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912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docx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

篇一:

崂山游记(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

崂山游记(700字)作文崂山游记早就想出去旅游散心了,这次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中国着名的旅游圣地,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崂山。

崂山位于我国山东半岛,方圆四百里,东南两面频临沧海,主峰高1133米。

山势拔海而起,极为险峻。

游人攀登往往感到非常劳累,所以崂山又叫劳山。

这里的景色既具有北方的粗野,又具有南方的清秀。

群山深奥,流水清幽,山海景色,融为一体。

沿着石阶,伴着流泉而上,我们先来到了玉龙瀑。

绕过一条峭壁,只见水帘从二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喷涌直下,倒挂在空中。

水帘落下十多米与凸出的崖石相击,水花飞溅,瀑布也分成数几股跃入潭中。

在太阳的照耀下,整个瀑布就像一条银白色的长龙从天而降,张牙舞爪,威猛十足,让你觉得整个瀑布竟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互舞动,相互拥抱。

此时此刻,我也深深地理解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

离开了倾珠泻玉的玉龙瀑。

我们游玩了崂山的其它景点。

我在这里就不细说,只是在我心里挥不去的是:

崂山的山很美淡淡的。

那山不高,及其清宿。

一片片杂夹着岩石间翠翠的绿色,让你不尽的思念。

崂山的水更美清清的。

那水不喧,及其清澈。

山道两旁总有一泓泉水潺潺流过,或清澈见底,或清凉冰爽,都那么不急不徐地流下去,那从容的姿态让你不得不联想到一位智者怡然漫步时的画面。

让你也会情不自禁地随之而下,用心贴近它们。

崂山的石也美柔柔的。

无论是石阶小路,还是静卧水底的卵石,都渗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柔美。

虽然美却不显妖媚,只是静静地为这淡雅的山水再添一笔浓意。

就这样我还在回味着崂山的美景时,已经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了。

这次游玩真是让我太尽兴尽乐了,我也记录下来了家乡的美,在来回的路上我也看到了祖国乃至家乡的美好的发展。

下次我一定还去欣赏祖国更多的美景,见证家乡未来美好的变化。

初二:

刘锟书

篇一:

崂山游记

崂山游记

今天是星期六,天上下着小雨,我们一家人从平度出发,去了青岛。

在路上的时候,爸爸说,希望青岛别下雨,如果下雨就玩不成了。

幸好上天也能理解我们需要放松的心情,天空放晴了。

我们的车先开到了青岛流亭机场,因为爸爸有事要出发,所以他不去游玩。

送走爸爸上了飞机,我们就前往了崂山风景区,我们的车行驶在5米宽的小路上,左面50米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右面就是陡峭而秀美的崂山。

海边还有几家农庄旅店,这当然都是为旅游的人准备的。

山脚下和路左边都生长着茂密的茶树,这就是有名的崂山绿茶,茶叶非常绿,叶片很大。

这茶树受到海水的滋润和山的灵气,我想,这也就是它有名的原因,

车一路向前走着,由于海岸曲折,风光也不同。

有的地方山雄伟高大,海浪惊涛拍岸,海边树木郁郁葱葱;有的地方山势连绵起伏,海水温柔地奔向沙滩,茶树显出勃勃生机;有的地方山势险峭,海岸礁石块块,路边野草丛生。

这样的景色,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美。

我们的车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停下了,因为我和弟弟都无法抗拒金色的沙滩碧绿的海浪对我们的诱惑,纷纷要求到海边玩,大人们就同意了,在我的带领下,开出了一条最短的路穿过了茶林到达了沙滩。

海边的景色真美啊!

大块的礁石泡在海水里,露出奇形怪状的一面,汹涌的海水拍在礁石上,拍打出哗哗的声音,海水是那样的蓝,一次又一次地奔向沙滩。

沙滩仿佛是天然的按摩器,脚踩在上面非常舒服。

抬头向远处望去,雾茫茫的,大海与天空连在一起,真可谓:

海天相接,一望无际啊!

大海背靠着崂山,真是山清水秀!

这里的海与山是最原始的,纯天然的,不加一点人工雕琢的,没有太多人来打扰它。

我认为,这样的风景最美。

崂山一行,使我感受

到了很多乐趣。

大海可以消除我的烦恼,使人心旷神怡。

我爱大海!

篇二:

崂山仰口游记崂山仰口游记

阳光普照大地,威风吹过面颊。

清明节假期,我去了崂山仰口。

坐在飞奔的汽车上,穿过仰口隧道,隧道两旁的灯像流星一样从身边飞过。

到了山脚,一级级石台阶弯弯曲曲,长不见顶。

沿梯而上,我们来到狮子峰下。

狮子峰好似一只巨型狮子眺望远方,张着血盆大口要称霸世界。

站在狮子峰上,远见大海与天空合成了一体,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

绵羊石如同一直温和的绵羊,默默地欢迎着过往游客。

仙桃石好像是一个熟透了的桃子,难道是孙悟空放到这里的蟠桃吗?

盘古老人仰望天空,在向天上的仙人诉说大海的故事。

仰口的石真奇啊,奇得让人惊叹大自然竟然有这样的鬼斧神工。

松林在山间窃窃私语,竹林在风中翩翩起舞,远处偶尔传来几声啾啾鸟鸣,山泉叮叮咚咚地打着鼓从山间奔过。

掬一捧泉水送到嘴里,清凉、甘甜传遍了全身每一个细胞。

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这里真是人间仙境!

人间仙境真秀啊,秀得让人垂涎三尺。

终于,我见到了仰口的巅峰天苑。

天苑直插云霄,所以又名skypark。

上了天梯,走进天苑,伸手仿佛就能摸到天空。

云雾在身边环绕,我飘飘欲仙,仿佛来到了天宫。

仰口的峰真险啊,险得让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太阳穿透西边的云雾,发出红色的光芒,我一步三回头地下了山,仰口真令我流连忘返。

青岛重庆中路篇三:

小学作文:

游崂山北九水

游崂山北九水

今年国庆节,我们一家三口和小龙叔叔一家来到了崂山北九水.路上,小龙叔叔给我们介绍北九水,说北九水是“童话世界”“风光宝地””人间仙境”,有“九水画廊”的美誉。

听了小龙叔叔的介绍,我恨不得马上飞到崂山去看这仙境般的北九水。

一转眼,我们在车上谈笑时,已经到了售票口。

我们于是下车步行上山。

一路上,山路弯弯。

山路两旁屹立着重重叠叠的山峰,溪水在山涧中哗华地流淌着,好像在唱一生欢乐的歌,宛然一副活生生的画。

到了一水,当了台阶,五颜六色的花朵,不时飘来阵阵诱人的清香,小鸟在林间欢快地唱歌,各种各样的蜻蜓和蝴蝶在飞舞,哗哗流淌着的消息清澈见底,我仿佛见到了人间仙境。

到了三水,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我们便在小溪边休息。

我们玩打水仗,把水往对方身上洒,大家都没有被弄湿衣服而生气,而是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只听“扑通”一声,原来小溪里的石头太滑,小龙叔叔的脚没踩稳,掉进了水里,都的人哈哈大笑。

接着,我们参观了“九水十八潭”中的“十八潭”,每一个潭中间都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间潭、清心潭、致柔潭?

?

十八个潭各式各样的名字。

每个潭都有么个潭的特点,如坐望潭的水是碧绿的,而间潭的水则是深绿。

哪来那么大的水生?

走进一看,那瀑布好似百万条长龙飞流直下,发出如狮吼雷般的响声,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敢于贵州黄果树瀑布

相媲美的潮音瀑。

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的一句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游览了近一天的时间,北九水的美景如诗如画,如歌如曲,似仙境,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篇四:

小学作文:

天涯海角游记

天涯海角游记

前几天,我和妈妈去了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游玩。

在那里,我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石头,非常美丽壮观。

特别是著名的天涯、海角石,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天涯石--头圆圆的,身子宽、阔。

它竖直立在沙滩上。

石头的正面写了两个有力的字--天涯,石头的被面则写了一首赞美天涯石的诗。

海角石--尖尖的。

据说当初是因为看这块石头尖,符合了海角的意思,再加上还没有定与天涯石相配的石头,于是就把这块石头叫作海角石了。

走进天涯海角的大门不久,就可以看到写着永结同心等字样的一块长石头。

再往前走,就是海边。

海边有许多礁石,海浪撞击到石头前崩开、弹起、分裂的那一瞬间,是很漂亮的。

在岸边,还有一个爱情石,爱情石是两块石头交叉拼接而成,形状像一个爱心,两块石头上分别写了日、月两个字。

再拐弯,向右走,走不一会就可以看见海边上有幸运石?

?

,再走到前一个海边,又看到了天涯石、海角石、上进石、平安石、?

?

在天涯海角,我拍了许多的照片,留下了我美好的回忆,我想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地方的。

篇二:

青岛七区五市名字由来

“西周时代青岛地域属夷国。

春秋初期,青岛地域为介国、夷国、莱国等诸侯国的属地,春秋中期均归入齐国。

战国时期,青岛地域大部属即墨。

”翻开青岛各区的史志,大都以此来作为介绍建置沿革的开头。

即墨,无疑是青岛发展的根源,然而与即墨一样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区域还有平度、胶州、莱西,而“城阳”这个名称,作为地名也早在公元前221年(始皇帝二十六年)就有了。

这些古老的名称是由何而来?

如今的各区又是以何命名?

翻阅史料,我们找到了一些区域名称背后的故事。

市南区和市北区

市南、市北两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青岛历史上要追溯到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以日伪青岛特别市警察局管辖区为保甲行政区,设立市南、市北、海西、台东、四沧、李村六个警察分局。

在所有区名之中这两个名字来由最显而易见,皆因其本身分别位于青岛市市区南端、北端而得名。

虽经历多次区划调整,区域范围已与当年大有不同,但这两个区名却沿用至今。

四方区

四方区的名称源于其辖区内原有的旧村“四方村”。

“四方”之名,最早见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刊行的《即墨县志》。

该书的“七乡村庄图”中,不仅标有四方村名,还标有海泊村、吴家村、岭上(错埠岭)、小村庄、韩家村、湖岛、沙岭庄、盐滩和阎家山等村名。

青岛的近现代史上,四方区曾多次与沧口区合并为四沧区,又分离。

直到1951年,青岛市调整区划,四方区名使用至今。

李沧区

李沧区,是市内四区成立最晚的区。

1899年,德在胶澳租界划李村区。

1932年,西部沧口和东部李村一同分设乡区建设办事处。

1935年9月,四方与沧口合并为四沧区,后称第五区。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成立四沧区人民政府。

1951年6月,成立沧口区人民政府。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沧口区李村河以北的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原崂山区李村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李沧区。

黄岛区

黄岛区以黄岛岛名命名。

据《增修胶志》载:

“黄岛在黄庵北,有岛之名,实为平冈。

潮来则四面皆水,潮落则徒步可入。

其北可暂尔避风,不可久泊。

《卫志》称间汛。

”“淮子口之北为少海,海中有岛为黄岛。

”“潮汐薄岸,地极泻卤。

”可知,黄岛之所以得名,一是位于黄庵山之北,一是因为四面环海,土层薄而含卤高,土石皆呈黄色,以颜色命名,以别于东岸之青岛。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区级建置,驻地黄岛,故正式命名为黄岛区。

崂山区

因境内有崂山山脉,故以山命名。

1949年6月崂山地区解放,设崂山行政办事处属南海专署。

1950年,改属胶州专署。

1951年4月,改属青岛市。

1953年,设崂山郊区。

1961年,设立崂山县,隶属不变。

1988年11月,设立青岛市崂山区。

城阳区

1994年5月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城阳历史悠久。

境内发现的城子龙山文化遗址,据确认,远在4000多年前,人们已在这里居住生息。

商、周时期,城阳属莱夷地。

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城阳归属齐。

1949年5月31日,城阳解放,

域内分别归崂山办事处和即墨县管辖;1961年10月起统属崂山县;1988年11月起改属崂山区;1994年6月起属青岛市区级建置。

即墨市

即墨之名,因水而得。

“即墨”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田单破燕处)地临墨水(源出平度市古墨山,今之猪洞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

秦统一中国后,始定为即墨县,属齐郡。

近现代史上的即墨曾先后归属于莱阳、胶州,1958年划归青岛市,但于1961年3月改属烟台地区,1978年11月再度划归青岛市。

1989年7月,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

胶州市

胶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西北岸,以胶水命名。

据考古测定,四千年前即有先民定居。

胶州建置大体为:

秦到隋为黔陬县,唐置板桥镇,北宋至元为胶西县,明清为胶州,民国为胶县。

1937年后沦为日伪统治区,1939年6月胶县划归青岛。

同时,共产党领导的胶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南海行署管辖。

1943年为滨海地区所辖。

1949年属滨北专区。

1950年属胶州专区。

1956年7月胶州专署撤销,胶县划归昌潍专区。

1958年11月划归青岛市辖。

1961年重归昌潍专区。

1978年11月再次划归青岛市管辖。

1987年2月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

胶南市

胶南因位于胶州南部而得名。

胶南县境原属胶县、诸城和青岛市海西区,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先为诸胶边办事处,后划为藏马县,诸胶边县(后改诸胶县)。

1945年设珠山县。

1946年成立胶南县。

因地处胶县南部,故名,属滨北专区。

1950年属胶州专区。

1956年藏马县并入胶南县,改属昌潍专区。

1958年划归青岛市。

1961年复属昌潍专区。

1979年1月又划归青岛市。

1990年12月,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

莱西市

莱西属地历史悠久,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劳动、繁衍,商周时期属莱子国,齐侯灭莱时,于今周格庄乡筑古城,秦时属齐郡。

莱西因地处莱阳之西而得名。

1941年2月,原莱阳县分为莱东县和莱西县。

1942年7月由莱西、莱东两县析出莱西南县。

1950年3月17日,莱西南县与莱西县合并称莱西县,属莱阳专区。

1958年10月17日,莱西县与莱阳县合并,属烟台专区。

1962年1月1日,莱西县从莱阳县分立。

1983年10月1日,由烟台专区改属青岛市。

1990年12月,撤销莱西县设立莱西市。

平度市

道光年间《重修平度志》记载:

“平度,汉旧县名也。

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

”但书中亦提到平度以“平法度”而得名的说法,古籍并无确切记载,因此是否名称真由此而来则不得而知。

明、清时为平度州,属莱州府。

1913年,改平度州为平度县,隶莱州府。

建国后,平度曾先后分属胶东行政公署、莱阳、潍坊。

1983年10月,平度县划归青岛市管辖。

1989年7月撤销平度县设立平度市。

老青岛是否记得这些区

四沧区:

四沧区为青岛市旧区名。

1929年9月由南京国民政府设置。

1935年5月,四沧区撤销,调整为四方和沧口二区;同年9月,四方、沧口两区又合并为四沧区。

1951年,四沧区撤销,调整为四方和沧口二区。

四方区名由来上文已经提到,沧口之名则源于明代。

沧口,原名为“海沧”,意思是河海交汇之处。

后来,随着“沧口水道”繁衍,使这里逐渐成了胶洲湾的一个货运码头,沧口也是“海沧口”的简称。

台西区:

是中国青岛市原存在的一个区。

该地区因地处“烽台岭(今贮水山儿童公园)”以西而得名。

1929年9月,青岛市政府划分行政区划,撤销台西镇,成立第一区。

1935年5月,青岛市政府重划市乡区域并改定名称,撤销第一区,成立台西区。

1938年1月,日占青岛特别市实行保甲制度,原台西区分属市南区和市北区。

1946年,青岛市警察、保甲区划分离,台西区复立。

1962年12月8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台西区的行政建制,原台西区分属市南区和市北区。

1963年2月27日,台西区的行政建制正式撤销,其区域分布划归市南区、市北区。

台东区:

台东区的命名与台西区一样,以位于“烽台岭”以东得名。

1929年9月,青岛市政府划分行政区划,撤销台东镇,成立台东区。

1932年,青岛市政府实施地方自治,撤销台东区,成立第四区。

1935年5月,青岛市政府重划市乡区域并改定名称,撤销第四区,成立台东区。

此后,几经变革,台东区一直存在。

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台东区的行政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市区划沿革: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全市划分为七区:

市南区、市北区、台西区、台东区、四沧区、李村区、浮山区。

1951年8月市区调整为市南、市北、台东、台西、四方、沧口六区。

1954年7月撤销浮山区,其区域分别划分给市南、四方、崂西和李村区管辖。

1958年9月胶南县、胶县、即墨县划归青岛市管辖。

至此,全市共辖7区3县,即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台西区、四方区、沧口区、崂山郊区和胶县、胶南县、即墨县。

1961年10月崂山郊区改建为崂山县,崂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原崂山郊区辖区,仍归青岛市管辖。

1963年2月撤销台西区,所辖区域分别划入市南、市北。

1979年1月设立青岛市黄岛区。

1983年10月平度县和莱西县划归青岛市管辖。

至此,全市划为六区六县:

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黄岛区和崂山县、即墨县、胶县、胶南县、莱西县、平度县。

1987年2月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

1988年11月撤销崂山县设立崂山区。

1989年7月撤销平度县设立平度市,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

1990年12月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

至此,青岛市所辖5个县全部撤县设市(县级),成为全国第一个市管市的城市群。

全市划为七区五市:

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黄岛区、崂山区和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

1994年5月青岛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撤台东区、沧口区,设立城阳区、李沧区,各区区域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形成现在的七区五市: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

1、市北区及四方区部分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新的市北区;崂山区一部分设立新崂山区,一部分设立城阳区,一部分与沧口区合并设立李沧区

2、撤销台东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将四方区的吴家村、错埠岭2个街道办事处,崂山区李村镇的杨家群、河马石、夹岭沟、曲家庵子4个村和中韩镇的7号线以西的区域划归市北区。

3、撤销青岛市沧口区,设立李沧区。

将原沧口区的四流中路、振华路、晓翁村、四流庄、永安路、营子、板桥坊、楼山后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的区域划归李沧区。

篇三:

民间文学结课论文《崂山的传说》

题目:

《民间文学》结课论文从民间文学浅析《崂山的传说》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13级

学号:

130********6

姓名:

周丹丹

日期:

20xx年6月28日

从民间文学浅析《崂山的传说》

一:

《崂山的传说》故事简介

崂山位于黄海海岸线,以优美的海岸风景和佛道家文化著称。

关于崂山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民间故事。

说是崂山以前叫鳌山。

很早之前海中出了一个修行十万年的大鳌鱼,为祸乡里,百姓不堪其苦。

有一对艺高人胆大的兄妹,哥哥大智和妹妹大勇,意图杀了鳌鱼,结果失败,便远走他乡,寻求他人的意见。

后来在一位纺线的老妈妈、打铁的师傅、一位皮匠和白石山人的指点下,得知杀死鳌鱼的方法和材料,白石山人还帮助两兄妹长成顶天立地、力能拔山的巨人。

在四十八疃乡亲的帮助下,备齐了杀鳌的工具,在八月十五的夜晚,兄妹两人成功将鳌鱼拖到岸上,为了防止鳌鱼挣脱,兄妹两人便站在鳌背上,日夜守护。

后来,大鳌鱼的遗骨便化成了一座山,人们叫它“鳌山”,即后来的崂山。

兄妹两人的身躯化成了鳌山顶上的两座高峰,哥哥化身的高峰叫“巨人峰”,妹妹化身的高峰叫“美人峰”。

由于民间故事来源于民间,是众人的集体智慧,没有确切的版本和作者,所以兄妹杀鳌的传说只是崂山由来的一种说法。

本文将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对这一风物传说进行分析。

二:

民间的语言

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在语言方面要遵循艺术世界诗意的逻辑,可以天马行空,自由想象,不一定非得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但民间文学作品的语言与之大有不同,民间传说由当地百姓编造,依照真实的自然景观,并且根据这些景观的形象巧妙的赋予一些故事,之后再讲给底层群众听,所以语言方面,比较简洁,多用日常化的语言,甚至是方言土语。

例如文中对村民生活的地方是以“村疃”命名,这种称呼在山东地区比较常

见,多是民间口语;再如“又要兴风作浪窜上岸来作害人”中的“作害”一词,与文学作品中的“伤害”“迫害”完全不同;例如“还要加上智斗才中”“只是想不出智斗的道道来”,这些平白无实的语言,生动明快,在既定的情景中,对于来自同一地区的读者来说,就相当于身边发生的事,无比熟悉。

民间文学的受众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文学素养不高的一批人,势必要求语言不能过于优雅庄重,而且,为了口耳相传的便利,句子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