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7669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概述1

1.2项目建设地域概况2

1.3项目建议书的研究范围2

1.4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3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

2.1项目建设背景5

2.2必要性:

5

第三章需求分析10

3.1需求现状10

3.2需求预测10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12

4.1自然条件12

4.2社会经济条件13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6

5.1建设规模16

5.2建设内容16

5.3房屋建筑17

第六章建筑方案19

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19

6.2项目总体方案20

6.3公用工程………………………………………………………...21

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25

7.1节能25

7.2节水26

第八章环境保护28

8.1环境现状28

8.2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28

8.3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0

8.4项目施工对在校师生的影响分析31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2

9.1劳动安全及卫生32

9.2消防设施33

第十章组织管理35

10.1组织机构35

10.2工程管理36

10.3资金管理37

10.4运行管理37

10.5人力资源配置38

10.6招标方案38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41

11.1建设工期41

11.2进度安排41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2

12.1投资估算42

12.2资金筹措43

第十三章效益评价44

第十四章风险分析及保障措施45

14.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45

14.2保障措施……………………………………………………….45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49

15.1结论49

15.2建议49

附件一;某市国土资源局《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

附件二;某市人民政府承诺函

附件三;某市市环境保护局《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

附件四;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

附件五;某市污水净化管理所《证明》

附件六;某市自来水公司《证明》

附件七;某市民政局《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简介》

附件八;新疆某市地区行署民政局《关于地区民政局综合楼建设地转让某市民政局使用函

附件九;某市供电公司《证明》

附件十;某市政府《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上报资料真实性进行确认的函》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

1.1.2项目建设性质

拟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某市民政局法人代表:

1.1.4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为某市民政局。

地址:

某市文化路

1.1.5项目建设地点

某市文化路九道巷,市社会福利院内。

1.1.6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救灾物资储备库:

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

1.1.7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2009年~20010年。

1.1.8项目投资总规模

工程总投资300万元。

1.1.9资金筹措方式

240万元为申请国家投资、60万元完为地方配套资金。

1.2项目建设地域概况

1.2.1现状分析:

辖区位于中国某区北部边缘。

北与蒙古国接壤。

在某1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等三十六个民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

现某地区下辖6县1市,行署驻地某市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216线为666公里,217线为707公里。

全地区总人口56.83万人,主要是哈萨克族(占地区总人口50.1%)、汉、蒙古、维吾尔、回等民族。

某市现有耕地34.69万亩,宜垦荒地50万亩,土地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发展大农业。

某市是新疆的丰水区,额尔齐斯河、克兰河、苏木达依列克河三大水系横贯市境,:

某市是新疆的重要林区,有山区自然林103万亩,河谷次生林9.4万亩,木材蓄积量达1656万立方米

1.3项目建议书的研究范围

依据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和要求,重点研究如下:

1、分析研究储备库项目规划、建设、资金投入的可行性。

2、项目储备库建设的环境和实施配套条件。

3、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

4、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和安排资金使用情况。

5、评估效益分析。

1.4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

2、《新疆2008年-2015年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

3、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

4、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4号令);

5、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报2004年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总结和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4〕794 号);

6、某市国土资源局出据的《关于对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阿市国土资【2008】104号;

7、某市环境保护局出据的《关于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环评申请初审意见》阿市环字【2008】69号;

8、某市人民政府出据的《关于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承诺函》阿政函【2008】83号;

9、某市供电公司出据的《关于救灾物资储备库供电证明》;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1

建设规模

 

 

 

1.1

项目建筑数

1

 

1.2

土建工程

平方米

2000

 

2

资金筹措

万元

300

 

2.1

国家资金

万元

240

 

2.2

市自筹

万元

60

3

建设年限

2009-2010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总理多次强调“保持清晰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经济发展了,不等于灾害减少了,要防止灾害将已到手的成果化为乌有。

必须提高警惕,采取必要措施,做好充分准备减轻灾害损失。

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有衣服穿、有住处、有病能医、灾区的孩子有学可上这是对救灾物资储备的基本要求。

民政部要求受灾后24小时之内灾民得到救助,这对于在当地能解决的方便面、大米、蔬菜、清洁水等轻便救灾物资是不难做到的,但对于帐篷这类重型物质来说,需要从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中央级救灾物资仓库运来,时间就是考验,这就需要当地能有救灾物资储备库来储藏这些应急物品。

某市是某地区重灾区,某市先后遭受病虫害、旱灾、风雹、和雪灾水等灾害袭击,全市受灾人口达15918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864万元,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某市自然灾害概况

一、病虫灾情况

2003年7月底至8月中旬,某发生了严重的境外迁入性亚洲飞蝗灾害。

当时蝗虫已经进入产卵期,并且在大量产卵,直接造成了2004蝗灾的大面积发生。

04年4月初,某治蝗部门就进入去年的蝗虫产卵区域进行监测,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对亚洲飞蝗卵进行培养测定,预测在5月20日蝗卵开始孵化。

为此,两级治蝗部门根据去年的灭蝗经验以及对今年蝗灾形势的科学预测,重点加强了监测,提前做好了蝗虫防治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旱灾情况

 某市各县市气温较历年同期明显偏高,并不断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降水量异常偏少。

气象条件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及扩散。

      由于气温异常偏高,使某市的小麦在5月中旬普遍出现提前抽穗的现象,时间较往年提前25天。

提前抽穗的小麦长势极弱,穗头小,严重影响了产量。

油葵缺苗达30%以上,玉米缺苗达30%以上,其它作物缺苗达30%以上,损失严重。

      气温适宜,害虫生命活动旺盛。

据统计某市蝗虫和草地螟发生面积较大,严重危害了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

其它病虫害也较历年提前10天左右发生。

 面对灾情,某市气象局向地委、行署等有关主要领导提供了“2008年夏季某市旱情分析”,并接受媒体采访。

指出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象条件有利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监测,做好虫害的防控工作;另外加强预防干热风等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灾情发生后,某市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好抗旱攻坚战。

三、雹灾情况

受中亚低槽冷空气的影响,我们遭受了多年不遇的特大冰雹和大风袭击,最大瞬间风力达到11级,最大风速28米/秒。

这场雹灾,持续时间长达20分钟,最大直径30毫米,局部地区的冰雹堆积厚度达到70毫米,给全市农业生产和社会群众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据统计,这次冰雹灾害,全市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农作物万亩(其中有小麦、油葵、苜蓿、瓜菜)。

同时,还造成商业用房及民房、林木、市政设施等不同程度受灾,其中:

300平方米彩钢板屋顶受损(120平方米被彻底毁坏);50余间商业用房和民房屋顶损坏,150平方米玻璃被砸碎;13辆摩托车车灯和3辆汽车挡风玻璃被砸坏;6人被冰雹击伤;2500平方米建筑工地安全网被大风卷走;3公里柏油路面布满因冰雹砸击溅起的砾石;10000余株新栽树苗枝叶被砸坏或刮断。

据统计,因冰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7.13万元。

三、雪灾情况

2006年新疆北部地区连降大雪,某市区雪厚达120厘米,沿山一带积雪达250厘米,形成50年不遇的罕见雪灾。

这次雪灾主要发生在新疆自治区北疆地区的某及6个地(州)、29个县(市),受灾人口90多万人,被困牲畜1000多万头(只),部分国道、省道和大部分县乡道路长时间受阻。

新疆某牧区的公路干线至今仍被积雪封堵,致使救灾车辆无法顺利通过,大批物资难以送到灾民家中。

入冬以来,新疆北部的某地区连降大雪,形成五十年不遇的罕见雪灾。

据当地气象部门监测,目前平原牧区积雪厚度已达70厘米,山地牧区积雪厚度超过2.5米。

全市万多公里的国道和省道,有1042公里被积雪覆盖。

 当地一位推土机手介绍说,大风卷起雪块不停向公路上堆积,在路基上形成一道道雪障,有些路段的雪障有两米多高,清除相当困难,好不容易打通了,转眼间又被再度封死,严重阻碍了车辆通行。

 据某交通部门调查统计,雪灾发生后,曾有2200多辆汽车先后被困,其中多数是运送救灾物资的卡车。

从富蕴县城到一个偏远牧村大约二百公里的路程,救灾车队竟走了6天6夜。

某牧区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去年牲畜最高饲养量达480万头,年末存栏牲畜328万头。

目前全地区仍有47个牧村被大雪围困。

由于道路不通,人们只能依靠马匹和爬犁运送物资,救灾工作进展缓慢。

  灾害发生后,某地委和行署对抗灾保畜工作进行紧急部署,动员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指导救灾。

记者在牧区看到,青河县阿热勒乡党委书记周湘漪,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骑马走村串户,了解灾情,脸部和手脚都被冻伤。

医疗人员也纷纷深入到灾区送医送药,救死扶伤;民政部门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发放救灾物资;当地驻军和生产建设兵团也派出200多辆汽车支援救灾,帮助拉运饲草饲料。

据统计,某地区现已发放救灾资金252.8万元,发放救灾粮食16700吨、饲料8500吨和价值46.5万元的棉被、食盐等物资,帮助贫困灾民渡过难关。

 四、洪灾情况

 某市气温较历年同期明显偏高连日高温天气导致新疆某市发生多起融雪性山洪,部分居民房屋进水,多处桥梁、防洪坝冲毁。

因近日新疆持续高温,某市周边高山融雪加剧,由此引发多起融雪性洪灾,某市克兰河水位急剧上涨。

2006年5月27日21时许,某市突然暴发融雪性洪水,洪水流量达每秒328立方米,山区洪水破坏主要表现为岩石崩塌、山崩、堵塞道路、毁坏桥梁,夏牧场的一些牧业设施如棚圈、药浴池、牧业办公室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山前丘陵平原区为各级政府所在地和广大农牧民居所,破坏主要为建(构)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以轻微破坏为主。

灾区建筑物主要有土木、砖木和砖混结构,夏牧场还有部分木、木石结构房屋。

农牧民居住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受破坏最多的也是土木结构房屋。

根据上述数据和文字不难知道某市为救灾和救灾重建工作中需要大量的的救灾物品和以后重建工程中保证居民的生活,工作的必需品存放点。

从某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讯情况来说,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可以保障受灾后应急可以降低灾后损失阻止灾情的恶化。

第三章需求分析

3.1需求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某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区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等特点。

特别是近年,雪灾、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某市域经济以农牧为主。

由于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全县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灾害频发县。

多年来,旱灾、蝗灾、风灾、雹灾、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

3.2需求预测

近年来,为增强政府调控救灾能力,确保市内人民安全,需求,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救灾局的一系列方针和要求,把加强地方物资储备管理作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合理测算物资储备库规模并确保落实到位,是建立地方储备体系的基础和首要问题。

3.2.1救灾储备库的建成,进一步提高我市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为使发生灾情时,灾民能尽快得到物资救援,近年来,国家在一些地方建立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储备物资在紧急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民政部门救灾和安置灾民的工作水平。

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的救援工作能够以省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为依托,以自治区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某市当地拟建的储备库为重点,以辐射边远地区进行物资储备,形成覆盖全市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一旦灾害发生,保证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调拨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发挥了救灾应急物资的时效性。

3.2.2救灾储备库的建成,确保当地农业安全生产

它的建成,将大大改善了某市储备救灾备荒种子的仓储条件,确保当地耕地在特殊年景,有充足而优质的良种供应,确保国家和本市农业生产的安全。

为避免水、旱、虫等灾情给本市及周边地区造成损失,可以根据种子的不同性能,实现零下低温和常温等多种贮藏功能,确保种子品质达到最佳保存效果。

该储备库每年可贮藏、加工优质粮种,可满足当地及其周边地区的需求。

3.2.3救灾储备库的建成,能起到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

加强灾民生活救助工作。

持续开展以灾民紧急转移安置、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多灾贫困地区防灾安居为主要内容的灾民生活救助工作。

按一般年份标准,每年需紧急安置灾民,要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临时的住所,有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每年需恢复重建灾民住房;解决每年冬令、春荒期间农牧民存在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的困难,给予及时救助;切实保障灾民生活。

完善灾后重建机制,协调各方力量,切实搞好灾后重建。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4.1自然条件

4.1.1场址现状

1、地理位置与地点

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拟建地址位于某市文化路九道巷向南100米,市社会福利院内,

救灾物资储备库场地较平整开阔,交通方便,施工设备、建筑材料运输便利,施工用水、电等便于解决。

2、土地权属类别

建设用地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归某市民政局。

3、土地利用现状

救灾物资储备库用地符合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4.1.2气候条件

某的年平均气温:

山地丘陵低,在4℃以下,平原河谷高,在4℃以上。

七月平均气温:

山区丘陵和平原河谷均为20℃左右。

最高气温为40℃上下。

元月平均气温:

山区丘陵为─12℃至─16℃,山间盆地可达─23℃至─28℃,平原河谷因寒冷气流频繁,为─16℃至─21℃。

极端最低气温为─51.5℃,是我国寒冷地区之一。

4.2社会经济条件

4.2.1行政区划及社会环境

“某”是“金山”的意思,称这片土地为金山一点也不为过。

某市不仅自古就以盛产黄金著称于世,更有丰饶的牧场和独具魅力的自然人文景观。

冰山、雪水孕育了额尔齐斯河、克兰河、苏木达依列克河三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阿尔泰山南坡的降雨使这里空气清新湿润,成了北温带内陆少有的“湿岛”。

1921年设承化县,1953年改为阿尔泰县,1954年设某县。

1984年设某市。

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市境东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额尔齐斯河冲积平原,西南部有大片沼泽地。

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被称为“东方瑞士”的喀纳斯湖、山花烂漫的夏牧场、碧波万顷的布伦托海、大陆深处的“海滨浴场”福海海滨,都是旅游者耳熟能详的胜地,还有60余处历代岩画、石棺、墓葬等文物,展示了古代草原民族生产、生活、战争、宗教、风俗的方方面面,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某市辖3街道、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

金山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团结路街道、北屯镇、阿苇滩镇、红墩镇、切木尔切克乡、阿拉哈克乡、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拉斯特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巴里巴盖乡、切尔克齐乡。

境内有:

喀拉尕什牧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兵团一八一团、兵团一八九团。

4.2.2通讯条件

通信方面,程控电话已开通,GSM数字移动通信已实现全国联网,信息网络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能够满足工程施工条件。

4.2.3工程地质

由于项目建设需要采用招标方式进行,从施工单位的选择方面考察,许多具备相应建设资质的施工单位都有在某市进行施工建设的经历,相应的建设施工技术人员、设备等都有较高的保障。

从建材供应分析,市内交通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外部建材供应条件,钢材、水泥、木材等供应保障程度极高。

总体而言,项目施工条件良好,目前准备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具

备。

4.2.4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8米范围内的地层岩土,主要为含砾粉土、卵石组成。

现自上而下如下:

●含素填土:

杂色;松散;稍湿;包含碎砖;层厚0.300-1.100m。

该土层由人工堆积而成,结构松散。

●含粉土:

浅黄;稍密;稍湿-饱和;硬塑;层厚1.100-2.000m。

该土层在整个场地内均匀有分布。

●卵石:

青灰色;次圆;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层厚5.20-7.40米。

该土层在整个场地内均匀分布,层位稳定,颗粒骨架占总重60%以上。

拟建场地的区域地下水潜水埋深3-8米,峰水期地下水为2.5米,地下水位较低,是本项目选址的最佳地段。

4.2.5水文地质

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有一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2.5-2.87m;

据调查,估计丰水期水位可达1.8m;

由于丰水期地下水位可能高于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水质分析报告,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5.1建设规模

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

5.2建设内容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从我国备灾、救灾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当前,兼顾发展,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满足灾害救助和应急指挥的物资储备和管理的需要。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基本装备。

救灾物资储备库房屋建筑包括库房、生产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

●库房:

用于储存救灾、应急指挥及实施救灾工作所需物资的用房;

●生产辅助用房:

用于设备维修、清洗缝补救灾物资的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

救灾物资储备库工作人员行政管理用房;

●附属用房:

包括水泵房、配电室、车库等用房。

5.2.1房屋建筑

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类用房及其建筑面积。

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类用房及其建筑面积详见附录一。

表1救灾物资储备库规模分类表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

(万人)

建筑面积

(m2)

一类

72

22750

二类

54

17150

三类

36

11950

四类

12~20

5500~8000

五类

4~6

3000~4500

六类

0.5~0.7

1000~1200

5.2.2场地

救灾物资储备库场地应包括室外货场、晾晒场、停车场。

5.2.3建筑设备

救灾物资储备库宜采用城市供水系统,如自备水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生活污水应采用管道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市政污水管网时,应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及有关规范设计排水系统。

救灾物资储备库防洪、防涝排水应根据库址地形及城市防洪、防涝规划确定流向,宜采用排水沟或排水管道等有组织排水方式。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按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

5.2.4基本设备

●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基本设备可分为:

装卸设备、技防设备、信息化管理设备、通讯设备、物资保管维护设备、交通工具。

●装卸设备包括叉车、液压搬用车、托盘搬用车、手动推车、托盘、货架、货运电梯、货物滑梯等。

●技防设备包括监控设备、自动报警装置等。

●信息化管理设备包括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等。

●物资保管维护设备包括清洗设备、消毒设备、缝补设备、维修设备等。

●通讯设备包括移动电话、对讲系统、海事卫星电话。

●交通工具包括应急调度车、救灾物资转运车。

第六章建筑方案

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6.1.1指导思想

1、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报2004年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总结和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市和县为推进各自的经济,政治发展保证灾后人民的生活而建。

2、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趋势,增强忧患意识,保证灾难发生时自己有足够的物品可救,提高全民族素质和自救能力。

3、通过加载储备库建设项目的实施,完善当地的救灾物资储备情况,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救灾储备库的规模,推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在全面巩固和提高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救灾物资储备库质量高层次的提高,使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6.1.2建设原则

1、救灾物资储备库设计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2、注重协调发展,项目的建设应按照所在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做到功能适用、经济合理。

3、妥善处理储备库工程建设与生活服务区的关系,将储备库建设施工所到来的不便降到最低点,避免影响生活服务区的日常生活。

6.2项目总体方案

6.2.1总平面布置

项目建设应按照有关标准执行,在平面布置宜按生产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辅助用房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力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救灾物资储备库应独立建造,不宜同其他部门、单位合建于同一建筑。

2、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立足于一次性规划,大时可分期建设;

3、储备库与生活区建筑应分区布置,避免互相干扰;

4、储备库内道路布置应便于物资的搬运、转移,并符合消防要求;

5、储备库建筑不宜临近城市干道布置;

6、总平面布置应有适当的绿化用地。

表1救灾物资储备库功能用房布置和面积分配详见附图一

6.2.2建筑特征与结构

1、技术指标

建筑标准应因地制宜地确定、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进行建设,保证建筑物符合安全、适用、卫生,并注意美观的要求。

建筑层数:

地上一层。

2、结构

⑴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⑵基础:

采用混凝土独立基础。

⑶墙体:

采用陶粒砌块,外设100毫米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