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3967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docx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选择题文言现象注释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

班级:

姓名:

题型:

【选择题】【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目录:

(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

(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太丘舍去(去……地方)

【解析】A约定。

B才。

C回头看。

D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大雪日内集(内在联系)B.俄而雪骤(不久)

C.讲论文义(讲解)D.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解析】A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C)

A、出淤泥而不染B、思而不学则殆

C、环而攻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

【解析】例句表示顺承。

A表转折。

B表转折。

C表顺承。

D表并列。

4、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B)

A.渔人甚异之B.何陋之有

C.下车引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A代词,这件事。

B宾语前置的标志。

C代词,指陈元方。

D代词,这件事。

5、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B)

A.渔人甚异之B.无案牍之劳形

C.具答之D.吴广佐而杀之

【解析】例句是代指陈元方。

A代词,这件事。

B主谓之间。

C代词,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D代词,指两尉。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相委而去(去:

去到)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你的父亲)

C、元方入门不顾(顾:

回头看)D、日中不至(至:

至于)

【解析】A去:

离开。

B家君:

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D到。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去后乃至(乃至:

才到)B.相委而去(委:

委托)

C.与友期行(期:

约定)D.下车引之(引:

拉)

【解析】B委:

舍弃。

8、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C)

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

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

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译:

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

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

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

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

【解析】A何所似:

像什么。

B雪骤:

雪下得急了。

D寒雪日内集: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C)

A.尊君在不(译:

尊敬的君子在不在)

B.待君久不至,已去(译:

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

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D.元方入门不顾(译:

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

【解析】A尊君:

您爸爸。

对对方爸爸的尊称。

B已去:

已经离开了。

D顾:

回头看。

10、下面对《咏雪》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

B.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下雪如“撒盐”。

C.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下雪如“柳絮”的轻盈。

D.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太傅欣赏道韫的才华。

【解析】A主旨是赞叹谢道韫的才华。

11、下列是对《咏雪》课文写法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

B.文章用“公大笑乐”侧面反映出道韫的才华。

C.本文的两个比喻句只有喻体,分别是盐和柳絮。

D.本文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用来渲染寒冷、孤寂的气氛。

【解析】D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的。

12、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陈太丘与友期行”而“太丘舍去”,可见陈太丘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B.“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反映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不守信用的人。

C.友人怒骂陈太丘“非人”,可见友人的无礼和无知,不懂得自我反省。

D.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解析】A是友人不守信用。

13、《咏雪》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

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解析】B“儿女”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14、下列是对《陈太丘与友期》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的动作描写。

B、友人从“怒”到“惭”的表情变化,反映出其心理变化过程。

C、文章最后定“元方出门不顾”是全文的败笔所在,让元方变成了一个不尊重长辈的无礼小孩。

D、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批评友人的无信、无礼”是高潮部分。

【解析】C对方无礼在前,不能说是败笔。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

通假字,“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今异义,古义:

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

指子女。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今异义,古义:

趁,乘,凭借。

今义:

因为。

④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今异义,古义:

诗文.今义:

文章的意思。

⑤太丘舍去:

古今异义,古义:

离开。

今义:

与“来”相对。

⑥相委而去:

古今异义,古义:

丢下,舍弃。

今义:

委托。

⑦下车引之:

古今异义,古义:

拉。

今义:

引导,牵引。

⑧元方入门不顾:

古今异义,古义:

回头看。

今义:

照顾。

⑨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今异义,古义:

约定。

今义:

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⑩陈太丘与友期行: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⑪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⑫友人惭:

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一词多义:

相:

①相委而去: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②相顾惊疑:

互相,交互。

日:

①日中不至:

太阳。

②寒雪日内集:

天。

时:

①元方时年七岁:

当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经常。

若: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如。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好像。

是: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表示肯定的判断。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

而:

①俄而雪骤:

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②相委而去:

连,表顺承。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省略句,省略介词。

②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省略句,省略介词。

③(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省略句,省略主语。

④(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

⑤(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

省略句,省略主语。

⑥白雪纷纷何所似:

倒装句,宾语前置:

白雪纷纷似所何。

⑦撒盐空中差可拟:

倒装句,状语后置,“空中撒盐差可拟。

⑧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可译为“……是……。

三、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一)、《咏雪》

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

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解析】B意动用法,以……为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其真无马耶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学而时习之  择期善者而从之

【解析】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

B前代词;反问语气词。

C前介词,和;后动词,参与。

D都是代词。

 

3.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而不思则罔(罔:

有害。

)B.人不堪其忧(堪:

能忍受。

C.切问而近思(切问:

急切地追问。

)D.三十而立(立:

站立。

【解析】A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

恳切地提问;D立:

立身,指有所成就。

 

4.下列句中加点词4意义4都不同的一组是(D)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解析】A学习;学习。

B反省;反省。

C教导;教导。

D通假字,同“智”,明智,智慧;知道。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析】A看见;了解。

B助词,的;助词,的。

C介词,对,对于;介词,比。

D从;如果。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色愈恭,礼愈至/每至晴初霜旦B.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C.何有于我哉/霜叶红于二月花D.择其善者而从之/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A周到;到。

B了解;学到。

C介词,对;D表顺承;表顺承。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解析】A表转折;表顺承。

B古今异义,可以凭借;可以凭借。

C是兼词“于此”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助词,不翻译。

D从;在。

8.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媵人持汤沃灌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解析】A古今异义,热水。

B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C古今异义,几个人。

D古今同义,参差不齐。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温故而知新   新:

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 罔:

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 过:

D.但当涉猎     涉猎:

全面广泛地阅读

【解析】D粗略地阅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代词,他的。

②祈使语气,一定。

③表顺承。

④表顺承。

11.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析】A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

B有时朝发白帝,省略介词。

C林尽于水源,省略介词。

D飞漱于其间。

1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A代词,它;主谓之间。

B表转折;表顺承。

C凭借;凭借。

D表祈使语气;代词,他。

1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例句是凭借。

A因为。

B凭借。

C词的后缀。

D认为。

14.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析】A看见;了解。

B助词,的;的。

C介词,对,对于;比。

D从;如果。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①不亦说乎:

通假字,“说”同“悦”,意思是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假字,“有”同“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有朋自远方来:

古今异义,古义:

志同道合的人;今义:

彼此友好的人。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今异义,古义:

优点;今义:

善良的人。

⑤可以为师矣:

古今异义,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可能,许可。

⑥不亦君子乎:

古今异义,古义: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

对别人的尊称。

⑦学而不思则罔:

古今异义,古义:

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

蒙蔽,没有。

⑧思而不学则殆:

古今异义,古义:

有害;今义:

危险。

⑨吾日三省吾身:

古今异义,古义:

泛指多数,今义:

数词,三。

⑩饭疏食饮水:

古今异义,古义:

粗劣;今义:

疏通、疏散。

⑪饭疏食饮水:

古今异义,古义:

冷水;今义: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⑫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今异义,古义:

普通人,男子汉;今义:

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⑬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⑭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⑮传不习乎:

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⑰饭疏食饮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⑱择其善者而从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⑲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

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2、一词多义: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介词,在。

②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介词,在、给。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介词,替。

②可以为师矣:

动词,成为,做。

①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转折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承接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表承接

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

⑦曲肱而枕之:

表修饰         

⑧不义而富且贵:

表承接

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承接

⑩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①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懂得。

③温故而知新:

得到。

①不亦乐乎:

愉快,快乐。

②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以……为乐。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省略宾语。

“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省略动词“择”。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省略句,省略宾语。

人不知(之)而(之)不愠。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倒装句,状语后置,于学志。

⑤贤哉,回也!

倒装句,谓语前置,回,贤哉!

三、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36、【夺】改变。

37、【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38、【笃志】志向坚定。

【笃】,坚定。

3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切】,恳切。

40、【仁】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