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6666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docx

MW汽轮机真空泵检修规程

600MW汽轮机水环真空泵检修规程

1.设备技术规范

1.1设备名称、型号及厂家

水环式真空泵规格型号2BE1403—0MY4,制造厂家是佶缔納士机械有限公司(原厂家纳西姆)。

1.2设备用途

将汽轮机凝汽器内的空气及不可冷凝气体抽出,维持凝汽器内要求的真空度。

1.3运行方式

机组正常运行时,水环式真空泵一台或二台运行,一台备用。

当机组启动时,为了尽快建立起真空,可同时启动二台或三台真空泵。

1.4设备要求

1.4.1在凝汽器充满空气时,3台泵运行抽完该空气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在冷却水温度33℃时,2台泵投运即可保持机组在额定功率运行时的真空度。

1.4.2真空泵为单级双吸平园盘式,补充水来自深井水,冷却器冷却水来自辅机冷却循环水系统。

1.4.3真空泵的排气管连接方式为顶排式。

1.4.4真空泵的寿命要求

水泵的寿命,应达到可连续运行25000小时以上,设备服役30年,水泵的密封型式良好。

1.5技术资料

1.5.1真空泵技术数据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据

1

设备名称

水环式真空泵

2

制造商

佶缔納士机械有限公司

3

产地

中国

4

型号

2BE1403—0MY4

5

型式

单级平园盘式

6

额定工况抽气量(干空气量)

kg/h

80kg/h(冷却水温20℃,背压5Kpa)

7

机组启动抽汽时间及背压

min/kPa

约15/34(二台泵同时抽)

8

真空泵级数

单级

9

一级压缩比

1:

20

10

二级压缩比

11

泵转速

r/min

565

12

轴功率

kW

121(最大)

13

极限真空度

kPa.a

3.3

14

减速机型号

B3SH3

15

减速机轴功率

KW

155

16

换热器型式

板式

17

板式换热器型号

M10-BFML

18

换热器生产厂家

阿伐拉伐

19

换热器面积

m2

≈16.10

20

换热器冷却水量

m3/h

50

21

气水分离器型号

SO3

22

气水分离器设计压力

MPa

1.0

23

气水分离器最高工作压力

MPa

0.05

24

气水分离器设计温度

80

25

分离器容积

m3

2.4

26

气水分离器尺寸

mm

1000×1400

27

电动机型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

28

电动机型号

Y2315L2-4

29

电动机额定功率

kW

185

30

电机转速

r/min

1485

31

电动机额定电压

V

380

32

最大噪声值

dB(A)

85

33

设备外形尺寸(长宽高)

mm

6150×1915×2840

1.5.2主要设备重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重量(KG)

1

真空泵组总重(无水)

kg

8160

2

真空泵组总重(充水)

kg

9310

3

真空泵

kg

3300

4

电机

kg

1200

5

联轴器

kg

100

6

减速机

kg

300

7

底盘

kg

1450

8

分离器

kg

860

9

换热器

kg

300

10

其它

kg

650

1.5.3主要零部件材料

泵主要零部件材料见下表:

序号

部件名称

材质

1

泵壳体材质

HT250(GB9439-88)

2

泵盖材质

HT200(GB9439)

3

叶轮材质

316L(00Cr17Ni14Mo2)

4

轴材质

16Mn

5

轴套材质

SEW410-1.4086

6

2BE1/403轮毂环¢465*¢185*145

00Cr19Ni10(牌号304L)

7

轮毂壳

00Cr19Ni10(牌号304L)

8

2BE1/403中间环¢650*¢450*98

00Cr19Ni10(牌号304L)

9

2BE1/403中间隔板

00Cr19Ni10(牌号304L)

10

2BE1/403叶片AS

00Cr19Ni10(牌号304L)

11

2BE1/403叶片BS

00Cr19Ni10(牌号304L)

12

2BE1/403加强筋

00Cr19Ni10(牌号304L)

13

圆盘

Q235(GB/700)

14

分离器材质

CS

15

冷却水换热器板材

316

2.设备结构概述及工作原理

2.1设备概述

锅炉给水中溶解有一些不凝结气体,它们会随着锅炉蒸汽一同进入汽轮机,作功完毕后又排入凝汽器内,在凝汽器工作时,真空系统中有一些密闭不严的地方也会漏入空气。

这些气体无法在凝汽器内凝结,如果不及时除去,就会积聚在凝汽器加热管束表面,阻碍蒸汽凝结放热,影响凝汽器的真空度,故机组正常运行时需将积聚在凝汽器中的不凝结气体抽去。

本期抽真空系统配有三台50%容量的水环式真空泵组,泵组由水环式真空泵及其电机、汽水分离器、密封水冷却器、高低水位调节器、泵组内部有关联接管道、阀门及电气控制设备等组成。

从凝汽器抽吸来的气体经气动蝶阀进入由低速电机驱动的水环式真空泵,被压缩到微正压时排出,通过管道进入汽水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经汽水分离器顶部的对空排气口排向大气,分离出的水与补充水一起进入密封水冷却器。

被冷却后的工作水一路喷入真空泵进口,使即将吸入真空泵的气体中的可凝结部分凝结,提高真空泵的抽吸能力,另一路直接进入泵体,维持真空泵的水环厚度和降低水环的温度。

真空泵内的密封水由于摩擦和被空气中带有的蒸汽加热,温度升高,且随着被压缩气体一起排出,因此真空泵的水环需要新的冷密封水连续补充,以保持稳定的水环厚度和温度,确保真空泵的抽吸能力。

水环除了有使气体膨胀和压缩的作用之外,还有散热、密封和冷却等作用。

汽水分离器的水位由流量调节阀进行调节。

分离器水位低时,通过进口调节阀补水;水位高时,通过排水调节阀,将多余的水排入无压放水管道。

汽水分离器的补充水来自凝结水泵出口,通过水位调节阀进入汽水分离器,经冷却后进入真空泵,以补充真空泵的水耗。

2.2工作原理

真空泵主要部件是叶轮、叶片、壳体和吸排气口。

叶轮偏心地安装在壳体内,叶片为前弯式。

在水环泵工作前,需要先向泵内注入一定量的水。

电动机带动叶轮旋转,水受离心力的作用,形成沿泵壳旋转流动的水环。

装到轴上的叶轮偏心地安装在圆柱形泵体内,并可在其中转动,叶轮的转动使工作液在泵体内形成一旋转的液环,液环在叶轮的两个叶片之间脉动。

在吸气侧,液环逐渐远离叶轮轮毂,气体通过圆盘上的吸气口轴向进入泵内;在排汽侧,液环又逐渐靠近叶轮轮毂,气体被压缩并通过圆盘上的排气口被轴向排出。

这样,水环泵就完成了吸气、压缩、排气三个连续过程,达到抽气的目的。

3.检修工艺及标准

检修周期:

大修:

48月

小修:

6月

3.1小修:

正常检查过程中,一般没有必要将泵分解,只需清洗压缩腔,滤网,更换润滑油,更换盘根及检查阀板。

3.1.1停泵后打开排放管或拧下排放堵,将聚集在液体环的杂质冲洗掉,在卸下端盖检查后,就可以正式检查压缩腔,安装在管道内的任一滤网或过滤网必须清洗或更换。

3.1.2轴承加油:

要先清洗油嘴,再用油枪将油脂压入,灌注要将轴转动,使轴承均匀分布油脂,直到新灌的油脂从轴上露出即可。

开始轴承温度会升高,一旦多余的润滑脂被挤出后,轴承温度又恢复正常。

3.1.3阀板的检查:

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后,如果不能过到全真空或开始出现噪声,就可能是阀板损坏。

3.1.4轴承的更换:

a松开螺钉并将轴承盖卸下,注意装在盖上的密封环;

b卸下轴用挡圈;

c利用两个螺纹孔,取下油脂甩油环;

d松开内轴承盖;

e支起叶轮,使轴承卸载;

f用轴承外圈和圆柱体滚子轴承原回转元件将轴承拉出;

g将轴承座和内轴承盖拧在一起(图72页),利用顶丝拆下轴承内环;

h按拆卸反顺序装配,要保证轴承油脂和轴承圈正确密封。

3.1.5所有管道阀门恢复,并找中心,中心要求:

圆距≯0.10mm;面距≯0.06mm

3.2大修

3.2.1检修工艺

3.2.1.1准备工作

泵电机停电,拆除电机电缆,并在电缆端部做出明显标志。

隔绝所有有关仪表电源,由热工人员拆卸与真空泵有关的仪表及接线。

关闭泵汽侧出口门。

关闭泵补水门。

开启泵体放水门,放尽泵体内积水。

3.2.1.2拆卸附件

拆卸泵进口法兰、出口法兰的紧固螺栓。

拆卸泵冷却水管道,拆卸泵体补充水管道。

拆卸泵体底脚螺栓。

将泵吊至检修现场。

3.2.1.3解体轴承室

拆卸驱动侧填料压盖调整螺栓,从填料室中抽出填料压盖,取出填料室内的所有部件。

用专用工具拆卸泵侧联轴器,取出联轴器定位键。

拆卸紧固外轴承室端盖的螺栓,将外轴承室端盖及V型密封圈一起从轴上取出。

拆卸开口簧环,使用专用长杆螺栓,拉出润滑脂挡环。

拆卸紧固轴承室的螺栓,松开内轴承室端盖。

用专用工具支承叶轮及轴的重量,使轴承不再受力,将外轴承圈、滚柱轴承转动组件与轴承室一起拉出,拉出内轴承圈。

松开非驱动侧轴承端盖螺栓,取出外轴承室端盖。

取出润滑脂油挡,拆卸轴承的间隙调整环。

用专用工具支承轴,使轴承不承担轴的重量,将轴承室、轴承外圈、转动组件拉出,拉出轴承内圈。

取出内轴承室端盖,取出轴封环。

3.2.1.4解体泵体

将泵体(驱动端在下部)垂直放置在支撑架上。

拆卸非驱动侧填料压盖调整螺栓,从填料室中抽出填料压盖,取出填料室内的所有部件。

拆卸泵壳体与非驱动端盖的法兰紧固螺栓。

将大端盖、端板一起吊出。

在大端盖、端板的相对位置做出明显标志。

松开泵壳体与驱动端大端盖的法兰紧固螺栓。

吊出泵壳体。

将一只吊环旋入轴端部的螺纹孔内,用行车吊出叶轮。

3.2.1.5清理测量

将各部件清理干净;

测量轴套与轴的径向间隙;

测量轴承与轴的径向间隙;

测量叶轮与轴的径向间隙。

3.2.1.6回装泵体

将驱动侧、非驱动侧的轴套穿入轴上至工作位置。

将挡板、阀挡板用螺栓、螺母紧固在大端盖上。

将驱动侧大端盖垂直放置在支架上。

用液体密封剂均匀地涂在大端盖的密封面上。

将端板放在大端盖上,用螺栓将大端盖和端板紧固在一起。

注意:

确认端板与大端盖相对位置正确。

将叶轮组件吊起,穿入端板、大端盖的中心孔内,直到叶轮靠在端板上。

用液体密封剂均匀地涂在泵体的密封面上。

将泵体吊起,套在叶轮的外面至工作位置,用螺栓将大端盖与泵壳体紧固。

注意:

确认泵体与大端盖相对位置正确。

用液体密封剂均匀地涂在非驱动端大端盖的密封面上。

将端板放在大端盖上,用螺栓将大端盖与端板紧固。

注意:

确认端板与大端盖相对位置正确。

用液体密封剂均匀地涂在泵体的上部密封面上。

吊起非驱动端大端盖、端板,使轴穿入其中心孔,直至落在泵壳体上,用螺栓将大端盖和泵壳体定位。

注意:

用手将螺栓旋紧,不得施加额外力矩旋紧。

将泵组件放置于台板上呈水平位置。

检查大端盖的四个底脚螺栓孔位于同一平面(即底脚与台板接触均匀)后,均匀、对角地旋紧螺栓。

复装驱动侧、非驱动侧的带有密封垫的填料室,并用螺栓将填料室与大端盖紧固。

将驱动侧、非驱动侧的密封水挡圈穿入轴上至填料室外侧。

3.2.1.7复装驱动侧轴承

将轴封环滑入驱动端的轴上。

将新毡密封圈浸在120℃的润滑脂中5分钟。

将毡密封圈固定在轴承室内端盖的槽内后,将轴承室内端盖滑入轴上。

将滚柱轴承的内圈放在轴上进行加热至100℃后,推至工作位置。

注意:

该轴承内圈应紧靠轴肩。

将滚柱轴承的外圈、滚柱放在内圈上,并位于工作位置。

仔细地将轴承室套在滚柱轴承的外圈上。

注意:

将轴承室的中心与大端盖的中心调整为一致。

固定润滑油挡圈。

固定开口簧环。

用螺栓将轴承室内端盖和轴承室紧固。

用螺栓将轴承室外端盖、轴承室、大端盖紧固。

将V型密封圈放置在轴承室内端盖处,用润滑脂涂在接触面上。

将V型密封圈放置在轴承室外端盖处,用润滑脂涂在接触面上。

3.2.1.8复装非驱动侧轴承

将轴封环滑入非驱动端的轴上。

将新毡密封圈浸在120℃的润滑脂中5分钟。

将毡密封圈固定在轴承室内端盖的槽内后,将轴承室内端盖滑入轴上。

将滚柱轴承的内圈放在轴上进行加热至100℃后,推至工作位置。

注意:

该轴承内圈应紧靠轴肩。

将滚柱轴承的外圈、滚柱放在内圈上,位于工作位置。

仔细地将轴承室、套在滚柱轴承的外圈上。

注意:

将轴承室的中心与大端盖的中心调整为一致。

安装间隙调整盘后,旋入润滑脂挡圈,将间隙调整盘紧固。

用螺栓将润滑脂挡圈固定。

用螺栓将轴承室内端盖与轴承室紧固。

用螺栓将轴承室外端盖、轴承室、大端盖定位。

注意:

螺栓不得旋紧,使轴承室与大端盖之间留有约3mm的间隙。

3.2.1.9测量叶轮的轴向位置,确定补偿垫圈的厚度。

在驱动侧位置设置一千分表,表针指在轴端部。

将轴用力推向驱动侧。

调整指针在5.50mm。

将轴推向非驱动侧,记录表针指示。

再将轴推向驱动侧,检查表针指示应在5.50mm。

按上述方法复测一次。

两次轴向窜动测量值误差应≤0.02mm。

如轴向窜动测量值误差>0.02mm,应查出原因并消除后,重新测量。

标准间隙值:

最小轴向间隙:

0.15mm;最大轴向间隙:

0.18mm

将轴移至中间位置,测量“X”的间隙值。

调整补偿垫圈的厚度为″X″值。

紧固螺栓。

安装补偿垫圈在大端盖和轴承室之间,并用螺栓紧固。

将V型密封圈放置在轴承室内端盖处,用润滑脂涂在接触面上。

3.2.1.10复装驱动侧填料

按轴套外径尺寸,切割6根填料。

依次向填料室内放置4道填料。

注意:

填料两端部切成45~60°,各填料的接口处应错开90°。

每放置一道填料后,应用专用工具推至填料室的最里端,紧靠填料室壁或上一道填料。

将密封水挡圈滑入填料室紧靠填料。

依次向填料室内放置2道填料。

将填料室压兰的上下两半扣在轴上,用螺栓紧固。

将填料室压兰沿轴滑入填料室内,用螺栓定位,并确认与轴不摩擦。

注意:

根据运行时填料的情况进行调整。

3.2.1.11回装非驱动侧填料

按前述方法回装非驱动侧填料。

3.2.1.12整体回装

将泵吊至台板上工作位置。

调整泵-电机的转子的中心。

紧固泵体底脚螺栓。

轴承室内注入润滑脂。

复装泵进口法兰、出口法兰的紧固螺栓。

复装泵冷却水管道,复装泵体补充水管道。

根据电缆端部做出的明显标志与电机联接。

热工人员恢复与真空泵有关的仪表接线、有关仪表。

3.2.2质量标准

3.2.2.1轴:

轴颈表面应光滑,各过渡区无裂纹,镀铬层无剥落,轴上螺纹应完好;

轴最大允许弯曲值≯0.05mm;

轴径晃度≯0.02mm。

3.2.2.2叶轮:

叶传流道应光滑、无裂纹;

叶轮与轴径向间隙:

0.03~0.05mm;

叶轮无汽蚀。

3.2.2.3轴套:

轴套外圆跳动≯0.02mm,端面对内圆的垂直度≯0.02mm;

轴套与轴径向间隙为0.04~0.14mm。

3.2.2.4轴承:

卡圈不松动、卡涩、锈蚀,配合良好,滚道内表面、滚珠或滚柱外表面无麻点、凹坑、锈蚀,测量游隙符合要求;

轴承与轴径向间隙为0.01~0.02mm;

轴承与轴承体径向间隙为0.01~0.02mm。

3.2.2.5窜量

转子总窜量≮0.50mm;

叶轮与圆盘间隙≮0.15mm;

3.2.2.6中心要求:

外圆:

≯0.05mm,了端面≯0.05mm。

4.主要备品备件

序号

图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1.01

叶轮

1

2

1.02

1

3

1.04

平键

1

4

2.01

轴套

2

5

2.02

O型密封圈

4

6

2.03

紧固螺钉

1

7

3.01

圆盘

1

8

4.01

圆盘

1

9

5.01

挡板

2

10

5.02

阀片

4

11

6.02

中间隔板

1

12

10.01

填料(18mmx18mm,填料函内部4圈,填料函外部2圈)

2

13

12.01

圆柱滚子轴承NU230EC(SKF)(游动轴承)

1

14

12.07

轴用弹性挡圈

4

15

12.08

轴封环(V型环)

1

16

12.09

毛毡密封圈

2

17

13.01

圆柱滚子轴承NUP230EC(SKF)(定位轴承)

1

18

13.08

轴封环(V型环)1

1

19

13.09

毛毡密封圈

2

20

13.12

调整垫圈

2

21

14

轴封环(V型环)

1

22

17.02

平面垫

2

23

18.02

平面垫

2

外购件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气动碟阀

250-FAR1-805c/wF79U-

036DA/wER-OB201BDooDIN2501DN250PN10

1

2

止回阀

2BX9162-5K250N10

1

3

自动补水阀

8223G10,220VAC,17.1W

接口尺寸1/2″NPT(F)

1

4

液位计/液位开关

EFC11B1H-1C2-FGAG40L=300mmDIN2501DN20PN1.6RF

1

5.定期工作及标准

5.1.经常性的,每天两次

5.1.1工作液温度,温度升高表示冷却器的换热效率降低或冷却水的温度升高。

5.1.2真空泵入口与冷凝器的压力差。

该压差升高表明吸入管线上某处可能阻塞。

5.1.3分离器的液位,液位显示在最高和最低液位开关之间,如果显示高于最高值,表明排水系统有问题。

如果低于最低值,表明补水系统有问题或没有水供应。

5.1.4驱动端和自由端轴承振动及温度。

5.1.5驱动端和自由端盘根漏量,泄漏量≤0.5dm3/min标准。

5.1.6泵体管路连接接头是否泄漏。

5.2至少每三月一次

5.2.1工作液压力PI,其显示应与ELMO-F真空泵有关试验证书的数据相合。

5.2.2真空泵和电机的运转平稳性,超常的振动、噪音或轴承温度的升高表明联轴器的对中不好。

5.2.3泵的填料压盖处的状况:

少量的水从填料涵溢出以保证有足够的冷却。

5.2.4冷却器换热片清洗检查

5.2.5入口滤网、气水分离器清理。

5.2.6驱动端和自由端轴承润滑油脂(建议使用ESSO/BeaconEP2润滑脂)检查、添加。

5.3每年一次

5.3.1轴承检查或更换

5.3.2泵体密封件检查或更换

5.3.3泵体轴封填料检查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