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2383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docx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编写单位:

教育学院

编 写 人:

刘宗南

审 定 人:

邹强

编写时间:

2011 年 7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是小学教育本科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应用

性学科,是沟通本科生与小学课堂的平台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掌握课程与教

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掌握课程与教学的目

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以及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对课程与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有深刻把握。

在对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深入了解与掌握

的基础上,能结合小学的课程与教学实际,有效地开展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活

动。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

发展和现状,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扎实

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技能,科学地观察、描述和解释小学各种课程与教学

现象,自主地发现、分析并解决基础教育一线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为从事

小学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 教育学 中外教育史

后续课程: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安排相应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

如课

堂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录像观看及分析;教学实践基地实地听课与课例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4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6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

4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4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6

第六章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4

第七章

教学设计

4

总计

32

分析。

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的教学手段。

辅助教学手段有网络教学资

源的利用,即利用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课堂讨论与交流。

5、考核方式

该课程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开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考查

(包括考勤、课堂笔记、试讲及作业练习、课堂表现、教学见习、课程论文)

占总成绩的 40%,期末考试(开卷)占总成绩的 60%。

6、指定教材

关文信主编,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7、教学参考书

[1]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张华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3]黄甫全、王嘉毅主编,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 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是依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所确立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修订的。

修订后的大纲小学教育特色明显,课程

教学目标定位于结合小学课程与教学实际,培养学生有效地开展小学课程与教

学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学内容结构按模块形式设计,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理论知

识的系统掌握与实践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与研究对象

理解:

课程与教学的内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应用:

通过阅读相关史料,联系自身受教育经验,促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

学的内涵;通过提供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学生能准确把握课程与教学的逻辑起

点;通过案例研讨,学生能分析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的代表性思想

本章重点

两个核心概念:

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逻辑起点

本章难点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讲授内容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内涵及其发展

一、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一)课程的内涵

(二)教学的内涵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一)逻辑起点的含义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一)课程与教学思想的萌发

(二)教学论的发轫

(三)20 世纪教学论发展样态

(四)新世纪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趋势

第二节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一、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二)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三)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四)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五)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二、现代教学理论流派

(一)发展主义教学论

(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三)范例教学论

(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第三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一)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需要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

(三)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

(一)掌握基本结构,了解前沿动态,明确探索空间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互动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目标(6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课程目标的确定

理解: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教学目标设计及其原则

应用:

采用案例学习策略,提供优秀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目标的

类型;结合小学新教材示例,组织学生选取其中某一章节进行任务分析和目标

表述;到微格教学实验室实践;基于小学教学现场开展课堂见习,引导学生思

考当前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章重点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本章难点

任务分析与目标表述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概念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

(二)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定向功能

(二)激励功能

(三)测度功能

(四)聚合功能

三、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当代生活的需要

(三)学科发展的需要

(四)生态平衡的需要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

(二)行为性目标

(三)生成性目标

(四)表现性目标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一)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二)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三)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一)言语信息

(二)智慧技能

(三)认知策略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四、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结果性目标

(二)体验性目标

(三)表现性目标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具体性原则

(四)层次性原则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目标分解

(二)任务分析

(三)起点确定

(四)目标表述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目标陈述的基本形式:

行为目标、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

标、表现性目标

(二)编写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的呈现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内容(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特点;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取向及

其原则;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

理解:

小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特点

应用:

基于小学教学现场开展课堂见习,引导学生讨论新课程内容的特点;

结合小学新教材,观看对比课教学录像,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协助学生

本章重点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特点

本章难点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课程与内容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含义及特点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含义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特点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及原则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取向:

教材、学习活动、学习经验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

(一)协调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编排思想

(二)结合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编排方法

(三)形成直线前进与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一、选择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有益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

(二)选择有益于儿童学会生存的内容

(三)选择有益于儿童全面发展的内容

二、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某些直接经验的内容

(二)关于某些活动的方式、方法的经验内容

(三)关于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内容

(四)关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特点

一、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一)课程标准的体现

(二)新课程教科书的体现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一)课程标准的体现

(二)新课程教科书的体现

三、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标准的体现

(二)新课程教科书的体现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6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理解:

课程实施的涵义及课程变革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过程的本质;课

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应用:

采用案例学习和专题研讨,加深对三种基本取向的认识;结合小学

新教材,教师提供优秀教学案例,小组讨论教师对课程的选择与过滤对课程实

施的影响;结合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的基本关系

本章重点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本章难点

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一)课程实施含义的主要观点

(二)课程实施含义的共识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一)忠实取向

(二)相互调适取向

(三)课程创生取向

三、课程实施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自主学习

(二)探究学习

(三)合作学习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与课程实施

(一)课程计划在学校中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

(二)课程与教学的改革都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二、教学过程的内涵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的动力

(一)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

(二)教学过程的动力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

(三)教与学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规律

(四)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第三节教学过程要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

(二)教学交往中的沟通,主要是借助“对话”而实现

(三)学生的发展是在交往中实现的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一)突出科学的、有规律性的知识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作用,训练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和评定时注意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三、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

(一)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教学原则

(三)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新课程理念

(四)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新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成长需要

 

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评价(6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

理解: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与方法;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型

应用:

介绍新课改历史背景,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发展性评价的教育价值;

通过课堂见习,观察、描述、分析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教师协助提出

解决对策;结合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开展评价设计,掌握评价方法;

举办小学名师专题报告,获得评价经验

本章重点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及教育功能

本章难点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促进发展功能

(二)管理研究功能

(三)甄别筛选功能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对象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

(二)课程评价的对象

(三)教学评价的对象

第二节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达成模式

(二)背景——输入——过程——结果模式

(三)应答模式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量化评价

(二)质性评价

第三节 发展性评价体系与方法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一)发展性评价的定义

(二)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三)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二、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三)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

三、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行动研究:

发展性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策略

(二)表现性评价

(三)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第六章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校本课程与相邻概念的关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理解: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应用:

引导学生浏览校本课程网站,感受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提供

校本课程范例,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学校现状”、“研究

学生特别需要”的重要性

本章重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本章难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讲授内容

第一节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一、校本课程的兴起

二、校本课程发展的趋势

(一)走向课程决策分享

(二)当代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形式

(三)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启动

三、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含义

(一)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关系

(三)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

(二)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质是追求学校特色的形成

第二节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

(一)环境分析

(二)课程目标设置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一)建立组织机构

(二)分析学校现状

(三)制定开发方案

(四)开展校本师资培训

(五)加强校本课程实验的管理

(六)组织课程评价

(七)教师小组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

 

第七章教学设计(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理解:

教学设计的内涵、特点及其意义;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应用:

采用案例学习策略,针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点评和讨论;结合新教

材,举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技能比赛,指导学生实践;到微格教学实验室实践

本章重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本章难点

如何设计问题情境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学设计内涵的认识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共识

二、教学设计的特点

三、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教学设计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前期的准备

(二)开发与设计

(三)评价与修改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设计(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

计和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二)教学时间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