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70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

《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

唐代来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

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

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

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

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

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

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

“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殊,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

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

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

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

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

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

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

算盘的历史》)

1.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3分)()

A.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

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珠算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

仕隋为虎贲郎将。

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

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通曰:

“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

”帝叱之,通进顿首曰:

“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

”帝寤,遂皆以减论。

擢左武卫将军。

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

大业中,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

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

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

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

通大惧,乃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蒲,将自武关趋蓝田以援长安。

至潼关,阻刘文静兵不得进,相持月余。

通令显和夜袭文静,溃。

通势蹙,或说之降,曰:

“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

独有死报尔!

”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既行,而显和来降。

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

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

“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

“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

”众皆舍兵。

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

“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

”遂被禽,送长安。

帝劳曰:

“何相见晚邪?

”泣曰: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帝曰:

“忠臣也!

”释之,授兵部尚书。

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帝闻,曰:

“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

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

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

数岁,召为刑部尚书。

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收太仆卿慕容悉达                收:

逮捕,收捕

B.去通七十里舍         去:

前往,前去

C.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

选拔,挑选

D.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判:

兼任,担任

5.下列全能说明屈突通忠于隋朝的一组是 (3分)()

①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            ②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③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  ④自武关趋蓝田以援长安

⑤通结阵拒之     ⑥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茅塘马上

贺铸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请加以概括说明。

(5分)

(2)结合相关诗句,比较赏析这两首诗中的“落日”意象。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制芰荷以为衣兮,。

不吾知其亦已兮,。

( 屈原《离骚》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

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

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

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

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

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

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

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

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

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

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

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

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

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

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

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

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

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

到了一家宾馆。

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

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

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

亲家,都来了。

很亲热的声音。

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

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

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

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

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

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

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

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

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

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

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

哄孩子睡着不容易。

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

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

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

张婶流着泪点点头。

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

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B.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一一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3)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

宣金学

门罗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人。

她也是在该奖项设立的100多年里,第13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

而在此之前,她3次荣获加拿大总督小说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还有布克国际文学奖等。

门罗觉得,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

在过去的大半生里,“我没有一天停止过写作”。

她生活在加拿大西部一个只有3000居民的小镇,这是她第二任丈夫出生的地方。

家境贫寒的门罗只完成了大学前两年的课程,随后就嫁给詹姆斯·门罗,来到温哥华的郊区,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

在随后几年里,她连生4个女儿。

怀孕期间,门罗一直“像疯了一样”写作,因为她觉得,“以后有了孩子,就再也不能写作了”。

写作对主妇门罗来讲变成一件奢侈的事。

孩子们还没到上学年龄之前,门罗在她们睡午觉的时候写作。

等孩子上学了,她就在她们上学之后写。

她和第一任丈夫开了一家小书店,去打理书店之前,在家做完家务后的空余时间也用来写作。

她对自己每天的写作页数有一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是一种强迫症,非常糟糕”。

有一段时间,她要照顾4个孩子,她试过一直写到凌晨1点,然后第二天一早6点起床。

在她有些绝望的时候,1968年,门罗37岁,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终于问世——这部集子的写作时间差不多和她大女儿年龄相仿。

而这本迟到的处女作一炮而红,为她第一次赢下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

随着声名鹊起,她反而成了加拿大文学圈一个不折不扣的“逃离者”。

她搬回了自己出生的安大略省,在克林顿小镇定居下来。

有记者称她在避开与文学界的接触方面是个“高手”。

“我想我是个友善的人,但不好交际。

”门罗淡淡地回答道,“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已经丧失了自信。

我会听到太多我不理解的谈话。

她从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公众意义上的作家,她说:

“唯一会阻止我写作的就是把写作当成一份职业。

门罗是个绝好的聆听者,她小说中的许多素材,都来自她听到的小镇上的故事。

她写的基本都是在这个小镇上演的平民爱情、家庭生活。

门罗共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

“我从不为寻找素材发愁。

我只要等,素材就会冒出来,唯一让我犯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海量的资料。

”她说她永远都不会离开这个小镇。

“她的作品地域性非常强,同时,她在小说中为我们呈现出这些地方人们的普遍共通的人性。

”《纽约客》小说编辑黛博拉·特瑞斯曼评价道。

很久以来,加拿大作家都不太敢触碰与加拿大相关的题材和小城镇的故事。

“我们被告知这些题材在市场上销量惨淡。

”加拿大作家联盟的执行主任约翰·德根表示,“爱丽丝·门罗则为我们照亮了这条道路,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写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

这是她成功的秘诀。

门罗每天坚持走很远的路。

门罗给自己定的目标是5公里,如果哪一天不能走这么多,以后必须在其他时间补回来。

“你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像每天坚持散步一样,门罗也从没停止写作。

其实,门罗所害怕的“不是放弃写作,而是放弃那种兴奋,或者失去想要写作的冲动”。

她一直疑惑:

一旦不需要一直工作了,大多数人会干什么?

“我唯一用来填补生活的就是写作,我没有学会如何多姿多彩地生活。

”面对法新社的记者,她谦虚地讲道,“我想我在文学方面成功,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其他的天赋。

在出版最后一本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之后,门罗宣布封笔。

该书获得了安大略省的延龄草图书奖。

“在欢呼中离去,感觉很美。

”门罗自我安慰道。

获得诺奖,似乎又让她燃起了写作的冲动。

门罗笑着说:

“我实在工作太久了,我想也许自己该放松放松了。

但是,获得诺奖或许会让我改变封笔的主意。

宣布门罗获奖的彼得·英格伦评价道:

“短篇小说一直处于长篇小说的阴影中,门罗选择了这种艺术形式,她将它很好地开垦,接近完美。

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兹克曾称她为“我们时代的契诃夫”,“她将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更长久地被读者记住”。

很多人想知道,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对门罗来讲是否算是赢得了这场“绝望的竞赛”。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10月16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门罗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而在此之前,她3次荣获加拿大总督小说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还有布克国际文学奖等。

B.门罗是加拿大文学圈一个“逃离者”,因为害怕听到她所不理解的谈话,失去自信;但她创作的许多素材又都是聆听来的,作者这样写有点前后矛盾。

C.门罗写作臻于完美,却不把写作当成一种职业。

美国作家奥兹克认为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她将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更长久地被读者记住。

D.门罗认为如果你遵守了你认为的好的规矩和习惯,那么你是在保护你自己,因为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E.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客观、直白、真实地讲述了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的故事,语言朴实,同时引用了许多名家的评价,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2)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3)门罗成功的秘诀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4)门罗为什么说“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

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对门罗来讲是否算是赢得了这场“绝望的竞赛”?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B.近日,部分新西兰奶粉“涉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事件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C.最近,重庆园博园举办了菊花花卉展览,各种菊花争奇斗艳。

很多市民意兴阑珊地缓步于花海之中,沉浸在这一难得的色与香的世界里。

D.2011年末,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第200场封箱庆演,接连火爆3天。

美轮美奂的表演,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B.在一些市场垄断的领域里,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将会使他们应有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重限制,甚至于完全不能享受。

C.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l5年后将会灭绝。

D.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萨莫兽是一类古代的长颈鹿,因首先发现于希腊的萨莫斯岛上而得名。

,。

,,是研究萨莫兽个体和性别差异很好的材料。

①萨莫兽的颈部还没有特别伸长,后肢仍然长于前肢

②所以在适应摄取高树树叶的方向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③现生的长颈鹿头上只有一对很小的不脱落的附以皮毛的小角

④和政的萨莫兽有保存十分完整的头骨

⑤其角的形态变化大,通常有一对很大的角,而在其前方还常有另一对小角

⑥颈部非常长,前肢长于后肢,以高树树叶为食

A.③⑥①②④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③⑤①②④⑥D.①⑤③②④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山坚毅不拔,沉静、博大、深厚;水至柔至利,屈曲有致,既可润物无声,又能摧枯拉朽。

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相生相合,便是宇宙无限的生机。

当春风吹来的时候,②;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当秋景的宁静疏落,让人体会收获过后的宁静和天高云淡的旷远;而冬日的萧瑟空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难和顽强。

人在山川的变化中,找到了自己的情绪的寄托,获得精神的安顿。

因此③,望水则情溢于水。

17.下列一则材料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5分)

百年校庆启事

2014年4月2日,将是我省第一所中学即金越中学的百年诞辰华诞,届时将举办盛大的校庆活动。

为迎接百年校庆,学校已成立了“百年校庆筹备委员会”,要求全国各地校友(凡在金越中学学习和工作过的师生员工),届时返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同时学校拟编写(《校史资料集》、《优秀论文集》),请各界校友踊跃上交有关史料及省级以上获奖论文、著作。

拟参加校庆或提供资料者,请函告、电告姓名、单位、职务、毕业届次,或径与校庆办公室商量,如果校友对校庆有什么要求,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

热烈欢迎海内外校友为母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人世的时候,我(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

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

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

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

“这个我要。

”朋友提醒他:

“这个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

“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

“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蒙自一中2014届高三5月考卷(语文)

答案

1.C(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的证据)

2.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

从“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

3.D(“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

4.答案B去:

距离。

9、在《村晚》中,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

火红的夕阳好像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

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

(3分)在《茅塘马上》中,作者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暗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显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集芙蓉以为裳苟余情其信芳 

(2)则天地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