的同时,名优水产品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产量比重已上升到35%。

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水产流通和渔药渔饲料工业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庆市境内有河流223万亩,池塘49.24万亩,建成后的三峡水库水面达140万亩,其他水库35.25万亩,宜渔稻田400多万亩。

辖区内地下冷、热水资源极为丰富,水生野生动植物及鱼类资源丰富。

202x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04.7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5.06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3.6%、25%。

渔业经济总产值3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

今年1月~9月,四川省水产品总产量76.17万吨,同比增长9.14%;渔业经济总产值116.25亿元,同比增长12.05%。

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将突破百万吨,比上年增长7%左右;渔业经济总产值可望达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5元以上。

重庆市由于遭受特大旱灾损失较大,1月~9月水产品总产量为17.3万吨,同比增长1.4%,增速减缓。

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约为22.5万吨,同比下降10%左右。

二、主要措施与特点

四川省和重庆市渔业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分别提出了“努力构建西部渔业强省”和“渔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渔业“转变、拓展、提升”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特点:

一是争取和落实惠渔政策有新突破。

四川省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

省水利厅及时召开全省水产工作会议,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省财政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水产良种补贴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水产科研创新机制,开展水产育种攻关,有力地带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重庆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渔业规模化养殖补助(试行)办法》,集中运用农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给予补助,引导和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受到渔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是开辟渔业投入渠道有新进展。

重庆市利用本地资源特色优势,吸引资金开发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黄颡鱼、翘嘴红等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观赏鱼养殖已发展成为打造郊区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

四川省利用中西部结合带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预计全省今年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

许多养殖户也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一些丘陵地区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稻鱼轮作,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建设生态渔业有新思路。

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渔业的基本要求。

两省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重庆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水面大量增加的机遇,积极探索并科学规划三峡水库渔业的发展思路与措施,努力实现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和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举。

同时,为减轻工程建设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储藏、研究和保护长江特有鱼类资源,并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切实保护三峡生态环境,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

四川省结合地方实际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从今年开始逐步取缔施肥养鱼,并积极推行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

四、几点体会

与建议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西部渔业大省。

两地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始终把渔业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结合两地实际提出的渔业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渔业的方向。

今年的特大旱灾对四川和重庆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两地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渔民抗灾减灾,恢复生产,减少了损失,值得肯定。

针对两省渔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认真总结经验,采取积极措施,恢复渔业生产

这次特大旱灾,既考验了渔业主管部门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同时也暴露出长期以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

两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一是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采取措施,从水源供应和苗种供应等方面,切实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解决生活困难;二是要认真总结此次灾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池塘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二)发展生态渔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峡水库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打好三峡牌,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将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整个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大战略中,提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是要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协调,推动三峡库区渔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指导库区渔业发展;二是加强库区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摸清库区渔业资源状况;三是进一步加大库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补充库区鱼类资源种群数量,保护库区水域生态环境。

建议明年在三峡库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放流活动,邀请两省市、国务院三峡办的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扩大影响,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工作。

(三)加快建设“平安渔业”,建立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产业支持保障水平

今年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部分省市频繁发生强台风,重庆、四川等省市发生严重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更加凸显了建设“平安渔业”、提高渔业抗御自然灾害与突发事故能力、灾后恢复渔业生产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建议尽快编制建设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争取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落实中央财政试点补贴资金。

(四)加快研究论证,实行水产良种补贴,推动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发展

“良种”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为支持和鼓励农民使用良种,提高种养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对使用粮食、畜禽良种等给予财政补贴。

据了解,四川省从202x年即开始探索实行水产良种补贴,将过去用于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推广的财政资金转变为用于支持水产优势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对养殖户的种苗补贴(不少于75%)、必要的设备购置及技术培训。

今年,省财政拿出900万元,确定给予补贴的优势品种包括:

草、鲢、鳙、长吻、南方大口鲶、斑点叉尾、加州鲈、红鳟和鲟鱼等。

补贴标准为同期市场价格的30%~50%,但是每户不超过200元(草、鲢、鳙),或1000元(其他品种)。

补贴实行项目招标制,由良种生产单位和技术推广培训单位向渔业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补贴方式以农民差价购买鱼种方式兑现,即农户向良种生产单位购买鱼种时,直接扣除应享受的补贴额,只付差价款提货。

上述实行补贴的范围、标准、对象、方式以及良种生产单位和价格等,均进行公开、公示,确保农民直接受益。

从四川的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对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在全国范围对使用水产良种实行财政补贴的可行性。

建议加快研究和论证,进一步协调财政部门,推动国家水产良种补贴政策的早日出台,促进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二、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渔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市场、科技、体制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渔业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对渔业投入不足。

渔业多元投入机制还未建立,社会资金参与渔业项目开发不多,渔民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缺乏来源渠道。

二是对渔业的扶持政策亟需修改完善。

苍委发[202x]140号《关于加快渔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至今8年仍在沿用,对渔业领域的新情况新发展缺乏引导和扶持。

三是渔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渔业是弱势产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较差,每年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给渔业造成重大损失,而保险业至今未进入养殖领域,渔业风险分摊和救助救济机制不完善,渔民灾后生产自救能力较弱,影响渔业发展后劲;失海渔民保障还未实施,渔民失海后容易落入失业的困境,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

(二)捕捞业稳定难度加大。

一是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海洋,造成近海海域污染加剧,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捕捞强度过大,主要经济鱼类得不到有效恢复,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日趋严重。

再加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东海渔场受到严重压缩,海洋捕捞将面临无鱼可捕的严酷现实。

近几年我县拖网渔船的年生产时间不断减少,巴曹、中墩、大渔等地渔船无奈自动停港休渔的时间不断提前。

二是我县特有的毛虾抛锭生产作业方式,近年来因经济效益明显,逐渐为舟山等地渔民所效仿。

根据捕捞生产管理相关规定,抛锭作业不允许跨县生产,一旦舟山从事抛锭生产的渔船达到一定规模,当地管理部门必将依法禁止我县渔民前去生产。

三是捕捞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渔船更新换代缓慢,木质渔船仍占有一定比例;新作业方式开发能力不强,传统作业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灯光敷网效益也不稳定;远洋渔业尚在起步和探索之中,目前我县远洋渔船还是挂靠在乐清的远洋渔业公司,影响长远发展。

(三)养殖业提升任务艰巨。

一是养殖业粗放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低、小、散”状况明显,集约化程度很低,总体效益不高,水产养殖“短腿”依然如故,

渔业尚未实现由“狩猎型”向“耕海牧渔”型转变。

二是大宗水产品养殖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今年受气温偏高影响,我县的紫菜养殖都发生大面积烂菜,损失惨重。

三是随着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实施、大渔湾围垦工程的启动和临港工业的发展、霞关港的开发,沿海滩涂、浅海正在或即将被大量占用,养殖业发展空间也受到挤压,传统养殖品种和模式将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

(四)加工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水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不高,我县虽然已有了孝心、宏达利、宏发、榜峰等一批加工企业,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紫菜、毛虾、低值鱼等传统大宗水产品的加工还是以粗加工为主,大部分的水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