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7464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docx

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运球》说课设计

2019-2020年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

运球》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体育水平二《篮球:

运球》。

一、说教材

依据《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运动技能。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本节课让学生体验运球动作,发现运球的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游戏竞赛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在游戏中掌握运球技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篮球运动兴趣和爱好。

1、教学内容:

篮球:

运球

游戏:

抱球跑拍球比赛

2、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目标,我将本课定为三个目标: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篮球的运球动作,培养学生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运动目标:

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篮球活动中。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精神。

让学生学会自练、自学和探究能力。

3、教材分析

小学体育水平二之《篮球:

运球》是符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特点的一项体育课程活动。

篮球运动在小学就广泛受到大家喜爱的运动,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动作之一,它具有集体性、对抗性、竞争性等特点。

它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促进健康,可以改善神经中枢的灵活性及协调等器官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拼搏的优良品质。

4、本课重、难点:

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触球(手心空出)

5、课堂场地、器材:

篮球场地,20个篮球,20个转盘

二、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动作不够准确,灵活性、协调性较差。

但,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好奇和向往,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依然还存在依赖性,缺乏合作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少讲解、多练习,少批评,多表扬,教师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运动激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讨为主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进行教学。

以游戏活动为辅,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教学过程的游戏竞赛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学法:

根据学生好动的天性,学生投入于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让学生多接触球,多练习,从中领悟运球动作要领。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结合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六、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10分钟)

、课堂常规: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准备活动:

让每位学生都拿到器材,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做韵律操,然后运用游戏形式导入,在这里我设计《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游戏活动,当教师下口令“红”灯时,学生就停,当下口令“绿”灯时,学生就走,通过韵律操和游戏活动,使学生充分活动,又得到快乐,激发他们对课堂的积极性及求知欲,为下一步教学内容打开天窗。

(二)个体展示(26分钟)

第一环节:

运球

学生自由体验运球练习

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体验运球动作,从中展示自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学生的运球动作,看一看他们运球有什么不一样,然后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动作方法:

运球时,两脚开立,两腿弯屈,上体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接触球(手心空出),以肘关节为轴,臂上下屈伸,当手触球时,小臂和手腕有一个随球向上的缓冲动作,而后小臂下伸,手腕向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

自由分组原地运球练习

分组行进运球练习

在这一环节里我主要通过从学生的“练、察、说、议”的过程和教师的标准的示范动作及技术要领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运球。

通过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深入探讨和思考能力,不怕困难,相互指导与帮助。

第二环节:

游戏:

抱球跑拍球比赛

游戏方法:

把学生分成相等人数,分别站在预备线后,各队第一人拿好球。

游戏开始,当听到教师下口令后,各队第一持球人抱球跑,跑到圆圈进行5次拍球,然后迅速抱球跑回本对把球交给第二个人,依次进行,直至全队跑完,快的一队为胜。

这一环节我是继承了第一环节来进行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运球动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成功的喜悦。

(三)、快乐延伸(4分钟)

师生共同做拍球操

师生总结本课

布置收器材

④师生道别

目标:

让学生充分放松身心、自然、快乐。

教学效果预测:

运动强度为中强。

附送:

耐久跑说课稿(水平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新课程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利用唱游“找朋友”,使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准备活动,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练中。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另一方面,体现了体育不是单纯独立的,而是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是可以和其他学科相互整合的一门学科。

  ⑵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尝试,掌握耐久跑的技能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掌握耐久跑中的途中跑技术和呼吸节奏。

途中跑技术和呼吸节奏是困扰学生对耐久跑理解过程中最不容易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今后学生面对中长跑教学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要求必须理解和掌握的,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

正确了解耐久跑的体力分配方法。

体力分配方法实际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是学生在这项活动中的战术素养的培训,如何进行体力分配,不仅要求学生对自己体力有一个自我认识,而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自身反应,找出对策制定自己的方案。

  5.让学生课前了解圆、椭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知识。

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体现体育教学的多面性。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讲解示范法、多媒体演示法、直观教学法、谈话启发法等。

  2.学法:

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

  学法指导只有与教法相结合、与教材特点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故结合教法、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积极动脑,合作锻炼。

在自主学习中,通过看、想、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枯燥、单一的耐久跑转换成趣味性强的一节体育课。

  说教学程序

  耐久跑是小学体育课中田径重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目的在于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本课的知识,提高上课兴趣,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4分钟

  整理学生队列,安排见习生,学生在音乐《找朋友》的节奏中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

达到课程的初始要求,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身体处于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

  2.直观学习,进入新课。

4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资料,在教师的讲解启发下,进行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进行自我消化,达到教学目标。

  A.录像:

中长跑比赛录像。

  多媒体可见:

动画途中跑技术与耐久跑的呼吸节奏。

  B.动画慢跑组成圆、椭圆、长方形等图形。

  3.讨论分析,分组进行练习、比赛。

29分钟

  ⑴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体育干部要起带头和组织作用。

  ⑵规定比赛时间5至7分钟,分组进行比赛,看那一组组成的图案最多。

  ⑶在比赛中,教师要时常进行提醒途中跑技术和呼吸节奏方法,当好比赛裁判。

  ⑷比赛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各组的情况,表扬优秀团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

  4.在自编舞《歌声与微笑》中放松活动。

2分钟

  5.课堂讲评小结,收回器材,师生道别。

1分钟

  课后小结

  1.预计生理指标:

  ⑴课的密度:

35──40%

  ⑵平均心率:

135±5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3.课的运动量曲线预计:

2019-2020年小学体育水平二《耐久跑》说课设计3套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教材《耐久跑》。

本课计划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复习站立式起跑,途中跑的摆臂技术,600或800米跑走交替。

第二课时,途中跑技术,慢跑5至7分钟。

第三课时,400米全程跑。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最基础的一节课,也是较为单一、枯燥的一节课。

就课的内容来讲,是一节体现学生对“跑”这个人类基本能力的一种再理解。

对教材内容本身来讲,比较单一、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

但对学生成长素质过程中,则是一节必须掌握的、技术性的一节训练课。

本节课在教材安排上把单一、枯燥的内容尽量趣味化,选用趣味性强的组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准备部分选用唱游“找朋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展示自我团队”游戏,看谁组合的图形多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即把枯燥、单一的耐久跑转换了形式,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尽可能多自然地赋予它达到多个领域目标。

最后,结束部分在轻松和谐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新课程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利用唱游“找朋友”,使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准备活动,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练中。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另一方面,体现了体育不是单纯独立的,而是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是可以和其他学科相互整合的一门学科。

⑵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尝试,掌握耐久跑的技能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掌握耐久跑中的途中跑技术和呼吸节奏。

途中跑技术和呼吸节奏是困扰学生对耐久跑理解过程中最不容易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今后学生面对中长跑教学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要求必须理解和掌握的,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

正确了解耐久跑的体力分配方法。

体力分配方法实际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是学生在这项活动中的战术素养的培训,如何进行体力分配,不仅要求学生对自己体力有一个自我认识,而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自身反应,找出对策制定自己的方案。

5.让学生课前了解圆、椭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知识。

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体现体育教学的多面性。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讲解示范法、多媒体演示法、直观教学法、谈话启发法等。

2.学法:

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

学法指导只有与教法相结合、与教材特点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故结合教法、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积极动脑,合作锻炼。

在自主学习中,通过看、想、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枯燥、单一的耐久跑转换成趣味性强的一节体育课。

三、说教学程序

耐久跑是小学体育课中田径重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目的在于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本课的知识,提高上课兴趣,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4分钟

整理学生队列,安排见习生,学生在音乐《找朋友》的节奏中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

达到课程的初始要求,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身体处于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

2.直观学习,进入新课。

4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资料,在教师的讲解启发下,进行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进行自我消化,达到教学目标。

A.录像:

中长跑比赛录像。

多媒体可见:

动画途中跑技术与耐久跑的呼吸节奏。

B.动画慢跑组成圆、椭圆、长方形等图形。

3.讨论分析,分组进行练习、比赛。

29分钟

⑴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体育干部要起带头和组织作用。

⑵规定比赛时间5至7分钟,分组进行比赛,看那一组组成的图案最多。

⑶在比赛中,教师要时常进行提醒途中跑技术和呼吸节奏方法,当好比赛裁判。

⑷比赛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各组的情况,表扬优秀团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

4.在自编舞《歌声与微笑》中放松活动。

2分钟

5.课堂讲评小结,收回器材,师生道别。

1分钟

四、课后小结

1.预计生理指标:

⑴课的密度:

35──40%

⑵平均心率:

135±5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3.课的运动量曲线预计:

(图略)

耐久跑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贯彻体育课程标准精神,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同时学生之间加强合作,突出发展学生合作参与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主锻炼的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并且在这节课中充分的体现了我区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在我区教研员的带领下研究出的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1)根据学生身心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安排教学内容方面,选择培养学生自主锻炼和团结协作的两种方法,充分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2)加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3)强调开动脑筋,团结合作,共同参与的学习要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中、长跑及耐久跑和跑走交替的技术动作,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技能目标:

使90%—95%的学生学会其技术动作,促进下肢肌肉力量和灵敏性,协调等素质的发展。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树立我最行,我最棒的心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耐久跑、途中跑、自然地形跑一种组合课的形式,是水平二跑的教学内容。

以上三种跑的项目是小学生最不喜爱并且枯燥的活动,并且与生活还密切相关的一项体育活动,如果单一的为跑而跑,学生的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在以往的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参与少,被动地学习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教材教学注重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空间,全面发展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附加了寻找宝藏的内容,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教学重点是在跑动中注意迅速的均衡运用,难点着重如何合理安全地设计好跑的路线,使学生在运动中没有危险或是把危险减到最低点,因此,在本课耐久跑的教学中,突出了学习重点练习,并围绕课的内容设置小游戏、布置场地、提高练习难度,同时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方法克服练习的难点完成学习任务,既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锻炼学生反映能力的小游戏,锻炼学生的反映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躲闪的能力,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优美、舒展的韵律操使学生充分的活动四肢,做好准备活动,进入主教材耐久跑,选出班级中最有说服力的两名同学做为队长,教师将第一张字条交给正队长,大声的说出下一站的位置,同学们按照字片上的规定路线跑到下一站并且寻找到下一站的字条,依次下去,到最后寻到宝藏为止,回到起点处将寻到的宝藏交给教师任务完成,在这个部分充分锻炼学生奔跑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个部分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

寻宝任务完成并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下一部就是教有所学部分,同学们寻找到的宝藏是自我防卫小妙招,在这个部分就学习这个小妙招,让学生掌握一种防卫方法,使学生有所学,运用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们学习的尽头特别的足,最后放松小结部分,全课给学生留有余味,回味无穷。

四、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耐久奔跑能力还十分差,综合运动能力较差,有许多学生对耐久跑的感觉就是没意思、没劲,就是单一的跑产生恐惧心理,很久以来,学生总是被动的根据老师的布置的任务去做,学习效果总不另人满意,但是,学生的集体观念意识逐渐加深,对目标的可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我的表现愿望较强,渴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五、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设计了本节体育课教学内容,由于单一的中、长跑学习;耐久跑的学习;以及跑走交替这些课都是平时体育教师最头疼的课,学生不愿意配合老师,总觉得这课上的没有意思,很无趣,通过本节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体育课,在上课时让学生不觉得无趣无味,而是积极的参与其中。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由本来静止的身体动起来,锻炼学生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的做出躲闪的运动,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及躲闪的能力。

其次,听着优美的音乐走到圆圈上自己的最喜欢位置上和教师做准备活动《韵律操》,通过这个部分,使学生充分的锻炼四肢,活动各关节,以免在运动中受伤。

再次,进入主教材部分:

耐久跑;中、长跑;跑走交替部分,为了让学生喜欢,我设计了寻宝活动,锻炼学生们的奔跑能力,耐久跑能力。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互相协作的精神,团队精神,使学生在集体协作中完成本次任务。

第四,教有所学,把以往课的最后游戏部分更改为教有所学,也是对课的一个延伸,也是一次课的创新,寻到的宝藏有所用,《自我防卫小妙招》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通过分组学习的方法学习此动作,每组一位队长,同学们共同探究学习,同学之间展示,选出做的最好的一组同学一起展示给大家看。

最后,通过放松活动使同学们由动态慢慢的恢复到静止状态,使同学们的心情慢慢平负下来,教师做出本节课的小节,指出优点及不足之处。

师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