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8423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docx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030515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学习目标]

1.明确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2.理解意识的本质,培养区分物质与意识的能力。

3.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背景材料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某校高二

(1)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以下材料:

甲学生:

铁生锈,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乙学生:

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蚯蚓受到针刺立即收缩身体。

丙学生:

狗的条件反射,在喂狗前先摇铃,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迅速跑来,并且嘴巴分泌唾液。

问题探究

(1)甲、乙、丙三学生准备的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

它们对人类意识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2)纯粹的运动心理能否自发地形成人的意识?

意识为什么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答案:

(1)甲: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乙: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丙: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不能。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因此,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知识升华

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的原因

(1)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

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2)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总之,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离开劳动,脱离人的共同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可能产生。

所以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典题印证

 马克思说: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有人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

B.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C.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解析:

选B 马克思的这句话是强调意识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脱离了社会实践就不可能产生意识,答案为B项;A、C两项观点错误;材料强调了意识和社会的关系,没体现意识与自然界的关系,故D项与题意无关。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背景材料

人脑

动物脑

重量

1500克

占体重的1/50

黑猩猩400克

大猩猩500克

大象6000克,占体重的1/1000

构造

大脑皮层2600厘米

140亿个神经细胞

皮层平滑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是人脑皮层面积的1/4

机能

人脑机能区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形成网络系统

动物脑没有语言区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而动物脑则不能?

(2)从生理机能上来看,“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有什么不同?

答案: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2)条件反射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谈梅止渴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知识升华

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①人脑比动物的大脑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3)电脑不能全面代替和超过人脑。

人脑以人的生命机体活动为基础,思维是复杂的精神活动,而电脑是物的装置,其过程也是机械物理过程;意识有社会性,电脑没有社会性;意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电脑接受人的指令工作,没有主动性、创造性;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等过程。

(4)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产生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必须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典题印证

 “人脑工程”负责人瑞士神经学家亨利·马克拉姆称,他们正在向欧盟为该工程申请拨款10亿欧元,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

“人脑工程”将会在治疗帕金森氏症等疑难杂症、研发新超级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据此,有人说,仿真“大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脑。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A.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B.否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否定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肯定了“仿真大脑”也有意识

解析:

选B 人脑是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仿真“大脑”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脑思维的机械模拟,与人脑思维有本质的区别,故B项符合题意。

1.意识的本质

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意识的含义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从意识的本质可以看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背景材料

据资料记载,1919年,一个印度人在狼窝内救出了两个小女孩。

小的约2岁,大的约8岁。

小的不久就死去了,大的却活下来,人们给她取名卡玛拉,活到17岁。

卡玛拉刚被救出来时,生活习性和狼一样,用四肢爬行,吃扔在地上的肉;害怕光亮、水、火;不穿衣,给她衣服就把衣服撕破;不会说话,不会思维;白天睡觉,夜间活动,深夜时经常发出狼一样的嚎叫。

经过近十年的人类抚养教育,智力只相当于四岁儿童水平。

问题探究

狼孩有人脑,但为什么没有人的意识?

答案: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的生活实践,客观存在没有通过社会实践作用于人脑,因此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知识升华

全面把握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3)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典题印证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C ①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错误的。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意识和客观的符合程度,③说法错误。

莫言作品的成功得益于诸多民间艺术,也得益于他本人的独特个性、能力和素质,②④正确。

[学业水平达标]

热点一 时代造就网络热词

“心塞”“有钱就是任性”“逗比”……一批批网络热词的诞生、传播和使用,正是中国现实的写照,也深刻反映着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技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网络热词,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能充分表达网友内心的情绪和心态;带有诙谐、搞笑和有趣的成分;简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省力、有效率。

这些特点十分符合网络传播的规律,因而得到广泛认同,由此产生了这种网络热词的现象。

据此回答1~2题。

1.一批批网络热词的诞生、传播和使用,正是中国现实的写照,也深刻反映着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技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

但在这些网络热词的产生过程中,也有一些词语不规范、不严谨,容易混淆视听。

这说明(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解析:

选A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2.从语言的实用性来看,网络热词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规范,不能滥用字词。

这警示我们(  )

A.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解析:

选A 对待网络热词的正确态度,说明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

热点二 人脑工程

“人脑工程”负责人瑞士神经学家马克拉姆称,他们正在向欧盟为该工程申请拨款10亿欧元。

工程预计在2023年前完成。

“人脑工程”将会在治疗帕金森氏症等疑难杂症、研发新超级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据此回答3~4题。

3.2023年“仿真人脑”将问世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自然界的客观性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象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的任何成功都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结果,“仿真人脑”的即将问世也是如此,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无关。

4.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题干中,“仿真人脑”是对人类思维的机械模拟,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材料所体现的观点,故选D项。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意识活动的特点。

2.识记并理解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3.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意识活动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背景材料

材料一 为了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科研人员共制订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九号飞船相关的500多种故障预案,并进行了充分的故障应急处置演练和全系统合练,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材料二 1912~1913年间,德国大量收购石油,但只收购婆罗洲地区的石油。

化学家提醒世人说:

“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

”原来,婆罗洲的石油与其他各地的石油不同,它含有大量的苯和甲苯等芳香烃,而苯和硝酸反应就可以制成一种烈性炸药。

果然,不出所料,德国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中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制订了500多种预案,反映了人的意识活动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化学家为什么能预测到战争?

反映了人的意识活动有什么特点?

答案: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订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当前的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化学家就是透过德国大量收购婆罗洲地区的石油这个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进而预测到战争。

②反映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知识升华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②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正确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典题印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

“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意识活动独立于物质之外

解析:

选A 材料中对证人证言的规定正是认识到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A项应选。

B项“不真实”错误。

C项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D项错误。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3.意识具有能动性

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背景材料

材料一 雕塑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要构思严谨,创作前要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雕塑作品。

服装设计师进行服装设计,需要先有时尚的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满意的作品。

材料二 一名航天工作者说:

“人是要有精神的,只要信仰不倒、思想不倒,中国航天事业就会乘势而上、勇往直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并不是一个宣传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航天精神。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中雕塑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的创作意识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这些创作意识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

(1)①雕塑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的创作意识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雕塑艺术家、服装设计师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2)“人是要有精神的,只要信仰不倒、思想不倒,中国航天事业就会乘势而上、勇往直前”说明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知识升华

正确理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意识的指导作用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是指意识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

②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使之发生变化,是一种从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典题印证

 (全国卷Ⅱ)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定位明确。

解题时首先要依据教材,准确回答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知识点。

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抗战精神在不同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答案:

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④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背景材料

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但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教育事业落后。

根据这种状况,该地区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

这一战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问题探究

该地区是根据什么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的?

该地区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答案:

①该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从本地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政策,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因而在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升华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类别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

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好恶出发

实事:

客观事物;求:

研究;是:

规律。

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侧重强调物质第一性,要求主观符合客观

侧重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要求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按规律办事

联系

①哲学范畴相同,都属于辩证唯物论的范畴

②都是科学的方法论。

都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典题印证

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要成功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离不开(  )

A.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运用批判思维,开拓创新

D.大胆否定权威,突破成规

解析:

选B “可怕和有害的是不知道却假装知道”,这说明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学业水平达标]

热点一 俄罗斯成功往国际空间站发射载人飞船

2016年3月19日,俄罗斯航天部门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载人飞船“联盟TMA-20M”,向国际空间站运送3名驻站宇航员。

此次飞赴国际空间站的3名宇航员为俄罗斯宇航员阿列克谢·奥夫奇宁、奥列格·斯克里波奇卡和美国宇航员杰弗里·威廉姆斯,他们预计将在空间站值守173天,完成约50项医学、生物学实验,并出于教育目的记录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茫茫宇宙中,每一颗行星或恒星都有其固定的运行轨道,人类探测卫星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便会酿成大祸。

这充分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

C.意识独立于规律之外

D.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

选A 材料表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A项正确。

意识要依赖于物质,C项表述错误。

B、D两项虽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此次飞赴国际空间站的3名宇航员预计将在空间站值守173天,完成约50项医学、生物学实验,并出于教育目的记录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活。

这表明(  )

A.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C.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

D.实践活动能够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解析:

选C 意识的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完成,材料说的是实践活动,A项错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但不能说具有主观随意性,B项说法错误;材料表明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项正确;实践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D项不选。

热点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据此回答3~4题。

3.近年来,我国应对国内外经济风险的成功之处在于,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对客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预调。

这体现了(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