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804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docx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14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

精读

 

情感

态度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

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知识

技能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

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过程

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练习法、讨论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

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

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

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

教本

学生

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14课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痛苦的生活——美好的幻想

冻僵暖和——铜火炉

饥饿食物——烤鹅

痛苦欢乐——圣诞树

孤单爱抚——奶奶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贫困生活使他创作的童话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揭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穷人鸣不平始终是安徒生童话的一大主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

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些故事带有明显的讽刺的特色,如《皇帝的新装》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奉承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海的女儿》《野天鹅》《白雪皇后》则讴歌了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表现出“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

安徒生的童话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大量运用人们的口语和民谣传说;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创造的许多艺术形象,如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等已成为欧洲文学中的典故。

课时教案B第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

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

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

课时教案B第

(一)课时

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

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讨论交流。

  (体现在: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课时教案B第

(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

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

”怎么理解?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

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

说明了什么?

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

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4、指导朗读。

课时教案B第

(二)课时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2.学习表述。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

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

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15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凡卡

课型

精读

 

情感

态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

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

知识

技能

活的思想感情。

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

内心活动的方法。

过程

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

讨论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

思想教育。

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强烈地思想感情,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因此,我

注重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捕捉动情点,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

生咬文嚼字,悉心品味,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激活相应的情感。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重点词语,深刻地体验凡卡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

教学准备

教师

投影仪、幻灯片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

写信前__怕挨打

学徒生活挨冻

(信文)挨饿__苦运

凡卡  写信乡下生活守夜悲

 (回忆)砍树__“乐”惨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__梦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俄国著名作家。

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

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科求学。

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医从文。

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正是沙皇俄国最黑暗的时代。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课时教案B第

(一)课时

一.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课时教案B第

(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

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

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

(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

凡卡受了哪些苦?

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

(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课时教案B第

(二)课时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

(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

(“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

再指名朗读。

③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

(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

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

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

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

(板书:

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四.探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全班齐读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

 3.默读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

课时教案B第

(二)课时

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

为什幺?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

你从中懂得了什幺?

(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16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课型

略读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知识

技能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     

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

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练习法、讨论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重点

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

畏的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教学准备

教师

教本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

鲁滨孙漂流记

                 不畏艰险

              险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鲁滨孙(RobisonCrusoe)星期五(鲁滨孙对一个野人的称呼)

星期五是被族人当成祭祀品带回到原来的部落。

随着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鲁滨逊因这个土著而改变了自己。

也由于他们之间的友谊他才得以存活下去,并回到了家乡。

星期五是一个朴素的人,忠诚的朋友,智慧的勇者。

他知恩图报,忠诚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逊合作着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岛上度过了多年。

星期五的到来让鲁滨逊圆了总督梦,自己则做了鲁滨逊的奴仆。

事实上,如果没有星期五的帮助鲁滨逊根本就不可能离开荒岛,再回到英国的主流社会。

课时教案B第

(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2.解题:

“漂流”什么意思?

(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l.默读课文,思考:

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是怎么解决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

冷、饿、野人的威胁。

从中体会:

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

(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5.质疑、解疑。

(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课时教案B第

(一)课时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

应该怎样做?

(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

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17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型

略读

 

情感

态度

  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 

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知识

技能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 

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过程

方法

语言综合素养;

3、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

的艺术魅力。

难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

综合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

图片,资料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智慧、计谋、正义、勇敢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原名萨缨尔·兰亨·克里曼斯,美国著名作家。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技小镇,12岁时缀学当小工,曾在小报馆当排字工人,又当过水手,还在南北战争中参加过南军,26岁时去西部内华达挖矿淘金,失败后当报馆记者。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不少取材自童年生活,特别是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MarkTwain这个笔名即取自水手的行话,意思是“12英尺深”,指水的深度足以使航船通行无阻。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都是以密西西比河及河边小镇为背景的。

马克·吐温写过不少针砭时政、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以及抨击黑奴制的小说,如与华尔纳合写的《镀金时代》,以英国为背景的《王子与贫儿》、《亚瑟王宫廷中的美国佬》,以及《傻瓜威尔逊》。

在这些作品中,他用辛辣的笔调,尽情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盛行的投机、拜金狂热、...

课时教案B第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

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

三、浅显探讨小说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课时教案B第()课时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

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

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

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作业布置: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

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

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

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四单元第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

课型

综合练习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知识

技能

1.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

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过程

方法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

与同学互改习作。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难点: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

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思路

打开思路,引出话题,畅所欲言聊话题,召开“自我保护”座

谈会回顾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自由习作,评改作文。

教学准备

教师

范文

学生

搜集资料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

口语交际·习作四

自我保护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

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

“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它栖息在灵魂里/唱没有歌词的歌曲/永远/不会停息/在暴风中/听来/最美/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它甚至能窘困/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

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

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

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

正如他所说: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

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

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

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

玲叮当姐姐说过:

“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

”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

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

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

课时教案B第

(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

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