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2292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docx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

2002年7月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

一、導言

電子商務隨著資訊通信科技的發展而日漸普及化,網際網路的發展改變了世界既有實體商務體系之面貌。

由於電子商務具有跨國界之特性,配合全球自由貿易體之逐漸成形,在可預期的未來網際網路勢將對全球貿易體系產生革命性之影響,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跨國境之資訊交換、採購、付費、通關,乃至於電子化商品之流通等,亦將成為未來國際貿易之主流。

有鑒於電子商務對於產業結構、商業模式以及國際貿易所產生之巨大影響力,各國莫不致力於資訊通信科技基礎建設以及資訊軟硬體之人才培育與產業提昇,以加強產業界於電子商務方面競爭力。

電子商務雖然已趨普及,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傳播,不同國家、地區、企業乃至於個人間普遍存在著數位落差的問題,而數位落差現象之存在也成為電子商務之推展以及跨國貿易進行的最大障礙。

電子商務主要的內涵乃著重於資訊的交流與傳播,企業內部完善的電子化僅對自身作業流程之改善有所助益,對於資訊的雙向交流與傳播貢獻有限,因此瞭解商務交易之供應商或顧客在電子商務應用之能力,亦成為企業從事電子商務時一個重要的課題。

從事企業內部資訊管理對於電子商務之推廣助益有限,誠如商業界俗諺,最早發明的傳真機基本上對於企業並無助益,原因在於當時並無其他設備可與之互通,以發揮傳真機資訊交流的功能。

另一方面,資訊系統的互通性亦為電子商務拓展之重要課題。

為了促進電子商務資訊之交換,許多的產業或資訊科技工作者均致力於產業間共同標準之制訂,以整合各項資訊科技軟硬體之技術,使得不同企業間之資訊可以相互的交流,增加產業能見度,也因此近年來企業電子化的方向也逐漸由以企業內部為主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轉變成以連結產業價值鏈中各成員為主之供應鏈管理系統(SupplyChainManagement,SCM)。

我國產業結構主要為以代工型態及進出口貿易為主,與世界各國企業間之貿易聯繫密切。

國內近幾年來在政府與民間之共同努力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各項與電子商務有關之基礎建設、產業電子化以及軟硬體廠商之輔導等,均有相關配套措施來逐步推廣。

如推行攸關電子產業供應鏈相關之A、B計畫乃至於最新推動的有關金流、物流以及協同設計之C、D、E計畫等,均期許未來我國之電子商務發展能與國際企業接軌。

惟在積極促進國內電子商務發展之同時,必須要瞭解電子商務是未來商務之主流,無論虛擬企業或是實體商務,乃至於實體與虛擬結合之商務模式,最終均需與國際接軌。

因此,瞭解國際間有關電子商務之發展趨勢、應用層面與技術標準,亦成為國內電子商務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本文將以亞洲國際電子商務中心(CommerceNetAsia)於二○○一年針對亞洲地區之國家,包括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等,有關電子零組件和儀器之製作、批發與大型採購廠商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銷售與採買之情形所作之調查報告—「二○○一年電子商務系統調查報告」為出發(本份報告詳細內容請至台灣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網站查詢),參酌有關歐洲國家與美國電子商務應用之比較,扼要分析亞洲地區以及歐美在電子商務發展上之近況,並比較各項數據對於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所代表之意涵。

二、資料介紹與說明

有關亞洲地區電子商務應用情形係由美國電子商務網(CommerceNet,CN)延續其於一九九九年針對亞洲國家之當地企業透過網際網路、企業資訊網路或企業外部網路進行電子商務之研究調查,配合亞洲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以及顧問公司等之合作,針對電子產業於電子商務應用之情形作一調查研究。

此項調查報告調查對象,約有三分之一的買方公司員工人數為一千至五千人之間,三方之一的買方公司去年營收介於十億美元至一百億美元;約有五分之一的賣方廠商員工數目介於一千至五千人,三分之一的賣方廠商,公司營收介於十億至百億美元間。

電子商務與企業電子化的內涵不同。

電子商務一般界定為企業利用電子資訊軟體於網路上進行買賣雙方之交易行為;而企業電子化之範圍則含括了電子商務,為企業間前端至後端之電子資訊軟體應用。

本質上而言,可以將企業電子化定位為企業應用電子數據交換之方式來進行資料管理與商務交易;而電子商務則為資訊軟體於商務上之應用模式。

由於本文主要針對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間之關係,因此對於企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兩名詞並不特別加以區分,惟由於亞洲地區電子商務應用情形之調查主要係針對亞洲企業應用電子商務來從事買賣交易,因此本文重點較為著重電子商務之層面。

三、亞洲地區電子商務系統使用狀況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將近四分之三的買方表示,其擁有至少一家以上的供應商會利用電子商務系統進行採購流程。

超過九成的買方係透過網際網路與供應商之電子商務系統連線,且大多數的買方會實際利用電子商務系統進行網路下單,顯示多數由供應商所提供之電子商務系統已經不僅僅為資訊提供之功能。

此項數據相較於兩年前之數據差異相當大,顯示在過去兩年中,電子商務系統變得更加實用且更為企業所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份買方使用電子商務系統進行商品直接採購時,同時也會利用電話或親自拜訪的方式與供應商進行接洽,顯示電子商務雖可促使採購流程更為迅捷,資訊更為流通,然而絕對無法取代傳統的商務關係。

而約有三分之二的買方表示,其使用電子商務系統作為參考依據,並用於下單用途,惟交易中出現任何疑慮時,仍會使用電話、傳真或面對面的方式來處理訂單。

在賣方廠商方面,已經使用電子商務系統的賣方廠商之比例約為百分之七十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使用電子商務系統,未來也沒有計畫要採用的廠商均屬日本廠商,此項結果可能與日本內需市場龐大,以及部份日本廠商仍以傳統方式進行商務交易所致。

大多數的供應商均認為其電子商務內所提供之資訊與功能,已可符合顧客之需求,此項調查結果顯示與買方對於電子商務系統需求顯有明顯落差。

買方認為多數供應商在電子商務系統上之功能雖多已齊備,惟議價功能仍較為欠缺。

約有四分之三的賣方廠商所提供之電子商務系統具有網路下單功能,多數的網站並提供各式搜尋功能、關鍵字搜尋、目錄/條列式搜尋、產品規格、種類搜尋等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僅百分之十二的賣方表示,願意在電子商務系統中加入議價功能,此點與買方立場有明顯的落差。

調查中顯示,亞洲地區的電子商務系統在產品搜尋以及商品訂購上功能已趨齊備,然而資料中亦可明顯看出,目前電子商務的功能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商品交易模式。

電子商務之功能主要在強化買賣商方之資訊交換,對於產品的議價行為本即為交易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買方對於電子商務中議價功能之需求可能與商品之定價有關,倘買賣雙方本為固定貿易夥伴,本身應即存在固定之產品價格契約,因此調查數據顯示,買方對於議價功能之需求主要在於,希望藉由電子商務來降低本身之原料成本,係以拓展本身供應商為出發點。

而賣方在電子商務系統中對於議價功能之消極表現,顯示出賣方本身在產品之定價上仍以實體商務市場之定價策略一致,電子商務僅為其銷售通路,而非著眼於顧客群之開發,而對於電子商務之期許,也僅止於商品之介紹,而非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網路銷售機制。

調查中亦指出,廠商所屬產業倘若訂有產業標準,則廠商採行該產業標準的比例為百分之七十五,顯示產業間標準之建立確有促使產業間對於電子商務系統整合之效果,尤其在國際化的今日,產業本身所涵蓋之範圍本就不僅止於特定的國家與區域,從原料的採購、製造、運輸、儲存、行銷乃至售後服務等,經常涉及不的國家與地區,產業標準之整合有助於企業間對於電子商務應用之推廣,也可大幅降低企業研發與應用之時間與資源。

四、亞洲地區電子市集之發展

從調查報告分析,直接貿易為電子零組件和儀器市場的主要交易型態,無論買方、賣方或市場組織者多選擇於網路上進行直接貿易,無須經過中間商的仲介。

多數的企業均認為電子商務將直接或間接地造成通路商的淘汰,尤其在部份特定產業中,企業於產品的供應鏈與價值鏈之分工,再藉由電子商務工具的資訊交換,已成為一種穩定的商業模式。

然而由於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的盛行,市場上對於產品資訊之需求,也漸漸促使另一種型態的資訊中介商務模式之興起。

如公開型電子市集為例,提供買、賣雙方另一個資訊交換與交易匯集的場所,雖然近年來公開型電子市集的發展因為未能提供參與者更高的價值誘因,以及無法發展出合適的商業模式而受限,然而其商業發展潛力不容輕估,也因此世界各國以及不同產業紛紛投資電子市集的推廣。

目前電子市集會中仍以型錄服務為主流商業模式。

依據研究調查顯示,型錄服務其所佔之比例高達四分之三。

其他如配送、結算、顧問諮詢等服務項目較為欠缺,證明大多數的亞洲電子市集公司仍處於開發中階段。

由於公開型電子市集未能創造出合理的收費模式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因此在電子市集之發展上,目前主流型態或由產業界各成員共同發起,如汽車業之Covisint係由三大汽車廠商GM,Ford,DaimlerChrysler發起,並獲得如Renault等汽車廠商以及供應商之加入;另一種型態則為由貿易經銷商轉型於線上提供服務,藉由結合實體與虛擬商業模式,提供企業更高之加值服務。

調查資料指出,僅有四分之一的電子市集其年收入超過一億美元,約有三分之一的電子市集業者營收少於一百萬美元,其中多為經營垂直與共同種類的電子市集。

在現實情況中,一般交易仍主要源自於廠商與現有交易對象既有的關係為主,廠商對於新交易夥伴的需求相對降低,導致電子市集會員數目無法達致關鍵的多數。

另一方面,電子市集產品之品質與售後服務上亦為一重要課題,在買賣雙方未曾建立起任何貿易合作關係前,廠商將會在產品品質及售後服務等課題上有所保留,因此絕大多數的廠商多利用電子市集來進行資訊的交換,而交易的達成則有賴買賣雙方進一步的聯繫接觸後,對於所涉及的商品品質、服務、付款、信用等課題有更深一層之瞭解後,始有達成交易之可能性。

五、亞洲地區電子商務應用情形之綜合分析

依據美國電子商務網與亞洲電子商務中心等研究機構所作的調查報告顯示,亞洲電子商務之發展有下列幾項值得注意的趨勢:

1.網際網路普及化

整體而言,產業界應用資訊系統來從事電子商務的比例明顯地升高,一九九九年之調查約僅有百分之十一的企業把電子商務系統當作參考使用,此次調查則顯示高達百分之八十八的企業會利用電子商務系統來從事交易。

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買方表示會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採購,而網路連線方式網路目前仍以專線所佔比例最高,惟已有大幅下降的趨勢。

網際網路的普及化已成為一種趨勢,目前鮮少有企業或廠商未設置企業網站或利用網路來從事資訊單向或雙向的交換。

而由於前些年網路硬體設備的過分投資,雖然導致部份電信業者與網路相關硬體設備業者因過多的庫存而產生營運困難的情形,然而對於企業而言,軟硬體設備價值之下跌也成為網路普及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以往客戶與供應商間要進行資訊的交流,除了傳統電話、傳真外,比較先進且有效率的方式就是以專線的方式利用EDI來進行,然而這樣的資訊交換方式往往所費不貲,因此通常僅有大型企業有能力來進行基礎建設之架構。

而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利用網路來進行資訊交換不再是大企業之專利,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逐漸利用網路來擴張自身的營運模式與企業版圖,而基於成本考量,許多已裝設專線的大型企業亦逐步將專線移轉至成本較為低廉的網路基礎建設之上。

 

2.電子商務系統功能日趨完善

調查中指出,買方對於大多數的供應商的電子商務系統所提供之資訊均感滿意,惟值得注意的是買方認為賣方能夠提供銷售類似產品的比較。

而對賣方而言,結果與買方接近,認為其電子商務系統所提供之資訊業已滿足買方之需求,惟同樣認為在銷售類似產品提供之比較上較為欠缺。

電子商務之發展雖然僅有短短的十年光景,然而隨著數年前網路公司所造成之泡沫經濟瓦解,各界對於電子商務所也逐漸有了較為正確的認知,企業在電子化以及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已能利用資訊科技之特點來配合既有商業體系之運行。

各項資訊應用軟體之背後所寓含的不僅僅是資訊科技之應用,而是整體管理觀念之延伸。

部份受到重視之資訊軟體如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及顧客關係管理(CRM)等,已不僅僅是一套可使作業流程自動化之設備,而是一套調整作業流程,重新思索企業競爭利基之工具。

企業在電子商務整體架構上亦逐漸有正確的認知,對於所提供之商品資訊與作業流程亦能以資訊使用者為出發點。

因此,企業在從事電子商務時,已可藉由企業自身電子化之成果,迅速而確實的提供消費者準確的資訊。

 

3.網路安全與附加價值仍為關切焦點

調查中顯示,無論買賣雙方,在對於不使用或不經常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採購之主因均為擔心網際網路資訊的安全性。

而對買方而言,認為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次要理由為缺乏網路議價的功能;而對賣方而言,信用風險與付款問題為其所認為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主因之一。

網路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是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主因,從資料中顯示無論買賣雙方均對網路的安全性存疑,然而其比例已有下降的現象,可能的原因在於近年來網路安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越來越多的資訊應用軟硬體廠商願意投注心力開發出更可靠、更具安全性的電子商務應用設備,大大降低網路安全所可能造成之威脅。

另一方面,網路缺乏議價為買方主要關切的電子商務議題;而賣方則對信用風險與付款問題表示關注。

買賣雙方對於電子商務系統發展方向之認知,仍在於電子商務如何增加使用者之附加價值。

電子商務之蓬勃發展固然有助於商業資訊之流通,然而商務交易之關鍵並非在於資訊,傳統商務關係與交易習慣仍舊主導著電子商務發展之成敗,電子商務使用者對於電子商務所製造之「價值」乃為其運用電子商務來拓展商機之主要考量。

對買方而言,一旦商品之資訊能夠容易取得,其所關切的焦點除了產品品質外,最重要的一點即在於價格,而針對商品議價亦為既有實體商務體系中之商務習慣。

倘賣方之電子商務系統未能提供上述功能,買方仍會循既有資訊流通管道與賣方進行議價,並不會因為系統欠缺某些功能而貿然下單購買,此點除了反映出賣方電子商務系統仍有須改進之處外,也間接顯示了賣方在網路上所展示之商品價格基本上仍屬偏高。

而對於賣方而言,其所關注之焦點在於買方之信用以及如何取得貨款等問題,電子商務雖然可有效地協助賣方接觸到不同的消費市場,然而未經業務接觸的顧客不必然一定可以為公司帶來營收。

在未經有效的徵信前,貿然接受網路客戶的下單,賣方將承受極大的信用風險;倘企業電子商務之服務對象主要是賣方既有的客戶群,則賣方應已建立客戶徵信與付費機制。

惟從調查中顯示,信用與付款問題為賣方認為阻礙電子商務發展之主要原因之一,足證出企業在使用電子商務時多有拓展業務範圍以發掘新客戶群之考量。

 

4.規格標準化之產業較利於電子商務之發展

雖然企業運用電子商務系統來從事交易的情形已有顯著增加的趨勢,仍有將近百分之二十的企業認為較為複雜的商品最好還是以一對一互動方式進行。

電子商務受限於網路應用軟體之功能,因此最好應用在商品已漸趨標準化之產業,如電子零組件、醫藥、汽車工業等。

因為原料與零組件標準化的結果使得各個供應商所製造出來的商品差異性不大,在資訊系統整合以及產品型錄製作上較為容易。

部份企業內之商品由於涉及相當程度之品質與設計方面之議題,透過電子商務並無法有效解決上述議題,客製化程度較高之產業買方所需產品規格之需求通常因客戶群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複雜的商品最後仍然需要一對一的溝通方式來增進買賣雙方之互動,促成買賣雙方對於商品交易之共識。

六、歐洲地區與美國電子商務發展之比較

根據一份由國際知名顧問公司Accenture的研究調查指出,約有超過一半的歐洲企業認為他們的電子商務發展相當成功,這個數據和美國企業的調查研究相近。

另一方面,約有百分之六十的歐洲企業計畫增加他們在電子商務的投資,而這項數據則約高於美國企業的調查研究。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從歐洲企業電子商務網站中下單購買之物品,買主可於約七至八日內收到貨物;而美國的企業則可在七天內將商品運送至顧客的手中。

歐洲企業的網站可在十一分鐘內完成訂單的填報;而美國企業網站訂單的完成則約需十三分鐘。

百分之九十八的美國企業網站使用電子郵件來確認訂單交易之完成;英國則僅有百分之六十八的比例;而法國則不到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八十的美國企業網站提供商品運輸的確認服務,僅有百分之十五的西班牙企業以及百分之三的德國企業提供相同的服務。

由調查數據可以發現,當我們將歐洲與美國當作二個不同比較的個體時,電子商務相關數據相當地接近,這樣的調查分析資料很容易以偏概全,認為歐洲地區各國在電子商務上之概況應與調查數據趨於一致,但是當資料由歐洲整體向各個國家區分時,各國間即呈現出相當大的差異性。

另一方面,雖然歐洲與美國企業在電子商務之發展相近,電子商務之發展固然可以大幅增加資訊交流之速度與便利性,惟實體商務之運送仍須藉由傳統之方式將貨物送達顧客之手中。

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商品實體供應鏈的必要性容易遭忽略,電子商務不僅止於網路上之交易行為,交易完成後之商品儲存、運輸等亦可藉由電子商務來加以管理並增加效率。

美國地區由於幅員遼闊,鐵公路等交通運輸甚為發達,在網路基礎建設上亦甚為普及,無論網際網路或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在世界上均首屈一指;而歐洲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使然,有線網路鋪設不易,因此無線網路遂逐漸獲得重視。

地理的特性亦成為兩大洲在電子商務發展策略上之差異。

七、地區差異性對於電子商務所造成之影響

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相同點在於,其亦必須針對商業發展之特性而有所調整,單純將企業商品與服務利用套裝商業軟體登上網路並非真正的電子商務,亦無助於商務貿易之推展。

不同的地區與國家在文化、語言以及法律之差異性固然造成國際商務發展之困難,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差異性對於商業發展而言亦為商機之呈現,而掌握商機最佳的方式即為電子商務之應用。

以歐洲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Portum為例,其所提供之網路電子拍賣的功能服務範圍涵蓋整個歐洲地區,其主要的特點即在於其網站可以提供多國的語言以及貨幣交換之功能,與美國同類型公司相較,僅僅使用英語為主要之網站內容文字,對於部份歐洲地區非英語系國家之企業而言,選擇自身熟悉的語言文字來進行商務交易總是較為安心,這點也是該公司在地區差異性中所發展出來,利用電子商務來創造自身營運利基之商務模式。

電子商務更可以用來改變經營模式並創造有利商機。

如新力(SONY)公司在歐洲地區發行PS2(PlayStation2)時就利用網站銷售的方式成功的將原本藉由通路經銷商銷售的模式轉化為直接銷售的商務模式。

新力公司所推出的網站可以支援十一種不同的語言文字,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直接購買PS2,該網站並且提供十七種不同的貨幣交換機制,並且符合歐洲地區國家當地之稅法與法律規定。

新力公司成功地運用了電子商務徹底改變了其在歐洲地區的銷售模式並且獲得極大的成功,說明了善加運用電子商務可以有效的擴展自身經營的利基。

然而在從事電子商務時除語言文字、文化與當地法律規定外,另一項重要的特點則在於地區或國家於電子商務之應用能力。

以歐洲地區為例,西班牙民眾對於網際網路的接受度相當高,因此西班牙企業在企業電子化以及電子市集的應用上亦相當普遍。

而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所採行的商業模式亦不盡相同,義大利企業多採取較為分散型之傳銷模式;而荷蘭方面則較採取集中式之傳銷模式,造成此種差異主要在於企業文化以及當地交通、運輸費用等考量,也因此造成在不同的國家內企業使用電子商務之實質內容與與功能性亦有所不同。

文化、技術與地理特性造成企業經營特性之差異,現代化企業必須迎合消費者之需要,克服不同之障礙,始能整合商品之供應鏈,為消費者創造最大的價值。

電子商務亦具此特性,不同國家地區有著不同的法令規定與特性,因此電子商務之發展亦必須符合各國家地區以及企業之特點,標準化的商業應用套裝軟體往往並不能符合企業特定之需求,因此電子商務在區域性以及跨國性之合作上就顯得特別地重要。

歐洲地區自從成立歐盟之後,區域性整合逐漸成形。

由於歐洲企業先天上即必須面對其跨國界、不同之文化、語言之差異,因此歐洲企業在利用電子商務之進展上亦較其他國家企業進步許多,據調查,約有百分之六十七受訪的歐洲企業將會利用電子商務與其他企業進行產品之協同研發,藉此降低成本並減少產品研發上市所需的時間。

全球化市場的形成使得企業在規劃商業模式不侷限於單一國內市場,且藉由電子商務的使用更可將市場推廣至以往無法觸及之地區與國家,然而全球化與國際觀往往也會將國際市場視為一個具有整合性、同質性之市場,而實際情形卻是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往往均有著不同的產業結構、文化風俗、法令規範與消費行為。

運用電子商務來進行國際貿易的同時不可忽略此一事實,電子商務的發展應該配合各地區的特性,研擬出具有可行性之電子商務模式,一貫套用既有的電子商務模式不但無法爭取商機,反而可能血本無歸。

八、全球運籌體系與經營管理之重要性

電子商務與企業電子化不僅僅為網路上商品買賣之行為或是企業的流程自動化,因此在採行電子商務的同時,同時亦必須調整企業經營模式與作業流程。

然而改善並非將以往的管理觀念棄之不顧,而是重新審視企業經營之利基,瞭解其一定之商機與風險,將企業經營模式作最佳化之調整。

電子商務於近年逐漸已成為商務主流,利用網路來進行資訊之交換可以有效進行資訊之管理。

以製造業為例,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跨國設廠投資,在不同的國家尋找產業價值鏈中最適宜發展的利基,再藉由企業資源規劃、供應鏈管理等將不同價值鏈之活動予以連結,以達到資源最佳化的境界。

電子商務固然可以改變企業運作模式與增進效能,但是國際貿易之危險與困難度不僅止於資訊交換而已。

許多企業採行利用電子商務連結顧客、製造商與供應商,採取零庫存(JustinTime)的經營方式以增進供應鏈之能見度,減少庫存與增進效率。

然而庫存之減少固然增加了企業資金應用的靈活度,但是也為企業的營運增加了不少的風險。

以美國福特與通用汽車為例,九一一的恐怖攻擊事件造成零件供應商營運受創,而間接的促使這兩間公司關閉不少生產線,損失慘重。

電子商務固然是企業現代化經營與進行跨國商務之催化劑與重要的武器,然而單方面擁抱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好處,而缺乏企業整體經營層面之考量,亦可能間接促成企業經營之解體,無法因應商務內所可能發生不可預期之變數與挑戰。

面對全球化的市場以及國際性的貿易流通,企業雖然可藉由電子商務來增加管理的能力以及擴充市場,然而不可或忘的是,企業營運的風險性也必然提高,尤其在全球化運籌體系的今日,企業供應鏈的規模與複雜度均較以往大幅提高的情形下,將整體企業經營完全交由資訊系統管理,一旦資訊系統發生錯誤或遭到破壞,其所可能造成的損失將無法估計。

因此企業對於資訊系統之危機控管能力亦須隨著電子商務之擴展而提高。

從一個較為宏觀的格局來檢視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所涵蓋之範圍不應僅僅於網路上之商務交易,而應著眼於全球運籌體系之形成。

以運動用品製造商Nike為例,美國總公司專注於產品之設計與研發,而產品之製造則由亞洲國家之工廠承包,而產品製造完成後,再由專業經銷商負責銷售。

此種商業模式相當普遍,如Dell電腦,其商業模式本質上與Nike相近,不同點在於Dell將產品之設計與研發亦交由代工廠商負責,本身僅負責商品之行銷。

此種商業模式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如何在商品價值鏈的分工上取得緊密的聯繫,也就是供應鏈的觀念。

而不同企業在供應鏈上資訊之交換以及商務合作,主要的關鍵即在於電子商務之應用。

從商品之研發、設計、製造、庫存、運輸、銷售等,均可藉由電子商務系統達成緊密之合作與聯繫。

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貿易時必須要考慮地區的特性,不同地區對於不同的產品喜好程度亦有所不同。

日本i-mode行動電話在日本大受歡迎,在歐洲地區卻不受青睞。

電子商務之應用除了可以整合供應鏈之成員外,亦可促使不同地區的廠商針對地區的特性來共同研擬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也就是電子商務的協同製造(CollaborativeDesigning)。

許多企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