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8734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VI.docx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VI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VI)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24.“节制资本”的要旨是: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一政策

A.试图以此来调节资本与土地私有权的矛盾

B.有利于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要用国家资本来掌握国民生计的发展方向

D.反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5.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

……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

……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时,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惩罚。

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和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因此,国务院要制订一项‘合理妥协’方案的全部努力都毫无用处。

”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提取到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冲击了美国外交

B.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因为美中两国关系正常化

C.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D.美国的强权政治政策影响到国际关系的走向

 

26.1958年,79岁的马寅初因为《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这篇充满科学论断与调查研究的文章被一些批判者说成是政治阴谋,计划生育被指责为让中国断子绝孙,学术的正常表达变得异常艰难。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波及B.“双百”方针贯彻受干扰

C.国民素质低忧患意识不强D.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27.亨廷顿认为:

“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民在大规模的政治单元中参与政治和受到政治影响的程度扩大了。

”以下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最符合“现代国家”标准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制度

28.英国的某项改革法案规定:

降低选举资格……同时取消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衰败选区”以及这些选区原有的111个代表名额。

将32个小的选举城镇的代表名额各减少1名。

对143个代表名额重新作了调整。

增加了……曼彻斯特、伯明翰、里兹等的代表名额。

这反映出

A.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变动B.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开始确立

C.无产阶级获得参加政权的机会D.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29.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说:

“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这说明巴黎公社

A.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B.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缺乏巩固的工农联盟D.缺乏夺取政权的客观条件

30.图4为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据此可知

A.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美俄中欧日间相互制衡

C.美国为核心的多种力量相牵制  D.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31.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指出:

“虽然我国的对外关系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就时机和必要性而言,它应当次于建立健全的国民经济。

我赞成把首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这才是切实可行的政策。

”这表明罗斯福

A.把处理国际关系放在优先位置B.把恢复国内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C.把争夺世界霸权作为工作重心D.把扩大海外市场作为第一要务

32.据英国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社会福利支付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支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

这反映出

A.英国福利制度十分完善

B.英国开始步入福利国家

C.英国贫富差距彻底消除

D.英国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年份

33.表2国外直接投资(以亿美元为计算单位,年平均额。

资料来源UNCTAD.)

国外直接投资

 

1986-1990

1991-1995

1996-1999

全世界

1609

2291

6418

发达国家

1330

1498

4597

发展中国家

279

793

1882

落后国家

6

18

36

表2

从表2中无法得出的是

A.投资金额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B.投资的主体是经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投资额逐渐扩大D.落后国家所占比重仍微不足道

34.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这位文学家是

A.斯汤达B.狄更斯C.巴尔扎克D.托尔斯泰

35.瑞士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说,1999年世界电子贸易总额为980亿美元,此后电子贸易总额将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2003年将超过1.2万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推动作用

C.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兴起D.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

 

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条件要求作答。

 

40.(25分)一个国家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女性在这个国家的社会地位。

阅读材料,完成下各题。

材料一

1897年梁启超在《倡设女子学堂启》中开篇写道:

故天下之大本二:

曰正人心,广人才。

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

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

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

”在梁启超等人努力下,1897年6月,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开学。

……其宗旨是“启其智慧,养其德性,健其身体,以造就其将来为贤母为贤妇之始基。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妇女教育实践》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女学不兴乃是“亡国之源,亡种之源”,号召中国妇女“规复天赋之权利,以扫除以来男子之劣根性,各自努力于学问以成救国之女豪杰,夫而后国或有可望也”。

1902年在创办爱国女校时,蔡元培指出“本校以教育女子,增进其普通知识,激发其权利义务为宗旨”。

——《20世纪初中国妇女进入高等教育的原因初探》

材料三

民国以后,大部分妇女仍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

1931年至1935年,14年间受初等教育的人数合计为7841697位(当时中国妇女数约2亿3000多)。

新中国建立后,宪法赋予了妇女同男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截止到2004年,全国小学中女生占46.96%;普通初中女生占47.37%,高中女生占45.81%;本科和专科高校在校女生已占到45.65%;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

——《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

材料四

“……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马克思:

《致路•库格曼》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者在妇女教育问题方面主张的异同。

(10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与民国时期相比教育发展的特点。

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妇女教育的重要意义。

(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欧真的衰落了吗?

以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而言,西欧的地位无疑是一直在下滑的。

这样的下降是伴随着欧洲之外的一些国家的崛起而出现的,这些新崛起的国家成了世界经济的新的参与者,比如,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等等。

但是,这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西欧落后了,因为,在这种下降的后面,是西欧经济发展自身的协调性和全面性更强了。

在协调性和全面性方面,西欧恐怕在许多方面至今仍领先于世界,它在近几百年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精华,比如科技、制度和社会的规范,甚至社区文化,至今仍在全世界流行,并被认可为先进的东西。

正因如此,“西方”概念已经超越了地理空间,成了“先进”代名词流行在非西方国家中,甚至是后者的目标。

——摘编自孔寒冰《西方真的衰落了吗》(2007年11月16日《环球时报》)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衰落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部分

历史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4、45、46、47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为了让农业这个“基础”不动摇,就必须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怎样做呢?

一靠农村组织,二靠经济政策,三靠户籍制度。

……1958年6月,刘少奇对全国妇联党组成员说:

“毛主席讲了两次,家庭是要消灭的。

”改革前,中国的血缘家庭虽然没有被消灭,但是,作为经济家庭实际上已经被消灭了。

……“自由种植、自由市场、自由买卖、包产到户”统称为“三自一包”,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名词。

材料二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一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从一开始就显露出它先天的缺陷,如造成了土地过分分散,很难造就现代化农业。

以后的情况还表明,农民解除了人身约束后,形成了数千万人的流动人口,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以上材料选自《邓小平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经济体制改革前农村的社会状况。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7分)

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6分)

46.(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东问题大事记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

1978年,美、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拉开和平序幕。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

20世纪80年代初,阿以双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和平正式启动。

1993年巴以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关系缓和。

1998年10月,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

1998年11月,巴勒斯坦宣布建国。

2003年,联合国、欧盟、美国、俄罗斯宣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巴以表示接受。

2005年,中东和平进程基本中断。

2010年,中东和平进程重启,不久又中断。

2012年11月,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解决中东问题的主要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问题复杂和难以解决的原因。

(5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46年7月上旬,被称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的张君劢就中华民国未来宪法发表系列演讲。

张君劢说,国家的治乱兴衰不外乎两种,一种治者,一种被治者。

如果能使这两种人了解其地位以及权利义务,就“不怕国家不上轨道,不怕人民不能安居乐业”。

故今后中国宪政的补救之道,“在于改造治者与被治者的资格”,……一方面使治者在执行职务时,应该遵守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应……处处依法办事,不得稍有逾越。

另一方面要对被治者普及教育,……从而使他们具有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行使公民权利的能力。

而普及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国内和平。

张君劢特别强调“人权为宪政基本”。

要保障人权,就必须:

第一,要拿人民当人,不可拿人民当奴隶;第二,“政府权力的限制,即所以抬高人民的地位,为国家百年大计考虑是合算的”;第三,万不可拿一部分人民作为一党之工具,去蹂躏其他人民的权利,……那只能使国家陷于混乱,而不会实现长治久安。

(1)根据材料概括,张君劢认为要实现“宪政”社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0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当时的情况下,民主政治能否实现,为什么?

(5分)

 

哈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期末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B

D

A

A

C

C

B

D

A

C

D

必考部分

40.(25分)

(1)(10分)

同:

强调妇女教育的重要性。

妇女的教育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发展)。

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异:

一从妇女对家庭的价值出发,认为妇女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修身养性,培养贤妻良母,从而改善妇女的低下地位。

二从妇女对国家的价值出发,认为妇女教育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建立新道德。

以“天赋人权”来强调妇女受教育的合理性。

(2(10分)

特点:

受教育的妇女人数增多;妇女在基础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迅速提升。

原因:

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障。

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推动。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保障。

中国人权意识的发展。

(3)(5分)

妇女受教育状况是其他权利实现的基础;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

41.(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观点一:

西方已经衰落了。

史实:

西欧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一直下滑;西欧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下降,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格局让位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等国崛起冲击。

观点二:

西方并未衰落。

史实:

西欧经济发展自身的协调性和全面性的逐渐增强;西欧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西欧开创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规范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借鉴采用;欧盟仍是当今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观点三:

虽然西欧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一直下滑,但并不能说明西方衰落了。

史实:

参照观点一、二。

 

选考部分

历史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分)

农村组织集体化(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发展历程);实行统购统销的经济政策;采用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取消商品交换;思想僵化落后。

(2)(7分)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农村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造成新问题。

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与时俱进,多关注相关群体,做好配套工作。

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9分)

孟德斯鸠:

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

托克维尔:

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2)(6分)

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

46.(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10分)

变化:

由战争方式到和平方式。

(4分)

原因:

战争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中东各方认识到矛盾无法通过战争解决;国际社会的斡旋;国际局势的缓和等。

(6分)

(2)(5分)

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领土、资源的争夺;战略位置重要;外部势力的干涉(大国的插手)等。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有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依法治国;人民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和平局面;人权得以保障;政府权力得到有效限制;不搞政治斗争。

(2)不能。

国民党已经发动全面内战,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不可能通过法律途径实现民主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