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8693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囤(dùn)粮生肖(xiào)间(jiàn)杂安步当(dàng)车

B.蒙(méng)骗拘泥(nì)晕(yūn)倒模棱(líng)两可

C.甲壳(qiào)威吓(hè)洞穴(xuè)奴颜婢(bì)膝

D剿(chāo)说犄(jī)角商埠(bù)一哄(hòng)而散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徏修葺脍灸人口风卷残云

B.寒暄沦陷铤而走险插科打诨

C.整饬犒赏计日成功肆无忌惮

D.赝品挑衅捉襟见肘枉废心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企业的“老总”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

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中的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B.基于以往对才子类人物的认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放诞不羁的人吧?

可是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C.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心里都没底。

D.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伊丽莎白执教的中国女子足球队在近期重大的国际比赛中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中国球迷的意料之外。

B.从长期来看,西部地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走更多地依靠民营企业带动的内生性发展模式的道路。

C.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杜绝先用后批、批少用多等违规违法用地。

D.日本内阁要员频频参拜“靖国神社”的行径,对于曾经饱受日本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亚洲其它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神人以和,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象天法地”,向“天”与“地”来学习合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处世原则。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

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

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代有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内心的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

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主张和,而且提倡和而不同,强调统一之中的差异、和谐之中的多样,在寻求一致的同时包容个别。

对于奥林匹克精神中西方文化对世界其他地区弱势文化的强势压迫与侵犯,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应与补充。

今天,奥林匹克文化更应该强调不同文化的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

这在全球化时代有着重大意义。

贵生、达生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纬度。

中国古代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

从这种观点出发,中国古代文化中不是把对物的追求和占有作为人生的目标,而是把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完善人的内在德性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这对于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相应的体育腐败是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回应和补充。

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认为天地宇宙间人与万物是和谐共处的,主张克己复礼,把人的作用与行为限制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秩序之中。

中国古代社会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

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过度商业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

同时,它对于回答当代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许多重大挑战提供了启迪。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的是()

A.主张人要不断进取,但又要有所警惕,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

B.强调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

C.强调不同文化的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

D.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

6.根据作者观点,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

B.不但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还要保持个人、环境行业社会之间的协调。

C.不是对物的追求和占有,而是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完善人的内在德性。

D.主张合理节制与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

7.根据原文内容,推断符合作者思想观点的一项是()

A.本文虽然强调了中国文化中的“和”应渗入奥林匹克精神,但并无意颠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B.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求和”的精神,那么,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不应该存在“存异”的现象。

C.因为中国文化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因此,反对在承办奥运会中所有的商业行为。

D.中国文化主张克己复礼,所以,哪些以竞技实力击败对手的夺牌者,并不受中国人的赞赏。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0题

苏辙传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

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

宣仁后遗不决,辙面斥其非,复上疏曰:

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惟非者。

然天威迟迟,言词迫遽,有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

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

此理之必然。

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

故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

若遂引之于内,是忧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

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

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

何者?

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

古语曰:

“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

”盖谓此矣。

先帝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

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上逆天意,下失民心。

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忻慰。

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

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

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

非辈若返,岂肯但已哉?

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

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宗朝廷也。

惟陛下断自圣心,勿为流言所惑,勿使小人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

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

“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

”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逐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

【注】①坰:

(jiōng)遥远得郊野。

②薰:

一种香草。

③莸:

(yóu)一种莸臭味得草。

④噬脐:

用嘴咬自己得肚脐,喻不可及。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得一项是()

A.辙面斥其非非:

过错、错误

B.沮之则引退沮:

败坏。

贬损

C.吕大防、刘挚患之患:

厌恨

D.人臣被祸被:

遭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得一组是()

A.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B.知虎豹之欲食肉

出淤泥而不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D.勿为流言惑

且放白鹿青崖间公为我呼入

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皇上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可是宣仁皇后却被元丰旧党的言论所迷惑,想重用元丰旧党的一些人,苏辙的进谏,才使她醒悟。

B.香草和臭草相处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闻到臭味。

苏辙以此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共处相争,最终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的道理。

C.苏辙希望皇上能坚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而任用小人,否则后悔莫及。

D.从此文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清醒政治头脑、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贤之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

此理之必然。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

“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泉

【唐】薛涛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注】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后定居成都浣花溪。

(1)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请作简要说明。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景与情的关系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秋天,是古今诗人最爱歌咏的季节,但由于诗人的遭际不同,心境不同,描写的秋景也就异彩纷呈了。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悄声低吟“,秋水共长天一色”;刘禹锡在《秋词》中则放声高唱“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仰望俯视“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好秋光;他又在《采桑子重阳》中赞扬秋天的精魂菊花:

“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是一个人必须终身践行的事。

荀子在《劝学》里就曾说“学不可以已”,并以“,”两句为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学习对于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

在《师说》里,韩愈更是言之谆谆地告诫,一个人应该敢于从师,善于从师,因为老师是“”的人,而择师的原则就是:

只要“”便是“”。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中的荷

聂春友

①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

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雨中,该是何等的风姿呢?

②几天后,天还没亮,我被窗外的一片雨声吵醒了。

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强烈地震撼了:

只见湖中那一丛丛荷花,仿佛是一排排战士、一个个团队,靠着集体的力量,顽强地抗击着风雨。

③在湖水的涌动中,在雨水不歇的敲击中,每个团队周边那些硕大的荷叶,不停地在水中起伏,在风中翻卷,越到团队的中心,那起伏、翻卷的波动越小……而那些姿态各异的荷花,在风雨中颤抖着,尽管有的被雨扫去了美丽的花瓣,有的被风扯乱了金黄的花蕊,那一株株纤细的荷茎,依然挺立着;那一朵朵残留的花儿,依然笑对苍天,用自己的身躯,遮挡着风雨,守护着下面幼小的花蕾……

④我们乘船下到湖中观赏,尽量让船贴近花丛。

在映荷桥下,一株盛开不久的荷花,在风雨的摇曳中,多数花瓣已经散落得无影无踪,失去了晴日的娇美,而那托举着花蕊的荷茎仍直直地伸向桥顶,直到顶上了桥底,依旧不肯折腰。

她仿佛要用尽自己的力量,凭借自己稚嫩的身躯,支撑起这巨石垒就的桥梁。

还有一株荷,她的茎干受到过伤害,曾险些被折断,然而,在伤口处,那细瘦的茎干只是稍稍向下弯曲了一下,便又直直地向上挺举起一个饱满的花蕾。

在湖中赏荷与在岸上观荷不同,目光顺着水面望过去,风雨中,碧叶翻卷,万荷摇动,一片片荷丛中,有的是叶护着花,花叶相依,亲密无间。

有的是莲蓬高举,昂首屹立,显示出铮铮傲骨。

有的花形虽被风雨吹散,花瓣随波飘零,却神采依旧,真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泰然。

还有几朵隐在荷丛深处,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花朵,任头上百花争艳,任身边水波涌流,她们纹丝不动,恍如一个个隐士,静静地听着尘世的风声雨声。

荷花被誉为凌波仙子,在人们眼中,似乎她只是个娇艳的女子。

今天看来,她更有志士的筋骨、君子的风范!

⑤雨越下越大,我们弃舟登岸,走进荷园北侧的二仙居。

这里供奉着和、合两位仙人的汉白玉雕像。

这两尊雕像不像其他神仙那样正襟危坐,双眼俯视着人世间,而是像两个天真无邪的稚子,喜笑颜开地奔跑过来。

多少年来,人们把和、合二仙作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平的象征,把生活美满幸福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人们让和合二仙背负着荷花儿,一方面是“和合”与“荷”谐音,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荷的情操的敬重。

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两位仙人的故事时,我忽然忆起刚走进荷园时,那一个个荷的团队,协力同心、抗击风雨的情景……我们要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不正需要全社会的人们都具有荷的这种精神境界吗!

⑥窗外雨声连绵,脑中忽然掠过古代文人雅士关于荷的种种咏叹。

有诗曰“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虽说出了荷的灵动、大气,但缺少荷的沉练、豁达;“映日荷花别样红”,绘就了荷的高雅,却又过于华丽,反而冲淡了荷的神韵、荷的情怀;而“留得残荷听雨声”,荷的韵致倒也勾勒出来了,但一个“残”字,总觉得内中含了太多的苦涩和惆怅。

面对这满湖涌动的翠绿,一池抗争的嫣红,好像任何诗句都难以准确传情达意。

⑦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草木一秋,是自然规律。

⑧其实荷的一生,不就是人生的缩影吗?

从破土、发芽、开花到残落,历经风霜,坎坎坷坷,但始终不变的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不屈的傲骨,一种永不低头的信念。

⑨我想,小雨、中雨、大雨,微风、大风、暴风,对荷仅仅是一个考验,是一种锻炼。

失去的是荷芳,永存的是荷神。

14.文章第4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雨中的荷?

表现了荷的什么精神?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6段引用了一些古人咏荷的诗句,写了荷的哪些特点?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分)

失去的是荷芳,永存的是荷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分析第2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第5段写到二仙居里供奉着的和、合二仙,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从文段后面的备选词句中选取三句话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每片叶子都毫不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

于是有人给紫荆树取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1简直就是羊蹄②仿佛羊蹄一般③凹进去的是末端④末端凹了进去

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

19.认真观察左面一幅漫画,说出漫画的内容,并点明寓意。

(不超过80字,5分)

这幅漫画的内容是

寓意是

—————————————————

20.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少学校在某些景点、设施上分别写上一句简短的标语,以对师生起到告诫、劝勉、激励、怡情等作用。

请根据示例,在下列三个景物中,任选写两个。

注意切合对象的特点,有意蕴。

(6分)

【示例】读书亭:

入亭无杂念,开卷有书声。

(1)蓄水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翠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生物学家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他观察到的情景:

一只蚂蚁驮着体积比它大100倍的稻草在地面爬行,小小的蚂蚁竟能搬动这么大的东西!

我饶有兴趣的观察这只蚂蚁。

接着就看到这只蚂蚁前进的路上有一条裂缝,这条缝太宽,蚂蚁爬不过去。

但不要担心,只见它把那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自己从稻草上爬过了这条“鸿沟”;然后,再慢慢的把那根从裂缝上拖走,驮着它继续赶路。

我原以为蚂蚁驮着的是不小的负担,会妨碍它行走;其实,那也是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啊。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悟,请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准确理解材料,不脱离材料的含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川化中学高09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题卡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23分)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

此理之必然。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

“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1)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请作简要说明。

(3分)

答:

(2)这首诗在景与情的关系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13.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两句为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学习对于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

在《师说》里,韩愈更是言之谆谆地告诫,一个人应该敢于从师,善于从师,因为老师“”的人,而择师的原则就是:

只要“”便是“”。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4.文章第4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雨中的荷?

表现了荷的什么精神?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6段引用了一些古人咏荷的诗句,写了荷的哪些特点?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分)

失去的是荷芳,永存的是荷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分析第2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第5段写到二仙居里供奉着的和、合二仙,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从文段后面的备选词句中选取三句话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19.认真观察左面一幅漫画,说出漫画的内容,并点明寓意。

(不超过80字,5分)

这幅漫画的内容是:

寓意是:

20.

(1)蓄水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翠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