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7830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名称

混凝土配合比

编号

HPB-2013-0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单位名称:

xx局xx铁路客运专线xxx标

混凝土强度及类型:

C30水下高性能混凝土

设计单位:

2013年4月20日

 

封面…………………………………………………………………………1

目录…………………………………………………………………………2

1.设计说明…………………………………………………………………3

2.设计依据…………………………………………………………………3

3.设计要求…………………………………………………………………3

4.原材料说明………………………………………………………………4

5.混凝土配合比配制强度的确定…………………………………………4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确定…………………………………5

7.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6

8.计算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材料用量表……………………………7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得基准配合比……………………………………7

10.混凝土配合比强度检验…………………………………………………8

11.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11

12.现场修正…………………………………………………………………13

13.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参考资料(附件)…………………………………13

附件1水泥试验记录………………………………………………………

附件2水泥检验报告………………………………………………………

附件3砂试验记录…………………………………………………………

附件4砂检验报告…………………………………………………………

附件5碎石试验记录………………………………………………………

附件6碎石试验报告(5~31.5mm)………………………………………

附件7粉煤灰试验记录…………………………………………………

附件8粉煤灰检验报告……………………………………………………

附件9外加剂试验记录…………………………………………………

附件10外加剂检验报告……………………………………………………

附件11混凝土试拌试验记录……………………………………………

附件1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1.设计说明①

1.1你单位混凝土生产涉及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九个强度等级。

采用佛山市诚力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HZS120型双机组混凝土搅拌机生产,理论生产率≥120m³/h×2,使用骨料最大粒径31.5mm。

采用三一重工生产的SY5419THB50E型混凝土输送泵,最大理论混凝土输送量120m3/h~170m3/h,混凝土输送压力8.3Mpa~12Mpa,允许最大骨料粒径碎石40mm,混凝土输送内径φ125mm。

1.2通过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1检测水泥、砂、碎石、粉煤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等原材料各项技术指标,确定合格料源;

1.2.2检验试配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进一步的配合比使用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2.设计依据②

2.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2.4《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2.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2.6《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1990;

2.7《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1986;

2.8《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2.9《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10《建设用卵石、碎石》GB14685-2011;

2.11《建设用砂》GB14684-2011;

2.12《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2.1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2.14《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

2.15《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2.16《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

2.1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2.18《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3.设计要求③

3.1配制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60~210)mm,强度等级C30的泵送混凝土;

3.2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3.3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10%,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符合≤1:

3.0的规定,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碎石(沉积岩)压碎指标≤16%,表观密度不小于2600kg/m3。

最大公称粒径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3.4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宜少于15%,符合

Ⅱ类技术要求,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kg/m3,孔隙率不大于44%;

3.5泵送混凝土掺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5%,含气量不大于6.0%,抗压强度比7d不小于150%、28d不小于140%;

3.6泵送混凝土宜掺用粉煤灰,符合Ⅰ级,细度不大于12%,需水量比不大于95%,烧失量不大于5.0%,含水量不大于1.0%;

3.8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

3.9泵送混凝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

3.10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5%~45%;

3.11混凝土最小含气量不宜大于5.0%。

①阐述本配合比设计的起因及目的。

②阐述技术支持文件。

③阐述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及要点。

4.原材料说明④

4.1水泥:

采用强度等级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试验报告见附件)

4.1.1试验编号:

4.1.2厂名:

4.1.3牌号:

4.1.4出厂编号:

4.1.5品种:

P.O

4.1.6强度等级:

42.5

4.1.7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ƒce=Mpa

4.2细集料:

采用河洗砂(试验报告见附件)

4.2.1试验编号:

4.2.2产地:

4.2.3品种:

4.2.4规格:

4.3粗集料:

采用通过二种规格的碎石子组合成5~31.5mm的连续级配(试验报告见附件)

4.3.1试验编号:

4.3.2产地:

4.3.3品种:

4.3.4规格:

5~10mm(占总量20%)10~31.5mm(占总量80%)试验编号:

4.4粉煤灰:

(试验报告见附件)

4.4.1试验编号:

4.4.2产地:

4.4.3品种:

F类粉煤灰(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C类是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其氧化钙含量一般大于10%,需要检测安定性。

4.4.4规格:

I级

4.5外加剂:

(试验报告见附件)

4.5.1试验编号:

4.5.2产地:

4.5.3品种:

4.5.4规格:

4.6拌合水:

采用生活饮用水

④阐述本配合比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状况,有溯源。

5.混凝土配合比配制强度的确定

5.1计算参数的确定

5.1.1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选取5.0Mpa(JGJ55-2011);

5.1.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ƒcu,k=30Mpa;

5.1.3混凝土配制强度按ƒcu,o≥ƒcu,k+1.645σ(Mpa)计算。

5.2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ƒcu,o≥ƒcu,k+1.645σ

=30+1.645×5.0

=38.2Mpa

5.3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结果的确定

本次强度等级C30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配制强度ƒcu,o=38.2Mpa。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确定

6.1混凝土水灰比的确定(W/B):

6.1.1计算参数的确定

a、回归系数(αa)选用0.53,(αb)选用0.02,ƒce,g选用1.15;

b、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ƒce=γc·ƒce,g=42.5×1.15=48.9Mpa;

c、(ƒ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ƒb=γf·ƒce=0.75×48.9=36.7Mpa;

d、混凝土配制强度ƒcu,o=38.2Mpa;

e、水胶比按W/B=αa·ƒb/ƒcu,o+αa·αb·ƒb计算。

6.1.2混凝土水胶比计算:

W/B=αa·ƒb/ƒcu,o+αa·αb·ƒb

=(0.53×36.7)/(38.2+0.53×0.02×36.7)

=0.50

6.1.3水胶比计算结果的确定:

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为无冻害,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为0.60。

按照混凝土配制强度、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回归系数计算的水胶比(W/B)结果为0.50,水胶比0.50小于最大水胶比0.60,符合耐久性要求,故取计算水胶比W/B=0.50。

6.2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mwo):

6.2.1根据混凝土拌合物设计坍落度160~210mm(P34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级划分S4级),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选取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mwo=230kg/m3;

6.2.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mwa)计算

a.用水量按mwa=mwo(1-β)计算;

b.外加剂的减水率β=28.2%;

c.用水量(mwa)计算:

mwa=mwo(1-β)

=230(1-0.282)

=165(kg/m3)

d.计算结果的确定:

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mwa=165kg/m3

6.3选取砂率(βs):

根据泵送混凝土坍落度160~21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水胶比0.50,砂率选βs=41%。

6.4外加剂的掺量确定:

根据出厂资料与试验选择掺量占水泥和粉煤灰掺合料的总量βa=1.0%。

6.5粉煤灰的掺量:

6.5.1粉煤灰取代率βc=30%。

6.6质量法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mcp)取2390kg/m3。

7.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⑤

7.1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o)、水泥用量(mca)、粉煤灰用量(mf0):

7.1.1计算式mbo=mwa/W/B

=165/0.50=330kg/m3

7.1.2计算粉煤灰用量(mf0):

mfo=mboβc

=330×30%=99kg/m3

7.1.3按取代水泥率(βc)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a):

mca=mbo×(1-βc)

=330×(1-30%)=231kg/m3

7.1.4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的确定:

根据泵送混凝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计算胶凝材料用量为330kg/m3>300kg/m3,符合规定要求。

7.2粗骨料(mgo)和细骨料(mso)用量的确定:

7.2.1计算公式:

a.mca+mfo+mgo+mso+mwa=mcp

b.βs=[mgo/(mgo+mso)]×100%

7.2.2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计算:

mca+mfo+mgo+mso+mwa=mcp

mgo+mso=1895kg/m3

7.2.3细骨料用量(mgo)计算:

βs=[mgo/(mgo+mso)]×100%

40=[mgo/1895]×100%

mso=758kg/m3

7.2.4计算粗骨料(mgo)用量:

mgo=1895-758=1137kg/m3

7.2.5细骨料用量mso=758kg/m3,粗骨料mgo=1137kg/m3;

7.3计算外加剂(mao)用量:

mao=mbo·βa

=3.2kg/m3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分别为:

水泥231kg/m3、粉煤灰99kg/m3、砂758kg/m3、碎石1137kg/m3、外加剂3.2kg/m3、水165kg/m3。

⑤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的用量。

8.计算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材料用量(表8.1)

(表8.1)计算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材料用量表

材料

名称

水泥

(mco)

粉煤灰(mfo)

砂子

(mso)

石子

(mgo)

外加剂(mao)

(mwo)

重量(kg/m3)

231

99

758

1137

3.3

165

比例

1

0.429

3.281

4.922

0.014

0.714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得基准配合比

9.1试拌方法及要求

9.1.1实验室的温度控制在20±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9.1.2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

称量精度:

骨料为±1%;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均为±0.5%;

9.1.3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一般不宜超过15min内成型;

9.2按计算配合比试拌0.030m3混凝土拌合物,各种材料用量计算:

9.2.1水泥=0.030×231=6.93kg

9.2.2粉煤灰=0.030×99=2.97kg

9.2.3砂子=0.030×758=22.74kg

9.2.4石子=0.030×1137=34.11kg

其中:

5~10mm石子占总量20%=34.11×0.2=6.82kg

10~31.5mm石子占总量80%=34.11×0.8=27.29kg

9.2.5外加剂=0.030×3.3=0.099kg

9.2.6水=0.030×165=4.95kg

9.3试拌混凝土拌合物各种材料用量(表9.1)(试验记录见附件)

(表9.1)试拌30L混凝土拌合物各种材料用量表

材料

名称

水泥(kg)

粉煤灰(kg)

砂子(kg)

石子(kg)

外加剂(kg)

水(kg)

5~10mm(20%)

10~31.5mm(80%)

重量

6.93

2.97

22.74

6.82

27.29

0.099

4.95

9.4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试验:

9.4.1测得坍落度210mm;

9.4.2观察粘聚性、保水性良好。

9.5经试拌得基准配合比(表9.2)

(表9.2)基准配合比表

材料

名称

水泥

(mco)

粉煤灰(mfo)

砂子

(mso)

石子

(mgo)

外加剂(mao)

(mwo)

重量(kg/m3)

231

99

758

227

910

3.3

165

比例

1

F/C+F

0.30

S/C+F

2.30

G/C+F

3.45

A/C+F

0.01

W/C+F

0.50

10.混凝土配合比强度检验

10.1强度检验说明:

10.1.1采用三个不同水胶比的配合比,其中一个是前基准配合比的水胶比0.50,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同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分别为0.55、0.45;

10.1.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

10.1.3其他计算参数同计算配合比;

10.1.4材料同基准配合比。

10.2增加0.05水胶比为0.55的试验

10.2.1为满足工作度要求,0.55水胶比配合比砂率增加1.0%;

10.2.2强度检验水胶比0.55配合比(表10.1)(试验记录见附件)

(表10.1)水胶比0.55强度检验配合比表

编号

材料

名称

水泥

粉煤灰

砂子

石子

外加剂

5~10mm

10~31.5mm

HPB-2013-001-A

重量(kg/m3)

210

90

789

227

909

3.0

165

比例

1

0.429

3.76

1.08

4.33

0.0143

0.786

10.2.3水胶比0.55混凝土拌合物检测(表10.2)

 

(表10.2)水胶比0.55混凝土拌合物检测表

编号

坍落度(mm)

粘聚性描述

保水性描述

表观密度(kg/m3)

HPB-2013-001-A

210

210

良好

良好

2390

210

良好

良好

10.2.4水胶比0.55混凝土强度试验(表10.3)

(表10.3)水胶比0.55混凝土强度试验表

编号

序号

试拌

日期

试验

日期

龄期

(d)

试件截

面尺寸

(mm)

破坏

荷载

(kN)

强度(Mpa)

备注

单个值

确定值

HPB-2013-001-A

1

150×150

达到试配强度的%

2

150×150

3

150×150

4

150×150

达到试配强度的%

5

150×150

6

150×150

10.3基准配合比水胶比为0.50的试验

10.3.1强度检验水胶比0.50配合比(表10.4)(试验记录见附件)

(表10.4)水胶比0.50强度检验配合比表,

编号

材料

名称

水泥

粉煤灰

砂子

石子

外加剂

5~10mm

10~31.5mm

HPB-2013-001-B

重量(kg/m3)

231

99

758

1137

3.3

165

比例

1

0.429

3.281

0.983

3.94

0.0143

0.714

 

10.3.2水胶比0.50混凝土拌合物检测(表10.5)

(表10.5)水胶比0.50时混凝土拌合物检测表

编号

坍落度(mm)

粘聚性描述

保水性描述

表观密度(kg/m3)

HPB-2013-001-B

210

210

良好

良好

2390

210

良好

良好

10.3.3水胶比0.50时混凝土强度试验(表10.6)

(表10.6)水胶比0.50时混凝土强度试验表

试拌

日期

试验

日期

龄期

(d)

试件截面尺寸

(mm)

破坏

荷载

(kN)

强度(Mpa)

备注

单个值

强度值

HPB-2013-001-B

1

150×150

达到试配强度的%

2

150×150

3

150×150

4

150×150

达到试配强度的%

5

150×150

6

150×150

10.4减少0.05水胶比为0.45的试验

10.4.1为满足工作度要求,0.45水胶比配合比砂率减少1.0%,

10.4.2强度检验水胶比0.45配合比(表10.7)(试验记录见附件)

(表10.7)水胶比0.45强度检验配合比表,

编号

材料

名称

水泥

粉煤灰

砂子

石子

外加剂

5~10mm

10~31.5mm

HPB-2013-001-C

重量kg/m3

257

110

725

1133

3.67

165

比例

1

0.428

2.82

0.883

3.53

0.0143

0.642

 

10.4.3水胶比0.45混凝土拌合物检测(表10.8)

(表10.8)水胶比0.45混凝土拌合物检测表

编号

坍落度(mm)

粘聚性描述

保水性描述

表观密度(kg/m3)

HPB-2013-001-C

220

220

良好

良好

2400

220

良好

良好

10.4.4水胶比0.45混凝土强度试验(表10.9)

(表10.9)水胶比0.45混凝土强度试验表

序号

试拌

日期

试验

日期

龄期

(d)

试件截面尺寸

(mm)

破坏

荷载

(kN)

强度(Mpa)

备注

单个值

强度值

HPB-2013-001-C

1

150×150

达到试配强度的%

2

150×150

3

150×150

4

150×150

达到试配强度的%

5

150×150

6

150×150

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P10

 

11.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11.1配合比试验资料(表11.1)

(表11.1)配合比试验资料表

编号

HPB-2013-001-A

HPB-2013-001-B

HPB-2013-001-C

水胶比

0.55

0.50

0.45

砂率%

41

40

39

比(kg/m3)

水泥

210

231

257

粉煤灰

90

99

110

砂子

789

758

725

石子

1136

1137

1133

外加剂

3.00

3.30

3.67

165

165

165

工作性

a.坍落度210mm;

b.粘聚性、保水性良好

a.坍落度210mm;

b.粘聚性、保水性良好

a.坍落度220mm;

b.粘聚性、保水性良好

强度(Mpa)

7d

28d

达到设计(%)

11.2混凝土28d抗压强度ƒcu,28与胶水比(B/W)关系(图11.1)

11.3通过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合物和成型试件,使水胶比为0.55、0.50、0.45坍落度、粘聚性、保水性良好均满足工作要求。

与三个水胶比相应的28d抗压强度实测结果分别为Mpa、Mpa、Mpa。

图11.1为混凝土28d抗压强度ƒcu,28与胶水比(B/W)的关系曲线,由图11.1中曲线确定与混凝土配制强度ƒcu,o=38.2Mpa对应的胶水比,与基准配合比非常接近,故选W/B=0.50为试验室配合比水胶比;

11.4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表11.2)

(表11.2)试验室设计配合比表

强度等级

水胶比

砂率

%

配合比(kg/m3)

水泥

(mco)

粉煤灰

(mf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