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3502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后附答案)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生气)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是鱼之乐也(这)

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怎么)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D.鹏之徙于南冥也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7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2)请循其本()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7.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2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

“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

“然。

”黄帝曰:

“异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④。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有删节)

注①大隗(wěi):

虚构的人名。

②具茨:

山名。

③涂:

同“途”,路。

④辞:

谢绝。

⑤奚:

何,什么。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适遇牧马童子()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B.

C.D.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1.从甲、乙两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二人的共同点。

12.黄帝的做法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表达交流

13.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饱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

(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体验中考

14.(2017山东威海中考)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

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请你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

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A解析“怒”的意思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D解析A、B、C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

D项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B解析“冥”同“溟”。

4.

(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3)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4)请追溯话题本原。

课内品读

5.

(1)悠闲自得 

(2)本原 (3)既然

6.

(1)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7.解析本题考查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从故事本身、逻辑角度、二人的思想气质差异等角度来解读、探究。

示例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

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利者。

但是从辩论本身看,又是庄子胜利了。

课外拓展

8.

(1)按时 

(2)才,方才 (3)拜见,拜访 (4)正好,恰好

9.D解析A项,他的/那,那些;B项,海神的名字/你;C项,……的样子/是,是的;D项,“是”都指“这,这样”。

10.

(1)听的道理很多,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11.贻笑大方(或:

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

他们都能通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

(或:

他们都善于反思。

12.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虚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13.示例镜子——生来就只照他人,不照自己。

风筝——飞得再高,也摆脱不了他人的操纵。

14.示例

(1)(正方)大家好!

我认为碎片化阅读优势明显:

能够随时随地即时获取大量信息,有效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

(2)(反方)大家好!

我认为碎片化阅读存在极大弊端,理由如下:

一是降低阅读效果;二是缺乏深度思考;三是阅读者获得的信息是零星的,不系统,不严谨。

22《礼记》二则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嘉肴(yáo)学学半(xiào)

B.矜寡(guān)讲信修睦(mù)

C.兑命(yuè)选贤与能(yǔ)

D.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móu)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善也()

(2)教然后知困()

(3)矜、寡、孤、独()

(4)男有分()

(5)盗窃乱贼而不作()

(6)故外户而不闭()

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然后/能自强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

(2)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教学相长()

(2)然后能自反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文章开头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9.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过一段话: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细读原文,找出与之表达意思一致的一句话。

10.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所谓“教学相长”。

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有归()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3.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6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请重法以禁之()

(2)朕当去奢省费()

(3)轻徭薄赋()

(4)安用重法邪()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请重法以禁之。

(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16.唐太宗的言论印证了《大道之行也》中的什么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19题。

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

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

“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

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

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

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

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

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选自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有删节)

注①删润:

删改和润色。

②仕宦:

指做官。

③朱梅崖:

清代进士。

④辄:

总是。

⑤脱稿:

(著作)写完。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

(2)最后乃添两“而”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19.“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从文中看,取法指什么?

􀳇表达交流

20.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综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会有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体验中考

21.(2017四川乐山中考)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把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补充完整。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意见》指出:

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C解析“与”在此处是通假字,应读“jǔ”。

2.

(1)好 

(2)困惑 (3)幼而无父 (4)职分,职守

(5)兴起 (6)所以

3.A解析A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为:

故/人不独亲其亲。

4.

(1)知道了不懂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

(2)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健康成长。

5.

(1)教学相长 

(2)鳏寡孤独

课内品读

6.

(1)促进 

(2)反思

7.

(1)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然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困惑的地方。

(2)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

8.类比论证。

形象地证明了应该学习的道理,浅显易懂。

9.解析“吃一吃”就是强调要注重实践。

参考答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0.解析回答时注意兼顾“教”和“学”两个方面。

示例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这样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和老师、同学交流,都能促进自己的学习。

另外,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可以互相促进。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11.

(1)女子出嫁 

(2)厌恶

12.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3.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课外拓展

14.

(1)有的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15.

(1)有的人建议加大法律惩罚的力度,以禁止盗窃行为。

(2)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

16.选贤举能,使民有所养。

17.

(1)听说 

(2)才

18.解析回答时,应将重点词语“成”“粘”“于”“熟”“辄”“去”的意思准确译出来。

参考答案每写成一篇文章,必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去十多个字。

19.解析取法的是写文章的方法,通过欧阳修、朱梅崖写作的事例,不难看出“法”指的是作文的方法。

参考答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20.示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倡议,从所给的材料可以体会到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共同创造。

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守信,团结友爱。

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21.解析细读材料,明确《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思想文化内容”都属于《意见》所包含的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

因此,以“大力弘扬”开头的三个句子构成的排比句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3马说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é)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2)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执策而临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求其能千里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4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

“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①大梁:

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

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

向皇帝进贡的马。

④飞龙:

指皇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而意常不足()

(2)度终不可禁()

(3)亦如是()

(4)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10.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

(限断两处)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11.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提示:

直,价值,价钱。

13.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

①卖出去;②买。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

选出正确的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14.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联系《马说》,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表达交流

15.当今社会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体验中考

16.(2017四川南充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目前,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微信公众号,家长绑定孩子的QQ及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甚至还可以设置禁止一些游戏。

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还可以“一键禁止所有游戏”。

某班据此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看‘成长守护平台’”,请你参加讨论并简要陈述看法。

(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C解析C项,“食”同“饲”,应读“sì”。

2.

(1)吃/同“饲”,喂 

(2)马鞭/用马鞭驱赶

3.D解析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它。

D项的“之”是助词。

4.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课内品读

5.

(1)有时 

(2)通晓 (3)等同,一样 (4)怎么

6.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7.解析抓住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结合文章托物寓意的手法来理解。

参考答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的现实。

8.解析结合千里马的遭遇和被埋没的原因来提炼。

参考答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要有能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课外拓展

9.

(1)满足 

(2)估计,推测 (3)这样 (4)买

10.解析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判断。

这句话的意思是:

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

此句中,“他日”表示时间,后面有“谒”和“问”两个动作,因此应在“他日”和“公遂”后面断开。

参考答案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11.C解析联系上文“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或者下文“因求前所直售宣词”,不难判断出这里省略的主语应为“王公遂”。

12.解析注意括号内对“直”的提示。

同时还要抓住关键词“许”(答应)、“遽”(就)等,注意将所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还要注意后半句的被动句式(即“为……所……”表被动),翻译力求意思正确,语言通顺。

参考答案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13.解析结合上下文情节进行词义推断并阐释理由。

上文提到王公遂与沈宣词都不能驯服此马,下文“李公蔚市贡马”并得到了马,故应为“买”之意。

参考答案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

14.解析要注意题干中“联系《马说》”的要求。

即要在文中寻找王公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相关语句。

比如“竟未尝乘”“公遂怒捶之”“度终不可禁”“因求前所直售宣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15.示例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如果没有比尔·盖茨对网络的贡献,我们怎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如果没有兢兢业业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怎能有“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升空?

16.解析可以反对也可以赞同,不管怎样都要理由充分,而且能自圆其说,理由和观点要一致。

如果反对这种做法,就要从学生的自由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面入手回答;如果赞同这种做法,就要从“成长守护平台”的好处方面回答。

示例

(1)反对(或不需要)。

“成长守护平台”实际上是监视学生玩游戏,对学生不信任。

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培养其自制力,而不是“一键禁止”。

(2)赞成(或需要)。

中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容易沉迷网络,需要外力严格要求。

“成长守护平台”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真正守护着学生的成长。

24唐诗三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

(2)犹得备晨炊()

(3)八月秋高风怒号()

(4)俄顷风定云墨色()

(5)秋天漠漠向昏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翩翩两骑来是谁()

(8)回车叱牛牵向北()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高者挂罥长林梢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卷我屋上三重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

D.下者飘转沉塘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唇焦口燥/呼不得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C.可怜/身上/衣/正单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

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5.按要求填空。

(1)《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矛盾的诗句是:

“,。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第6~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6.“归来倚杖自叹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