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6790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 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docx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40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40语言表达之不明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

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

没有中华文化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答案】1.A2.C3.B

【解析】

1.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

故选A。

2.一脉相承:

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互为一体:

互相融合,成为一体。

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

”排除AD。

薪火相传:

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前赴后继:

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

排除B。

博大精深:

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

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繁荣昌盛: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卓尔不群: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

故选C。

3.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此,应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项“因素”赘余,排除C。

故选B。

【易错点】

易错点1不明语序

对策;掌握四种语序不当的情况

1.修饰语(定语、状语)语序不当。

①看多项定语顺序。

正确顺序: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教练。

注意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②看多项状语顺序。

正确顺序: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注意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常位于句子的最前面,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着中心语。

2.看虚词位置。

①副词的位置不当。

如:

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上读别的书了。

句中“不”字应移到“把”字前。

②介词的位置不当。

如: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绑在试验的架子上。

句中“把”字短语应在动词中心语“绑”的前面。

③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的后面;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的前面。

如果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颠倒,就属于位置不当。

④虚词位置不当造成主客体的颠倒。

如:

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对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于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是不陌生的”。

3.看并列短语。

如:

在去年的比赛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所以今年的比赛我们又被指定参与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活动的全过程。

其中“命题、决赛、海选到领奖”的正确顺序应为“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4.看分句句序。

如:

对于自己要走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前后分句的句序不当,应改为“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易错点2搭配不当

对策:

1.主干成分。

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看句子中的主、谓、宾三者之间是否搭配。

2.枝叶成分。

主要看定语、状语和补语是否修饰、限定它们的中心语。

3.呼应成分。

常见的语病一是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二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易错点3成分残缺

对策:

掌握四类成分残缺的语病

1.主语残缺。

①看到介词,检查句子是否因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②检查句子是否因滥用省略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①误将介宾短语当作谓语。

如“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缺少谓语动词,可在“不少旅行社正”后加上谓语动词“经历”。

②误将宾语中的动词当作谓语。

如“……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缺少谓语,可在“而且”后加上”做到了”。

3.宾语中心语残缺。

当句中谓语动词所带的宾语是一个复杂的短语时,则句子往往只有宾语的修饰语而没有宾语的中心语,造成成分残缺。

考生应先理清复杂短语的结构关系,找出宾语修饰语,然后理清句子的结构关系,看谓语动词的搭配对象。

如“学校研究了关于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政治工作”后加上“的问题”,使“问题”作“研究”的宾语中心语。

4.介词残缺。

①介词结构常与表示工具、方式,用途等词语连用作状语,其后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性的中心语,如“以……的方式"“对……的看法”,但由于句子的结构过长,往往容易出现介词残缺的语病。

②大的介词结构中又套有小的介词结构,容易出现小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充当大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的情况,致使介词残缺。

如“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这句话中“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小的介词结构,,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大的介词结构,此句中明显缺少大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而错将小的介词结构中的“对”当成了大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因此,应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前加上介词“以”。

③如果句子在语意上是被动关系,就要看介词“被”是否残缺。

易错点4不辨句式杂糅

对策:

识别36种常见的杂糅句式

1、被(受)……所

修改意见:

“被(受)……”或“为……所……”

2、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

修改意见:

“原因是……”或“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

3、由于……结果

修改意见:

“由于……”或“……结果”

4、之所以……的原因

修改意见:

“之所以……”或“……的原因”

5、“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修改意见:

“关键在于……”或“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6、“主要原因(起因)是……诱发(所致)”

修改意见:

“主要原因(起因)是……”或“是……诱发(所致)”

7、把……达到

修改意见:

“把……”或“使……达到”

8、供……之便

修改意见:

“供……之用”或“……之便”

9、防止……不再……

修改意见:

“防止…再…或“使……不再……”

10、需要……不可

修改意见:

“需要……”或“非……不可”

11、非……才行

修改意见:

“非……不可”或“……才行”

12、“根据……状况出发”

修改意见:

“根据…状况”或“从……状况出发”

13、从……为出发点

修改意见:

“从……出发”或“以……为出发点”

14、本着……为原则

修改意见:

“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

15、对象……主要是面向……

修改意见:

“对象……主要是……”或“主要是面向……”

16、对于(关于)……问题上

修改意见:

“对于(关于)……问题”或“在……问题上”

17、“同期……相比同比”

修改意见:

“同比……”或“同期……相比”

18、“围绕……为中心”

修改意见:

“围绕……”或“……为中心”

19、成分是……配制而成

修改意见:

“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

20、分(有)……部分组成

修改意见:

“分(有)……部分”或“由……部分组成”

21、大多以……为主

修改意见:

“大多是……”或“以……为主”

22、“以……为宜最好”

修改意见“以……为宜”或“……最好”

23、分外……多了

修改意见:

“分外……”或“……多了”

24、大约……左右

修改意见:

“大约……”或“……左右”

25、高达……之巨

修改意见:

“达……之巨”或“高达……”

26、靠的是……取得的

修改意见:

“靠的是……”或“是……取得的”

27、由于……的领导(帮助)下

修改意见:

“由于……的领导(帮助)”或“在……的领导(帮助)下”

28、借口……为名

修改意见:

“以……为名”或“借口……”

29、经过……下

修改意见“经过……”或“在……下”

30、打着……为幌子

修改意见:

“打着……的幌子或“以……为幌子”

31、听到……消息传来

修改意见:

“听到……消息”或“……消息传来”

32、的特点是……独到之处

修改意见:

“的特点是……”或“有……独到之处”

33、是为了……为目的的

修改意见:

“目的是……”或“以……为目的”

34、超过……以上

修改意见:

“超过……”或“……以上”

35、基于……这一依据

修改意见:

“基于……”或“依据……”

36、根据……显示

修改意见“根据……”或“……显示”

易错点5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即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

不合逻辑类病句具有较大的迷惑性,考生不容易发现。

近几年来,高考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日益突出。

对策:

清楚认识造成“不合逻辑”的六个原因

1.否定不当。

忽略句子中有些词语本身带有的否定意思而再添加否定词,造成不合逻辑的错误。

2.不合事理。

有些句子尽管从语法上看没问题,但在表意上却不合事理。

如“防止余震再次发生”,“余震再次发生”只能“防备”而无法“防止”。

3.自相矛盾。

句子前后语意相反或相对,自相矛盾。

4.范围不清。

种属概念并列、分类不同并列、交叉关系并列。

5.强加因果。

前后分句本无因果关系,而运用了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或者因果关系颠倒。

6.主客倒置。

不能区分主体和客体,造成这类语病往往是因为介词的使用不当。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答案】1.B2.B3.A

【解析】

1.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

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据此分析,CD两项因果倒置。

排除CD两项。

A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

排除A项。

B项“体现了……”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接最恰当。

故选B。

2.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

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

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

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

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

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

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

故选B。

3.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

排除BD两项。

“并行不悖”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

排除C项。

A项修改的最恰当。

故选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随着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一下子松散了下来。

据媒体报道,有考生吃喝玩乐三天三夜,结果晕倒送医。

这种不加的做法会对考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备战高考是一场身体和心理的,考生们都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超负荷学习,睡眠不足,压力剧增。

而到了正式考试的两天,考生心理应激反应到达顶点,心理能量也几乎枯竭。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的休息,尤其是补充睡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

文体娱乐活动应该适度,压力的释放应该。

家长也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不能因为考试结束就他们。

相对来说,一种更为普遍的考生心理其实是焦虑。

有的考生甚至比考试期间还要紧张,彻夜难眠;有的考生过分担心录取情况,郁郁寡欢;还有的考生认定自己考试不理想,()……这也是为什么心理专家希望社会和家长重视“后高考时期”学生们的心理问题。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节制持久战循序渐进放任

B.克制拉锯战循序渐进纵容

C.节制拉锯战按部就班纵容

D.克制持久战按部就班放任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一下子松散了下来。

B.随着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一下子松散了下来。

C.随着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子放松了下来。

D.随着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因此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

B.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甚至因此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C.因为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所以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D.并且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答案】4.A5.C6.B

【解析】

4.节制:

①指挥管辖。

②限制或控制。

克制:

抑制(多指情感)。

此处形容的是做法,用“节制”更合适。

持久战:

持续时间较长的战争。

拉锯战:

指双方反复地争夺同一地点,夺而复失,失而复得,战线拉得特别长,对峙时间特别长,消耗也特别多,你来我往不相上下,就像拉锯一样。

由横线后“考生们都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超负荷学习”可知,此处说的是备战高考持续时间较长,用“持久战”更合适。

循序渐进:

(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部就班”强调条理性,“循序渐进”则强调渐进性。

此处说的是压力的释放应一步步慢慢来,用“循序渐进”更合适。

放任:

听其自然,不加约束或干涉。

纵容:

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

此处说的是家长对考试结束后孩子的行为不加干涉,并没有强调错误行为,用“放任”更合适。

故选A。

5.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随着……结束”和“……结束后”杂糅,应改为“随着……高考结束”或“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后”,排除D项。

二是“考生心理”与“松散”搭配不当,应将“松散”改为“放松”。

排除A项、B项。

故选C。

6.结合文意可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是“还有的考生认定自己考试不理想”所带来的影响或后果,故用“并且”或“因为”承接上文不恰当,由此排除C项、D项。

分析A项、B项,由“甚至”及句中逻辑关系可知,考生应先出现“低落悲观,自我否定”的情绪,然后才“因此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排除A项。

故选B。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们正在用隐私去换便利。

我们牺牲了我们的位置隐私,换来随处可用的导航,让我们在陌生处不再;我们牺牲了我们的电话号码和住址,换来一键下单的外卖和快递,节省了购物的时间;我们牺牲了浏览记录,换来了购物App上精准的广告投放,不再需要货比三家……我们试着去理解和接受这一切,毕竟在这个时代,()。

享受了福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一切似乎。

可是,这个代价究竟有多大?

我们能够牺牲的,究竟又有多少?

企业在试探人们隐私的同时,人们是否也在推测自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实际上,自互联网和大数据兴起之日,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就层出不穷,现下各企业对用户信息的过度采集和滥用也早已成为心照不宣的秘密。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现在的处境恰如黑暗中的行人,被狗咬了一口已经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这只狗潜藏在黑暗中,我们不知道它有多大,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被喂饱,一天不找到它,随时被咬的就会如影随形。

事实上,面对愈演愈烈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各方并非毫无作为。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迎来立法,未来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迷失理所当然恐惧势必

B.迷茫理所应当恐惧一定

C.迷失理所应当畏惧势必

D.迷茫理所当然畏惧一定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据已经不仅是重要的公共资源,也是公民的个人隐私

B.数据已经不仅是公民的个人隐私,也是重要的公共资源

C.数据已经不是公民的个人隐私,而是重要的公共资源

D.数据已经不是重要的公共资源,而是公民的个人隐私

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企业在试探人们隐私底线的同时,人们是否也在推测自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B.在企业试探人们隐私的同时,人们是否也在推测自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C.在企业试探人们隐私底线的同时,人们是否也在推测自已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D.企业试探人们隐私的同时,人们是否也在推测自已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答案】7.A8.B9.C

【解析】

7.①迷失:

做事或走路找不到原本的目标了。

迷茫:

比喻自己的人生旅途迷茫,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根据语境准测语句的意思是:

导航可以让我们在陌生处找到原本的目标,故选“迷失”。

②理所应当:

指过程尚未进行,但从逻辑或情感出发将获得可以预料的结果。

理所当然:

指过程已经结束,出于其他目的对此过程予以阐释以证明获得的结果是顺理成章的。

结合第一段的叙述时态,用的是“了”,表明“过程已经结束”,故选“理所当然”。

③“恐惧”与“畏惧”都有害怕之意,但不同的是“恐惧”有惊慌之意,而“畏惧”只是害怕面不—定惊慌。

担心被狗咬的心理是既害怕又惊慌,故选“恐惧”。

④势必:

比较强调客观趋势造成的必然性。

—定:

用来表示一种强烈的主观愿望或决心。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迎来立法”说明时代在与时俱进,“未来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会得到应有的惩处,这是“客观趋势造成的必然性”,故选“势必”。

故选A。

8.首先,关联副词“不是……而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表述不适合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排除CD两项。

其次,从下文“享受了福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来确定“个人隐私”和“公共资源”这两个概念的顺序,排除A项。

故选B。

9.A项,偷换主语,上句主语是“企业”,下句主语是“人们”。

B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

“试探”与“隐私”搭配不当,应在“隐私”后加“底线”。

D项,两处错误。

一处偷换主语,同A项;一处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同B项。

故选C。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

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被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的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蜕变的成果展现,更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

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

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当代文化风尚。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沁人心脾萌发求之不得引领

B.赏心悦目焕发求之不得指引

C.沁人心脾焕发心驰神往引领

D.赏心悦目萌发心驰神往指引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更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转化的成果展现。

B.不仅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转化的成果展现,更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更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蜕变的成果展现。

D.不仅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蜕变的成果展现,更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渴求的体现。

12.下列在文中括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