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8582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docx

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案

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主线一 古希腊民主: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原始直接民主、有限民主、泛滥民主。

主线二 古罗马法律:

核心内容:

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发展趋势: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影响因素:

平民斗争、疆域扩张。

主线三 人文精神:

欧洲人的思想先后经历了从神灵到自然再到人类的过程;“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理性、强调知识重要,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

一、形成条件

1.地理:

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

工商业、海外贸易相对发达。

3.政治: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人文: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

财产等级民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行使部落民主,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伯里克利)改革:

公民民主权利的扩大,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主要内容

机构

职权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陪审法庭

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四、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直接民主。

五、评价

1.意义:

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2.局限:

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内涵

(1)主权在民:

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权力制约:

主要是指城邦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五百人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公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陪审法庭还对官员和法律进行控制。

(3)法律至上:

严格实行法治,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公民平等。

(4)公民意识:

人人皆可为政,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5)直接民主:

为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是西方近代民主的滥觞。

(6)轮番而治:

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审判员由抽签选举产生,每个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

[真题例证1]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责任意识

(2017·课标全国卷Ⅲ,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  )

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

答案 D

解析 官员、陪审员以及18岁青年男子在执行公务或行使权利之前都要宣誓,可见这种宣誓是为了防止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以权谋私、妨碍公平公正等问题,增强责任意识,故选D。

A、B两项仅涉及官员,C项只符合青年男子,故排除。

[考向预测1] 古代希腊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

这反映出雅典(  )

A.民主参与的广泛性B.权力争夺的激烈性

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体现了雅典民主中公民可以平等地参政,故D项正确。

2.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

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

(3)运作方式的随意性: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真题例证2] 雅典直接民主制下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016·江苏单科,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  )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

这反映了直接民主制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A项表述正确;“陶片放逐法”主要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排除B项;题干中未涉及“雅典的派系纷争”和“城邦内部混乱”,排除C、D项。

[考向预测2] 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  )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答案 B

解析 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在于都站在当代的角度,按照当代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去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时代性,即存在过分贬低和过分美化,故B项正确。

短板9 史料信息与历史名词不能建立有效联系

例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查短 “公民自杀可以,但必须获得法律批准”是史料的核心大意,不是尊重生命、崇尚理性,而是强调法律的权威,体现的是法律至上的特点,由此可知C项符合材料大意。

题干材料只有一项法律规定,不能据此说明雅典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排除A项。

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与自杀无关,排除D项。

雅典公民自杀必须先申请,说明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与法律是否尊重生命无关,排除B项。

补短 吃透材料大意,弄清题目中涉及的历史名词、历史概念的内涵是提高得分率的基本要求。

答案 C

[针对练1]

亚里士多德认为:

“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

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  )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答案 B

解析 结合关键信息“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可以判断,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相关措施是在专制政治或寡头政治出现后,再进行补救,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政策,说明他认为应该提前预防,所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一、发展历程

1.习惯法:

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1)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

(2)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二、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历史作用

1.维系了罗马的统治。

(1)稳定了社会秩序。

(2)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2.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法治思想。

(2)法律形式和内容。

(3)法律制度。

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

1.罗马法的五大原则

(1)平等原则:

罗马法时代,是奴隶制社会,不会存在人人平等。

但是对于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地位,主张平等原则。

该原则发展成后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法人制度:

罗马法没有法人名词,但是设立了法人制度,对法人分为社团和财团,并对法人的权利义务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

(3)一夫一妻制度:

与现在内涵不一样,但是至少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名词,成为后人战斗的武器。

(4)物权法定制度:

罗马法强调物权的范围和种类都由法律规定。

所有权为自然权,为核心权利。

后来该原则发展成“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继承制度:

实行遗嘱至上原则;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真题例证3] 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

(2012·课标全国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 B

解析 A项不符合史实,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从题干表述看,在当时的罗马,发生司法纠纷时,原告不仅要提供证据,而且还要与被告在法庭上进行辩论,这体现了审判的公正性,排除C项;审判的结果取决于法官对法律规定的严格遵守,而非对法律的解释,排除D项。

[考向预测3] 罗马法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罗马法将下列情况认定为“名誉减损”:

作伪证、可为证人但拒绝作证、书面侮辱他人、重婚、犯罪、从事卑贱职业(倡优、斗兽员等)、被社会轻蔑排斥。

“名誉减损者”可能被剥夺选举权、继承权、监护权、出庭作证权,并被限制结婚权。

这说明罗马法(  )

A.强调道德修养以促进经济发展

B.混杂着多种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C.在公民法阶段保留了氏族残余

D.对外扩张使社会关系更加复杂

答案 B

解析 通过对减损对象“作伪证、可为证人但拒绝作证、书面侮辱他人、重婚、犯罪、从事卑贱职业(倡优、斗兽员等)、被社会轻蔑排斥”的分析,无法确定哪些应该和哪些不应该,里面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故B项正确。

2.罗马法的形成及与历史现实的关联

(1)通史视角认识罗马法的形成条件

①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奴隶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外扩张等因素有关。

②经济:

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罗马法不断发展的经济条件,直接影响罗马的经济立法。

③文化:

古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的开拓者,罗马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2)罗马法与历史现实的关联

①罗马法是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近代初期西方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的思想,制定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文件。

如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民法典》等。

②罗马法中关于买卖、借贷、债权、合同契约、遗产继承以及伤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对发展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商品经济秩序。

③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某些诉讼原则。

[真题例证4] 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2016·课标全国乙卷,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 A

解析 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从来没有消失”,与A项在史实和逻辑上一致,故选A。

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源头,但不可能“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排除B;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专制统治,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C;罗马法只是对欧洲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影响,并没有影响欧洲历史发展的方向,排除D。

[考向预测4] 罗马法的现实影响

大陆法系也被称为罗马法系、欧陆法系、民法法系等,它与英美法系并列为当今世界两大重要法系之一,中国大陆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受到大陆法系的众多影响

B.对建立社会主义法制有借鉴作用

C.对英美法系的建立缺乏影响

D.对所有大陆国家法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答案 B

解析 大陆法系又称为罗马法系,故A项错误;中国大陆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故吸收借鉴了罗马法的影响,故B项正确;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相互影响,故C项错误;“对所有大陆国家”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

短板10 漫画、文字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不足

例题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2)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查短 不能将图片信息和题干文字信息相结合,看不到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从而误选错误答案。

例如本题中,双眼蒙布不能体现A、B、D三项内容,有的考生弄不清题干或图片信息盲目选择。

罗马法量刑的依据是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故A、D项错误,B项听取证人证言体现的是裁量公平原则,也可排除。

补短 漫画、图片、海报等类型的试题应注意将图片实质内涵、整体意图与图内图外文字信息相结合判断,忌误读图片局部信息。

例如,本题中将双眼蒙布的原则与正义、公平、强制力并列,最有可能的寓意还是独立、实事求是、抵制诱惑,分析备选项,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相一致。

答案 C

[针对练2]

(2017·山东平邑高三模拟)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

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

题干中漫画的意思是在刑讯逼供下的招供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这说明了罗马法重视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故A项正确。

一、产生的背景

1.经济上:

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

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3.文化上:

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

4.社会环境上:

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实、不断探究的品质。

二、智者学派

1.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2.作用

(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伦理道德。

三、苏格拉底

1.观点

(1)强调知识的作用,把知识与道德合二为一,提出“美德即知识”(即“知德合一”)。

(2)主张“认识你自己”。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3)尊重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2.影响: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柏拉图: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

五、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1.古代希腊先哲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1)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4)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

[真题例证5]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2017·课标全国卷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反映的是人文主义,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传播寓于神话传说之中,B项正确。

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故D项错误。

[考向预测5] 古希腊历史学著作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踪迹。

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

由此可见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  )

A.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B.专注于历史原因的多方面探究

C.立足于希腊民主政治基础之上D.被束缚在片面的战争观之中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分析可知,A项正确;B项表述服务于A项,是A项表述的具体表现,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希腊民主政治对修昔底德的影响,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修昔底德的战争观的片面性,故D项错误。

2.古希腊人文精神与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不同

古希腊人文精神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

强调“个体”的人,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纲常

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

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例如,亚里士多德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

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真题例证6] 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015·课标全国卷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

“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答案 

(1)孟子:

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

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社会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历史价值:

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解析 第

(1)问孟子的法制观念结合材料“抓起来”“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概括归纳;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结合材料“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城邦将无法存在”等信息概括。

(2)问第一小问“社会背景”要从两位哲人所处时代的特征入手,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共同的历史价值”,其实是要找出两位哲人的法制观念的影响及价值。

[考向预测6] 《十二铜表法》和《唐律疏议》的比较

《十二铜表法》规定: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唐律疏议》规定:

“诸八议者(注:

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

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答案 D

解析 《十二铜表法》中不为任何人制定特别的法律,这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唐律疏议》中对社会特殊人群“诸八议者”有明显的区别对待,说明中国古代的法律并不公平公正,故D项正确。

短板11 历史价值观的缺失

例题 (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查短 历史价值观缺失导致误选错误选项。

例如本题中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是人文主义精神。

很多考生头脑中没有这种历史价值观的意识而误选A项或B项。

“憎恨所有的神”并不能充分说明当时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也不是反对神灵崇拜,故A、B两项错误。

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补短 注意题干中蕴含的历史价值观,从这一角度入手来解题。

例如本题题干中蕴含的信息: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谋福利而遭到惩罚,并且说憎恨神。

从这种人神的对比可以看出当时的雅典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 D

[针对练3]

(2017·河北沧州高三联考)普罗泰格拉认为,法律和道德规范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

据此可知普罗泰格拉(  )

A.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B.认为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C.夸大了认识的主观感觉

D.说明人类的渺小和无知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可知,普罗泰格拉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人们约定下来”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感性,故B项错误;材料“人们约定下来的”并未夸大认识的主观感觉,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不符,故D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