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8087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docx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文本是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一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它是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依据。

    第二条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各种现状和规划图纸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进入二十一世纪,兰州的经济战略地位、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了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2000)基础上进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四条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五、《兰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lO年长期发展规划》

    六、国家其它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

    第五条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是:

    一、优化市域城镇格局,促进城乡协凋发展。

    二、完善规划区空间布局,合理分布产业和人口。

    三、强调市区用地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强调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和发扬兰州山水城市特色。

    五、加快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和投资环境。

    第六条本次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

2001--20l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l一一2005年。

    第七条兰州市市域面积13086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东起连搭乡,西至吐鲁沟,南至兴隆山,北至中川镇。

整个规划区面积1649平方公里。

    市区范围东起桑园子峡包兰铁路桥,西至宣家沟口,相距约35公里;南起皋兰山头营村,北至甘肃铝厂,南北最大距离约17.5公里。

市区总面积221平方公里。

    第八条城市发展的方针和目标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搞好生态环境,扩大绿色空间,实施南北两山绿化,形成青白石——雁滩水上游乐园一一桃树坪防护林带;白塔山公园一一伏龙坪一一兰山公园;仁寿山公园一一崔家大滩一一彭家坪公园城市三大绿色通廊。

把榆中县和平镇、永登县中川镇,西固区东川一一河口地区、海石湾地区作为兰州市2010年以后的主要发展空间。

    第九条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黄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黄河纵贯兰州市区,是兰州城市的主要特征,保护黄河兰州市区段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黄河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特色,为兰州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目标。

    第十条市区范围内由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依法实施规划管理;规划区内的其它区域由各县(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指导下,依法实施规划管理。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十一条到201O年把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功能完善和富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第十二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推进市域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三条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商贸中心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2001--20l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9%,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l5亿元。

    第十五条规划期内,全市人口数量要得到有效控制,到2010年市域人口达到322万人,进一步扩大社会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第十六条兰州市经济发展的总方向为:

以能源、原材料初加工为主逐步过渡到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业并重,最终向以能源加工工业为主的方向转化;逐步调整轻重工业比重,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商贸、旅游、通讯业要重点加强,使各种产业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兰州经济全面发展。

    第十七条工业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建筑建材、轻工纺织为主体,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形成以石油加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为主,支农化工产品、有机与无机化工原料协调发展的生产体系。

建成1000万吨炼油能力、l000公里输油管道,将兰州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第十八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综合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

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搞活流通入手,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信息及服务业,将兰州建设成为西北地区商贸中心和物资交流中心。

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保险等产业的发展。

    第十九条对农业实行适度倾斜的产业政策,增加农业投入,科技兴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

副食品生产有较大提高,肉、禽、蛋、瓜、果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第二十条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则。

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十一条以兰州市区为市域核心,以二级市和县域中心为纽带,以小城镇为扩散点的多中心、多层次、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构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构架。

    2000年兰州市域人口290万人,2005年达到308万人,2010年达到322万人。

兰州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0年为68.71%,2005年达到72.45%,20lO年达到76.77%。

    第二十二条根据兰州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镇布局和经济发展带主要沿交通干线、沿河谷川地分五条轴线展开:

    一、向西沿黄河、湟水、大通河轴线。

    二、向西北沿庄浪河谷和兰新铁路、3l2国道轴线。

    三、向西北沿中川机场至秦王川盆地轴线。

    四、向东北沿兰州至白银l09国道轴线。

    五、向东沿宛川河下游及陇海铁路轴线。

    第二十三条200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为l30平方公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2万人;到2005年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达到178万人;到201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159平方公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达到194万人。

市区是兰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主要功能以综合行政管理、商贸金融、邮电通信、交通运输、科研教育、信息咨询、文化体育及生产功能为主。

生产功能的标志为现代化的第一、第二产业、较高层次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十四条二级市及县域中心城市:

这个层次是兰州市未来发展第二产业的主要空间,包括中川镇、永登、皋兰、榆中三县城区和红古区的海石湾镇,是市域中心向外辐射的纽带,有各具独立的发展条件,发展成为各自区域中心。

主要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机械、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

    永登县城:

是县域中心,主要发展新型建材、采矿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2000年人口规模为3.0万人,到2005年永登县撤县建市,人口规模达到5.O万人,到20l0年达到8.0万人。

    皋兰县城:

是县域中心,主要发展林果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和新兴服务业。

2000年人口规模为2.5万人,2005年达到4.0万人,2010年达到5.0万人。

    榆中县城:

是县域中心,主要发展新型建材业、城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

2000年人口规模为2.0万人,2005年达到4.0万人,20l0年达到5.0万人。

    海石湾镇:

是红古区中心,主要发展炭素制品、煤炭加工工业。

2000年人口规模为4.0万人,2005年达到6.0万人,2010年达到8.0万人。

    中川镇:

中川镇主要发展交通、旅游、机械电子、服装及农副产品加工业,2000年人口规模为0.6万人,到2005年达到2.0万人,到201O年中川镇撤镇建市,建成二级市,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

    第二十五条小城镇是带动农村发展的扩散点,主要包括沿黄河、湟水、大通河谷展开的河口一一东川、达川、平安、花庄、窑街、河桥、连城等城镇;沿庄浪河谷的苦水、红城、中堡:

沿中川机场公路的秦川;沿l09国道的忠和、水阜:

沿宛川河的定远、和平、来紫堡、金崖、夏官营、三角城等。

这些重点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纽带,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农业生产服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十六条结合国道、省道改建,南北外环路建设,建立完善的公路网系统,把市域内各类城镇有机地联系起来。

新建兰州——海石湾、兰州——皋兰、兰州——永登、兰州——榆中、兰州——临洮高速公路,为沿途各城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进一步完善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城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十七条保护森林,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加强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把吐鲁沟、兴隆山、石佛沟辟为兰州远郊的森林公园,增设旅游服务设施,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第四章城市性质

    第二十八条城市性质: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商贸、科技区域中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第五章城市规模

第一节人口规模

    第二十九条人口分布的原则:

控制城关中心区的人口增长,合理调整各区的人口布局;加速城市发展轴线上的城镇的城市化进程。

    第三十条2000年兰州市市区人口规模为l62万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l46万人、农业人口12万人、暂住人口4万人。

    第三十一条到2005年兰州市市区人口规模达到178万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162万人、农业人口9万人、暂住人口7万人。

    第三十二条到20l0年兰州市市区人口规模达到l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万人、农业人口7万人、暂住人口9万人。

第二节用地规模

    第三十三条市区面积22l平方公里;2000年建成区面积:

130平方公里;到2005年规划建成区面积:

144平方公里;到201O年规划建成区面积:

159平方公里。

    第三十四条人均建设用地:

2000年人均建设用地为80平方米;到2005年人均建设用地达到81平方米;到20lO年人均建设用地达到82平方米。

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总体布局及发展方向

    第三十五条市区发展坚持“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的原则,形成“一河、两城、七组团”的城市结构,“一河”是以黄河为轴线向东西延伸,“两城”是城关中心区和三滩地区的规划新城;市区分为七个组团,其中:

城关区分为城关中心区、东岗、雁滩、盐场四个组团,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各为一个组团。

    第三十六条

    一、城关中心区组团,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主要布置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生活居住等用地。

    二、东岗组团,主要布置铁路运输、物资储运、商业贸易、生活居住等用地。

    三、雁滩组团,主要布置高新产业、商业贸易、生活居住等用地。

    四、盐场组团,主要布置生物制品、医药加工等用地。

    五、七里河组团,主要布置石油机械、铁路运输(集装箱结点站)、机械加工、高新产业、文化体育、生活居住等用地。

    六、安宁组团,主要布置文化教育、高新产业、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生活居住等用地。

    七、西固组团,主要布置石油化工、电力工业、公用设施及生活居住等用地。

    第三十七条市区建设要遵循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重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着重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新区主要包括雁滩、迎门滩、崔家大滩和马滩。

雁滩,主要以高新产业、商业贸易、生活居住为主;迎门滩、崔家大滩、马滩地区规划建设新城,主要发展行政办公、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商贸、居住、高新技术产业等,以带动城市西部各项事业的发展,缓解城关中心区的压力,使兰州市平衡发展,近期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该地区的规划控制力度,保护环境,严禁有污染的项目在该区建设。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三十八条居住用地的建设一切要从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出发,把居住组团作为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居住区建设要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组织建设。

居住区建设要从提高每一个居住组团的环境质量着手,全面提高城市的总体环境质量。

    第三十九条2000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9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为80%;到20l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l2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90%以上,实现每户一套住房。

    第四十条到20l0年居住用地达到38.27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24.06%,人均居住用地达到l9.73平方米。

第三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四十一条工业用地保留部分老工业基地,原有的石化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加工业通过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提高效益,不再增加新的用地。

旧城区的污染工业、小型工业应逐步调整,改造为非工业用地,如兰州钢铁集团公司迁出后,其用地主要用作居住、绿地用地等用途。

    新增工业用地,主要安排在雁滩、迎门滩、沙井驿地区,其中:

雁滩、迎门滩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沙井驿地区主要发展新型建材工业。

    到201O年工业用地面积达到31.48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19.80%,人均工业用地l6.23平方米。

    第四十二条仓储用地

    结合工业、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城市仓储用地,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有效服务。

除保留龚家湾仓储区、焦家湾仓储区外,在九州开发区、沙井驿地区安排新的仓储用地。

    到201O年仓储用地达到6.60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4.15%,人均仓储用地3.41平方米。

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四十三条城市公共设施按市级、区级、居住区三级配套。

    第四十四条规划市级商业金融中心两处,建成以南关什字为核心,西起西关什字,东至盘旋路,南至铁路局、火车站的兰州现代化商业金融中心;建成以西站和小西湖为核心,西至马滩、崔家大滩、迎门滩的第二市级商业金融中心。

    建设和完善城关区雁滩商贸区、东部市场群、草场街、七里河区文化宫、硷沟沿、西固区西固城、福利路,安宁区黄河商贸区、费家营等商业中心。

    结合住宅区开发,重点规划建设社区配套服务网点。

    到20l0年,商业金融用地达到5.33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3.35%,人均商业金融用地达到2.74平方米。

    第四十五条行政办公除保留原有行政办公用地外,在雁滩地区603#路两侧增加新的省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其它行政办公用地在各区分散布置。

    到201O年行政办公用地达到3.18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2.00%,人均行政办公用地达到1.64平方米。

    第四十六条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科技、教育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

规划期内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有较大发展。

    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坚持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合理布局、先建后拆”的原则,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留有一定的发展用地,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侵占学校用地。

    到2010年教育科研用地达到12.05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7.57%,人均教育科研用地达到6.21平方米。

    第四十七条文化设施应按照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市区、郊区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以城关区为主体,市区各区配套的文化设施体系,各区县要建设“三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各乡镇要建设文化站,普及各类游乐设施,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小城镇、居住区要建立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到20l0年文化娱乐用地达到1.58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0.99%,人均文化娱乐用地达到0.81平方米。

    第四十八条体育设施规划按照区域覆盖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以市级体育设施为中心,覆盖区、县的体育设施网络。

    第四十九条建设以崔家大滩省、市级体育中心为重点,发展体工大队训练基地、鸭嘴滩体育中心等一批骨干体育设施。

    到2010年体育用地达到0.82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0.51%,人均体育用地达到0.42平方米。

    第五十条在医疗卫生方面,继续贯彻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针,建立适应市民多层次需求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到201O年医疗卫生用地达到1.71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1.07%,人均医疗卫生用地达到0.88平方米。

    第五十一条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建成兰州大剧院、科技馆、文化馆、兰州体育中心、兰州会展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科技、体育建筑。

到2010年公共设施用地达到24.75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15.56%人均公共设施用地达到12.76平方米。

第七章城市风貌与文物古迹保护

第一节城市风貌

    第五十二条保持和发扬兰州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从整体上综合保护环境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发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兰州城市特色。

形成“一水、两山、三绿廊”的城市风貌,“一水”是黄河,“两山”是南北两山,“三绿廊”是市区东、中、西三大绿色通廊。

    第五十三条逐步形成城市三大绿色通廊和组团间绿化隔离带,并作为城市永久性绿地进行严格控制;治理黄河河道,把黄河兰州市区段四十公里建设成为风情旅游线,保护好南、北滨河路的带状公园,加强北滨河路的绿化带建设,南、北滨河路的建设要与山、水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五十四条对于伏龙坪北坡、中山桥北金城关两侧、东方红广场——铁路局一一兰山三台阁城市中轴线、未来小西湖跨黄河立交桥、西固水厂三角地带、银滩大桥南北桥头、盐雁黄河大桥与天水路北端黄河大桥地段等城市重要节点要进行重点研究和城市设计。

    第五十五条在黄河沿线两岸,新建金城关文化风情园建筑群、兰州大剧院、科技馆、会展中心、兰州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

第二节文物保护

    第五十六条切实加强自然风景与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如:

兰山公园、白塔山公园、五泉山公园、仁寿山公园、五一山公园、徐家山公园、狗洼山公园、邓家花园、城隍庙、白云观道观、白衣寺塔园、金天观、“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等地,严禁破坏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环境协调区内的建设必须与保护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

    第五十七条修复若干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对无法原样修复的历史文化遗址应建立标志物。

在重要广场、重要风景区、重大历史事件地、重要历史人物活动地等处应设立能反映城市历史、城市特色的城市雕塑小品,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

    第五十八条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本着先保护后建设的原则,城市开发建设不得对文物产生破坏。

    第五十九条重视对兰州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挖掘市内历史文化遗迹,加强旅游景点建设。

拓展兰州一一敦煌丝绸之路线、兰州——天水文物古迹线、兰州一一夏河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旅游线。

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以黄河风情为特色、连接周边旅游景区、与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相互依存的丝绸之路旅游格局。

第八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第六十条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以地面路网和交通设施为基础,建设城市快速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客运交通,逐步建立一个以地面公共客、货运输为主体,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功能完善、管理先进、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第六十一条规划道路系统分以下三个层次:

    一、过境道路系统

    二、跨组团快速联系主干道系统

    三、组团内路网系统

    第六十二条过境道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快速疏导6个方向的过境车流,建设南、北过境道路,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分离并改善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

    第六十三条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类,红线宽度分别控制为:

快速路30--35米,主干道40—70米,次干道22—40米,支路15--22米;快速路与主干道交叉地段有条件的必须设置立交。

在人流、车流较集中的商业中心、车站、广场等地区应统一规划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第六十四条到20l0年市区道路(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长度达到665.03公里,道路用地面积l8.19平方公里,干道路网密度达到4.18公里/平方公里。

    第六十五条充分利用现有公交的优势,完善公交站场建设,到2010年市区公交线路网密度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在边缘地区公交线路网密度达到2—2.5公里/平方公里,汽、电车拥有量达到12标台/万人。

    第六十六条规划期内在市区建成跨黄河大桥共七座:

    一、高滩3l2国道黄河大桥;

    二、雁滩至青白石黄河大桥;

    三、天水路接312国道黄河大桥;

    四、雁滩到盐场黄河大桥;

    五、小西湖黄河大桥;

    六、崔家大滩至安宁黄河大桥;

    七、西固至安宁黄河大桥。

    建成之后,兰州市区共有黄河大桥十三座。

    第六十七条社会停车场的设置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市区交通集散点适当位置开辟相当规模的停车场(楼)。

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按标准建设足够的社会停车场。

    第六十八条2000年机动车停车场面积l03.68公顷,自行车停车场面积25.92公顷;到2010年机动车停车场面积达到124.16公顷,自行车停车场面积达到31.04公顷。

禁止将按规划建设的停车场改作他用;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侵占城市停车场用地。

    第六十九条远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火车站经天水路、东岗西路、庆阳路、中山路、西津路至秀川,再由秀川到新城为地铁线路,线路长度约为24公里。

由秀川经西固路至西固城为高架轻轨线路,线路长度约为8公里,建设若干个重要地铁、轻轨站点,分别为:

火车站、盘旋路、东方红广场、南关什字、西关什字、小西湖、西站、土门墩、秀川、深沟桥、兰炼什字、西固城及新城世纪大道沿途等。

    第七十条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建成一座完善的交通管理监控中心,优化市区道路行车组织,合理利用城市道路空间,完善路标、安全诱导及保障设施,采用新技术,逐步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

    第七十一条到20l0年道路广场用地达到19.26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12.11%,人均道路广场用地9.92平方米。

第二节城市对外交通

    第七十二条按照国家对西部地区、黄河上游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建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积极发挥航空运输能力,充分发挥黄河水运的作用,形成高效、便捷、互相协调的综合对外交通体系。

    第七十三条对外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是:

扩展东通道、改善西通道、加强北通道、完善南通道。

    兰州市对外公路网由国道主线、省道、县道组成,其中国道6条,分别是109、212、213、309、3l2和316国道。

到2005年,建成兰州--皋兰、兰州--永登、兰州--榆中、兰州--海石湾、兰州--临洮高速公路,全面提高对外公路等级,使兰州市成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

    第七十四条进一步提高铁路对外输送能力,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